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一下股市08大跌、09大涨及10振荡的原因
一个农民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08年大跌和09年大涨,原因很多,但究竟哪一个原因占主导,对市场有什么样的影响,说法很多。常见的,经济形式不好、上市公司质量不高、大小非解禁、市场扩容过快等等。而中国证监会是一直不承认大小非解禁对市场的伤害的,表现有两个地方,一是从08年7月开始每月公布大小非解禁及成交量;二是09年以来的IPO加快发行,市场快速扩容。
我在09年年中,偶然想到,把股市中的股票做一个事件研究,就是比较分析一下股票解禁前后的收益率和成交量。然后就动手分析了一下。分析的时间范围从2008年1月到2009年3月,共15个月的时间。在样本期间共有1863个解禁事件,涉及1295支股票,占2009年3月末在沪深两市A股市场交易的1516支股票的85.42%。
因为股改或者首发、增发融资造成的限售股解禁对于投资者而言,都是供给增加,对其心理影响是同质的,所以研究样本不但包括股改带来的大小非解禁事件,而且包括IPO或再融资后的限售股在承诺或规定的限售期届满后的解禁事件。
闲话少叙,研究结果证明,限售股解禁引起投资者明显的过度反应,表现为:解禁前的异常收益率为负,而解禁后的异常收益率为正。
偶然还发现了一个让人吃惊的现象,见下图:
[不支持站外图片]
当时,我偶然间比较了一下每月的限售股月解禁比例与沪深300月收益率的关系,
看到了吧,是不是走势很接近?
不过,这里显示的沪深300月收益率比限售股月解禁比例滞后2期(2个月)。比如,2007年12月的沪深300月收益率对应的是2007年10月份的限售股月解禁比例。限售股月解禁比例=∑(该月各解禁公司新解禁股份)/∑(该月各解禁公司的原有上市流通股份+新解禁股份)
限售股月解禁比例的数据在2008年1月至2009年3月的数据是在样本期间,所以当时由于研究分析需要把一些解禁期间存在异常停牌的删除了,但即使不删除,我也分析了一下,走势也很接近,其余月份的数据除了删除中国银行在2009年7月份和工商银行、中国石化在2009年10月份的限售股解禁数据外,未做筛选,采用全部解禁事件。
当时做了回归分析,也证实了我国的股市还存在杠杆效应,也就是说股票价格的波动存在非对称性,市场下跌时的振荡幅度要比市场上升时更大。当时的回归模型显示,用限售股月解禁比例为解释变量,用沪深300指数月收益率为被解释变量,得到的R平方为0.847,学过一点统计的都知道,这个R平方值是很高的。
从图中可以看到,从2007年11月开始,沪深300指数 的走势就与限售股月解禁比例高度相关。经计算,2007年12月至2009年11月,沪深300指数滞后两期的月收益率与限售股月解禁比例的相关系数为0.75。这个2007年年末的时间点,正是从这时起,大小非开始正式进入大规模解禁时期。我们排除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的限售股解禁数据,是因为汇金公司在股份解禁之前很早就发布增持公告,消除了投资者对这几个大盘股解禁流通的心理压力。
从图中可见一个例外的月份是2008年10月。当时正值金融危机暴发,由美国向全世界扩散的时候,以石油、有色金属为代表的大宗商品全面暴跌,全球各国股市暴跌,经济动荡,给我们国内也带来了相当大的实体经济与心理层面的双重影响,股市也因此受到了严重冲击。可以说,在2008年10月份,强力的外部冲击对股市产生了一次较大影响。如果除去2008年10月份的数据,2007年12月至2009年11月,沪深300指数滞后两期的月收益率与限售股月解禁比例的相关系数为0.85。2009年12月以后两者开始出现差异。 2008年9月,政府曾经通过汇金对3大行的增持进行过救市,如果不是10月份的金融危机,可能2008年的9月份就是股市的最低点。
从证监会公布的每月限售股解禁减持数据分析,尽管限售股解禁后每月实际减持数量不足当月成交量的1%,而且减持占比很少超过20%,但通过上图可以看到,其通过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而左右了市场的走势。
我没想明白的是,为啥限售股解禁对股市的影响正好是滞后两个月?而不是更多或更少?
从上图我个人也推测,正是限售股解禁,以及09年以来的股市加速扩容,造成了股市持续的低迷盘整。未来,股市可能依然会盘整,但未来即使最会情况,最低点也很难跌破1800点。
当前的调整,我猜测,可能会在2500点左右筑底。
详细的数据没有给出,但感兴趣的可以自己验证,有基础的Excel应用能力就可以。
样本数据来源,腾讯的大小非解禁时间表:http://finance.qq.com/stock/dxfcx.htm?t=2&mn=20060601&mx=20101231
证监会每月公布的限售股解禁减持统计数据见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网站:http://www.chinaclear.cn/main/03/0304/0304_1.html
欢迎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