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作者:路过十八次
“搜于特”即将高飞的大牛股
路过从来不会为好股节省笔墨。昨日点评的搜于特有些博友发邮件想了解更多以及我更详细的想法,那么今天再开诚布公的抖点料子出来,希望大家能认识到这个原子弹级别的新股会带来的巨大财富。
很多人简单的把搜于特认为是制造服装的企业,认为这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而且竞争者众,没什么特别的。如果这些人在04年看到苏宁电器上市也一定会这么想,认为电视,洗衣机都是充分竞争的行业,没啥前途可言。特别是当四川长虹,熊猫等国内电视厂商经过97年的风波,于04年更处于水深火热之时的感知,更加不会靠近苏宁电器,更何况当时很多城市都有电器的经销店,百货公司里更是不少家电部。但苏宁的今天,你已经见到了。
回过头来说搜于特,它目前呈现的形态已经不是服装制造,而是彻头彻尾的商业连锁机构。为何这么说,因为当你去了解这个公司的时候,你发现它居然没有自己的服装制造厂,照他们老大的话理解,他们的厂就是整个东莞的服装代工企业,你可以说我们没有厂,也可以说大部分东莞的衣制厂都是我们的厂。苏宁也没有任何的厂房,但是有库房。如果你还把搜于特当成简单的服装制造企业来理解,真的会不明白它以后会涨那么好。
前面博文提到搜于特的巨大成功是市场定位的巨大成功,当在一二线城市美邦,森马,以纯等品牌争得你死我活的时候,搜于特已经开始在三四线城市如鱼得水般的疯狂行走。
为何路过说,搜于特的定位是成功的,而且将一直成功下去。
中国的经济结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那么改革开放30年后的时间,都是一二线城市风风光光的记录片。如今,一二线城市不论是商业竞争,还是行业布局,基本饱和和完善,人口需求都趋于稳定。自然而然的,我们想到了三四线城市的商机。中国发展这么多年,经济人群的结构是怎样的?你有没有思考过?
如今的中国,80%的人口集中在三四线城市和所属的城镇和乡村。最深刻的体会就是当你走走你身边的小城,如果说所谓的“步行街”概念以前还是大城市的专有配置的话,那么你现在去过的小城小镇,这些是否已经开始真真实实的出现在你身边。如果是,代表什么?
中国经济人群结构用行内的术语说就是一个大型的“葫芦”,最两边的富裕阶层和最底端的“无产”阶级数量相对都不多,而大量集中的,就是中间富有阶层,中间富有阶层,除了分布在一二线城市外,更大的数量来自三四线城市。
明白了定位,我们就明白了搜于特的消费群体是如此庞大,其销售规模甚至可以超越目前所有的上市服装公司。有人会说,既然有商机,美邦也可以去。但是美邦为何没有去?而依旧盘踞在一二线城市?或者说美邦确实在行动了,但是牵制太多,为何?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甚至说风格也异常迥异。基本上,类似七匹狼,柒牌,希努尔这些中高端的品牌出现在三四线城市的概率很小。当然,他们在三四线城市也会有人买,但不是大众性质的。而美邦,有三四线城市布局的潜力,但是,就像一个人在大城市生活惯了,你让他去小城市待一阵,别说是几年,估计是几个月都会是很辛苦的事情。服装行业更是如此,一是因为一二线城市的设计风格,材料选款可能完全不适用于三四线城市,因为你要想在一二线城市活下去,款式和选材都要上去,不管是款式还是选材,这些成本在三四线城市的终端售价里无法创造足够的利润,二是如果美邦这些一二线城市品牌自降身价,做一个三四线的品牌,那么他们的战略线就会很长,整体运营成本也会上去。有人认为可以采取几个品牌一套人马的做法,但结果总是越做越乱,三四线没做好还连累了一二线。多品牌战略成功的例子也很多,但要真正做起来,确实考验企业的品牌策划能力、运作能力以及推广能力,电子产品可以根据性能做个高低端,但是服装一旦降格,就是整个品牌线的掉价,所以你永远看不到LV出一个平民款,这就是市场定位。这也是美邦这么多年,还一直在自己的Meters/bonwe和ME&CITY慢慢耕耘的原因。
