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中国的生物能源化工巨头

10-12-03 15:48 6824次浏览
芝麻芝麻开门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中国生物能源化工巨头----------丰原生化000930
打开淘股吧APP
4
评论(42)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芝麻芝麻开门

10-12-07 10:57

0
中粮集团木薯燃料乙醇项目通过技术成果鉴定2009/04/14
2009年4月8日,在广西南宁召开了的项目技术鉴定会上,中粮集团《年产20万吨木薯燃料乙醇示范工程》顺利通过技术成果鉴定。中粮集团党组成员万早田代表集团领导参加了鉴定会。

年产20万吨木薯燃料乙醇示范工程是中粮集团率先落实国家非粮燃料乙醇产业政策,由广西中粮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承担并于2006年12月投资兴建。经过近一年的施工建设,该项目于2007年12月一次投料试车成功。该示范工程经过考核标定及一年多的生产运营表明,装置运行平稳,主要技术指标全面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燃料乙醇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在广西自治区全面推广使用,用户反响良好;创造了木薯燃料乙醇装置当年开车、当年达产、当年见效益的目标。

该示范工程是我国第一套非粮燃料乙醇项目,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木薯燃料乙醇生产装置,拥有多项专利技术,共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4篇,其中9篇已获得授权,另有12篇专利已经公开;在项目开发和生产运行过程中,实现多项技术创新,实现了木薯燃料乙醇循环经济模式。

该项目符合国家农业经济调整战略,建立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商业模式,既保证了木薯原料的供应,又为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保护了农户利益,增加了农户收入,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项目开辟了我国燃料乙醇新的原料路线,对我国木薯种植业的发展,对支持“三农”建设,以及推动非粮燃料乙醇的发展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广西中粮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
这是中粮集团在大西南扩张布局之一,第二代生物质燃料
芝麻芝麻开门

10-12-07 10:34

0
目前国家批准定点生产燃料乙醇的只有4家
1、安徽丰原生化股份有限公司40万t/a(中粮控股)
2、吉林燃料乙醇公司60万t/a(中粮控股)
3、黑龙江华润酒精有限公司30万t/a(中粮控股)
4、河南天冠燃料乙醇有限公司30万t/a,

前3家现为中粮集团控股,控制产能在130万吨以上,占全部的8成。

可以说中国生物质燃料能源的大半江山是中粮集团所有,也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芝麻芝麻开门

10-12-07 10:07

0
丰原生化目前产品线基本围绕玉米为原料的玉米深加工链发展

乙醇(燃料乙醇)、柠檬酸、赖氨酸、L 乳酸、环氧乙烷、油脂、饲料等。
股海驰舟

10-12-04 13:58

0
安徽丰原生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全资子公司获得政府补助资金进展情况的提示性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公告内容真实、准确和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根据蚌埠市人民政府《关于补助安徽丰原油脂公司流动资金的批复》(蚌政秘[2010]123号),为使本公司全资子公司--安徽丰原油脂公司走出困境,进一步激励安徽丰原油脂公司整合资源,提升在油脂行业中的地位,同意补助安徽丰原油脂公司2010年度8,000万元流动资金,并由蚌埠经济开发区投资有限公司拨付。其中,上述补助流动资金中2,000万元已于2010年4月15日拨入安徽丰原油脂公司帐户。本公司于2010年8月19日在指定媒体和巨潮资讯网上披露了《关于全资子公司获得政府补助资金的提示性公告》。 
  上述补助资金中另有3,000万元于2010年11月30日拨入于安徽丰原油脂有限公司账户,截至目前共累计获得补助资金5,000万元,其余补助资金尚未到账,本公司将持续披露获得该项补助资金事项。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有关规定,安徽丰原油脂有限公司应将实际收到的补助资金计入2010年营业外收入。 
  特此公告。 
  安徽丰原生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董  事  会 
  2010年12月3日 

