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存款搬家

11-06-05 10:02 6837次浏览
licai86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不同往常的存款大搬家调查 缘何弃股市奔新欢 2011年06月03日 23:31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钱秋君 北京报道

  存款搬家再次上演。
  央行统计数据显示,4月当月人民币存款增加3377亿元,同比少增8325亿元;同时各家银行4月份的居民储蓄存款锐减,其中住户存款(较居民户范围更宽,统计上包含了个体经营户存款)的净减少额就达到了4678亿元之多。
  事实上,近几年发生存款搬家在千亿以上规模的现象并不常见。
  根据央行的统计数据,2007年4月、10月及2009年10月、2010年10月,国内居民个人储蓄存款均发生了多则近7000亿、少则1600多亿的搬家现象,同期股市也出现了7%~21%的涨幅。
  此次不同往常。正当业内认为“存款搬家能为股市做贡献”的时候,4月存款的大幅减少,却没有刺激股市的上涨。
  上证指数在4月18日摸到年内最高的3067.46点之后一路下行,至今未有反弹迹象。4月份沪市日均交易量为1451.41亿元,较上月还减少了172.6亿元。股市吸纳储蓄资金效应不复存在。
  如今,存款照样“搬家”,但目的地已经不是股市了,那存款流向了哪里?
  不同以往的搬家
  人民币存款为何锐减?业内普遍认为与“实贷实付”制度实施有关。一方面,企业贷款难导致前期自有资金支出增加;另一方面,部分银行为了应付时点考核,此前惯用的在月末左手倒右手(贷款转存款)的伎俩,也难以为继。
  月末、季末冲动之后增长乏力,也是锐减的原因。《华夏时报》记者查阅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一年的金融数据发现,每年的4月、7月、10月是存款集中流失的月份。
  可以发现的是,存款集中流失的三个月,都是季末考核冲时点之后的首个月份,“一是后续增长乏力,二是银行为了冲时点而到处腾挪的存款,又恢复到原位。”安信证券高级分析师景晓达表示。
  同时宏观数据依旧“不给力”。4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3%,这比同期活期0.5%的存款利率还高十倍多。同时这一年多来,在连续加息的情况下,商业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也仅为3.25%,三年期存款利率不过4.75%,都明显低于CPI增速。因此,银行储蓄搬出银行似乎是更合理的选择。
  而事实上,存款搬家并不罕见。以最近的一次存款搬家为例,2010年10月,根据央行统计数据,当月新增人民币存款1769亿元,明显低于9月1.45万亿元、2009年同期2897亿元,环比更大幅下降88%。
  存款搬去哪里?数据显示,就在央行公布2010年10月信贷数据(2010年11月11日)的前一周,中登公司披露数据,当周(2010年11月1日—5日),股市周开户数创当年11个月以来新高,同时持仓账户数再创历史新高。截至当周末,A股持仓账户数为5427.47万户,较前一周增加27.98万户,A股账户的持仓比例升至36.35%。
  存款搬家将成为推动股市上涨的一个重要推动力。以存款集体出逃的2010年10月为例,当月A股主要股指深证成指以16.56%的月度涨幅居全球主要股市股指榜首;上证综指当月累计上涨12.17%,表现亦居全球主要股市股指前列。
  如今,存款还是照样“搬家”,目的地却已转变。
