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资产泡沫应是央行主要监管目标

10-11-20 09:53 2995次浏览
黑石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随便乱写点,不系统,意思出来就行了
打开淘股吧APP
2
评论(47)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黑石

10-11-30 13:45

0
谢国忠:中国的通胀应对之道 保障时代的稳定


  中国已进入通胀时代。今后五年,平均通胀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过去十年货币扩张的情况。现在需要做的,是保障通胀时代的稳定。
  通胀并不意味着不稳定。许多经济体都经历了较高的通胀,但经济并未停止增长。维稳的必要条件,是在今后数年内将利率上调至与预期通胀相若的水平。今后五年内,中国的C PI平均通胀率很可能高于5%。将存款利率,至少是短期存款利率,尽快提升至这一水平,十分关键。否则,储户可以取出存款,囤积消费品,这将导致通胀危机。保持通胀稳定的首要工作,即是让储户愿意继续在银行里存款。
  如果所有物价一同上涨,无人能够幸免。但是,通胀很少以这种方式发展。承受通胀之苦的往往是固定收入人群,例如靠养老金生活的退休人群。通胀也通常反映了政府的财政压力,使所承担债务(包括退休金负债及银行存款)缩水,往往是其不言而喻的目标。这就是为什么通胀往往伴随着社会不稳定。但是,中国政府的财政能力相当强大。公共部门的收入占G D P的比例在所有主要经济体是最高的。中国的财政压力来自投资的强烈愿望。只要政府能限制或减缓投资,将退休金和其他固定支付和通胀维持在同一水平,不存在财政困难。
  市场力量将使工资,特别是蓝领工人工资的上涨速度超过名义G D P。但是,地方政府往往会利用行政权力,与企业联手抑制工资上涨。这是个巨大的错误,因为工资上涨是重新平衡中国经济,使其转向消费、远离投资的最佳途径。
  中国的个人所得税一直很高。这导致企业,特别是私有企业,普遍尽可能地增加可抵税开支,降低计税工资。由于企业所得税为25%,而最高边际个人所得税为45%,这使得部分人的个人所得税不高于25%。但大公司的员工通常要支付最高税率,在通胀压力下涨工资,大型企业的负担将不成比例地增长。此外,通胀降低了高税率的准入门槛。通胀侵入个人所得税结构,加剧了通胀的负面影响。政府应将最高边际税率降至25%,和企业所得税率持平,同时根据通胀提高每档所得税率的门槛。
  反对提高利率的人士认为,这样会吸引"热钱"。我认为不会。利率不是吸引"热钱"的惟一因素,可能也不是主要因素,新兴经济体尤其如此。十年前,东亚新兴经济体实行高利率,吸引外国资本,但没有成功。过去几年,同样的经济体实行低利率而且并不需要外国资本,但"热钱"仍如潮水般涌入。印度的利率水平接近10%,却没有中国吸引的"热钱"多。"热钱"根本不应该成为中国加息的约束。
  只要政府有决心打击泡沫,无论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多么宽松,无论投机者多么热情,这种情况就不会发生。当某个新兴经济通过提高利率表现出挤压泡沫的决心,"热钱"将纷纷撤离。正如上次中国意外提高利率,人民币离岸NDF市场就出现下跌。
  中国现在的通胀问题,和1994年的情形相似:都是长期货币扩张积累而成,而且扩张趋势尚无法停止,因为所有投资项目必须有始有终。
  现在需要采取的措施也和过去很像,维稳的必要政策是:(1)、今后五年内将利率升至预计平均通胀水平;(2)、对靠固定收入生活的人群(如退休人员和学生)增加津贴;(3)、允许市场力量决定工资涨幅;(4)、降低个人所得税。(新.世.纪)
regbc

10-11-27 14:33

0
中国是实行外汇管制的,资金想外流就可以外流吗?

一次性贬到1:20,通胀空间就又打开了,P民有不服气的吗?
黑石

10-11-27 13:53

0
咱们这个政府, 别说没有理性, 连常识都没有

一切为了权力,一切为了自身利益, 一切只是做秀
黑石

10-11-25 12:03

0
北京下死令禁高校食堂涨价 部分学校称快撑不住
2010年11月21日02:16新京报林文龙
黑石

10-11-25 12:03

0
http://news.qq.com/a/20101125/000258.htm

贵州中学上千学生不满饭菜涨价 暴力打砸食堂

昨日,有网民发帖称,“11月22日夜,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二中学发生‘建校以来最暴力的’一次事件,校园大食堂被砸得面目全非,上千人参与,所幸无人受伤。学生们砸食堂的原因,在于学校食堂当晚宣布食物涨价。”《贵州都市报》消息称,事件属实,目前,学校已对被损坏的部分食堂设施进行清理和修复,食堂管理班子及队伍已筹建,预计于11月25日恢复正常。