全资子公司,可增厚四季度净利润6,000万元(含未到账3,000万元)
股海驰舟

10-12-03 21:25

0
中粮不会放弃其在生物能源的霸主地位,整合丰原生化渐行渐近,9亿多的盘子,每天的成交笔数显示都是散户,很是蹊跷!
TOAL

10-12-03 19:00

1
学一下.....
芝麻芝麻开门

10-12-03 16:14

0
诺维信公司在接受中国日报专访时表示,对于第二代生物乙醇所需要的酶制剂,将在2010年上半年向市场批量提供以用于大规模工业生产,但预计明年这个市场主要由示范厂供应。在生产实施完备后,到2011和2012年,第二代生物乙醇将获得爆炸性的增长。

“经过近10年的研发,诺维信已经解决了第二代生物乙醇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技术障碍,预计到2010年可以批量提供用于大规模工业生产的生物乙醇酶制剂。”诺维信(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亚洲生物能源部高级部门经理任海彧向中国日报记者透露。

她指出,在第二代生物乙醇的生产中,酶制剂的成本是重要的一部分,但远不到80%。目前来看,酶制剂成本占第二代生物乙醇生产成本的35%左右,诺维信预计到大规模工业生产后这个数字会降低到20-25%。

谈及诺维信首席执行官Steen Riisgaard曾指出的“我们距离利用农作物废料大规模生产燃料乙醇只有一步之遥”,任海彧解释说,这一步之遥指的就是第二代生物乙醇的成本下降和经济化生产“只有一步之遥”。

“根据诺维信的计算,到2010年第二代纤维素乙醇在中国的生产成本会是2.59美元每加仑,而到2015年可降低到1.5美元,与2美元/加仑的汽油价格相比(按70美元/桶的原油新加坡离岸价折算),这个价格会是非常有竞争力的。”任海彧介绍。

据悉,本地生产、本地供应是诺维信在全球生产布局的一个重要原则,这样可以降低成本、提高供应的及时性。在过去的两年中诺维信通过几次扩产扩大了在天津和苏州的生产能力,预计可以满足到2011年的市场需求。

中国是农业大国,有丰富的农林业废弃物供应,同时又是人口大国,对能源供应和能源安全高度重视。任经理强调,由于看好第二代生物乙醇在中国广阔的发展前景,诺维信会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随时评估,时机合适时继续在天津扩大生产能力。

第二代生物乙醇是一个很长的产业链,包括原料搜集、运输与储存、纤维素乙醇加工生产、乙醇汽油生产与运输,一直到终端销售。纤维素酶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下降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这个价值链上,只有所有合作伙伴的协作行动才能实现产业链的成熟和生物燃料的普及消费。

诺维信及合作伙伴中粮集团(COFCO)日前与中国主要的石油能源企业中国石化集团达成一项新的合作协议,共同致力于利用农作物废料来开发燃料乙醇。此三方合作将包括了整个燃料乙醇的生产和销售的的产业链。

“在与中粮和中石化的合作中,我们共同申请工艺方面的全球专利。今年7月份将公开的专利是针对发酵中酵母抑制效果的消除。该工艺的使用对于高干物浓度下解决酵母抑制物有很大的工业应用价值。目前三方按照合作协议中的计划,进行工艺的进一步优化以降低生产成本。当前三方工作的重点在于碳5糖的合理利用,原料的收集,以及下游污水处理的工艺确定。”任海彧向本报记者透露。

据了解,诺维信、中石油、中粮三方合作旨在开发利用农作物废料玉米秸秆生产第二代燃料乙醇的规模化商业生产流程。三方合作将覆盖整个燃料乙醇生产的产业链。作为酶制剂行业的领导者,诺维信已开发出将农作物废料转化为第二代燃料乙醇所需的转化工艺和最先进的酶制剂。中粮集团是中国领先的农产品加工品生产商及供应商。中粮集团与诺维信在两年前已建立合作关系,作为合作的一部分,中粮集团的一个小规模试验厂已经运作了两年。中国石化集团是全球第三大炼油公司,拥有近3万座加油站,对中国国内成品油市场的供应率超过60%。中国石化在炼油和油品销售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有利于促进三方在燃料乙醇应用方面的合作。
芝麻芝麻开门

