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高端白酒喝的不是酒精,是体验,而且这体验不在酒本身。
10年前,老板请客,最流行的是高档洋酒,他表达的是自己很西化,是新潮。现在老板请客,很少看到洋酒,相应的,老板谈论的是佛教,道教,懂不懂是另一回事,他所透漏和传达的是身份认同问题,即,我是谁。
高档白酒、中医药、佛教,是中国先富们在面对世界时区别于“我”和“你”的重要标识,在这一点上,和LV是一样的。难道真的有人会傻到以为LV的塑编袋子有什么技术含量吗?
0
有党在,茅台就不会倒
0
感谢森林焱炎兄的跟帖以及转帖茅台03大师的真知灼见,
也谢谢南海兄的点评,
仔细拜读了一下,
感觉你们预测高端白酒已经到了顶峰!
也许这就是差距啊,
我辈刚打开窗户看到未来的美好,
前辈们已经听到了盛宴高潮即将散去的脚步声!
我做为刚想进入价值投资行列的初入者,
确实就像没头苍蝇一样,
到处转转,看看,
希望能窥视到未来“茅台式”公司的踪影,
但看来路还很长,
说不定有时还南辕北撤,缘木求鱼。
但就像名言:失败是成功之母,
交交学费也未尝不可,
只要信心不变,
也许能盼到令人满意的一天的到来。
0
呵呵,去年没见人说它好
今年一涨,一个个又看好了
低位时不见有人看好,到了200多一个个又说“要长期投资”茅台了
0
【 · 原创: 森林焱炎 2011-06-06 14:20 只看该作者(-1) 】
茅台03兄:
多年以来福海一直
试图从价格趋势上
对行业板块的景气作出
合理 准确的预判
最让福海关注的
就是白酒类 医药类 连锁消费类
它们的牛市周期是最长的
但无论是600750 002024 甚至000423
这类长牛企业达到市值高峰后
都有长时间幅度明显的市值回撤。。
现在就要轮到白酒业
其中199 809 0568 2304等
都见到了中长期市值顶峰
目前属于回抽的B浪
519还在走最后一个上升浪
但估计已经难于连续上涨3-5个月
其后也将进入大规模回撤修整阶段!!
福海在想
这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
市场因素? 政策因素??
还是两者兼而有之???
大家也请
多考虑下不利的因素
价格趋势上
有很大的概率
8年来的持续上涨
可能就要暂时终结了。。
0
【 · 原创: 茅台03 2011-06-06 14:00 只看该作者(-1) 】
福海兄好,刚刚才看到你的留言,好久没见。虽然不明白你的依据,但我部分同意你的结论。高档白酒的好日子不会太长,在此影响下部分中档酒的生态环境亦会发生一些变化,这个时间可能会在2年左右。当然个别企业也许能度过冲击活的更好,但从整体上应该大致如此。很多人和我争执高档酒的市场潜力和空间会比我想象的要大,具体的数据争执我不想纠缠,但我们可以从最简单的方法下手来看,一般来说个性化行业如果处于发展空间很大的阶段,那么它的边缘企业一定会有比较滋养的日子,就像近两年在中档酒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非名优酒的崛起,但高档酒里像水井坊从08年就开始进入艰苦阶段,与它在前几年行业景气发展时的快活日子相差甚远,这已经很明显的表示高端供需缺口的减少,等行业大老们的规划产能变为现实的时候,这个行业的缺口会完全倒置过来,由此产生的对全行业冲击将会是我们过去经验很难想象的。另外有人会预期行业结构的比例会发生变化,我认为要有变化也可能是在中低档的分配上,超高端由于其奢侈品的消费特性注定了其有个刚性的占比,1%这个线应该不容易突破,这是人性决定的。关于行业变局方面我在前两年就和朋友经常探讨,并假想出很多可能的变化。不过从最乐观和健康的角度去思考的话,我认为让某些酒走下神坛并被消费者从新认识会对这个行业的未来发展更有好处。其实酒行业的发展一直都存在起伏与切换,如果我们对全世界各酒种的生产工艺和发展与接受演变的历史都了解的话会比较容易来认识它的规律,但要说透可能需要太长的论述,现在不太有精神去写这些,有空再交流吧。
0
【 · 原创: 森林焱炎 2011-06-02 23:00 只看该作者(-1) 】
茅台兄好!