昨日,贵州六枝特区新闻办公室向媒体通报了六盘水市二中“11·22”事件经过及事件最新进展。据通报,11月22日22时20分许,因不满学校食堂涨价,六盘水市二中部分学生下晚自后到食堂讨说法,陆续进入食堂的学生起哄、吵闹,有学生开始砸食堂桌椅。22时40分,特区相关领导及公安机关闻讯赶到学校,维持秩序、疏导学生。经现场清理,食堂门窗及部分设施受到损坏。

11月23日零时30分,六枝特区党委、政府有关领导、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市二中有关人员开展会议,决定由各班教师和班干部组织学生开展思想疏导工作,对学生反映的问题进行收集汇总,并及时给予答复,确保学生反映的问题得到解决。同时,连夜安排人员做好学生吃饭的保障工作。

六盘水市二中前身系六枝矿务局第一中学(矿中),是一所全日制高中。实施军事化管理的该校在当地颇负盛名,因为“管得严”,很多家长都想把自己的孩子送进这所学校。

该校食堂2007年建成使用,采取社会化服务方式融资,由个体老板出资修建,并由个体老板负责经营24年。

该校学生小陈接受采访称,11月21日过完周末返校后,他们就发现食堂的开水已经从每瓶7角上涨到1元,次日又发现每份饭菜的价格标准都上调了5角,面包、加饭也都涨了价。因为这是进校后食堂的第二次提价,同学们很不满,便商量着晚上去“把食堂砸了”。

该校校长樊国庆称,菜价的涨幅已达到37.5%,食堂申请上调价格在2至5角之间。11月22日试行第一天,教职工便发现:针对涨价一事,学生已在校内张贴小字报。之后虽然校方对学生情绪进行疏导,但事件还是发生了,“我曾经也从十几岁走过来,完全理解他们的心情。但是此事的确暴露了学生法制意识不足。”

校方连夜请来当地专办餐饮服务的“一条龙”队伍,搭建临时场地供应学生用餐。樊国庆称,即日起收回学校大食堂的经营管理权,由学校直接派人管理,以降低供应成本。
黑石

10-11-25 11:55

0
刘煜辉:中国收货币真那么痛苦吗?


  中国治通胀为什么要收货币?很多人疑惑,收货币能把老百姓关心的菜价、肉价摁下去吗?直接看上去,两者好像没有多少联系。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看看中国从货币到物价通胀的传递逻辑:货币-资产泡沫-物价。可以看到,这中间隔着个"资产",是资产吸纳了大量多余的货币,然后开始向物价的各个领域扩散。
  土地、地产价格的飙涨直接推动人工价涨,特别是蓝领工人的工资涨,经济学概念叫"生存线压力",因为低端收入者的劳动报酬大部分要应付日常生活的开销。
  农产品价格趋势涨,也是因为人工价涨,务农的报酬受城市务工报酬牵引而涨价 (这是经济学机会成本的概念),同时农产品从出土地到城市卖场的中间流通和服务环节,需要涉及大量人工,这些人工价格都是在涨的。
  城市服务价格和食品价格上涨是中国式通胀的最主要动力,而它们背后都受到资产价格的驱动。所以,我们说,中国收货币不是直接作用于物价,而是作用于货币到物价的那个中间环节--资产泡沫。
  在当下,中国资产泡沫摁下去了,物价通胀的压力自然就解除了。反转过来讲,如果不收货币,人民币资产泡沫还要长时间存在,那么中国通胀的压力可能也是长期挥之不去的,即便政府可以用行政手段来压制。通胀无非以另外一种形式出现而已,如短缺(供给减少)。
  收货币,中国经济不可避免要减速,因为随着人民币资产价格下行,信用一定是现减速态势,而中国银行体系90%的信贷,都是以人民币资产抵押品投放的。中国经济中总是存在很多新奇的说法,这些说法往往又多是似是而非,让人难以识辨。而在我看来,经济下行未见得对就业构成多大的威胁。中国经济的速度从来靠的是投资和重化工,而这一块与就业关联不大。
  速度下来了,流动性潮水退去,中国的商品价格将大幅下跌,反而增加制造业部门竞争力。它们是活得更好,而不是更坏,有更多的机会雇佣更多的人,而不是被成本逼着用机器替代人工。
  中国经济的制造部分抗击打的弹性其实很大,受损的其实是资产部门(地产、银行和大型国企)。这些部门本来就该为中国经济转型支付成本。
  我一直认为,中国政府在平滑经济减速的痛苦的作为空间很大。其实道理都是很简单,只要破除垄断,通过减费减税(我以为,在中国现阶段减费,特别是政府减少企业代缴的社保费部分,远比减税对私人部门作用大;增值税体制下,减税有利于资本密集型的国企部门,减费直接有利于吸收大部分就业的私人部门),就能把社会化大生产的四个环节--生产、流通、分配、消费中的后三个环节的生产力(在现代经济中都属于大服务业部门),极大地解放出来,激发企业家精神,创造就业的集群式迸发。
  反转过来,随着家庭财富日渐殷实,随着财富开始从政府和国有部门流向家庭,高悬的资产泡沫也就有了软着陆的可能。做实泡沫不就是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吗?
  中国收货币真就那么痛苦吗?关键取决于你想不想解决问题。
(每日经济新闻 刘煜辉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
黑石

