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看来真要被你说中了,神人啊
0
而未来公司的发展是否能达到或超过预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需要同学们各自甄别。不过这种“不确定性”在我看来也恰恰是证券投资最大的魅力之处,从历史经验来看,所有的牛股又有哪一只不是在不确定中成长起来的?
=====================================================================
谢谢老兄,这个公司我也调查过(我是要加盟它们)与我在所在当地总代理交流过,总代理一个总经理说“他们原来是代理现在是分公司,”我说难道你们原来是这个公司股东吗?他没有很明确说是与不是,我也没有追问怕他有疑心,我去了我们当地(省会)最繁华的地段的确有他们公司开的店,他跟我说我们这个店就是一个标杆的确不赚钱,他还说在这个地段开的店没有哪家是赚钱,他问我在哪个地方我说了他就说你哪个地方现在也有一些品牌在当地开店,但你肯定也了解我们的品牌,你肯定是想加盟好点品牌但一些好点都有人做了,他说我在心里我们肯定比美邦服饰有发展,他说美邦衣服款式你也看过肯定不行,但就是学生这块买的多就是因为人家广告语深入人心不走寻常路。先说这么多吧!
0
思路很别致哦
0
公司的定位在农村,所以设计人员学历低些,设计的产品是不是会更贴近农村的消费偏好:)
2503的证券部相当糟糕,这使我与上市公司的直接沟通非常有限。也就是说他们很牛B,因为效益好。
0
对zf0257兄的疑问,就我个人的理解做一个交流和解答:
关于销售收入增速下滑的问题:[/b
]这和公司07年收入的基数较小有关系,确切的说并不是公司增长速度放缓,而是在基数较小的情况下,增速不稳定。预计公司今年收入超6亿,增长60%左右,11年公司增速预计80%以上,日后我们可以来验证一下。另外我们也可以看一下之前的东方园林,08-09年销售收入的增速是呈略有下降的趋势,而公司在上市之后,得到募集资金的有力支持,今年的增速迅速提高到200%以上。2503在招股说明书和网上路演中明确表示,公司发展的最大瓶颈是资金问题,这一点和2310上市时的情况有所类似,但在上市之后,资金瓶颈暂时已完全不是问题,所以我判断公司未来的发展应该有一个提速阶段。
关于与森域对比的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之前我表达过一些观点,现在就再补充些吧,森域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两个,一个是管理问题,一个是资金链问题。先看第一个问题,森域的经营模式中存在总代理这一环节,这也正是森域在日后管理出问题的环节,而2503没有总代理这一环节,把两者放在一起比较本身并不恰当;在看第二个问题,我并不能判断未来2503是否也会发生这样的问题,但从目前公司募集资金达到15亿元来看,不需要考虑的太复杂,常识告诉我2年内公司绝对不会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问题,即使公司扩张速度过快,2年后资金紧缺,亦可利用上市平台做增发啊,学学人家苏宁嘛,何况从买卖的角度来看,也没必要把两年之后的事也想了。
另外,我在帖子里列过一组数据:2007-2009年,公司各有5家、20家、8家加盟店退出经营,汰比率分别为3.16%、5.13%、1.16%(数据来源于董事长马鸿在网上路演时的回答),而森域是50%的淘汰率,我想这组数据还是能说明些问题。
关于公司代言人的问题:
我很奇怪,公司这几年的发展壮大不是很好的证明了公司的广告做的不错吗?这也是问题?
关于公司人才的问题:
其实这一点我也有所担忧,2503的人才和2310相比真是有着非常大的差距,按照投资惯,之前我致电给公司证券部过,接触感觉并不理想,在招股说明书中我也特意注意到公司员工的学历普遍较低,从长远来讲人才一定会成为公司的发展瓶颈,不过短期来看应无大碍,同时我也在思考:公司的定位在农村,所以设计人员学历低些,设计的产品是不是会更贴近农村的消费偏好:)
另外还有些问题我就不一一详述了,同时我还要特别说明两点:
一是2503的证券部相当糟糕,这使我与上市公司的直接沟通非常有限,这一点上做的功课远远没有达到2310那样,因而有些关于公司的疑问未能得到公司的解释,也使我在文中的某些观点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二是文中关于2503未来的一些判断和预测需要日后来验证,而未来公司的发展是否能达到或超过预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需要同学们各自甄别。不过这种“不确定性”在我看来也恰恰是证券投资最大的魅力之处,从历史经验来看,所有的牛股又有哪一只不是在不确定中成长起来的?
