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好恶心的伊利公开信

11-06-14 11:13 4253次浏览
abb2000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昨天晚上9点多钟,伊利再次给记者发来《伊利人致社会各界的一封信》,指责国内主要网络论坛先后出现大量针对伊利集团的诽谤信,妄图破坏伊利集团正常的经营。以下是公开信原文:

6月12日,对伊利集团的恶意攻击再现。国内主要网络论坛先后出现大量针对伊利集团的诽谤信,妄图破坏伊利集团正常的经营。

这样的诽谤攻击发生在伊利集团遭受“深海鱼油诽谤门”之后不到一年的时间;

这样的诽谤攻击发生在伊利集团公布取得一季度业绩大幅增长之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

这样的诽谤攻击发生在国家相关部门三令五申要整治网络环境的情况下。

我们伊利的每一位员工在愤慨之余,更多的是痛心。

事实上,伊利集团从一个地处偏远的小厂发展到中国乳业的领军企业,在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中,遭受了太多的风雨雷电,每一步我们都迈得异常艰辛:

无论是震惊国人的“前高管危机”还是“深海鱼油诽谤门”等系列事件,我们不仅没有倒下,反而以一个崭新的面貌赢得了市场,赢得了员工、消费者、政府、股东、经销商等各方面的信赖。

即使是在举世瞩目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大事件中,全力支持奥运,伊利集团也曾经遭到过赤裸裸的威胁。牵手上海世博会,我们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正当伊利集团在儿童奶市场取得骄人成绩的时候,诽谤汹涌来临。

每一次,面对这样的恶意攻击,我们伊利人都会感到刺骨的痛心。

但是,我们伊利人并不会因此被击倒,更不会丧失坚定的发展信心。

无数次面对挫折打击,我们都能够勇敢面对,力挽狂澜。

因为,我们相信,公道自在人心,一切黑白颠倒的诽谤攻击都是纸老虎,谣言毕竟是谣言。

支持奥运、牵手世博,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深海鱼油诽谤门”等事件已然水落石出,相关责任人已经受到了法律公正的制裁。

这一次,也一定不会例外。伊利人不会纠缠于每一次恶意攻击事件的讨伐之中,以破坏行业整体和谐的代价取得短暂的快意。因为,在伊利集团的身前,有数万名员工、数百万奶农、数亿消费者期待的目光!

伊利人只会埋头苦干,以更好的产品、更好的管理、更出色的经营业绩来回报员工、消费者、政府、股东、经销商!
打开淘股吧APP
1
评论(25)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一点通

11-06-14 11:45

0
国有企业还是mbo吧

如果不进行mbo,国有资产不够高管们喝茅台的

郎咸平为了吸引眼球走穴挣钱,是非常不要脸的胡言乱语的
哥舒班

11-06-14 11:43

0
确实恶心!永远进入黑名单!还32块增发圈钱,买伊利就是助纣为虐!
stevekim

11-06-14 11:38

0
数据如此翔实的实名举报信。。。国家审计署可以派个项目组查查嘛

潘钢如果心虚就会百般阻挠得
Action

11-06-14 11:35

0
作为经历过前几年伊利业绩惨淡进行股权激励时期的老股东,都应该非常清楚潘刚是什么德性。
顺势加码

11-06-14 11:32

0
诽谤攻击发生在伊利集团
---------------------------------
潘刚=伊利集团  伊利集团=潘刚
潘刚=伊利集团  伊利集团=潘刚
潘刚=伊利集团  伊利集团=潘刚
潘刚=伊利集团  伊利集团=潘刚
潘刚=伊利集团  伊利集团=潘刚
潘刚=伊利集团  伊利集团=潘刚
潘刚=伊利集团  伊利集团=潘刚
潘刚=伊利集团  伊利集团=潘刚
凤凰竹

11-06-14 11:32

0
避重就轻,色厉内荏
潘刚看来问题确实很大
luke74cn

11-06-14 11:29

0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顶这句,明白人呀。
abb2000

11-06-14 11:28

0
“ 这样的诽谤攻击发生在伊利集团遭受“深海鱼油诽谤门”之后不到一年的时间;
  
  这样的诽谤攻击发生在伊利集团公布取得一季度业绩大幅增长之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
  
  这样的诽谤攻击发生在国家相关部门三令五申要整治网络环境的情况下。
  
  我们伊利的每一位员工在愤慨之余,更多的是痛心。”
  
