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文摘 留存
要点:股价10元以下、大股东持股比例小于20%、总股本低于10亿股、市净率3.4倍以下的公司被举牌几率高。
原文要点中的市净率,其实现在已经不是主要问题。标的公司有隐蔽资产或独特资源,是真正意义上的二级市场收购的关键。而借壳式的举牌动作,则不必过于考虑市净率问题。
呼吁真正意义上的并购,减少纯粹的炒作与忽悠。
产业资本再掀举牌热情 26股或成标的
2011年04月22日 来源:理财一周报记者/倪鹏翔
A股的全流通时代,产业资本开始对股票的价值进行深度挖掘。去年有深振业A (000006)、ST国农 (000004)、ST长信 (600706)、ST天润 (002113)、海南椰岛 (600238)、天伦置业 (000791)等10家上市公司被举牌,这些股票清一色的是当年牛股。
今年一季度刚过,产业资本举牌的步伐也明显加快。武汉国资委与银泰系为争夺鄂武商A (000501)第一大股东位置不断增持,杉杉集团也耗资1.8亿元举牌力合股份 (000532),而去年就被举牌的深振业A(000006)也再起争夺浪潮,这些个股股价无一例外都出现了上涨。
产业资本举牌热情点燃
3月18日,力合股份突然发布停牌公告,称有涉及公司重要信息尚待确认,此时距公司发布重组澄清公告复牌仅3个交易日;3月29日晚,力合股份公告显示,杉杉集团旗下两家子公司频频举牌以至于持股份额达到5%的警戒线,次日,力合股份复牌开盘即拉上涨停。3月31日,力合股份因杉杉集团举牌事件停牌。4月8日,公司针对近期媒体传闻事项发布了澄清公告,否认了杉杉集团董事长郑永刚曾对媒体表示拟对力合股份进行高科技业务整合筹划一事。一石激起千层浪,杉杉举牌力合股份或成为一个信号,再次点燃产业资本进军二级市场的热情。
稳坐浙江百货业头把交椅的银泰百货,最近也跟武汉国资委旗下的武商联较上了劲。3月28日,银泰系突然增持鄂武商A47.7万股股票,以刚好超过武商系0.02%的优势挑战第一大股东的地位。紧接着4月6日银泰系二次举牌,再度出手增持股票566万股。仅数个交易日,斥巨资两度出手通过二级市场闪电增持巨额股份,银泰系谋求鄂武商A第一大股东的目的十分明确。
有意思的是,因去年年底大股东深圳国资局与姚氏兄弟展开的一场举牌大战而备受市场关注的深振业A 近日发布年报,其股权之争再次浮出水面。最新持股数据显示,在去年年底二次举牌后,姚氏兄弟按兵不动持股未变,不过蹊跷的是,自然人股东马信琪再次增持至3732万股,约占总股本的4.91%,离5%的举牌线仅一步之遥。马信琪究竟是看好深振业A 的长期价值,还是与姚氏兄弟存在关联关系,市场猜测不断,而谜底目前还不得而知。
东方证券研究所认为,产业资本举牌上市公司,应该说是资本市场实现资产配置功能的补充和延伸,对提升资本市场的魅力和促进健康发展,都是好事。而在全流通市场背景之下,这也是一种必然趋势。
全流通下举牌或成为潮流
事实上,全流通环境下上市公司遭遇举牌并非新鲜事。2008年以来,通过二级市场增持从而成为大股东的举牌事件屡屡发生。如华立集团举牌昆明制药(600422)、“茂业系”举牌渤海物流 (000889)、“宝安系”举牌海南椰岛(600238)、马应龙举牌羚锐制药 (600285)、“宝能系”两度举牌深振业A等。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仅去年全年,A股就有10家公司遭到举牌,“宝能系”的两次举牌还一度引发市场轩然大波。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杉杉集团举牌力合股份或将成为一个信号,再次点燃产业资本进军二级市场的热情。”华泰证券分析师陈飞如此表示。他认为,举牌也算是资本市场实现资产配置功能的补充和延伸。在全流通市场背景下,举牌是一种被市场认可并推崇的资本运作手段。目前壳资源依然稀缺,举牌收购给计划上市的产业资本提供了另外一种借壳上市的途径,通过二级市场收购上市公司在国外是很常见的。
谁是下一个举牌对象?
