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陶冬的文章,令人有淡淡的愁绪。
潜水了。
各位投资人,保重。
0
投行经济学家功力何在 陶冬
(2010-12-02 21:26:37)
经济学家分两类,一类是研究过去的,一类是预言未来的。前者属于书院,为发表文章而奋斗,佼佼者或许可以拿到诺贝尔奖,但是在投资领域大有斩获的似乎不多。后者属于市场,每日在数据中打滚,被逼着不停地发表文章,不停地作出各种预言。投行经济学家,属于此类。
预言未来,可大可小。小的可以是下一个公布的经济数据,经济学家各显身手,或用模型,或靠关系,每人每天都在做,都在竞争。这些预言是市场的一部分,做得好会赢得客户的赞誉,甚至可能直接影响价格和市场情绪。
大的预言,可以是今后十年经济的大趋势、产业的新规律。这类预言难得多,因为它隐于日常生活的繁琐中,隐于经济的周期波动中,隐于产品与行业的起伏进退中。换言之,功力在于从一片噪音中过滤出真音来。而且,真的大趋势是无法靠关系从官员口中获取的,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真的大趋势,也难以通过模型推导得出,因为所谓新趋势便是不同于过去的模式或规则。
洞察力,乃是作出大预言的关键。“察人之不察,言人之未言”的前提是,比别人看得更多,想得更深。走出书斋,与贩夫走卒、营销主妇交谈也许与同政府官员、业界领袖对话同样重要,那里才是市场经济学的灵感源头,大预言的素材所在。
笔者认为,一份好的研究报告,必须具有四个要素。一是Uniqueness(独特角度),人云亦云很难被人记住你的名字,独到的角度、独到的素材、独到的分析,才能打造出富有创意的研究成果。二是Forward-looking(前瞻性),凡是见了报的内容,都是新闻记者的工作范围,而非投行经济师的工作,除非你能说出非常与众不同的解读。投行分析师的功力,在于预言可能某天见报的新闻,预言下一个市场共识。三是Relevance(市场相关性),经济分析乃中间产品,GDP是9.1%还是9.3%,也许对经济学家来说是大事,对多数市场参与者却是微不足道的。重要的是,如何将分析与市场联系起来。无法与市场变化连在一起的经济分析,不做也罢。四是Interesting(有趣),没有人会质疑包装对产品销售的影响,但是许多经济学家在表述自己观点时却不注意技巧。客户每天面对上百份研究报告、不间断的市场数据,如何令自己的研究成果争取到客户的注意力至关重要,这好比足球比赛中的临门一脚。
以上几点,为笔者在过去十六年做市场经济学研究中的一点体会,经济分析、行业分析、企业分析的真髓其实大同小异。笔者并不认为自己做得比别人更好,写出来与同行共勉。
0
应对流动性过剩重点在内部经济平衡
www.eastmoney.com2010年11月16日 01:24巴曙松中国经济时报
手机免费访问 eastmoney.cn|字体:大中小|我有话说
近期,美国重新启动“量化宽松”政策,加大货币发行,导致全球金融市场的流动性泛滥,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在刚刚闭幕的G20首尔峰会上也备受争议。
从具体的数据看,美国的广义货币即M2的总额大约是8.34万多亿美元,2010年11月份准备量化宽松增加6000亿美元约7.2%,总额不到9万亿美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元的发行速度显著提高,同时美元刻意维持低利率水平,美元在美国国内的流动性过剩格局迅速传导到国际市场,根据大致的估算,总额不到9万亿美元的广义货币,在美国国内流通大致在4万亿美元之内。
揭秘最佳电子商务平台 秘闻!行情近期可能发现大逆转
机构资金流向已发生巨变! 主力资金正密谋全新布局!