这信是举报潘刚,
也没有诋毁伊利产品质量,弄虚作假。
金屋子

11-06-14 11:20

0
叫审计署进场,是诬陷还是事实一查不就清楚了嘛,
abb2000

11-06-14 11:16

0
原举报信
伊利产业是国家的财产,任何有良心的人都不会同意被恶狼侵吞,作为伴随产业逐渐壮大的老伊利人,我张三林更是无法接受,内心有撕心裂肺般疼痛……罄竹难书,容我慢慢向国家汇报,向天下亿万百姓交代。这篇用血泪写成的材料,将在全国十大网络论坛同时发帖,并将复印上千份递交给国家相关部门和国家级新闻媒体。我张三林郑重申明,以下内容属实,并为此承担全部责任,跟开放性的网络论坛无关。如果认为以下的内容有不妥之处,请相关部门和当事人拿出证据,让天下百姓信服,也请网友们就事论事,站在公正的立场,透明监督。(张三林,男,生于1938年04月07日,家住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回民区,职位:伊利原董事长助理。)

被亏损得面目全非的伊利现状

伊利公司是中国乳品行业的龙头企业。它的前身是呼和浩特市的一家国营农垦工业企业。1993年5月完成股份制改制,1996年1月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1996年3月在上海证劵交易所挂牌上市。是中国乳品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也是上海证劵交易所30指数样本股。1999—2004年连续6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上市公司50强。2002年伊利公司的销售额和净利润在中国乳品行业排名第一,也是中国500强企业之一。“伊利”商标1999年被国家工商局评为中国“驰名商标”。

2009年4月30日,伊利集团向社会公布了2008年的年度报告。报告中有两点特别引人注目:伊利股份2008年巨额亏损19.5亿元,加上2007年的巨额亏损3.7亿元,合计亏损达23.2亿元,把伊利集团1993年到2005年的积累全部亏掉。股东权益仅剩25亿元(包括无形资产2.2亿元),远不够伊利股份从1996年至2007年从资本市场五次融资的总数。伊利股份从此被戴上了“ST”的帽子,失去了在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另一个特别引人注目的问题是,伊利的33名管理人员却拥有高达6000多万股的所谓激励股权,其中仅董事长潘刚一人就持有 2300万股伊利股票(2009年年报达到4330万股),按2010年12月25日的市值计算总额高达16亿多元,这还不包括他每年从企业领取的高额年薪,更不包括他以其他非法手段从企业攫取的巨额财富。而从2005年至今的连续六年时间里,伊利的广大股民不仅从来没拿到过一分红利,甚至还不得不流血割肉。
2010年4月27日,伊利公布了2009年的年报,在2007和2008年连续2年亏损24亿元的基础上,伊利2009年勉强实现盈利。但和蒙牛乳业[24.55 -1.80%]对比,在销售收入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伊利的净利润比蒙牛低了近一半。而不可比的是伊利奶粉的销售收入39亿元,毛利达42%,而蒙牛的奶粉销售只有2个多亿,亏损1千多万元。蒙牛乳业实现净利润12.6亿元。这些利润都是靠液态奶、酸奶和冰激凌业务实现的。而伊利年报说明伊利的液态奶、酸奶和冰激凌业务全在亏损。我们不仅要问:伊利的利润都到那里去了?
据行业内和伊利内部人士透露,这些利润的相当部分都变着戏法似的进入了潘刚等高管层及其亲属们的腰包。
实际上,自2005年以来,由于伊利高管层贪欲横流,他们采取各种非法手段,把企业当金矿,疯狂敛财,致使国有资产和企业资产严重流失、股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这里,我们仅以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个人为例,看看伊利集团的高管们是怎样践踏着国家的法律、欺骗着公众、攫取着国家、企业和广大股民的财富的。

潘刚,现年41岁,内蒙古锡盟多伦县人。党员,现任伊利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裁。1992年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检验专业大专毕业,通过伊利前任董事长的关系进入伊利公司。1997年潘刚担任伊利矿泉水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98年伊利矿泉水公司巨额亏损1000万元,被撤掉董事长(后矿泉水公司破产)。2000年,潘刚被聘为伊利集团公司液态奶事业部总经理,2002年7月开始担任伊利集团公司董事、总裁。2005年6月潘刚靠内蒙古自治区原党委书记的势力将伊利原董事长送入监狱后自己就当上了伊利集团董事长。
敛财之路 源远流长
其实,潘刚在伊利的个人敛财之路早在2000 年就开始了。
2004年,呼和浩特市有关部门就曾对潘刚的问题进行过立案调查。据参加过该次调查的同志透露,潘刚在担任伊利集团公司液态奶事业部总经理、伊利集团公司总裁和董事的四年多时间里,利用职务之便,侵吞、窃取、骗取、受贿等非法手段,非法占有国家和人民财产,涉及金额达5000多万元,具体表现为这么几种方式: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