“现在排队上市的公司太多了,按照现在的发行速度,估计要等3年才能轮到上市机会,而且还不知道能不能成功。现在花点钱借壳上市更现实一些,尽管要3年后才能融资。”杭州一位投行人士表示,随着壳资源的紧俏,买壳的成本目前超过5000万元。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大股东持股分散的上市公司,也成了一些产业资本的狙击目标。
力合股份被举牌前股价8元左右,总股本只有3.44亿股,总市值约30亿元。第一大股东珠海城市建设集团持有3466.52万股,占总股本的10.06%。深圳力合创投持有2865.15万股,占总股本的8.31%。
深振业A和鄂武商A都属于中小盘股,股价均不足20元,股本也在10亿股以内。
华泰联合证券的研报表示,从成本因素考虑,具备股价在10元以下、大股东持股比例小于20%、总股本低于10亿股,且市净率在3.4倍以下等条件的上市公司,被举牌的几率较高。而从最近力合股份、鄂武商A被举牌的情形看,今年可能会有更多的上市公司被产业资本举牌。
来自Wind资讯统计的数据显示,符合上述条件的上市公司两市共有26家(见表格),其中湖北金环 (000615)股本最小,为2.12亿股;山鹰纸业 (600567)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最少,为11.05%;市净率最低的是长春经开 (600215),市净率为1.62倍。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不少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除第一大股东直接持股之外还通过其他关联方或者一致行动人持有股份,因此实际持股比例远大于表面披露的数据。如来自浙江海盐从事磁性材料的天通股份 (600330)虽然第一大股东潘建清仅仅持有8.11%的股本,但其通过关联人掌握了上市公司24.44%的股权。
以此类推,一些上市公司虽然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并不高,但十大股东中出现不少同一地域的股东,这对于试图通过举牌获得控股权的外来资本来说依然是个门槛。如位于上海松江区的海欣股份 (600851)控股股东上海松江洞泾工业公司持有13.89%的股权,但其他4家上海当地公司合计持有了近20%的股份,因此这类公司显然被排除在举牌范围之外。
对于举牌方来说,成本显然是选择标的时一个必须考虑的因素,这意味着即便大股东持股比例较低,但股本较大尤其是超过10亿股的上市公司显然被摒除在选择之列。此外,绝对股价同样是举牌方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无论是南京新百(600682)、渤海物流(000889)还是此轮被举牌的深振业A股绝对价位低于10元,这在一定程度上既控制了举牌成本,也在另一方面避免因为遭遇市场暴跌而带来的投资损失。
当然,上市公司本身的基本面也是举牌方选择标的时最重要的考量依据,毕竟无论是通过举牌取得控制权,还是扮演财务投资人的角色,举牌方总是希望能够最终获益。这也是目前两市中近20家ST公司大股东持股比例低于12%却无人问津的原因所在。
0
资料 ,留存
产业资本举牌热情点燃 概念股能否演绎高涨行情
-新快报记者 庞倩影
在市场气氛很沉寂的时下,证券市场各路资金包括机构都看淡未来预期,而这恰恰成为实业资本进入证券市场梯次布局的良机。
3月31日,力合股份因杉杉集团举牌事件停牌。4月8日,公司针对近期媒体传闻事项发布了澄清公告,否认了杉杉集团董事长郑永刚曾对媒体表示拟对力合股份进行高科技业务整合筹划一事。尽管目前股票仍处停牌中,但一石激起千层浪,杉杉举牌力合股份或成为一个信号,再次点燃产业资本进军二级市场的热情。
相信很多中国的老股民都还记得宝延事件,举牌之父中国宝安自1993年首次举牌延中股票后,三次举牌震动股市。在长达18年的时间里,举牌事件层出不穷,而由举牌效应刺激股价短线飙升的案例也屡见不鲜,历史上就曾经出现过“宝延收购大战”将标的股延中实业的股价在一天之内推高近60%。
产业资本举牌上市公司,应该说是资本市场实现资产配置功能的补充和延伸,对提升资本市场的魅力和促进健康发展,都是好事。而在全流通市场背景之下,这也是一种必然趋势。照如今势头来看,这种可喜的苗头有望呈现星火燎原之势。
回顾历史
最具代表性之八仙过海
1、宝延大战
深宝安A三次举牌延中
1993年,深宝安A(现名中国宝安)举牌延中实业(现名方正科技),爆发“宝延大战”,开创了新中国二级市场举牌收购先河。
当年9月13日,深宝安A旗下宝安上海、宝安华东保健品和深圳龙岗宝灵电子灯饰在二级市场上悄悄收购延中实业。9月29日,上述3家公司合计持有10.6%。延中也从9月13日的8.83元涨至12.05元。实际上,当时的《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就已经明文规定收购上市公司股份达到5%需要公告,深宝安A为了降低收购成本,并未公告。
