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中航三鑫应邀参加第十一届中国太阳能光伏展览会

10-12-01 11:39 2507次浏览
rogers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中航三鑫应邀参加第十一届中国太阳能光伏展览会

发布时间:2010.12.01 阅览次数:4

2010年11月18日,第十一届中国太阳能光伏会议暨展览会在南京举行。集中展现了我国太阳能光伏研究与应用的新进展,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此次展览的主要是光伏电池、光伏材料、光伏产品、光伏相关零部件和光伏工程与系统厂家,中航三鑫作为国内最大的太阳能节能玻璃的龙头企业应邀参展,其子公司中航三鑫太阳能光电玻璃有限公司和海南中航特玻材料有限公司分别展出了超白压延太阳能玻璃和TCO玻璃。

中航三鑫太阳能光电玻璃有限公司生产的超白压延太阳能玻璃,以其高太阳能透过比、低吸收比、低反射比、低含铁量、高强度等优异性能,并为终端客户提供订单式生产,进行从原片切、磨、洗、钢化等一站式全方位服务,赢得客户极力好评!

海南中航特玻材料有限公司新建的第三条超白TCO玻璃生产线,是引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节能玻璃巨头美国PPG工业公司的技术,设计用于薄膜太阳能电池的透明氧化锡涂层,提供高透射率和高导电率性能。该线预计2011年初点火,投产后将成为国内最大的薄膜太阳能玻璃厂商,此线已与海南英利、江西塞维LDK等非晶硅太阳电池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展会现场



参展工作人员热情向客户介绍




部分参展人员合影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9)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rogers

10-12-09 17:03

0
上海分公司中标—南京万达广场幕墙工程 


发布时间:2010.12.09 阅览次数:75 
  
工程名称:南京建邺万达G77项目5A写字楼及酒店外幕墙工程

建设单位:南京万达广场投资有限公司

项目概况:该工程位于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西侧、集庆门大街以北、燕山路以东,总建筑面积70.2万平方米,地上面积57.6万平方米,地下面积12.6万平方米,分为公寓区及商务区,由一条内部规划道路分开,两个地域相对独立。公寓区由10栋酒店式公寓和商业用房组成,商务区设2层地下室,公寓区与商务区地下室相通主楼地下室与地下车库连为一体。幕墙形式包括石材幕墙、玻璃幕墙、铝单板及铝塑板幕墙、雨篷、屋面钢结构支撑幕墙、外墙门、铝合金百叶、开启扇等。

rogers

10-12-09 17:03

0
上海分公司中标—中国商飞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101号科研办公楼幕墙工程 


发布时间:2010.12.08 阅览次数:142 
  
工程名称:中国商飞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101号科研办公楼幕墙工程

设计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结构形式:钢混框架局部剪力墙局部钢结构

幕墙形式:框式玻璃幕墙、陶土板幕墙、铝合金百叶、屋顶天窗、铝板雨棚及吊顶等

项目概况:本工程位于北京昌平区未来科技城内,建筑高度36米,地上8层,地下1层。

gecstaikang

10-12-03 10:16

0
少点量,板了就火了 呵呵
yuyu

10-12-03 10:10

0
特玻、幕墙、航空材料“三步走”
  
    中国证券报:在你看来,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规划是怎样的?
  
    韩平元:三鑫公司的第一步是通过进入建筑市场,达到了扩张规模和上市的目的;第二步非公开增发,帮助三鑫实现成功转型,进军特玻行业;第三步,我们将利用资本市场和产业机会,实现公司大发展。
  
    今年成功转型之后,玻璃幕墙这一块我们还会稳健地做好,使其稳步增长。公司重心将放在高端玻璃方面,电子薄玻璃、TCO、在线玻璃、航空玻璃等,现在这些玻璃的下游需求很旺盛,相关配套也起来了,三鑫公司就是要抓住这个机会,快速进入到高端玻璃生产和深加工领域。
  
    现在太阳能和电子玻璃我们都是自动化加工,这不是个体户能做的,投资门槛大幅提高。中航三鑫在蚌埠投了8个亿,海南投资了32个亿,总投资超过40亿,就是为了占领这个高端市场。从目前来看,海南一号线和蚌埠项目运营非常成功。下一步,当这两个项目投产后,我们计划再融资,将规模和产能迅速做大,从而使我国在玻璃制造方面,能够与日本和欧洲竞争。
yuyu

10-12-03 10:07

0
 中国证券报:作为“中航系”上市公司之一,公司是否会在航空特种材料领域有进一步的发展或规划?
  