福海是研究价格波浪趋势的
恕直言:
从大的浪型上看
众多高端白酒的市值
都没有能力续涨6个月
有将近一半已经或即将见顶
这是否意味着最迟一年后
高端白酒是市场
将出现停滞甚至萎缩??
福海这是第一次将浪型理论引入
对于某个行业板块景气度中进行预测
希望从独特的角度 能够有所收获
更希望得到各位专家
关于行业特点方面的批评指点:))
【 · 原创: 森林焱炎 2011-06-02 23:01 只看该作者(-1) 】
就是在比较了大部分
中高端白酒企业的月线图
福海才有如此结论
并且自认为把握性很大~~
关键是能造成市场这唯一长牛板块
市值集体大规模回落的原因是什么??
0
【 · 转贴 镜泉水 2009-05-27 15:35 只看该作者(-1) 】
Wjmonk兄思维深邃,往往一眼就看到事物的本质,每句话都蕴含深意,细细品味才能领会其中内涵。
Sosme兄理论功底深厚,对价值投资有着令人赞叹的热情。
同丰兄(蔚然)眼界开阔,思维敏捷,善于捕捉不为人注意的机会。
三位都我敬佩的大师级人物。
但有一样我百思不得其解,三位大师功力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强大的基本面分析能力与实际操作表现出不相配的情形。很典型的例子就是对茅台的判断,多年持续的增长,已经很高而且还在不断提高的股东权益报酬率,超强势的品牌,超高的净利率,形势一片大好的销售市场,合理的市盈率(特别是两三年前)。基本面看不到丝毫变坏的迹象,相反,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确定性很强的未来,,一切的一切,都在表明它是巴菲特梦寐以求的垄断型企业。但三位都是在很早就发现其投资价值后,只是持有了很短一段时间。Sosme兄对它谨小慎微,wjmonk兄很快就认为没有安全边际,同丰兄应该也是短时间持有。难道以三位的功力深厚看不出它的价值所在吗?只能毫不客气地说,三位没有真正认识到茅台的长期投资价值有多高,对巴菲特地选股策略理解得不够深刻。好股票应该是买入后一直持有,直到基本面变坏。
三位在近两年的操作过程中一样地令我感到失望。若让我评分,我会给wjmonk兄70分,sosme兄85分,同丰兄80分,我给自己90分(仅针对这两年的具体操作,与三位大师相比,其他方面我还是相差太远)。先不要拍砖,听我讲讲理由。其实wjmonk兄是我最敬佩的一位,无论从人品还是基本面分析功底来讲。Wjmonk兄近两年关注的个股有格力、中兴通讯等,不可否认两个企业都是各自行业的佼佼者,但是两个行业都是竞争极度激烈的行业,极低的毛利率,没完没了的价格战,高昂的研发成本都在不断侵蚀企业的价值。它们只能艰难地获得仅仅等于或者低于市场平均的利润率,并不断面对挑战,未来充满不确定性,这一切表明,两者都不是好的投资对象,股价的走势已经说明了这一点。中兴通讯若不是有3G概念的支撑,其股价表现还会更弱。另外包括曾经提到的伊利股份,也不是最优的选择。
Sosme兄选择长期持有万科和中集,上面我已经分析过,两者都具有强烈的周期性,对周期性行业巴菲特采取回避的态度。长期持有周期性企业不会获得超额收益。
同丰兄更象一个价值投机者。总在寻找有阶段性业绩爆发的股票,而不论其长期价值。不可否认,同丰兄的确发现了一批中短期涨幅较大的股票,但我觉得这个和几年熊市后出现的价值低估相关,这时很容易发现低估的股票。如果再过几年重新进入熊市时这种盈利方式未必奏效了,况且现阶段未必跑得赢茅台们。而我相信在今后五年甚至十年,茅台、云南白药、张裕等仍然能轻松跑赢大部分股票,包括大市。