9月30日,宝安继续增持至15.98%。至此才发布举牌公告。在一切准备就绪的情况下,向延中实业公开宣战。
深宝安A的敌意收购引发延中实业的强烈反抗。延中管理层试图不被易帜,希望实行反收购。但反收购之路非常艰难,到10月22日宝安已持有延中19.8%,成为第一大股东。同日,证监会肯定深宝安A购入延中实业股票是市场行为,持股有效;但对深宝安A信息披露不及时处以100万元罚款。
至此,深宝安A成功收购延中实业,成为中国证券市场首例通过二级市场收购成功控制上市公司的案例。10月7日宝安增持公告发布后,延中实业股价一举由开盘22元直冲42.2元,报收34.6元,单日上涨57.46%。
2、申万“联姻”
万科北伐申华实业
1990年12月19日,申华实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这是上海的又一只“三无概念股”,没有国家股、法人股和外资股,全部股份都是流通股,更特殊的是,申华没有绝对控股股东。
三年后,这种特殊的股权结构让掌门人瞿建国感到了不安。尤其是当延中实业被宝安成功收购后的那一刻,他的不安已经变成焦虑。那时候,瞿建国已经意识到,申华和延中实业还不完全一样,申华都是小股东组成的,等于一盘散沙。如果被其他公司收购,要是这个公司素质好一点的话,可能是很幸运的;如果素质差一点,对于申华来说,可能意味着灭顶之灾。
为了避免被恶意收购,瞿建国找到了深万科,希望万科能够入驻申华实业。1993年11月,深万科发布公告,深万科及其子公司合计持有申华实业5%股份。此时“宝延风波”刚过去不久,市场认为这又将是一场激烈的控制权争夺,申华实业股价也飞涨至70多元。
如此,万科成为了继宝安之后第二家来上海参股上市公司的深圳企业。万科此举也带动了上海“三无概念股”的全线上涨,成为1993年末上海证券市场的一道奇特景观。
而正如瞿建国所预料的那样,由于申华的“三无概念”以及其在上海优异的地理位置,时刻吸引着资本贪婪的目光。继万科参股后,申华继续上演并购之争,君安证券、广州三新也曾经争夺申华的控制权。
3、左手换右手
上海仪电收回飞乐音响
1993年的并购风潮中,宝延风波与申万联姻无疑是当时的热点。除此之外,深圳天极收购上海飞乐音响股权,则显得平静很多。当年12月22日,深圳天极光电及其关联企业累计买进了飞乐音响总股本5.2%的股份,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当日,飞乐音响最高上涨至46元。
而与前两次深圳公司的“北伐”不同,深圳天极并非上市公司。因此,这也成为中国内地首例非上市公司充当收购方的一例举牌事件。
不过,此后深圳天极并没有后续的动作,飞乐音响的控制权也牢牢掌握在大股东飞乐股份的手上,没有发生变化,深圳企业的第三次“北伐”最终在默默无闻中收场了……
但事情并未了结。1997年5月至6月,上海仪电(控股)集团公司六次举牌飞乐音响,而以上海仪电为第一大股东的飞乐股份,期间同时减持飞乐音响。上海仪电实际上通过左手换右手,将飞乐音响控股权从子公司飞乐股份手中收回。2001年11月上海仪电继续在二级市场购入飞乐音响股票105.26万股,占飞乐音响股份总数的0.25%。截至2001年11月22日,上海仪电持有飞乐音响股份比例增至15%。而最新的2010年年报显示,上海仪电仍为第一大股东,持有7183.52万股,占总股本比重为11.66%。
4、五易其主
“明天系”咄咄逼入爱使股份
由于全流通的特质,爱使股份股权相当分散,股权控制最不稳定。仅在上市后的10年内便五易其主,自然人胡兴平、辽宁国发集团、延中实业、天津大港油田、明天系相关企业先后入主爱使股份。
1994年6月,辽宁国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辽宁东方证券公司、国泰证券有限公司沈阳分公司联合对爱使股份举牌,共同持有爱使股份总股本5.2%的股份,之后辽国发等收购方再次举牌,持股比例合计增加到11.2%。但最终悄无声息减持退出。
时间演进到1998年7月1日,大港油田通过下属的天津炼达集团、天津大港油田重油公司通过二级市场分别购入爱使2.18%和2.82%的股份,合计共持有爱使5%的股份。同年7月4日,大港再次公告,大港油田所属的港联公司购入爱使股份2%;以后,大港三公司继续增持,总共持股达10.01%。成为爱使股份实际控制人之后,大港油田对上市公司进行了资产重组。
但事情并未平静。2000年7月13日,“明天系”旗下天天科技联合其关联公司同达志远举牌爱使股份。两公司通过上交所购入爱使股份5%的股权,取得大股东地位。其后天天科技曾在2003年6月再次举牌,使“明天系”持有比例上升到10.09%。