    韩平元:中航工业非常看好三鑫的发展,而且他们也要重点发展民用产品,在其制定的九大民品板块中,一个重点板块就是新材料,中航三鑫是中航工业未来发展新材料很重要的一个平台。我们计划今后做航空材料,一是航空玻璃,现在海南项目正在做;一个是航空涂料,技术上有中航的研发和相关单位支持;还有就是航空碳纤维,有可能整合相关资产。
gecstaikang

10-12-03 09:58

0
原来也是光伏概念哦
rogers

10-12-02 11:42

0
中航工业非常看好三鑫的发展,而且他们也要重点发展民用产品,在其制定的九大民品板块中,一个重点板块就是新材料,中航三鑫是中航工业未来发展新材料很重要的一个平台。我们计划今后做航空材料,一是航空玻璃,现在海南项目正在做;一个是航空涂料,技术上有中航的研发和相关单位支持;还有就是航空碳纤维,有可能整合相关资产。

什么是碳纤维?
碳纤维 (carbon fibre),顾名思义,它不仅具有碳材料的固有本征特性,又兼具纺织纤维的柔软可加工性,是新一代增强纤维。与传统的玻璃纤维(GF)相比,杨氏模量是其3 倍多;它与凯芙拉纤维(KF-49)相比,不仅杨氏模量是其2倍左右,而且在有机溶剂、酸、碱中不溶不胀,耐蚀性出类拔萃。有学者在1981年将PAN基CF浸泡在强碱NaOH 溶液中,时间已过去20多年,它至今仍保持纤维形态。

应用领域

  碳纤维可加工成织物、毡、席、带、纸及其他材料。传统使用中碳纤维除用作绝热保温材料外,一般不单独使用,多作为增强材料加入到树脂、金属、陶瓷、混凝土等材料中,构成复合材料。碳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可用作飞机结构材料、电磁屏蔽除电材料、人工韧带等身体代用材料以及用于制造火箭外壳、机动船、工业机器人、汽车板簧和驱动轴等。  
碳纤维
1994年至2002年左右,随着从短纤碳纤维到长纤碳纤维的学术研究,使用碳纤维制作发热材料的技术和产品也逐渐进入军用和民用领域。现在国内已经有使用长纤碳纤维制作国家电网电缆的使用案例多处。同时,碳纤维发热产品,碳纤维采暖产品,碳纤维远红外理疗产品也越来越多的走入寻常百姓家庭。
  碳纤维是军民两用新材料,属于技术密集型和政治敏感的关键材料。以前,以美国为首的巴黎统筹委员会(COCOM), 对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禁运封锁政策,1994年3月,COCOM虽然已解散,但禁运封锁的阴影仍笼罩在上空,先进的碳纤维技术仍引不进来,特别是高性能PAN基原丝技术,即使我国进入WTO,形势也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因此,除了国人继续自力更生发展碳纤维工业外,别无其它选择。因此,国外尤其是碳纤维生产技术领先的等国对中国的碳纤维材料及制品的出口一直保持相当谨慎的态度,只有为数很少的中国企业能够与其建立合作关系,拥有其产品的进口渠道。