为什么给自己90分,2005-2006年一直持有茅台、海油工程,应该是对巴菲特选股策略深刻理解后的成果。十年前已经研究巴菲特,直到近两年才真正领会其中的真谛。说来惭愧,早在2003年,三位大师推荐茅台前在它的历史低点21元买入,但立场不坚定,24元就跑了出来,然后看着它一直涨。直到05年才真正理解茅台的长期价值所在。
以上为一家之言,无意抬高自己,也无意贬低三位大师,只是把自己的想法讲出来与各位网友交流。若有得罪之处,敬请wjmonk兄、sosme兄、同丰兄见谅,三位仍然是我心目中的大师。
-----原创:laoba1
0
【 · 原创: 森林焱炎 只看该作者(-1) 2010-03-20 02:17】
感谢但为君故 wjmonk 海海人生 新态阳
。。。
永远投资那些想立即合伙的企业
就像永远买进自己想要住进去的房子~~
【 · 原创: 森林焱炎 2010-03-25 23:23 只看该作者(-1) 】
知识在经验面前 是幼稚的孩童
经验在智慧面前 是老年性痴呆
智慧在勇气面前 是水灵灵的女孩
勇气在坚持面前 是易折的钢刀 ~~~
0
继续学wjmonk前辈:
1、 “ 我考虑问题没那么复杂。 我觉得,考虑的因素越多,犯错误的机会就越多。 我的目标是赚傻子都能赚的钱,心理塌实。 ”
2、 “ 升值其实是一个名义价格的问题,关键是作为度量标准的货币本身是不稳定的。特别是货币与黄金脱锚后,内涵的价值更加不稳定。所以名义价格的上升与下降其实没有意义。还是那句话,以资产为核心考虑问题。当然,这就涉及到评估各类资产相对价值的问题。 核心的比较还是资产长期平均收益率的对比。而这最后一点又必须考虑相关的一些问题。其实就是核心竞争力的研究。”
3、“大城市里的地产是分享财富的工具。只要人类总体的经济增长是大趋势,只要商业社会导致的分配是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这些大城市里黄金地段的房地产就是可以长期持有的。”
4、“ 公开报表是最重要的信息来源,但那是研究的起点,而非终点。但是,投资者如果连报表都不看就评估企业价值,我觉得就象空中楼阁一样虚幻。”
5、“ 投机的收益则相当大部分来自于博弈对手的损失,类似商品期货就更是如此。
投机者需要比投资者更精明,更老练,更勤奋,更运气。
所以,做一个成功的投资者是普通人做普通事就可以达到的,不需要非凡的智慧或者鸿运当头。
但做一个成功的投机者就象做一个成功的职业运动员一样困难,并非普通人能做到的。
但是在每时每刻,普通人总是大多数的。
普通人模仿天才是要付出代价的。”
6、“ 股票投资本身的性质是长期的。股票和债券不同,是通过分红收回成本的,本金并不偿还,所以股票投资本质上是比买企业债券更长时间的投资方式。当然,交易带来的流动性,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本金的偿付问题,但是由于股票价格的波动性,导致这个本金的回收比率是不确定的。按照历史经验,股票的长期价格是跟企业内在价值有关的,短期价格只跟市场的偏好有关。所以,要收回合理的的本金,必须要做好长期持有的准备。”
7、“ 对价值投资者来说,非常简单,一把尺子量天下,无论牛熊,坚持的标准是一致的。没有好球就等待,有了好球就全力击出,重复。”
8、“金融行业,包括银行、券商、保险、基金,都是玩资产负债表的,收入利润表只是一个附注而已。在考虑他们的所谓净利润或者净资产的时候,一定要分析它的资产减值准备是否充分,否则单靠财务指标的对比可能会导致重大的投资失误。”