最后一次的举牌事件发生在2002年3月21日,百科药业联同上海新理益举牌爱使股份。但“明天系”通过增持将持股比例在原5%的基础上提高了0.08个百分点,从而反超新理益和百科药业合并持股比例,保住第一大股东位置。
5、历时最长
“金鹰系”11次举牌南京新百
在这场耗时整整一年的收购案中,“金鹰系”共在二级市场举牌十一次,进行大宗交易两次,耗资近5亿元,最终取得第一大股东地位。这也是自2002年12月《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出台以来,首起通过二级市场举牌成功收购上市公司的案例。
2004年2月6日,金鹰集团间接控股的南京华美联合营销管理有限公司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累计购入南京新百流通股1153万股,占已发行总股本的5.01%。随后,金鹰集团间接控股的南京金鹰国际购物集团有限公司连续增持南京新百流通股,至2004年3月12日,累计增持1209.53万股,占南京新百总股本的5.25%;金鹰集团直接控股的金鹰申集团连续增持南京新百,至2004年5月27日,共持有南京新百流通股1516.95万股,占已发行股本的6.59%。2004年5月28日,南京新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统以每股9.48元的价格从金鹰购物买入南京新百流通股1209.53万股,加上5月10日至5月27日零星购入的52.92万股,累计增持1262.45万股,占南京新百总股本的5.48%。新百投资由金鹰购物控股60%,金鹰集团持股30%。金鹰申、新百投资、华美联合因而成为南京新百第一、第二、第三大流通股股东,“金鹰系”累计持有南京新百17.08%的股份。2005年2月2日,新百投资再次大宗交易继续买入南京新百流通股1719.77万股。至此,“金鹰系”三家公司持股总数增加到5652万股,占南京新百总股本的24.55%,以6个百分点的微弱优势取代原第一大股东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控股有限公司(24.49%)成为第一大股东。
6、非“三无”公司
太太药业夺丽珠控制权
从最初受让股权到高价二级市场收购举牌时间之短、行动之快,可见太太药业志在必得之意,而太太药业收购丽珠也是中国证券市场以获取控制权为目的,针对非“三无”公司举牌的第一例。
2002年3月底至4月初,太太药业先通过受让法人股的方式取得丽珠集团7.31%的股份。随后,在4月3日至5日的三个交易日内,太太药业及其在香港注册设立的直接及间接拥有100%权益的控股子公司天诚实业有限公司,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合并增持了丽珠集团5%的股份。其中太太药业购入并持有A股937.17万股,占公司总股本3.0623%;天诚公司购入并持有B股593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9377%。
太太药业及天诚实业合并持有丽珠集团股份总数达到3836万股,占公司已发行总股本的12.536%,距当时的第一大股东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12.72%的持股比例仅差0.184个百分点。之后太太药业继续增持,至4月23日,太太药业及其控股子公司合计持有丽珠集团股份已达到总股本的19.3439%,取得了对丽珠集团的绝对控制权。
7、对抗深圳国资局
宝能系狙击深振业
去年7月下旬开始,深振业“举牌”大战硝烟弥漫。宝能集团下属的钜盛华实业(姚振华和姚建辉两兄弟控制)及一致行动人银通投资在二级市场上悄悄出手大笔收购,直至触及5%的举牌线,才被市场所知,并引起轩然大波。7月20日,公司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公告,截至报告书签署日,钜盛华实业和银通投资合计持有深振业A3804.7万股股份,占深振业A总股本的5%。受此刺激,不仅普通投资者对其趋之若鹜,连“老东家”深圳国资局也大举“闪电”增持。
同年7月28日,深振业公告称,大股东深圳国资局及其全资公司深圳远致投资在二级市场与宝能系展开了抢筹大战。这导致深振业A股价在去年7月短短9个交易日内,从5.5元左右飙升至9.45元,涨幅最高达70%。
至此,深圳国资局和“宝能系”两大巨头的增持大战,促使公司的股权争夺战快速升级。而时隔半年不到,姚氏兄弟旗下宝能系再度出手深振业A。截至去年12月6日,其共同持有的股份高达7609.62万股,占总股本的10%。
最新出具的2010年年报则显示,深圳国资局及其下属公司深圳远致投资、深圳长城投资控股分别持有深振业A19.93%、5.81%、3.31%股权,合计持有深振业A29.05%的股份,相比三季度末,持股有少量增加。而姚氏兄弟的持股数量,依然是7609.62万股,与去年12月6日的持股数一样。