10-11-23 11:36

0
中国退休保障之怪现状 

中国市场化改革船到江心,在市场与计划经济之间走钢线的结果是,实行市场化的企业与劳动者成为被歧视对象,对企业的身份歧视体现在行业准入、税收优惠等方面,对劳动者身份歧视体现在薪酬、社会保障、养老等方面。

长期的身份歧视已经成中国经济中最大的绊脚石,按照身份与血缘所组成的利益共同体,内化成市场内部的热毒,没有人愿意主动离开低风险高收益的体制,导致事业单位养老改革面临不了了之的尴尬处境。2009年1月28日,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证实“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已正式下发,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五省市将试点。此次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下调至与企业一致。

各地区的事业单位养老改革面临前所未有的阻力,改革没有落地,有夭折危险。事业单位员工不愿意与企业看齐,因为事业单位养老金远高于企业。笔者有两位亲戚,由于所处的企事业单位不同,养老金水准相差一倍左右,企业每月2500元人民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每月6000元人民币,加上事业单位还有特殊的经济适用房,两者的待遇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但他们的社会价值却没有太大的区别。

太多的人想吃公家饭,导致财政不堪重负。此次事业单位养老改革有甩包袱嫌疑,截至2005年底,全国事业单位总计125万个,涉及教科文卫、农林水、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多个领域,工作人员超过3035万人,是国家公务员的4.3倍,占全国财政供养人数的近80%。据有关资料显示,1990年全国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费总额仅为59.5亿元,目前已经远远超过千亿元,增加了20多倍。

身份歧视使社会运作成本越来越高,事业人员与公务员的成本远远在企业之上,但创造的财富绝对不会比企业高出一倍。企业养老保险主要由企业与个人承担。各地情况略有不同,如在河南卢氏县,各类企业人员的缴费比例为28%,即参保人员月应缴养老保险费为本人申报确认的月缴费工资的28%,其中单位缴纳20%,个人缴纳8%。个体经济组织和灵活就业人员的缴费比例为全市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20%缴费。而在浙江义乌,企业单位要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率、企业职工补充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费率,机关事业单位参加除生育保险之外的四个险种,公务员只参加医疗保险一个险种。企业为员工每个月上缴的各种费用就是一大笔支出。

企业负担最重,按照规定企业为职工缴纳的医疗、失业、工伤保险的费率分别为6%、2%、1%,全部加起来仅为9%。而养老保险则为20%,再加上各种增值税等,但所得到的养老金却是最少了,再过几年基本上可以与农民兄弟看齐。企业上缴高额费用,却不能得到相应的回馈,并且由于我国养老存在近万亿元的缺口,养老帐户没有做实,陷入空转境地,企业与个人上缴的费用不知道填了哪个窟窿。

水往高处流,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想与公务员看齐无可厚非,接下来的问题是,为什么公务员以及大型国企的某些特殊群体能够享受优沃的养老条件?

大型国有控股企业同样暴露出重重弊端。今年年初,国家审计署对中国人寿进行审计的时候查出一份蹊跷的保单。这份给包括前总裁孙兵在内的47名高管购买的补充养老险,由新华总裁办公会议在2009年3月决定购买,本来投保在新华人寿的北京分公司,后于去年汇金入股之前转到了中国人寿。据此计划,这47名高管在退休之后可以享受到年金收益及医疗费用的报销。其中前总裁孙兵退休后每个月领取9.28万元,如按80岁身故测算,共可领取约2665万元,如果加上医疗费用可报销部分,他每月所获权益最高可达11万元之多。2009年,全国职工人均养老金只有1300元,而孙兵的养老保险是人均养老金的70倍之多。消息一出,群情激愤,但取消了一个孙兵的特权,却无法改变集体身份歧视的现实。

身份歧视反映在各个地方,但改革却举步维艰。中国真要推动养老改革,只能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首先改革公务员养老体制,二是逐步提高企业养老水准,以逐渐拉平水位。

以目前的货币贬值速度,二十年后退休的老人没有千万资产难以体面地养老。但比缺钱更不体面的是,通过制度性的身份歧视,剥夺被剥夺者以养肥数量庞大的既得利益阶层。
黑石

10-11-23 11:27

0
不断膨胀的货币供应量所造成的压力,才是中国通胀的主因。
黑石

10-11-23 11:27

0
根据信托行业咨询机构“用益信托”(Use-Trust)的数据,今年第三季度,银行表外的银信贷款总额为2.00526万亿元人民币,高于第二季度的1.92887万亿元人民币。10月份银信产品销售总额达到3852.2亿元人民币,与多数月份相比有所下降,但仍然非同小可。
黑石

10-11-23 11:27

0
根据在若干省份进行的基层研究,今年以来地下钱庄的放贷势头似乎很猛,原因在于银行实际存款利率为负,诱使储蓄资金从正规银行流向年利率介于12%至120%之间的地下钱庄。此类未受监管的机构今年以来的放贷总额可能达到4万亿元人民币左右。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