因此只有集中精力在所属的市场里做好做强,才是生存之道,而搜于特,又是一个在对的时间里出现在对的地方的企业之一。改革开放近30年,中国城市数量增长了4倍左右,将达700座,而最受益的,很多人认为是房地产,当然,这也对,但是漠视了城镇化同时带来的大众消费扩张。衣食住行,其中的衣便是最大的商机之一。
而当三四线城市服装行业里杂牌主道的时候,忽然来了一个看似不大也不小的正规军,那么整个小城都被感染了,这就是杀伤力和企业的竞争效果。这也是为何搜于特连续3年净利润复合增长超过75%的缘故,同期我们看美邦,去年只有2.84%的增长,3季报也只有7%。而且让人很奇怪的是美邦上市后业绩不但没有爆发,甚至还类比下滑,融资的效果也太让人失望了,或许这和其上市就已经6.7亿的股本的缘故,发行0.7亿,融资13亿。而相比搜于特,股本发行后也才0.8亿,但是已经融资14亿,后续爆发力远远超过美邦。牛股的最大先决条件是股本足够小,苏宁当年发行股本0.9亿,造就了史前大牛股。
说了上面的定位和股本,我们再谈下搜于特的运营模式。
搜于特之所以能快速盈利,是摆脱了自己生产这个需要大量固定成本支出的负担,而是把最不赚钱的生产环节和物流外包给了其它工厂和公司来做,只做最赚钱,也就是附加值最高的终端和设计。特别是其强大的设计能力,每年五六千款的设计产品,远远超出了同行的美邦和步森,同时相比探路者每年300多款的设计而言,简直就不是同日而语了,当然,这也和探路者本身的产品性质有关,户外本身就无需太多变化。
运营模式决定了搜于特的赚钱效率,每年收入里,我们不用担心太多的折旧和固定成本支出,这也是轻资产公司能创造高净利润收益率的原因。同比美邦而言,搜于特做得太好了。就拿09同期的经营费用和营业收入比而言,09年美邦每收入100块钱,就要支付27的经营成本,而搜于特每收入100块钱,仅支付8.9的经营成本,同比10年前三季度的数据也是如此。
我们再从市值上来分析几个对比,就服装里做时装的公司,目前美邦的市值是最大的,达到330亿,做西服的报喜鸟达到90亿,凯撒股份40亿(此股还有潜力),希努尔60亿,男装七匹狼100亿,这些品牌还算做得好的,但是受众有限,而且销售大部分局限在一二线城市,类似凯撒,希努尔,七匹狼都是走中高端路线,算不上太大众。最平民的才是最赚钱的,记住这句话。而且就衣服而言,基本是女装好卖过男装。
从美邦的市值,我们可以预见,搜于特的未来股本扩张潜力不亚于苏宁,达到总股本10亿也是等时间而已,市值也将朝着330亿的目标前进,当然,目前暂时不敢奢望有苏宁近千亿的的市值,但是如果发展得好的话,这个也不是不可以达到的。毕竟苏宁卖的基本算是耐用品,买一件怎么也要用四五年,而且店面扩张太依赖整体城市的消费水平,但是服装基本都是年年换,季季新,再加上三四线城市的庞大数量,相对于搜于特的模式而言,简直就是天堂。
所以服装股里也能出第二个苏宁,确切说服装连锁,搜于特填补着三四线缺乏大量服装连锁的空白,如果美邦当年是1个亿的股本上市,纵使是100元,我想很多人也愿意买,因为那也仅是100亿的市值而已,再看看搜于特现在才68亿的市值,到300亿或许只要两三年,两三年,五倍收益,还有比这个确定性更大的股票么?
0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主要是购买商铺。09年在广州天河买的那个商铺开销很大。
0
看了2503上市前三年的经营现金流,这还是轻资产的公司吗?
07年的现金流还是负的,后两年的远低于净利润,钱那儿去了?