8、并购狂人
“茂业系”战三股抄底金融资本
由于在17天的时间内举牌渤海物流]、商业城和深国商三家公司,过去主要集中于华南发展的“茂业系”一度风光无限。
“茂业系”掌门人黄茂如被戏称为并购狂人,2008年11月3日,“茂业系”旗下中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首次“举牌”深国商。深国商曾试图以“毒丸计划”来应对“茂业系”的收购,但在股东大会上二股东深圳市特发集团突然“变脸”投了弃权票,“毒丸计划”就此流产。时隔一月后,“茂业系”再度举牌深国商,终成深国商第三大流通股股东。
而在此前对渤海物流、商业城的收购战中,“茂业系”也遭遇了反收购,但最终,茂业国际[3.67 9.23%]共计持有渤海物流9.98%的股权,离再度举牌仅一步之遥;持有商业城10.67%股权。
比较来看,深国商与茂业集团前两次的收购对象极其相似,属于区域性的商业老国企,近几年经营状况不理想,却拥有当地颇有资质的物业和地块。
支撑着对三家上市公司全面举牌的除了茂业国际雄厚的资金实力外,还显示了典型的产业资本对金融资本的抄底行为。茂业本身在商业领域经营管理比较出色,具备相当资源优势,收购这些经营不善的商业企业后,对收购企业进行改造输血,待时机成熟可以成为新的融资平台或者套现。而金融资本就不具备该优势。
二级市场举牌往往在市场低迷时发生,举牌方在二级市场快速、低价、大量的搜集筹码显然是其希望达到的最佳效果。而严格遵守5%举牌的规定,一旦举牌,就容易引起二级市场股价大涨,提高成本,并且如果要争夺上市公司控制权,这种及时的举牌将可能引发原有大股东的奋起反抗。为此,部分举牌方先斩后奏,持股远超过5%后才对外界公告。而这些违规举牌行为,往往只是遭到监管部门的批评、谴责或者暂停买卖等处罚,与承受这些处罚相比,违规举牌在二级市场却收益颇丰:要么有丰厚的投资利润,要么在上市公司控制权争夺中占据先机。
而全流通的确给A股带来许多革命性的变化,举牌的常态化或将出现。全流通下,有的上市公司流通股比例超过总股本的50%以上,有的甚至是60%,这样的上市公司就存在在二级市场被其他实力派集团举牌收购的可能。这是未来的一个重要投资机会。从举牌成本、人员安置、资产处理等因素考虑,最容易发生这种可能的上市公司基本上将在百货、中小纺织企业、物流配送等行业中产生。
四大规律
时间:熊末牛初
根据A股历史上几次主要的举牌潮来看,举牌往往发生在熊末牛初的时期。
主要战场:深圳
深圳的产业资本最为活跃,多次挑起举牌“战火”,且眼光常常十分独到。
标的:四大特征
容易被产业资本举牌的公司通常具备大股东控制股权比例低、二级市场价格低、筹码分散、公司隐形资产的增值大的四大特征。
具体说来,所谓股价低一般是指破净、按照行业及个股成长性估值严重超跌并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而大股东持股比例低于30%、具备国资背景、上世纪90年代初上市的深圳本地股目前最具举牌想象空间。因为这类个股没有好的业务发展,没有新的主业盈利模式,属于被国资委要求尽快整合的上市公司,产业资本介入这类上市公司难度较低。
目的:分为三种
二级市场举牌收购一般有三个目的:一是有借壳企图的企业对那些股权较分散的上市公司虎视眈眈,通过大量收购流通股增加其进一步收购大股东股权的谈判筹码;二是持股优势不明显的大股东,为了争夺控制权,加快举牌增持;三是一些行业内的龙头企业,也趁机对业内公司进行收购整合。
猜想
谁是下一个举牌标的?
举牌时间、举牌成本、举牌目的是收购方出手的三大考虑。历史表明,造成举牌事件频频上演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一些上市公司的股价不断下跌降低了二级市场的收购成本,而如果股市继续低迷,收购方通过在二级市场买入流通股,很有可能是获取那些大股东持股比例较低的上市公司控制权的快捷做法。在股市低迷、绝对股价较低同时具备之时,上市公司本身的基本面则是举牌方选择的最重要的考量依据,毕竟无论是通过举牌取得控制权,还是扮演财务投资者的角色,举牌方总是希冀能够最终获益。
该文列举了0594、0759、600872、600567、600365、0571六个品种。
0
【2011-03-30】武商联火线结盟险保鄂武商A(000501)控股权 公司称未来将适时增持
浙江银泰强夺鄂武商A(000501)第一大股东地位的增持行动并未得手,不过浙江银泰对控制权的争夺可能仍将继续。
2011年3月28日,鄂武商A收到浙江银泰通知,称其在二级市场增持鄂武商47.72万股股份,向鄂武商A的控股权发起新的冲击。据统计,算上浙江银泰关联方浙江银泰百货有限公司、湖北银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银泰系旗下三家公司合计持有鄂武商A股权占公司总股本的22.71%。