  一方面,上证指数在4月18日摸到年内最高的3067.46点之后一路下行,至今未有反弹迹象;另一方面,新增A股开户数环比下降。根据中登所数据显示,仅以2011年4月25日-29日当周为例,新增A股开户数为24.85万户,较前一周下降5%;截至当周末,A股持仓账户数为5681.58万户,较前一周还减少3.59万户。
  在楼市方面,和去年急促反弹相比,今年4月份的内地楼市也显得“低调许多”。除北京、上海外,今年4月天津、武汉、深圳等地的新房成交量均环比大幅下降。
  青睐信托
  “最近有什么新信托产品卖,年息15%的还有吗?”某股份制银行下属分行一位业务经理最近不断接到客户和朋友们的咨询电话,“一天差不多十多个。现在银行员工有时间就卖信托产品,有点像早些年的代售保险和理财产品,一家银行可以动辄卖十几个亿。”
  为何如此火爆?上述业务经理坦言,“是宏观环境造成的,楼市车市遭遇限购令,股市跌跌不休,最大的矛盾在于,货币政策从紧导致体制内资金萎缩,但CPI高企,说明体制外资金增加。”
  根据用益信托统计,仅4月共发行银信合作产品803款,预计全部银信合作理财产品发行规模为4528.14亿元,平均每款产品规模达到5.64亿。如此一来,信托产品找到了新的机会。但问题是,信托公司由于没有自己的渠道,最终还要依赖银行渠道销售。《华夏时报》记者获悉的利益分成大致是,银行代销手续费佣金收取5%—7%,信托公司收六个点左右的信托管理费。
  而记者注意到,最近各家银行代理销售信托产品主要为地产信托,其中最突出的是“保障房性质”的信托产品。“在1.3万亿投资保障房资金中,敏感的信托资金正虎视眈眈。”用益信托分析师李旸表示。
  2010年信托产品市场共发行23款保障房信托产品,但今年一季度此类产品就发行了14款,募集金额达33.9亿元。同时,保障房信托产品的收益率节节攀升。
  以正在发行的瑞信棚户区改造项目股权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为例,其信托期限为1年,预期年化收益率为8%-9%,认购金额100万元起。而湖南信托的上述两款“保障房”产品认购起点更低,分别为50万元和70万元,但对比收益率,中融信托的鄂尔多斯项目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年化收益率更高,是9.5%-12%。
  某股份制银行私人银行部人士告诉记者,该私人银行部今年开始已经销售了天津、北京、昆明三个保障房信托产品,募集资金规模分别在10亿元人民币左右。而他们的销售门槛,已经由原来的400万元降到了现在的100万。“低门槛能吸引更多普通投资者加入。”
  如此看来,“一方面准入门槛降低,另一方面是收益率远高于银行储蓄存款利率,”上述人士坦言,也正是如此,信托成了储蓄出逃流向的“第一站”。
  新欢委托贷款
 另外一个出口是“委托贷款”。在20%-30%的高利率回报之下,各种资金借道“委托贷款”,融出资金,储蓄出逃银行。“受资方多为房地产企业”,北京某股份制银行相关负责人说道,“从今年的情况看,委托贷款数量和利率都明显增加。”
  央行公布的今年一季度金融数据显示,一季度委托贷款增加3204亿元,是去年同期委托贷款增加额的2.1倍。
  对银行而言,一方面,委托贷款属于银行中间业务,银行作为受托人不承担任何贷款风险,只收取手续费,“最重要的是不用占用资本,只充当中介的角色,就可以坐收至少千分之五的手续费,何乐而不为。”某国有大行北京分行负责人说道,另一方面也是受制于监管层对贷款的限制。
  一位外资私募基金人士说,所谓委托贷款,就是受贷款方决定接受贷款方,银行充当中介角色,双方商定价格,操作简便,重要的是可以规避一些监管要求,因而备受活跃的资金所青睐。
  5月25日,金陵饭店披露的一笔总额为2亿元的委托贷款颇具代表性。该公司通过江苏银行南京河西支行向江苏中南建设集团提供2亿元的人民币委托贷款,用于中南建设的经营资金周转,其委托贷款利率为12%,且按季度支付利息。