0
挺举---一点点上重量。
0
非常同意YOBBAY兄的观点,猫兄的这个贴子开始热起来了,说明关注该股的朋友越来越多。搜于特的与其它众多品牌服饰差异的地方就是其市场定位的不同,能在3-4类市场发展的这么好让人看到了这个市场的潜力,这是正宗的大消费概念,呵呵!它的市场确实非常大,但是我也是本着关爱它的角度希望它能健康发展,其实心里和大伙的期望是一样的。搜于特的另外一个特色就是其精严的管理能力。我们知道青春服饰一大特点就是生命周期短,而公司采取的是多款式少数量这种模式来解决这个矛盾,具体内容上面的帖子已有论述,正因为复杂多样的款式彰显公司的高效的管理能力!这有可能成为公司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另外美邦进入3-4类市场对该公司也有正面意义,一方面通过美邦的宣传反而可能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另外竞争也有利于促进公司发展。我们知道在一个能做大做强的公司基本上都是双生的,这点很奇怪不过这是规律,比如苏宁国美,伊利蒙牛,可乐百事,麦当劳肯德基这样的例子有很多,良性的竞争有利促进优秀的公司发展,连可乐不是都说过我们取得今天的成绩,最该感谢的就是百事乐。
0
呵呵,天朝的定价机制是很奇怪,公司是值得研究和跟踪的,但诸位动辄几百亿的估值令人咂舌。
0
至于美邦进军不进军三四线城市,我个人觉得都是不是太大的问题。因为2012年市场容量起码是2600亿,以后每年17%的递增,次年新增缺口也达到四五百亿的额度,只是说这一块蛋糕分给谁罢了,就算没有别的企业进入,搜于特也不可能吃完这么大的份额。所以,合理预期其作为三四线的专门企业,拥有先发优势的话,多分一点应该问题不大。做到百分之一就是26亿的销售额,做到百分之二就达到52亿,基本完成300亿市值的先期销售目标。做到十分之一就是260亿的销售额,说没有想象力,你不会信,说有想象力,很多人又不敢信。
0
美邦现在一个涨停,市值就多三十多亿,搜于特相比低估太多了。
今天美邦市值360亿,搜于特目前才60多亿,下周一美邦涨1块钱就变成370亿。搜于特不至于连美邦的零头都不到吧。
两者模式相类,都是轻资产外包性质搞连锁,区别目前只是市场定位和终端数量,农村包围城市的伟大战略不知在这一次在商战中是否能顽胜。不过无论如何,2012年三四线城市青年休闲服饰消费将达到2600亿,搜于特作为时尚下乡的先行者,我相信这一杯羹可以分得很多,搜于特60亿的销售规模应该能到,所以市值第一目标是300亿,这就是将近5倍的空间,而美邦再搞5倍就是1800亿的市值,似乎不太现实,估计到600亿也就差不多了,看看苏宁电器现在的市值也才1000亿上下。如果美的市值超过苏宁,那么搜于特就是现成版的苏宁第二,从股本规模和市值预期而言。
天朝的定价机制很真是奇怪。
0
恩,目前搜于特运转的相当不错,不过随着店面的增长家,尤其是加蒙店的不断增长(招股书上说的很清楚加蒙店的效率比直营和战略店差好多啊),它的管理水平和效率还能跟的上吗,让我们看看1+1是不是=2; 我还是希望搜于特能借鉴当年苏宁国美之争的例子,企业发展速度要适当,但是在管理精严!
美邦的管理效率很差,44%的毛利率,只有10%的利润率;搜于特34%的毛利率,19%强的利润率,管理水平差太多。周成建基本没有分给他的合作伙伴股权,报喜鸟目前部分高管来自美邦。他们商业模式一样,但运营效率不具可比性,目前看国内服装公司运营效率最高的是搜于特,然后是凯撒股份,然后是报喜鸟。
0
美邦的管理效率很差,44%的毛利率,只有10%的利润率;搜于特34%的毛利率,19%强的利润率,管理水平差太多。周成建基本没有分给他的合作伙伴股权,报喜鸟目前部分高管来自美邦。他们商业模式一样,但运营效率不具可比性,目前看国内服装公司运营效率最高的是搜于特,然后是凯撒股份,然后是报喜鸟。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