从中国的情况看,中国广义货币在2010年前三季增加了19%,新增货币量实际高于美国此次量化宽松所推出的6000亿美元。从存量看,中国2010年9月底M2总量在69万亿人民币,折算为美元超过10万亿美元以上,且人民币目前不是国际货币,除了十分有限的海外流通量之外,绝大部分人民币在境内流通。从总量看,虽然中国的GDP总量只有美国的四分之一左右,但是中国的广义货币总量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
在应对金融危机时,美国采取大量的货币发行对策,在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条件下,这种宽松的流动性必然会传导至国际市场,并对新兴市场国家的宏观政策带来影响。当前,不少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类似的挑战,如果对这种国际范围内的流动性泛滥不进行外汇市场干预,就可能带来货币的大幅升值并冲击本国出口,如果进行对冲干预又可能导致本国的通胀压力和资产泡沫问题。
从全球经济看,美、欧、日G3国家的经济增长水平在未来3—5年仍难以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在此之前,一系列的支持性政策可能难以退出;金融体系仍脆弱,私人资产负债表仍有待修复,通过私人消费实现可持续复苏的可能性不大。相反,为避免陷入“债务—通缩陷阱”,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其必然的选择之一;美国等国家的财政状况预计在未来两年还可能继续恶化,而且缓慢复苏的经济条件也制约了财政修复的空间。
在此背景下,由于名义利率接近于零、实际利率为负,传统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难以有效运转,因此,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中央银行不得不依赖其自身资产负债结构的改变(即通过购买公债来扩大其资产负债表)来影响金融市场预期。但为维持全球对美元的信心,美国应当在美元发行方面总体上持较为克制的基调。
从美国角度看,在经济复苏缓慢、失业率仍在高位、产能缺口较大的情况下,实施量化宽松的非常规政策已经是美联储仅有的选择之一。从欧元区情况来看,美国重启量化宽松政策之后,欧洲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复杂性提高,预计欧元区退出策略的执行将被推延。
尽管中国与美国都面临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但两个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经济周期的波动阶段有较大差异,因此,中国应对当前的流动性过剩,应将重点放在维持内部经济平衡上。
1。从发展的角度看,在我国当前高储蓄率以及流动性充裕的条件下,未来对投资总量的增长可能不得不采取比较容忍的态度。如果未来在危机冲击下,需要追求贸易平衡、扩大内需,则投资率可能会在历史的高点上进一步提高,外需降低了,储蓄就需要更多通过投资等吸收而不是外流。在当前的发展阶段,重点还是注重调节结构,在投资的总量上,关键还是投资与储蓄的平衡。
2。国外、国内流动性过剩使得资金低廉,投资容易高增长。由于2010年中国经济已经强劲上升,2011年处于“十一五”与“十二五”的衔接期,再附加一个政治周期的叠加影响,那么如果在当前地方政府GDP导向行为模式、财政支出模式难做明显调整的情况下,应当重点关注经济从偏快转向过热的可能性。
3。随着美国采取的量化宽松政策,资金流入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在所难免,遏制热钱流入将成为必然趋势。而且,作为一种对称性管制措施,中国或将在加强资本流入的同时,逐步放松对资本流出的监管,加大鼓励金融机构与居民对外投资,同时积极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4。随着市场化和制度改革的推进,目前一大部分尚未进入市场交易的产品和劳务将逐步变成可交易的商品,部分潜在商品需要被货币所吸收,货币供给量增加将与低通货膨胀率并存。而且,中国出口的增速势必会经历一个适当的下降,可贸易商品将向非贸易商品转化,国内非贸易商品将吸收越来越多的货币,同时人民币升值的部分压力要通过要素价格的提高来实现,每一单位可贸易商品对货币的需求也会有所增加,这将反应在CPI上。
5。从货币构成来看,中国M2的总量虽然已经十分庞大,但是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M3、M4的总量依然有提升空间。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在货币供应量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的情况下,通过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产品的多样化,M2的增长将被转换成M3、M4的增长。
0
余永定:2011年中国通胀率不能超过3%
【《财经》综合报道】中国前央行货币委员会委员余永定26日在长城证券2011年度投资策略研讨会上表示,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应进行适度调整,全年保持8%的增长足够,通胀不能超过3%。
据证券时报网报道,余永定认为在不能减少顺差的背景下,政府应减少外汇储备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