产业现状

  目前世界碳纤维产量达到4万吨/年以上,全世界主要是日本东丽、东邦人造丝和三菱人造丝三家公司以及美国的HEXCEL、ZOLTEK、ALDILA三家公司,以及德国SGL西格里集团,韩国泰光产业,我国台湾省的台塑集团,等少数单位掌握了碳纤维生产的核心技术,并且有规模化大生产。目前在祖国大陆还没有一个年产100t的规模化碳纤维工厂,大多还处于中试放大阶段。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台湾省的台塑集团,在80代年中期从美国Hitco公司引进百吨级碳纤维生产线,经消化、吸收和配套后得到迅速发展,台塑产量增加很快,但碳纤维质量的提高幅度并不大。

国产发展

  我国对碳纤维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开始研究高强型碳纤维。多年来进展缓慢,但也取得了一定成绩。进入21世纪以来发展较快,安徽华皖碳纤维公司率先引进了500吨/年原丝、200吨/年PAN基碳纤维(只有东丽碳纤维T300水平),使我国碳纤维工业进入了产业化。随后,一些厂家相继加入碳纤维生产行列。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有12家生产规模大小不一(5~800吨/年)的PAN基碳纤维生产厂家,合计生产能力为1310吨/年,产品规格为1K、3K、6K、12K。但由于一些企业没有原丝可烧,实际国内碳纤维的总产量不足40吨/年,而且产品质量不太稳定,大多数达不到T300水平。可喜的是从2000年开始我国碳纤维向技术多元化发展,放弃了原来的硝酸法原丝制造技术,采用以二甲基亚砜为溶剂的一步法湿法纺丝技术获得成功。目前利用自主技术研制的少数国产T300、T700碳纤维产品已经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  
碳纤维生产线
随着近年来我国对碳纤维的需求量日益增长,碳纤维已被列为国家化纤行业重点扶持的新产品,成为国内新材料行业研发的热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拟建和在建的碳纤维生产企业有11家,合计生产能力为原丝7100吨/年、碳纤维1560吨/年,其中在建企业为4家,合计生产能力为原丝1100吨/年、碳纤维470吨/年。

应用发展

  尽管我国碳纤维生产发展缓慢,而消费量却一直在逐渐增加,市场需求旺盛。主要用途包括体育器材、一般工业和航空航天等,其中体育休闲用品的使用量最大,占消费量的约80%~90%。我国碳纤维的需求量已超过3000吨/年,2010年将突破5000吨/年。主要应用领域为:成熟市场有航空航天及国防领域(飞机、火箭、导弹、卫星、雷达等)和体育休闲用品(高尔夫球杆、渔具、网球拍、羽毛球拍、箭杆、自行车、赛艇等);新兴市场有增强塑料、压力容器、建筑加固、风力发电、摩擦材料、钻井平台等;待开发市场有汽车、医疗器械、新能源等。

现况

  我国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研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经过近40年的发展,已取得了长足进展,在航天主导产品(弹、箭、星、船)上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年来,我国体育休闲用品及压力容器等领域对碳纤维的需求迅速增长,航空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急需高性能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等,市场需求更加旺盛。
  为了满足国内市场对碳纤维不断增长的需求,应尽快实现我国碳纤维工业的国产化和规模化。为此,必须加快技术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加速原丝技术开发,研制高纯度原丝;强化应用研究和市场开发,进一步扩大应用领域。碳纤维在我国大有发展前途,但应总结涤纶等化纤发展的经验教训,避免盲目发展,实现健康发展。
  为了大型飞机的制造和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我国还必须尽快地实现高强中模型碳纤维的产业化。但是,因为高性能碳纤维是发展航空航天等尖端技术必不可少的材料,长期受到以美国为首的巴黎统筹委员会的封锁。虽然“巴统”在1994年3月解散了,但禁运的阴影仍然存在。即使对我国解除了禁运,开始也只能是通用级碳纤维,而不会向我们出售高性能碳纤维技术和设备。因此,发展高性能碳纤维必须要靠我们自己。我国化学纤维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了“从以增加数量为主转向大力发展高新技术纤维”,特别是把事关国家产业安全的高新技术纤维材料作为重中之重,而且碳纤维被列为首位,是国家迫切需要短期内突破的高新技术纤维品种,为我国碳纤维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我们要抓住这一机遇,自力更生、努力创新,发展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碳纤维,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国家“863 计划”以及有关部委都在关心我国碳纤维工业的发展及其产业化步伐,并给予强有力的支持,许多材料专家也扎扎实实的做了许多工作。“十一五”期间,我国又启动了相关“973计划”。相信“十一五”将是我国碳纤维工业产业化的黄金时代。
rogers