由于不能确定这一持股比例是否超过鄂武商A大股东武汉商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武商联)及一致行动人的持股量,鄂武商A昨日停牌一天核查数据。
今日公布的核查结果显示,经2011年3月29日武商联与武汉经济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紧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武商联最终保住第一大股东的地位。
因为《战略合作协议》约定,武商联与武汉经济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同意在鄂武商A所有对董事会的安排和股东大会表决等决策方面保持一致,从而武商联与武汉经发投成为一致行动人关系。
公告显示,武商联目前持有鄂武商A9344.67万股股份,其控股股东武汉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持有公司1232.67万股,武商联全资子公司武汉汉通投资有限公司持有公司931.02万股,加上武汉经济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60万股,武商联及其关联方国资公司、汉通投资、一致行动人经发投合计持有的股权占公司总股本的22.81%,仍为公司第一大股东,不过持股比例仅比银泰系高0.1个百分点。
同时,公告显示,两大阵营可能还将继续为争夺控股权进行增持。
武商联表示:“为保持对鄂武商A的控制权,在确保第一大股东地位不被动摇的前提下,公司未来将适时增持鄂武商A股份”。浙江银泰也在今日公告中表示:“将视鄂武商的股东结构情况,决定是否获得对公司的控制权”。
0
【2011-03-30】力合股份(000532)遭杉杉集团举牌
传出借壳传闻的力合股份(000532)遭到杉杉集团举牌。今日该公司公告,自2011年3月8日至17日,杉杉集团全资拥有的两家公司宁波恒益投资有限公司和宁波顺诺贸易有限公司合计在二级市场增持力合股份1723.54万股,占力合股份总股本的5%。
其中,宁波恒益投资有限公司增持1200.07万股,占力合股份总股本的3.48%;宁波顺诺贸易有限公司增持523.48万股,占力合股份总股本的1.52%。截至目前,上述两公司合计持有力合股份1723.54万股,占力合股份总股本的5%。
从增持价格来看,宁波恒益投资有限公司买入力合股份1200.07万股股份的价格区间为9.55元~11.3元;宁波顺诺贸易有限公司增持的价格区间为10.12元~11.01元。这意味着杉杉股份此次举牌花费的代价约为1.8亿元。3月17日收盘时力合股份的股价为11.02元/股。
据公告,上述两家公司联合增持力合股份的目的是看好该公司财务基础、行业、团队等综合投资价值,拟进行长期投资。
两家公司还表示,未来存在参与力合股公司经营管理的可能性,但是目前以及未来3个月不提议筹划重大资产重组等对力合股份股价存在重大影响的事项。同时,两公司还表示,存在未来的12个月内根据市场情况增持或减持力合股份的可能性。
不过,从力合股份的经营数据来看,公司主要从事电子设备、电子器件制造,近几年业绩一般。2009年公司实现净利润4059万元;2010年前三季的净利润为2025万元,基本每股收益为0.06元。该公司财务部初步测算,2010年公司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约2600万元~3000万元,比2009年度下降约26%~36%。
虽然业绩一般,但是关于力合股份将被借壳的传闻频传。近日部分网络媒体及股吧传闻“力合股份重组”、“珠海国资在准备材料珠海水务正式借壳”,不过,3月15日力合股份发布澄清表示,经书面问询函,珠海水务集团表示从未研究过对力合股份进行资产重组、资产注入、借壳等任何有可能对力合股份经营造成重大影响的事项;并承诺即日起3个月内不会筹划或发生上述事项。
0
大股东增持原因
1、有隐蔽资产 ,或太便宜了。
2、大股东有改善公司基本面的后续动作
3、股权争夺
【2011-01-28】刊登关于控股股东及其关联企业增持公司股份公告
厦门国贸关于控股股东及其关联企业增持公司股份公告
厦门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接控股股东厦门国贸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国贸控股)通知,其全资子公司厦门国贸控股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于2011年1月27日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增持公司股份1,170,498股。增持后,国贸控股及其下属企业共持有公司股份311,436,135股,约占公司已发行总股份的30.42%。国贸控股拟在未来12个月内(自本次增持之日起算)以自身名义或通过一致行动人继续通过二级市场增持公司股份,累计增持比例不超过公司已发行总股份的2%(含本次已增持部分股份)。国贸控股承诺,在增持计划实施期间及法定期限内不减持其持有的公司股份。
