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期待你亲密接触后的东东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0
事实上,在东莞服装历史上,曾有一个兼有以纯和搜于特特色的品牌,即森域。森域和搜于特一样,不直接做生产,而专注研发和销售,又跟以纯相似,将专卖店在全国各大城市全面铺开。在专卖店的规模上,森域毫不逊色以纯和搜于特,开辟了属于自己的第三条道路。
盛极之时的森域,在全国拥有二十家总代理与分公司,年产量三百多万件,全国有近千家专卖加盟店铺,年销售额近两亿元。森域从建立到走上巅峰,花了三年时间;而从鼎盛迅速衰落,则发生在短短三个月时间里。
“最显性的事件就是裤装质量问题被媒体曝光,品牌形象因此大受影响,这是森域由盛而衰的转折点。”陈华,这个在虎门生活了近十年的服装经理人,对森域的落寞做过细致思考。“然而,质量问题只是表面,森域开店速度太快导致资金链紧张,地区总代理的模式又使得总部和加盟商被彼此隔开,这才是森域的沉疴所在。”
森域在短短两年时间不到就把专卖店铺数量开到六百多家,几乎每天新开一家专卖店,这个速度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店铺数量多了不仅可以帮助品牌占领市场,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还可以加速回款,现金流不断滚回企业。
“但是,森域却没有先问一问自己有没有能力开这么多店,店铺的高速发展需要一支与之配套的营销队伍,森域一直没有办法突破。”陈华反思。
过多的店铺使森域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近千家店铺的订货量令公司的生产颇为吃力,当资金链稍有紧张,分货配货就成了最难解决的问题。在公司的资金实力未能与品牌规模相匹配时,店铺的飞速发展就为日后森域的雪崩埋下了伏笔。
森域品牌扩张的惯用模式是:企业、总代理、加盟商。企业利用地区总代理的资金和人脉优势打开市场,但在森域,总代理宛若诸侯割据,对来自总部的政令几乎惘若未闻,不去执行,甚至许多活动都由总代理自作主张完成。
“最严重的时候,总代理甚至会私自提高物料价格,导致加盟店的利益直接受到损害,有的总代理还经常对加盟商作一些不负责任的承诺,隐瞒店铺数量,不按总部的要求开店等等。”陈华表示,加盟商对总代理的行径咬牙切齿,但总部也无可奈何,只得对双方稍加安抚,导致矛盾日剧加深,“直接的结果便是,品牌在加盟商心目中的形象严重受损,加盟商一批批地开,又一批批地关,店铺正常存活率不到百分之五十。”
森域最终因为资金链断裂而衰亡,跟森域一样结局的还有灰鼠。
我来泼点冷水,希望大家更多理性思考和讨论,不要盲目乐观。
站在一个小股东的角度,我当然希望搜于特能展翅高飞,但愿望是美好的,过程是艰难又充满不确定性的。
搜于特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高速成长当然好,管理跟得上来么?就像炒股,几十万可能玩的得心应手,几千万还能那么顺么?
对于传播青春休闲时尚的品牌来说,代言人是非常重要的。搜于特曾经的代言人居然是蔡少芬、陈慧琳、黄圣依,我不得不怀疑他们的眼光以及对于自己品牌的定位和理解。
我自己也办过企业,深知财务的重要。尤其对于一个高速扩张的连锁型企业来说,财务更是重中之重,搜于特目前的财务总监居然只是大专学历,另外包括几个核心技术人员也是如此,这些都是搜于特未来高速扩张后的隐患。
正好我有亲戚想开一家加盟店,这几天我就以准备加盟的身份与搜于特进行了一些亲密接触,忧比喜多。这部分等我有更多了解之后再来写。
希望大家多多讨论,是骡子是马拿出来遛遛就知道了。
0
今天11.3%的换手,很正常的了。
0
连续两天,每天上涨7%左右,每天换手14%左右,类似于汇川第4、第5个交易日的情况。搜于特上市后筹码沉淀速度虽然不如汇川技术(A股中超过汇川的几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已属佼佼者,所以比汇川晚7个交易日启动属顺理成章。今天重点不是涨跌幅,而是换手,如果能控制在8%左右,则意味着新高处筹码锁定非常成功,则长线继续看好。
0
留个记号,这公司挺独特,明天研究一下
0
继续转股坛梅西
在前两篇分析中,本人已经分析了搜于特未来两年的业绩,搜于特今的股价对应2012年的PE为16.9倍,远远低于七匹狼和美邦,而搜于特又拥有远远超过七匹狼和美邦的成长速度,目前的股价仍属于地板价阶段。