10-12-02 11:41

0
中航三鑫(002163):争做世界级特玻龙头




提起中航三鑫,市场人士都觉得这家公司在幕墙领域做得不错,然而在2010年,它却投资40多亿元,全面进入特种玻璃行业。一家中小板公司是如何从幕墙行业跨入门槛极高的高端玻璃产业?它的技术优势和持续竞争力在哪里?管理水平会否成为公司的发展瓶颈?带着这些问题,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了中航三鑫创始人、总裁韩平元。

  “圆梦”特种玻璃

  中国证券报:在投资者印象里,中航三鑫是一家幕墙行业龙头,为何如今大举进军特玻领域?

  韩平元:中航三鑫前身是成立于1995年的深圳市三鑫特种玻璃技术有限公司,我们是做玻璃深加工出身的,但想要进入玻璃生产,不论是高端还是中低端,都必须要有资金来投资,一条生产线就几个亿,而玻璃深加工是挣不了多少钱的,不知道要多少年才能投一条线。所以,我们想到了上市。

  上市之前,为了扩张规模,我们就做幕墙工程,因为幕墙工程不需要大笔投资,因此某种程度上说,我们做幕墙是“迫不得已”。当幕墙工程的规模做到差不多10个亿,我们实现了成功上市。事实上,普通幕墙这一块由于竞争激烈,利润有限,所以上市后我们必须继续寻找新的利润点。这时候,高端玻璃制造进入了我们的视野。

  中国证券报:我国玻璃行业产能很大,而且上市公司中福耀玻璃(11.94,-0.11,-0.91%)、南玻等企业也有雄厚的实力,你如何看待公司在这一块业务中的发展前景?

  韩平元:中国的玻璃生产基本上都集中在中低端,高端技术在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像超薄、薄片电子玻璃、太阳能TCO、在线LOW-E镀膜、TFT玻璃等,相关技术都在国外。然而我们进入玻璃行业,就是要从高端领域入手。

  从行业上看,这些技术之前对中国是封杀的。我们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上市后通过和国际玻璃制造龙头PPG公司谈判,把高端的这一块引进过来了,包括超薄玻璃、电子玻璃、太阳能TCO玻璃、在线LOW-E、全氧技术等。目前,全球高端玻璃的生产技术主要掌握在两家公司,一个是英国的皮尔金顿,已经被日本掌控了;另一个就是PPG,现在和我们合作。

  中国证券报:PPG为什么会把这些技术给中航三鑫?

  韩平元:他们把技术给中航三鑫是由国际大氛围决定的,也是试点。因为PPG这条线原来是想放在美国的,但是因为工会众多,公司为罢工问题头痛不已,投资环境很不好。而且,PPG现在转型做涂料了,玻璃生产已经不是主业,这一业务正准备从卖产品转变到卖技术,就在他们为转型争论的时候,我们成功进入。另外,我们和PPG有多年的合作,我们买他的原片,进行加工,再卖给全世界;三鑫公司原来的一个独立董事,在PPG当了十多年的总经理,彼此之间有信任基础。再者,中航工业的大背景让我们更有谈判的筹码,当时南玻、福耀玻璃、山东金晶等都去谈,但外方就是看中了“中航”这块品牌。

  “杀手锏”:技术与管理

  中国证券报:从PPG引进技术,外方会不会有所保留?如何建立公司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韩平元:PPG技术转让是不可能有所保留的,因为他们将从中提成,如果达不到标准、产品不能量产,他们会有利益损失。