0
【2011-01-26】刊登控股股东增持公司股份公告
友阿股份控股股东增持公司股份公告
友阿股份接到控股股东湖南友谊阿波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通知,其于2011年1月25日通过二级市场购入了公司的部分股票,现将有关情况公告如下:
2011年1月25日,湖南友谊阿波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增持公司40,000股股票,平均价格21.414元,占公司股份总额的0.01%。上述增持后,截止到2011年1月25日,湖南友谊阿波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公司143,104,000股股份,占公司股份总额的40.98%。
根据本次增持计划,湖南友谊阿波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拟在未来12个月内增持不超过公司总股本2%的股份(含此次已增持股份在内),未设定其他实施条件。
0
2011-01-26】刊登关于股东增持公司股份公告
迪马股份关于股东增持公司股份公告
重庆市迪马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控股股东重庆东银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东银集团)于2011年1月25日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下称:上证所系统)增持公司股份50,000股,增持价格范围为4.85-4.89元。增持后,东银集团持有公司股份245,116,4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4.044%。
东银集团将根据市场情况,拟在未来12个月内继续通过上证所系统增持公司股份,增持价格不超过6.50元/股,增持比例与本次已增持部分合计不超过总股本的2%,按照目前总股本720,000,000股计算,增持数量与本次已增持部分合计不超过14,400,000股。东银集团承诺:在增持计划实施期间及法定期限内不减持其所持有的公司股份。
股权收购公告
重庆市迪马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重庆迪马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下称:迪马工业)出资743.47万元,收购重庆大江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公开挂牌转让的重庆南方迪马专用车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金3,000万元)16%的股权。迪马工业已于2011年1月18日取得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发布的有关《交易结果通知书》。转让双方将于近日签订合同并完善后续事宜。
0
【2011-01-26】刊登关于控股股东增持公司股份公告
时代出版关于控股股东增持公司股份公告
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控股股东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出版集团)于2011年1月25日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增持公司股份75,700股,本次增持后,出版集团持有公司240,681,780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57.10%。
出版集团拟在未来12个月内(自本次增持之日起算)以自身名义或通过一致行动人继续通过二级市场增持公司股份,累计增持比例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含本次已增持的股份)。出版集团承诺,在增持计划实施期间及法定期限内不减持其所持有的公司股份。
【2011-01-26】刊登关于控股股东增持公司股份公告
时代出版关于控股股东增持公司股份公告