0
【 · 原创: 最激老K 2010-12-15 10:11 只看该作者(-1) 】 不错,缺口快补掉了,早补早踏实:)
[第56楼] 引用
咖啡卡加油券0/0【 · 原创: zhxbeyond 2010-12-15 11:35 只看该作者(-1) 】 没补啊,99.97~100.05的缺口还在啊,今天最低才100.14
[第57楼] 引用
那看来还要接着补
0
顶
0
老K如何看:再看搜于特上市前3年复合增长确实不错,但增速确实下滑的。2007-2009 年,公司收入分别为1.13、2.56、3.79 亿元 2.56/1.13=2.26, 3.79/2.56=1.48 也就是说 08年增长126% 09年增长 48% 至于今年增速较快,也得考虑下今年是上市年,有没有做高业绩 多圈钱的可能性?
0
公司是个好公司,几年的高增长可以确认这点。但服装这个行业虽然也是消费类,但在消费类里品牌效应比较弱的。同样是服装里 鞋子和内衣的品牌忠诚度又高些。消费类里最强的当然是食品饮料。
看看服装的同行业上市公司,七匹狼算是出类拔萃的,也就连年 30-40%的增长吧。香港上市的 李宁 安踏等业绩增速也趋于平稳。
再看搜于特上市前3年复合增长确实不错,但增速确实下滑的。2007-2009 年,公司收入分别为1.13、2.56、3.79 亿元 2.56/1.13=2.26, 3.79/2.56=1.48 也就是说 08年增长126% 09年增长 48% 至于今年增速较快,也得考虑下今年是上市年,有没有做高业绩 多圈钱的可能性?
认为随着公司收入的扩大,增速也会迅速下降,逐步趋于行业增长水平。
事实上,在东莞服装历史上,曾有一个兼有以纯和搜于特特色的品牌,即森域。森域和搜于特一样,不直接做生产,而专注研发和销售,又跟以纯相似,将专卖店在全国各大城市全面铺开。在专卖店的规模上,森域毫不逊色以纯和搜于特,开辟了属于自己的第三条道路。
盛极之时的森域,在全国拥有二十家总代理与分公司,年产量三百多万件,全国有近千家专卖加盟店铺,年销售额近两亿元。森域从建立到走上巅峰,花了三年时间;而从鼎盛迅速衰落,则发生在短短三个月时间里。
“最显性的事件就是裤装质量问题被媒体曝光,品牌形象因此大受影响,这是森域由盛而衰的转折点。”陈华,这个在虎门生活了近十年的服装经理人,对森域的落寞做过细致思考。“然而,质量问题只是表面,森域开店速度太快导致资金链紧张,地区总代理的模式又使得总部和加盟商被彼此隔开,这才是森域的沉疴所在。”
森域在短短两年时间不到就把专卖店铺数量开到六百多家,几乎每天新开一家专卖店,这个速度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店铺数量多了不仅可以帮助品牌占领市场,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还可以加速回款,现金流不断滚回企业。
“但是,森域却没有先问一问自己有没有能力开这么多店,店铺的高速发展需要一支与之配套的营销队伍,森域一直没有办法突破。”陈华反思。
过多的店铺使森域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近千家店铺的订货量令公司的生产颇为吃力,当资金链稍有紧张,分货配货就成了最难解决的问题。在公司的资金实力未能与品牌规模相匹配时,店铺的飞速发展就为日后森域的雪崩埋下了伏笔。
森域品牌扩张的惯用模式是:企业、总代理、加盟商。企业利用地区总代理的资金和人脉优势打开市场,但在森域,总代理宛若诸侯割据,对来自总部的政令几乎惘若未闻,不去执行,甚至许多活动都由总代理自作主张完成。
“最严重的时候,总代理甚至会私自提高物料价格,导致加盟店的利益直接受到损害,有的总代理还经常对加盟商作一些不负责任的承诺,隐瞒店铺数量,不按总部的要求开店等等。”陈华表示,加盟商对总代理的行径咬牙切齿,但总部也无可奈何,只得对双方稍加安抚,导致矛盾日剧加深,“直接的结果便是,品牌在加盟商心目中的形象严重受损,加盟商一批批地开,又一批批地关,店铺正常存活率不到百分之五十。”
森域最终因为资金链断裂而衰亡,跟森域一样结局的还有灰鼠。
搜于特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高速成长当然好,管理跟得上来么?就像炒股,几十万可能玩的得心应手,几千万还能那么顺么?
对于传播青春休闲时尚的品牌来说,代言人是非常重要的。搜于特曾经的代言人居然是蔡少芬、陈慧琳、黄圣依,我不得不怀疑他们的眼光以及对于自己品牌的定位和理解。
对于一个高速扩张的连锁型企业来说,财务更是重中之重,搜于特目前的财务总监居然只是大专学历,另外包括几个核心技术人员也是如此,这些都是搜于特未来高速扩张后的隐患。
0
没补啊,99.97~100.05的缺口还在啊,今天最低才1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