  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去除上市公司出于正常经营需要给关联公司提供的贷款,上市公司通过银行至少已经发放17笔委托贷款,合计金额近14亿元,是去年同期的近4倍。仅香溢融通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家,今年就发放了4笔委托贷款。而在这些委托贷款中,只有1笔为2年期贷款,其他均为1年期及1年期以内贷款。
  从利率来看,公布贷款利率的14笔委托贷款的平均贷款利率达到16.8%,其中最高一笔委托贷款利率达到22%。
  尝到委托贷款甜头的企业,今年更是兴趣盎然。而银行也同样受惠。“银行内资金太紧张了。尤其是5月刚刚提了准备金,一下就冻结了3700多亿。现在无论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都是‘紧’字当头。”某国有银行相关人士说,“而做委托贷款,一方面收益可观,更重要的,如若在我们这里做委托贷款,那么存款肯定要放我们行的。”
  《华夏时报》记者从一家股份制银行北京分行内部获得的《委托贷款管理办法》称:贷款委托人和借款人必须在我行开设存款结算账户,用于委托贷款划转,并应按照“先存后贷,先收后付”原则遵守。
  如此一来,借机揽储,也成为“委托贷款”中不得不说的秘密。“除了收取业务佣金,银行拓展客户的商业贷款需求、代发工资和本外币结算业务等。”上述人士说道。
  隐忧显现加息或重启
  事实上,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多位业内人士坦言,“存款搬家”更像是在通胀下无奈避险的行为。回顾以前数次“搬家”,初衷之一便是防止财富贬值,而不得不把存款转入股市,或者是楼市,而持续上涨的资本市场更制造了赚钱效应。
  “5月、6月储蓄肯定会回流一部分储蓄到银行,”安信证券高级分析师景晓达对记者表示,“但5月总量应该不会很大,6月会有个集中爆发回流银行的阶段,银行又到了季末考核冲时点的时候了。”
 在存款快速搬家的同时,“通胀”也成了宏观经济中最敏感的一个词汇。一方面存款释放了流动性;另一方面流动性过剩,必然推高物价上升的预期。
 “而即便如此,存款更愿意被释放,但无形中加剧了流动性压力。”景晓达表示,这种循环过程,如若相互推波助澜,“将使宏观调控难度愈来愈大。”
  CPI的数据同样不给力。4月CPI“成功”破5之后,最近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旱情严重,受灾范围广,这将进一步加剧通胀的压力。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认为,5月CPI涨幅可能为5.2%左右,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但6月和7月CPI涨幅将达5.6%-5.7%,10月之前CPI涨幅可能都在5%以上。
  隐忧显现。而直接导致的是加息或许又将成为央行调控的手段。
  而从历次央行加息的时间窗口观察,似乎有迹可循。央行今年前两次宣布加息的时点为2月8日和4月5日,分别是春节假期和清明节小长假的最后一天。按照两个月一调的频率,随着6月端午节的临近,又一个加息窗口随之开启。
  中金公司分析师亦认为,货币政策短期内非但不存在放松的基础,反而面临进一步紧缩的可能性。“6月份将加息一次,三季度将再加息一次,央行会继续使用包括存款准备金率在内的数量型工具控制货币和信贷增速,人民币升值的幅度也将逐渐增加,从紧的货币政策至少将持续到三季度末。”
打开淘股吧APP
3
评论(22)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invest