  核心技术这一块,我们拥有自己的研发团队,一个团队引进、吸收消化新技术;另一个团队研究新材料深加工。我们要在吸收的基础上,创建自己的核心技术。高端玻璃制造的核心是工艺,不是设备,中航三鑫现在就是要尽快吸取先进工艺。

  按照规划,当海南和蚌埠项目投产之后,我们会将这些技术和项目进行复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中航三鑫会先站住中国的高端玻璃市场,逐步把欧日的玻璃赶出去,通过降低中国下游企业的采购成本,提高整个产业链的竞争能力;下一步,我们就会通过扩张,去国外抢市场。

  中国证券报:中航三鑫在快速扩张的过程中,是否面临管理瓶颈?

  韩平元:所有企业在扩张过程中,都面临着管理的问题。作为一个新兴企业来说,短时间内不可能自己培养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因为优秀的人才需要培养十年甚至二十年。但中航三鑫之所以有底气说我们不会出现管理瓶颈,是因为我们有来自中国贵航集团的优秀队伍。

  1995年成立三鑫公司的时候,民营企业经营很困难,我选择与中国贵航合作就是看中其人才和资金的优势。成功引入贵航这个大股东之后,董事长、财务、审计的职务都由贵航方面委任,而我则是一心经营,双方建立了很好的合作基础,也就是如今中航三鑫的“国有民营”模式。

  中航三鑫的经营管理团队有两个来源:一是贵航来的,主要负责管理体系,财务、审计、行政、人事包括高管基本是贵航的,贵航花了多年时间来培养这些人才,他们一来就是按照大集团的标准来运作,这在普通民企中是不可想象的;另一途径是社会招聘,主要集中在销售、技术领域,因为我们做的是高端市场,又是上市公司,所以很容易筑巢引凤,吸引人才。当然,随着企业的发展,管理的难度会越来越大,我们需要不断学、不断进步。

  特玻、幕墙、航空材料“三步走”

  中国证券报:在你看来,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规划是怎样的?

  韩平元:三鑫公司的第一步是通过进入建筑市场,达到了扩张规模和上市的目的;第二步非公开增发,帮助三鑫实现成功转型,进军特玻行业;第三步,我们将利用资本市场和产业机会,实现公司大发展。

  今年成功转型之后,玻璃幕墙这一块我们还会稳健地做好,使其稳步增长。公司重心将放在高端玻璃方面,电子薄玻璃、TCO、在线玻璃、航空玻璃等,现在这些玻璃的下游需求很旺盛,相关配套也起来了,三鑫公司就是要抓住这个机会,快速进入到高端玻璃生产和深加工领域。

  现在太阳能和电子玻璃我们都是自动化加工,这不是个体户能做的,投资门槛大幅提高。中航三鑫在蚌埠投了8个亿,海南投资了32个亿,总投资超过40亿,就是为了占领这个高端市场。从目前来看,海南一号线和蚌埠项目运营非常成功。下一步,当这两个项目投产后,我们计划再融资,将规模和产能迅速做大,从而使我国在玻璃制造方面,能够与日本和欧洲竞争。

  中国证券报:作为“中航系”上市公司之一,公司是否会在航空特种材料领域有进一步的发展或规划?

  韩平元:中航工业非常看好三鑫的发展,而且他们也要重点发展民用产品,在其制定的九大民品板块中,一个重点板块就是新材料,中航三鑫是中航工业未来发展新材料很重要的一个平台。我们计划今后做航空材料,一是航空玻璃,现在海南项目正在做;一个是航空涂料,技术上有中航的研发和相关单位支持;还有就是航空碳纤维,有可能整合相关资产。

  按照我们公司自己的规划,“十二五”期间,中航三鑫的三大产业就是高端特种玻璃、航空材料和光伏幕墙,现在已经设立了三个对应的事业部进行运作。毫不夸张地说,这三个产业,够三鑫公司做二十年的。

  中航三鑫总裁韩平元
yuyu

10-12-02 10:29

0
立贴豪赌:誓与主力比耐力!封仓休息6个月!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