9、“ 我只能讲讲我自己的经验,说明我自己的理由。看报表,看书,看杂志,然后实地走走。要有充分的兴趣做这件事情,而不是为了赚钱的冲动。做了判断,长期跟踪,不断思考,不断修正。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我是普通人,智力水平非常一般,只有反复思考,天天思考,带这问题再去看书,与历史上真正的大师做交流。再看报表,看杂志,实地走走。
不要轻易下结论,不要急功近利。就我个人而言,在判断新上市公司的投机机会方面,还算正确率很高,但可怜的是,对判断其之后的发展变化方面,失误率在80%以上。就是说当新股上市的时候我看过资料,如果很自负的做一判断,往往在股票价格上是对的,但时间稍微一长,发现对其发展的判断是偏离真相很多的,甚至出现过方向性错误的情况。相对应的,对我观察了5年以上的公司,看法的正确率就高很多。对我而言,其中的差异无非是看的时间长,自然会得到的有效信息多,另外,时间是研究者的好伙伴,做永远比说要更能体现一个组织的行为逻辑。现实生活中企业遇到的挑战比我们脑中的情况要复杂的多,所以我们可以从它们实际遇到的情况以及处理的方式中得到这些家伙的真实行为逻辑。
千万不要急。另外,我个人不赞成狗熊掰棒子式的研究模式。我不想研究流星,哪怕它辉煌的仿佛是一颗太阳。我喜欢慢慢做,不走捷径,但也不走回头路。曾在一个汽车厂拜访的时候,管理层讲他在德国的经历。德国人作事情,不走捷径,在中国人看来很多方法笨的要死,但由于按照他们的逻辑,这些路径符合逻辑,只要一步步走,就可以达到目的,所以就慢慢做。但5年后一看,人家没走回头路,居然跑前面了。走捷径,很容易逐渐偏离最初的目标的。又能找到捷径,又能控制自己不偏离方向,这是需要大定力和大智慧的。我是普通人,实在不想挑战人性的弱点。
我不想去学天才,那样我会死的很难看的,小马过河的故事我终身难忘。做一个普通的投资者和研究者,挺好的 。”
10、“ 研究并寻找伟大的组织,并在市场厌恶的时候买入并持有,重复这个动作就可以了。
投资的本质是很简单的,不需要把它神话。
但对商业模式和企业竞争力的理解是很困难的事情,很多被誉为经典的公司都在成神之后迅速垮台。
这跟下围棋一样,原则和方法很简单,精通很难。
但作投资的好处就是它不是纯粹博弈,也就是说创造在先,分配在后。既然有创造,就不是零和的。只要一个人坚持以合适的价格买入不死的公司股票,长期看就会获得合理的回报。如果能够以便宜的价格买入优秀公司的股票,必然会获得比正常高一些的回报。
这其中有两点我认为是最重要的,首先要选择创造价值至少是能分享价值的公司,而不是掠夺型的公司,这是价值投资的基础。
其次是不要付出过高的溢价,因为对商业模式和企业竞争力的理解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不要让自己去做连巴非特也无法完成的高难度动作。
多观察、多读书、多思考,少下结论,我们终会进步。
先多读吧,不要有框框,也不要急于求成。读多了,过上足够的时间,一定会有进步的。读一年同时思考,然后去看看经典的书;然后重复。我基本就是这么做的。好书每年都再翻翻,不可能一次看懂的。
大概过个3-5年,你就可以知道自己对那些长寿的公司有感觉了。那时侯你就拥有属于自己的公司,对其价格和价值有基本的判断。这时候你用闲置资金做投资就很难输钱了。
价值投资不需要高智商,但需要正确的方法,稳定的心态和持续的思考。合理的价格买长期ROA高而稳定的公司,分享它的收益,很难输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