搜于特未来股价的上涨逻辑类似于洋河,由不熟知到熟知,由很好到更好。
市场总是青睐稳健成长的消费股,消费股虽然稳健,但也有很大的缺点,那就是绝大多数消费股每年业绩增长20~30%,没有爆发力,在估值水平不能得到提升的情况下,每年股价的上涨空间也就20~30%。而搜于特不一样,搜于特集迅猛成长、稳健于一身。
怎样能让石头漂在水面?答案是速度。怎样能抵御大盘的暴跌?答案是持久爆发的业绩
0
100留念
0
整个A股市场就这个股票最符合我的技术分析,88元买的,昨天86.7卖了。水平高不高。
0
大牛走势。。。
0
转自 股吧 作者:股坛梅西
盘面如何走无需在意,决定搜于特中长期股价的核心还在于搜于特的基本面:
1)首先分析搜于特的盈利
搜于特2010年前3季度实现净利润6471万元,同比增长75.54%。2009年4季度搜于特实现净利润1719万元,按照同比增长75%的速度,那2010年4季度将实现净利润3008万元,2010年全年实现净利润9479万元。
搜于特路演时披露明年不考虑募集资金,销售额仅自然增长预计就可达到70~80%,利润增速不会低于销售增速,假设2011年利润增长80~90%,那么2011年净利润有望达到18000万元。
2012年的经济环境预计要比现在理想的多,考虑到搜于特募集资金将在2012年发力,2012年的利润将极具想象力。看看美邦的发展史,美邦的净利润在2007年一跃由6800万增长到36400万元。可以想象,搜于特在能量积累到一定阶段后,也很有可能有火箭般飞跃的一刻,这个时点很有可能是在2012年
2)搜于特的估值
搜于特上市前总股本为6000万股,明年在不考虑募集资金的情况下可实现1.8亿利润,相当于每股收益3元。七匹狼、美邦目前股价对应的2011年市盈率在30~33倍,与七匹狼步入中年、销售成长仅10~20%、利润主要靠不具可持续性的“节流”来创造所不同,搜于特正处于急速成长期,搜于特未来2年销售额增速维持80~90%的速度,净利润年复合增长100%是完全有可能的,假设按照PEG=1来估值,搜于特可以享受2011年100倍市盈率,换句话说,搜于特这6000万股的市值合理价值是180亿。
搜于特上市新发行的这2000万股,由于要到2012年才能发挥效益,我们暂且按发行价75元来测算,价值15亿。
搜于特总价值=180+15=195亿,按8000万股本计算,每股价值=244元
哪怕PEG打对折,按2011年50倍PE,每股价值也应当有131元
现在的券商教条化的根据净利润乘以市盈率来计算公司的价值,那么搜于特上市募集15个亿,但市值却和没募集前是一样的,这很明显是荒谬的,楼主这种分别计算然后加总的分析方法更适合新股
搜于特董事长在上海推介的时候对于企业能做到200 亿的销售额非常有自信
假设搜于特晚3个月上市,定价完全可以达到100元以上,既然搜于特2011年可以做到每股收益3元,既然美邦2011年市盈率都达到33倍,按搜于特的成长性,定价100元上方毫无悬念
在此对搜于特2012年的业绩做个大胆推测:
1)公司业务的自然增长。从公司历史业务的增长轨迹、美邦的增长轨迹、公司所定位的市场容量以及国家促销费、提高工资等因素看,公司业务2012年自然增长60~70%问题不大,这部分净利润相当于1.8×1.65=2.97亿;
2)公司募集资金所创造的增量效益。公司计划募集3亿多的资金,主要用于毛利超高的战略加盟店和直营店的建设,3亿多募集资金预计创造利润6000多万。但由于公司超募,实际募集资金高达14.5亿,假设按照6000×4计算,募集资金可以创造2.4亿净利润,我们保守的打个折扣,以7折计算,募集资金可以创造1.68亿净利润
公司自然增长加上募集资金所创造的效益,预计2012年净利润可达到4.65亿,按8000万的总股本计算,2012年EPS=5.81元
本人看了看各大券商的研究报告,基本都属于不动脑子的随便一写,估计半个小时就写完了。这些券商报告的核心错误在于:首先在对2012年业绩预测时,根本没考虑公司本身的自然增长(就是假设公司没上市情况下,在2012年业绩能有多大增长),这些券商基本都是假设公司的自然增长为0,2012年的业绩增量完全来自于募集资金的投放;第二个错误是根本没考虑超募资金的使用,这些券商只是引用招股说明书上募集资金预计创造6000万利润,但实际是募集资金超过招股说明书预计募集资金的4倍,超募的资金当然会创造出比6000万多得多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