11-06-22 10:17

0


licai86

11-06-22 09:31

0
A股处于被边缘化窘境  2011年06月21日10:39    国泰君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李迅雷

  中国经济仍处于增长的长周期  A股市场处于被边缘化窘境
  然而,短期来讲,我对股市并不乐观。
  2007年,A股流通市值9万亿,公募基金的规模是3万亿;如今A股流通市值为20万亿,公募基金的规模为2.3万亿。而银行理财产品的规模从2006年的6000亿,膨胀到如今的7万亿。
  股票市场被冷落,归根结底是因为银行垄断了全社会的资源。经济扩张时期,银行信贷资金十万亿,银行的盈利增速达到了50%以上;经济紧缩时期,银行的盈利增长依然能够超过30%。
  无论是经济扩张或者是收缩,银行盈利都可以达到保障,主要原因在于它对渠道的垄断。
  在通胀的阶段,银行利率水平被拉高了,股市的PE水平就应该降低。回顾1994、1995年股市低迷时期,中国也是面临通胀。唯一的区别是,当年股市因为国债期货被边缘化,如今股市则是因为银行理财产品被边缘化。
licai86

11-06-14 18:25

0
2010年7月份实际收益率披露:表现良好

  统计了7月份到期的各银行理财产品到期信息,7月份753款产品到期258 款产品披露了到期产品数据,披露率达34.3%。在披露到期收益数据的258款产品中,255款产品达到了预期收益,3款产品未达到收益,达标率接近 98.8%。其中收益最高的是富滇银行的“云南城投水务单一信托”1号人民币理财产品达到5.6%。上榜最多的是中信银行的理财产品,产品均为信贷资产类产品。
tree

11-06-13 23:03

0
可能吗?事有反常必为妖。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licai86

11-06-13 20:56

0
2010年6月份已经公布收益率的203款产品中,信托类产品依然表现比较优异。

  统计显示: 6月份781款产品到期 203款产品披露了到期产品数据,披露率达30%。在披露到期收益数据的203款产品中,192款产品达到了预期收益,11款产品未达到预期收益率,达标率接近94.6%。表1列出了6月份到期的收益较好的产品,其中农业银行的人民币产品表现抢眼,到期年化收益6.9%,位居榜首。除两款中国银行澳币投资的理财产品为结构型产品,一款民生银行澳币投资的理财产品为其它类产品外,其余产品均为信托类产品。
  从公布收益率的情况看,30%的公开披露率举例公开透明还有一定的差距。而随着信托产品发行的受限,到期产品中信托类产品占比也将逐渐降低。随着信托产品的减少,产品整体的收益率也可能因此而下降。
licai86

11-06-13 13:03

0
2010年4月份实际收益率披露

  【银率】网数据库整理统计了4月份到期的各银行理财产品到期信息,下面列出2010年4月份到期的部分高收益理财产品。4月份684款产品到期 612款产品披露了到期产品数据,披露率达89.5%。在披露到期收益数据的612款产品中,611款产品达到了预期收益,1款产品零收益,达标率接近 100%。
licai86

11-06-07 14:43

0
实际收益率(年化)

licai86

11-06-05 17:33

0
2009年理财产品整体收益高定存1-2%  马贵军  【银率】网原创  2010年02月04日 

  核心提示:近日,【银率】网2009年理财产品市场 分析报告正式发布。报告对2009年银行发行理财产品的整体状况进行了统计、评述。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银行理财产品整体收益不错,各期限的理财产品比同期限的定期存款高出1-2个百分点。

