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神马呓云 2011B

11-06-27 07:50 6096次浏览
licai86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厉以宁,炮轰央行偏执狂的货币政策! 2011-06-27 01:53:45

最近,我们惊异地发现:经济学家们异口同声在炮轰央行的货币政策中的偏执狂,而中国货币委员会内部对货币政策偏执性分歧巨大,夏斌等坚持货币政策的均衡性,要使利率恢复正利率。前央行副行长吴晓灵也指责多多。本次重量级人物政府高参厉以宁,也加入其中,充分说明问题的严重性。
为什么在社会和业内口诛笔伐下,央行如此执着货币政策的偏执性?
我们认为中国当前的货币政策已经不能从经济或金融角度来解释,已经是政治经济学概念了。本届政府别的不说,从货币供应量角度看,2003年末全中国总货币总量为21.8万亿,而到2011年5月已经是76万亿(数据从央行网页可查到),据此推算,到2012年新桃换旧符,估计到时候的货币总量就接近87万亿了。这个数不光我们知道,领导们更门清其中是什么含义。因此,玩命借转型之口和打击房地产,玩命收缩货币,就是企图抑制货币政策9年拉开的潘多拉盒子的通胀效应。按10年说,谁的资产翻了4倍,只有房价如此吧!也就是说房价是合理的,而其它物资和收入都会逐步涨上来,来适应货币总量的增长。
就此一事,我们来评价央行10年功绩,又是什么呢?印钞票!!!
(下面是厉以宁发言新闻的原文)
第二届全球智库峰会25日-26日在北京举行,北京大学教授厉以宁在会上表示,存款准备金的增加,这样一刀切,结果普遍感到紧缩状态了,滞胀不是没有可能的。以下为文字实录:厉以宁:谢谢,我的主题是论货币流通量的正常水平,这个提法总的说来是没有问题,我们对中国而言,应该专门考察一些问题。第一个问题,什么是货币流通量的正常水平?中国正处在转轨时期,中国所有制结果正在变化,中国的产业结构正在调整,中国的城乡差别还是二元结构状态。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是搬用发达国家的经验,只可能造成这个结果,所谓正常水平就是紧缩,因为中国跟西方市场完善的国家是不一样的。第二个问题,如果把外汇储备所占用的人民币放到货币流通量的正常水平中,这是一个到现在为止没解决的难题,九十年代,我们应付通货膨胀的时候,外汇储备只有几百亿美元,或者一千亿美元,所以那时候可以忽略不计。今年就不同了,三万亿美元,人民币都出来了,我们现在能把这个三万亿美元一下子大量减少吗?不现实的,也做不到的,这就来计算我们货币流通量正常水平,谁能算的出来?算不出来的。第三个问题,一定要考虑当前的经济结构调整对中国货币流通量的影响。为什么?因为刚才讲,企业规模是不一样的,大中小企业就不一样的,企业跟个体工商户,跟承包土地的农民又不一样的,而总量的调控,譬如存款准备金的增加,这样一刀切,结果普遍感到紧缩状态了,而理论家还振振有辞,还没有回归到正常水平,你那个正常水平是什么水平?第四个问题,紧缩货币流通量如果过了头,会有什么结果?要严防企业资金链的断裂,资金链的断裂又同产品供应链的断裂是连接在一起的。在当前的形势下,在实行货币流通量所谓正常水平回归时,很可能引起产品供应链的断裂和企业资金链的断裂,从而出现停产,工人下岗这样一些情况,也可以使个体工商户收缩,使承包土地农民收入下降。这是因为不同的产业,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地区,受到了不同的冲击,有的地区,有的人群受影响大,于是就会发生上述的资金链断裂的现象。经济学界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研究宏观经济的时候,容易忽视结构问题,忽视微观经济的变动,也容易忽视目前存在的制度所带来的影响。如果把已经偏紧的货币流通量误认为还没有回归到正常水平,继续紧缩,从结构层面来讲,加剧结构的不协调是不可避免的。从微观层面来讲,产品供应链的断裂,而引起的失业人数的增加同样不可避免。第五点,滞胀不是没有可能的。在经济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两个预期,一个是通货膨胀预期,一个是企业盈利前景的预期。稳定人们的通货膨胀预期,对治理通货膨胀是有效的。但如果忽略了企业盈利前景预期,企业不但会降低投资的信息,甚至会见好就收,因为再经营下去,就得不偿失企业,对前景的不看好,和采取收缩的做法,必然使财政收入减少等等问题,滞胀就是这么来的。另一方面,失业人数增加,经济增长滑坡,这对社会的影响不言而喻。因此目前在采取措施之前,不能忽略两种预期同样重要,否则,难道我们费这么大的劲实现货币流通正常水平,就是引发一次滞胀吗?谢谢大家。
打开淘股吧APP
1
评论(38)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