10-12-03 16:07

0
首先,分解纤维素的技术一直是该行业的短板。物理化学法和生物酶法都说自己的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美国政府的做法是一视同仁,选出6家采用不同工艺的企业,每家补贴3300万~8000万美元不等,并要求企业以两倍的力度匹配。也就是说,这6种技术路线分别获得了1亿~2亿美元的研发资金。

  相比之下,中国政府在这方面的投资相对保守。中国的纤维素乙醇项目通常只能从政府拿到几百万人民币的研发经费,和美国相比少得可怜。“由于经费和研发力量投入不足,尽管这几年不断有人宣称自己做出了纤维素乙醇,成本低于汽油,但他们的技术都还不够完善,无法真正实现产业化。”曲音波教授对本刊记者说,“直到近几年政府才终于开始重视,加大了拨款力度。中科院还自己拿出了3000万元的科研经费,组织力量攻关,力争尽快取得突破。”

  作为中国纤维素乙醇领域的领头羊,中粮选择了一个相对简便的做法。2006年,中粮和丹麦的诺维信(Novozymes)公司结成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发中国的纤维素乙醇市场。诺维信是全世界最大的酶制剂生产企业,2009年的销售额高达84亿丹麦克朗(约合人民币100亿元),做出这个成绩的居然只是一个5000多人的团队。诺维信承诺每年拿出销售额的14%用于研发,近两年更是把大部分研发经费都投在了纤维素乙醇项目上。“我们还从美国能源部拿到了1450万美元研发经费,在美国的中试厂已经将每加仑纤维素乙醇所需酶的成本降到了50美分左右。”诺维信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李斯阁(Steen Riisgaard)对本刊记者说。

  “诺维信今年2月刚刚在中国市场投放了新一代纤维素酶‘诺赛力二代’(Cellic CTec 2),酶用量比过去下降了很多。”诺维信(北京)研发中心高级总监吴文平博士对本刊记者说,“不过这个产品还是有点贵,我们正在积极研发‘诺赛力三代’,争取在2~3年内能够达到商业化水平。”

  中粮把酶的问题交给诺维信,自己则把精力放在了工艺方面。“前两年大家都把研究重点放在了酶上,但我认为这个问题已经基本得到了解决。”岳国君对本刊记者说,“中粮的研究重点是纤维素原料的预处理技术,从秸秆切割到发酵罐的加热,从控制发酵黏度到提高固液分离效率,甚至最后的废水处理,每一步都面临着诸多技术困难,被攻克的难度一点也不亚于纤维素酶。这些技术涉及工程技术领域的方方面面,直接关系到产品成本。”

  2006年,中粮在黑龙江的肇东建设了一个年产1000吨纤维素乙醇的中试装置,通过不断的技术改进,4年来成本下降了2/3。就在去年,美国的普渡大学对全世界20多家纤维素中试工厂送来的预处理物料进行了一次评选,中粮送交的样品在质量上位列第4名。

  2009年,中粮又和中石化结成了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巩固了其在中国纤维素乙醇行业领头羊的地位。三方计划下一步成立合资公司,争取在明年开始动工建设中国第一座年产1万吨的示范装置,这将是纤维素乙醇产业全面开花前的最后一步。

  但是,这个产业在中国还需解决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原料的采集。秸秆是农业废弃物,不是每天都有;中国又是以小农经济为主,秸秆收集有一定的困难;中国的公路条件较差,运输成本较高。这些因素必将影响到原料供应的稳定性和成本。但是,岳国君对此很乐观。“中国在秸秆商业化收集这块已经有经验了,国家电网下属的国能生物质燃烧发电项目已经运行了很多年,目前有20多家电厂,遍布全国。所以我认为,一旦下游的问题解决,上游有现成的案例可供借鉴。”

  作为纤维素乙醇项目开展得最好的国家,美国也一直对中国的情况很感兴趣。早在2006年,中粮就代表中国企业和美方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双方约定互相交流经验,分享成果。今年7月23日,国家能源局正式批准中粮集团设立国家能源生物液体燃料研发(试验)中心,这就等于给中粮穿上了“纤维素乙醇产业国家队”的队服。今年9月10日刚结束的中美可再生能源产业论坛和中美先进生物燃料论坛第四次工作组会议,是中粮第一次代表国家与美国政府代表团谈判,中粮、中石化和诺维信的专家与美国能源部、农业部、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和爱达荷实验室的同行们共同商定,立即开始对中国的上游原料收集和供应体系做一个案例研究,希望能在原料种植、收购和物流体系方面找出最佳方案,尽快确定1~2个原料品种,选出最合理的厂址。