  共发行5998款理财产品 比去年增长10.5%
  据【银率】网数据库统计,2009年各商业银行共发行5998款理财产品,相比2008年同比增长了10.5%,发行量持续稳步增长。各期限的人民币产品在2009年预期收益率曲线走势较为平稳,各个期限产品预期收益率和同期限定存相比高1%至2%左右,但和2008年相比总体的预期收益率同比下降了 1.5%。
  外币理财产品因外汇市场波动加剧而继续减少
  外币产品在2009年持续减少,同比降幅达三成以上,而人民币产品持续稳步增长,其市场占比则稳步上升,2009年年末达到了90%的峰值。目前人民币及外币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依然处于低谷,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在来年将随着基准利率的变化而进行调整。
  短、平、快是2009年银行理财的关键词
  【银率】网理财产品分析师赵瑞昆总结说,短平快成为2009年理财产品市场的关键词,短期稳健型产品受到投资者的持续青睐。期限在6个月以内的短期产品2009年总占比71.2%,而1年期的产品同比减少了25.2%。银行业不断进行产品创新,推出了一些超短期限的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满足了投资者盘活手中的短期限闲置资金的需求。固定收益类产品占比不断上升,投资于信贷资产及银行间市场工具的产品市场占比之和在85%以上,2009年投资者风险偏好改变,低风险稳健类的产品受到追捧。
  横向来看,招行发行能力依然独占鳌头  http://www.bankrate.com.cn/cms/2010/02/20091-2.php
  赵瑞昆表示,2009年各商业银行的发行格局并未有太大变化,招商银行依然凭借其出色的个人业务蝉联了发行量的第一名,股份制银行的市场占有量63.5%,依然是发行主力。相比之下,外资银行发行量下降明显,同比下滑了42.6%,城市商业银行占比增加了6.5%,发行量同比上升两倍之多。信息披露方面,招行、工行及北京银行领先其他银行,渣打、农行信息披露水平明显上升,广发、恒生及星展银行信息披露水平差。
  收益状况:产品收益总体达标率96.5%  
  实际收益率方面,据【银率】网不完全统计,在2009年5388款到期的理财产品中,未能达到预期收益的产品有237款,产品总体达标率为 95.6%。其中103款零负收益,134款产品未能达到产品发行时的预期收益率。就零负收益的情况而言,占比1.9%,基本和2008年银监会公布的 2%亏损比例持平。
  赵瑞昆介绍说,2009年人民币理财产品到期收益前十的产品实际年化收益率在18.32%至10%之间,和2008年相比明显下降,主要是由于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导致打新股产品失去优势。外币产品前十实际年化收益率在46.50%至18%之间,均为结构性产品。信贷类产品实际收益最高至10.1%,城商行产品收益相对更高。 QDII产品成为2009年实际表现最佳的产品,产品2009平均涨幅41.3%,投资拉丁美洲的产品收益超100%,新兴市场类QDII产品表现上佳。 证券投资类产品2009平均涨幅20%,落后于公募基金。
licai86