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控股股东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出版集团)于2011年1月25日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增持公司股份75,700股,本次增持后,出版集团持有公司240,681,780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57.10%。
出版集团拟在未来12个月内(自本次增持之日起算)以自身名义或通过一致行动人继续通过二级市场增持公司股份,累计增持比例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含本次已增持的股份)。出版集团承诺,在增持计划实施期间及法定期限内不减持其所持有的公司股份。
评:小盘、业绩不错,现价低于2010年6月下旬16.76元的增发价。
0
【2011-01-25】国资集团举牌长春经开(600215)
长春经开(600215)今日公告称,长春经开国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于2011年1月10日至1月24日通过上交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增持了公司股份约179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018%。
资料显示,国资集团是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国有资产整合与运营平台,该公司因看好长春经开未来发展潜力而通过上交所集中交易增持了长春经开的股份。值得注意的是,国资集团在2010年以六合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与长春经开相关进行了资产置换。
该股截止20100930亏损。大股东如此动作,昭示公司基本面有望在大股东推动下改观。是好事。时下市场低迷,这个点上,多点如此大股东行为,还是不错滴
0
【2011-01-19】新老大股东斗法 津劝业(600821)股权争夺好戏连台
津劝业(600821)股权争夺起烽烟。近几日内,公司控制人地位在新老大股东之间两次更替。
经过近2月的增持,天津市中商联控股有限公司最终成了津劝业的大股东。但是,就在昨日,公司原大股东天津劝业华联集团急中求变,拉来一致行动人,以持股比例略高1.56个百分点惊险保住实际控制人的地位。
1月17日,津劝业收到持有股东天津市中商联控股有限公司函告,中商联于2011年1月14日通过二级市场增持了公司股份371.79万股,占总股本的0.89%。截至目前,中商联公司已持有公司股份5184.24万股,占总股本的12.45%。中商联此次增持后,所持股份已经超过了津劝业原大股东天津劝业华联集团,成为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
但是,在1月18日,劝业华联集团与公司第三大股东天津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签署《一致行动人协议》,上述两公司为一致行动人关系。因此,中商联的增持虽然擒获了津劝业第一大股东的位置,但却不能成为实际控制人。津劝业原大股东劝业华联集团有限公司持有公司股份5141.19万股,占公司总股本12.35%,第三大股东天津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持有公司股份692万股,占公司总股本1.66%,上述两公司同属于天津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下属企业,但此前却不是一致行动人。此次签署《一致行动人协议》后,双方合计持有上市公司14.01%股权,略高于天津市中商联控股有限公司。
但劝业华联集团此举能否保住东家的位置还很难说。去年三季报发布时,中商联持有津劝业为3102.89万股,占津劝业总股本的7.45%。但在2010年11月15日至2011年1月14日期间,中商联通过二级市场共增持津劝业2081.35万股股份,增持比例为上市公司总股本的5%。
与此同时,中商联在权益变动书中称,此次增持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增持以扩大在上市公司的表决权和影响力,以股东身份推动上市公司做大做强。在未来12个月内,中商联虽然没有明确的进一步增持计划,但其表示不排除继续增持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