  那么,从宏观角度看,中国究竟有多少原料可以用来生产纤维素乙醇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诺维信于2008年和国际著名的咨询公司麦肯锡合作,对中国的纤维素乙醇市场做调研。据麦肯锡计算,中国每年产生大约6亿吨农业废弃物(主要是秸秆),除了用于饲料和还田之外,还应该有2亿吨可以被用来生产5500万吨纤维素乙醇,这几乎等于目前中国的汽油总消耗量。麦肯锡估计,到2020年时,中国生产的纤维素乙醇将可以替代3100万吨汽油,每年为中国带来320亿元人民币的收入,创造600万个就业机会。而且这些机会主要是在农村地区创造的,所以它给中国带来的收益既是能源安全和GDP的增值,更可以为城乡的均衡发展提供新的可能性。

  纤维素乙醇项目还需解决两个小问题,第一是与秸秆还田的矛盾。从表面上看,纤维素乙醇工厂剩下的残渣含有全部的金属和微量元素,和烧秸秆剩下的灰没有区别,只要把工厂残渣还田就可以了。但是秸秆中含有的有机物也不能忽视,它们是土壤微生物的养料。换句话说,如果想完全恢复土壤肥力,正确的做法也许是秸秆切碎后不烧,直接还田。不过,两种方式到底对土壤有何影响,目前尚缺乏研究。

  第二,纤维素乙醇的生产过程需要消耗大量能量,是否真能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呢?曲音波教授认为,这一点恰好是纤维素乙醇比粮食乙醇好的地方。原来,秸秆中含有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理论上都能被转化成乙醇,但木质素则不可以。但是木质素的热值几乎和煤炭一样高,非常适合用来焚烧发电。事实上,纤维素乙醇工厂的旁边都会另建一座发电厂,燃烧木质素残渣就足以提供本厂所需的全部电力和蒸汽。

    美国政府为本国纤维素乙醇产业预定的补贴力度为每加仑1.01美元,大约折合为每升2元人民币。岳国君告诉本刊记者,按照中粮的估算,如果中国政府采用和美国同等的补贴力度,中国的纤维素乙醇产业是可以盈利的。

  “很多人觉得生物燃料产业需要大量的国家补贴才能生存,这是有偏见的。”岳国君对本刊记者解释说,“国家为了鼓励石油行业收购生物燃料,规定他们在收购乙醇时在价格上乘以0.911的系数,但他们卖汽油时则按原价卖出,这个差价让石油行业赚走了。如果没有这个系数,我们的补贴力度完全可以再降低很多。”

  曲音波则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纤维素产业的巨大潜力:“评价这个行业的价值,不能光看它能产生多少燃料乙醇。要知道,石油不光可以制造汽油,还可以同时生产很多其他化工产品。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变成糖后,同样可以同时生产多种多样的化工产品,这就可以用来替代石油的这部分功能,并通过分担原料和加工成本,使得生物炼制产业变为盈利的产业。”

  曲音波正在和一家工厂合作,利用玉米芯中的半纤维素部分生产木寡糖和木糖醇,而剩余的大量纤维素残渣也可以很容易地转化为燃料乙醇,木质素也可转化为化工产品。目前这项先进技术正在进行中试研究,已经可能盈利了。诺维信也和东北大成集团签约,帮助他们从秸秆中提取丙二醇。丙二醇是化纤工业的基础原料,既可以做衣服,也可以做成各种化纤制品。这项技术已经成熟,预计在几年内就可以开始运营了。
芝麻芝麻开门

10-12-03 16:00

0
第二代生物质能源-----纤维素乙醇:对纤维素分解发酵生成燃料乙醇
  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占全世界植物总量的一半以上,草、碎木片和农业废弃物(比如棉花和玉米的秸秆)都是又好又廉价的纤维素来源。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