11-06-05 16:00

0
最高收益13% 3月理财产品市场综述  狄麟麟  【银率】网原创  2011年04月06日 

  一、  理财产品总体发行情况
  截止到2011年3月28日,3月份理财产品发行维持高位,各商业银行在本月共发行产品1417款,同比增长106.6%。人民币及外币产品发行量同比增长超过九成。中期及长期理财产品发行量环比增加,短期理财产品发行量环比微降。投资于银行间市场工具、混合类投资、债券市场的理财产品环比略有下降,信贷资产类产品环比增长131.9%。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发行827款,环比增长3%,保本类产品发行量下滑。发行量前15名的银行共发行理财产品 1227款,占比达86.6%。发行量排在前三名的银行依次为交通银行,华一银行及中国银行。各期限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平稳上升。
  (一)3月理财产品发行量维持高位 
  3月份理财产品市场发行量维持高位。据【银率】网数据库统计,各商业银行在3月份共发行产品1417款,同比增长106.6%,环比略有下降,降幅为 4.3%。 
  (二)人民币与外币产品发行量同比增幅明显
  3月份人民币及外币产品发行量同比增幅明显。据【银率】网数据库统计,2010年3月份各商业银行共发行人民币产品1200款,同比增幅 109.8%;外币产品发行217款,同比涨幅90.4%。其中英镑产品发行量同比增长9倍,港币产品增长3倍,欧元产品增长2.7倍。澳币产品保持 90%以上的增长。
  (三)中长期限产品发行量增加
  3月份中长期限的产品发行量环比增加,而短期理财产品发行量环比有所下降。据【银率】网数据库统计,3月份期限在6个月以内的短期产品发行1081 款,环比下降10.67%;期限在6个月至1年的产品发行量环比增长10.1%;长期产品环比增长72.7%,但仍处于低位。与去年同期相比,短期产品发行量增幅超过50%;中长期产品发行量涨幅均超过30%。
  (四)信贷类产品放量反弹
  信贷类产品发行量反弹,挂钩利率类产品发行量稳步上升。据【银率】网数据库统计,3月份投资于信贷资产类产品发行量明显反弹,从2月的47款升至为 109款,环比增长131.9%。挂钩利率类产品发行量上升明显,3月份发行量201款,环比增长40.61%。银行市场工具及混合类产品依然是发行主力,分别发行265款与564款。
  (五)非保本产品发行量上升
  3月份按收益类型分类,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发行量上升。据【银率】网数据库统计,3月份非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发行数量为827款,环比增长3%,同比增长149.1%。目前大部分非保本浮动收益的产品投资于债券市场、货币市场、优质企业信贷资产方向,由于其投资方向稳健,预期收益率较保本型产品高,逐步被投资者所认可。保本浮动收益及保本保收益产品发行量与2月相当。
  (六)交通银行发行量独占鳌头
  3月份外资银行与城商行发行量上升。据【银率】网数据库统计,3月份国有银行发行产品249款,股份制银行发行量753款,城市商业银行发行量214 款,外资银行发行量201款,环比增长3.1%。排名前15的银行发行了1227款产品,占比达86.6%。发行量排在前三名的银行依次为:交通银行,华一银行,民生银行。
  (七)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全面上升
  3月份各期限的人民币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全面上升。【银率】网数据库统计,投资期限为1个月以内的产品预期收益率为3.3%;1-3个月产品预期收益率为3.7%,涨0.4%个百分点;3-6个月产品预期收益为3.8%,涨0.1%个百分点;6-1年期产品预期收益率为4.6%,涨0.3%个百分点;1年以上产品预期收益率为5%,涨0.6%个百分点。
  (八)理财产品市场新动向
  SHIBOR利率挂钩类产品难以维持前期高收益,超短期理财产品预期收益创新高;澳币产品成为市场新宠。由于SHIBOR利率近期表现平平,同时主要发行此类产品的银行调整了理财产品收费标准,SHIBOR利率挂钩的产品近期难以取得7%-8%的高收益;3月份超短期理财产品市场平均预期收益率为 3.26%,而同期定存收益(7天通知存款利率)为1.39%。其中部分商业银行推出的超短期理财产品预期收益高达6%,为7天通知存款利率的4.3倍;澳币产品预期收益高达7.5%且投资方向稳健,受到市场热捧。 
  二、理财产品收益情况
  (一) 商业银行产品预期收益率与平均预期收益率比较
  据【银率】网数据库统计,3月份投资期限在1个月以内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26%,理财产品预期收益高于市场平均值排名前三的银行分别为华夏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1-3个月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66%,排名前三的银行为东亚银行,哈尔滨银行与包商银行;投资期限为3-6个月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平均值为3.78%,排名前三的银行为东亚银行,重庆银行与杭州银行;6个月-1年期的理财产品市场预期收益平均值为4.55%, 平安银行,恒生银行及东亚银行发行的产品在平均预期收益均高于此均值的银行中排名前三;1年以上的理财产品市场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法兴银行,中国银行及民生银行产品预期收益率为高于平均值的银行中的前三名。
  (二)实际收益率披露:表现良好
  【银率】网数据库整理统计了3月份到期的各银行理财产品到期信息,3月份1096款产品到期,966款产品披露了到期产品数据,披露率达88.1%。在已公开披露到期收益数据的966款产品中,960款产品达到了预期收益,2款产品零收益,4款产品仅达到最低收益率,达到达标率为99.4%。获得较高收益的产品为:渣打银行QDSN10054I到期年化收益13%;汇丰银行汇率触发(看涨澳元款)澳元6个月产品FX7A66到期年化收益为11%;北京银行“心喜”系列201108103号:人民币1个月SHIBOR利率挂钩理财产品到期年化收益为7.83%; 北京银行2011年“心喜”系列201108101号:人民币1个月SHIBOR挂钩理财产品,到期年化收益率为7.83%;渣打银行市场联动系列 MALI10017CM到期年华收益7.5%。
  三、4月份资产配置建议
  【银率】网4月份资产配置建议:在币种选择上以人民币投资为主,外币投资看好澳币;
  虽然央行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但加息预期依然存在,投资期限选择以3-6个月产品为主。对于超短期理财产品,投资者要结合闲置资金的投资期限而定;在产品投资方向的选择上,以投资于债券市场及货币市场的理财产品为主。在保本类结构性产品的选择上,与利率挂钩的产品比较稳健。由于全球通胀高企,大宗商品挂钩类产品备受关注,但受到外围因素的影响会出现较大波动。选择与大宗商品挂钩的产品要谨慎,特别注意达到预期收益的限定条件。
licai86

11-06-05 14:48

0
端午理财产品收益高 信托产品收益超10%  清水  2011年06月03日 

  端午节将至,多家银行例行推出了揽储法宝“短期理财产品”。对比多家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总体而言,收益率较前两周的确在上涨,但门槛也相对提高。如 5万元、10万元等较为亲民的起购门槛,相应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比起步金额高的稍低。
  近期在售的收益较高的理财产品有:民生银行2011年第098期非凡资产管理(增利型)理财产品M3款产品,期限91天,预期年收益率4.80%;深圳发展银行聚财宝现金溢2011年242号人民币理财产品,期限62天,预期年收益率4.50%;民生银行2011年第098期非凡资产管理(增利型)零售高端理财产品D14款产品,期限14天,预期年收益率4.40%;农业银行“金钥匙·安心得利” 2011年第1256期端午假日专享人民币理财产品,期限3天,预期年收益率4.40%;中国银行中银日积月累-月计划2011年18期 AMRJYLM1118,期限63天,预期年收益率4.30%;上海银行“慧财”人民币点滴成金理财产品(110M318期)W20110M318B,期限92天,预期年收益率4.32%; 交通银行得利宝.沃德添利60天”人民币理财产品WT139401,期限60天,预期收益率4.20%;上海银行“慧财”人民币点滴成金理财产品(110M318期)W20110M318A,期限92天,预期年收益率4.26%。 
  综合来看,受从今年6月1日起,商业银行日均贷存比不得高于75%政策的影响。各大银行为了不影响利润,想方设法拉存款,目前的主要途径还是发行理财产品。  http://www.bankrate.com.cn/a_2011_0603_60346.html
  信托理财产品方面,房地产调控政策实施以来,银行的地产信贷渠道一再收紧,地产信托就成为房企融资的“救命稻草”,地产信托产品发行规模急剧膨胀。据中国信托协会统计,去年下半年开始,房地产信托大热,仅今年前4个月,募集资金规模同比增长了115.26%,发行数量达到222个,同比增长 66.92%。
  由于房地产信托产品多以地产项目土地或者股权为抵押,只要市场不出现大的变故,风险相对来说是可控的。近期在售预期年收益率超过10%的信托产品有: 新华信托长沙赤岗冲棚改股权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Ⅰ期,期限2年,预期年收益率11%,所筹资金用于对中海投资进行增资,控制其93.02%的股权,用于赤岗冲棚户区改造项目工程建设,取得信托收益并分配给受益人;天津信托大田集团有限公司贷款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期限2年,预期年收益率10.20%,资金由受托人集合运用,向大田集团贷款,资金用于集团经营活动流动资金周转。信托计划到期时,大田集团以营业收入做为本信托计划的还款来源;四川信托泰发上元 基金(常州馨河郦舍项目)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期限2年,预期年收益率12%,所筹信托资金用于认缴基金的有限合伙人出资,基金财产中的1.1亿元用于收购 上元置业49%的股权,其余用于对上元置业进行债权投资,信托资金主要用于常州馨河郦舍项目的开发建设;中融国际信托润丰水尚股权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期限2年,预期年收益率13%,所集资金向项目公司进行股权投资,投资完成后中融信托合计持有项目公司99%的股权,所投资金除用于支付相关信托费用和税费外专门用于该公司开发经营的项目。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