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油世界:全球大豆供应充足,菜籽产量将会下滑中国粮油信息网 2011-08-03 09:40:42 来源:本网论坛 【大 中 小】
总部位于汉堡的油籽分析机构--油世界周二预估,假设作物避免遭受重大天气破坏,全球大豆库存高于预期将令2011/12年度大豆供应维持充足。 油世界称:预期截至2011年9月1日,全球大豆库存将达到7450万吨的新高,远远高于预期的较去年增加860万吨。
油世界称,2011/12年度全球大豆产量预估为2.6632亿吨,再加上这些库存,将令2011/12年度大豆供应达到3.4082亿吨。
这将高于预估的全球大豆消费量2.688亿吨,包括2.349亿吨压榨需求。
油世界称,因2011/12度全球大豆消费量可能高于产量,2012年9月时大豆库存料下降至7200万吨。
油世界称,预期在2011年9月的库存中,5200万吨将由四个主要南美出口国持有,即阿根廷、巴西、巴拉圭和乌拉圭。
油世界称,库存高于预期是因巴西2011年初大豆产量创纪录高位,且中国大豆进口暂时放缓。
油世界称:“这将导致南美在2011年9月至2012年2月期间大豆及大豆制品出口量创纪录高位。”
油菜籽产量将会下滑
据总部设在德国汉堡的行业期刊<油世界>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11/12年度全球油菜籽产量可能减少1.5%,因为欧盟油菜籽减产。 油世界称,2011/12年度全球油菜籽产量将从上年的5998万吨减少到5910万吨,其中欧盟油菜籽产量将减少8.3%,为1888万吨,而用量将会减少3.6%…
据总部设在德国汉堡的行业期刊<油世界>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11/12年度全球油菜籽产量可能减少1.5%,因为欧盟油菜籽减产。
油世界称,2011/12年度全球油菜籽产量将从上年的5998万吨减少到5910万吨,其中欧盟油菜籽产量将减少8.3%,为1888万吨,而用量将会减少3.6%.
油世界预计2011/12年度中国油菜籽产量将减少4.9%,为1160万吨。
油世界称,2011/12年度欧盟油菜籽加工量将达到2140万吨,而油菜籽进口量将增长14%,达到310万吨。
0
市场动态:多因素致上半年油菜籽进口量骤降60.6%
2011-07-27 13:43来源:世华财讯 访问量6条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分享到:
6月份我国进口油菜籽6.1万吨,上半年我国累计进口菜籽32.3万吨, 去年同期上半年累计进口菜籽81.9万吨,同比下降60.6%.
上半年我国菜籽进口量减少,这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
一方面,国内政策为管理通胀,管制油脂价格上涨,持续近半年时间,导致国内油脂价格低迷,内外价格倒挂,贸易活跃度下降。
另一方面,2011年全球油菜籽减产,导致油菜籽出口供应量下降。《油世界》称,欧盟地区油菜籽产量同比减少8.2%.预计全球油菜籽产量降70-100万吨。
此外,上半年我国持续抛储菜籽油,导致国内菜籽油供应相对充足。进入2011年以来,国储累计抛储菜籽油10次,共成交90.47万吨菜籽油。
目前,国内方面有消息称,菜籽减产远超预计,菜籽油企业面临严峻考验。自身减产、进口减少、以及国储库存下降,将导致后期国内菜籽库存相对不足,后期需要相应的补充库存。也将对郑州菜籽油期货形成较强的支撑。
等着看好戏吧!
0
原料不足 菜籽油企业面临严峻考验
作者:张广普来源:粮油市场报 2011-07-23 10:11:00
恰如收购前各方预测,今年的油菜籽一上市,价格就高开高走。国家出台的临储收购价是2.30元/斤,而压榨企业的收购价格大多在2.35元/斤,即便如此,油菜籽依然收不到,许多厂家的收购量只有去年的一半,一些小企业总共才收到两三千吨,开工都成问题。
一年一度的油菜籽收购已接近尾声,虽然收购过程是喊杀声一片,但绝大多数企业并没有如愿以偿地备足原料。
虽然今年的临储价比去年高得多,但苦于农户心理期望值高而且惜售和僧多粥少的局面,今年的收购量能达到去年一半水平的企业已经算比较幸运了,湖南、湖北等地的一些小型企业总共才收到两三千吨油菜籽,连开工都保证不了。菜籽油加工企业面临严重的原料危机。
减产远超预计
今年春天,由于比较效益低和灾害天气等原因,各方调查预计全国油菜籽减种面积在10%~20%,然而,当真正进入收购季节后,减产问题却凸显出来。据业内人士透露,今年我国油菜种植面积减少远超过先前的预计。
湖南某油脂企业负责人告诉粮油市场报记者,通过大量走访和实地调查,他个人认为全国的冬油菜减种面积大致应该在40%左右,其中湖南常德、洞庭湖、岳阳、桃源等地区减种面积在40%左右。
而作为我国油菜主产区的湖北省,除传统油菜种植基地江汉平原减种情况不突出外,其他地区的种植面积减少也在40%以上,安徽、江苏等地的情况也大抵如此,一些边缘产区的情况则更为严重。
今年4月中旬,河南信阳某油脂企业负责人曾无奈地指着厂区周围的大片小麦说:“以前这里都是大片的油菜花,每到这个季节都有许多人在油菜花海里放风筝,可今年这里却是大片的小麦。”
当时记者看到,星星点点的油菜花点缀在麦田中间根本连不成片,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据他估计,他所在的县区油菜减种面积甚至达到70%。
同样的情况,记者曾在湖北西北部某市也看到过,在当地一家大型油脂企业的油菜籽基地牌子后面,有一半的土地种植着小麦,这家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就算是向农户进行订单采购,但由于种植油菜比较效益低,许多农户还是选择种植小麦。
湖南某油脂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即使考虑今年油菜籽收割期天气晴好,油菜单产和质量有所提高,全国范围内油菜籽产量减少也应该在35%左右,对于一些地区上报数据的出入,这位负责人认为不排除一些地方为套取国家补贴而虚报种植面积。
油菜籽产量在减少,而油菜籽压榨企业产能却急剧扩张。近几年来,在油菜主产区,每年都有大型油脂压榨项目上马,中粮、中纺、益海等粮油巨头也纷纷投资建厂,目前产能已严重过剩。此消彼长,一些中小型菜籽油压榨企业已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地步。
以上述负责人所在的企业为例,还属规模较大、品牌影响力较强的企业,目前的收购量仅有去年的一半,面对这种情况只有寄希望于新疆、青海等地的春播油菜籽上市后能解原料困局。但他同时告诉记者,我国春油菜产区的种植面积和产量都不大,不能将希望都寄托在那里,目前,这家以菜籽油为主打油种的油脂企业,已准备收购棉籽等其他油料,以保证企业的正常运作。
产能严重过剩
菜籽油压榨能力严重过剩,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统计,全国油菜籽加工能力约为4000万吨,而我国年油菜籽产量只有1000万吨,产能是产量的4倍。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个产能统计得相对保守,据他掌握的情况来看,实际上可能达到6000万吨,即使如此,大型的菜籽油压榨项目还在陆续上马。
据记者了解,作为油菜主产地,2011年仅湖北省就有宜昌投资总额50亿元、年加工能力400万吨的大型油脂项目协议签订,中粮粮油工业(黄冈)有限公司年加工能力30万吨油脂项目年内即将投产,武穴市年加工能力50万吨的油脂项目已奠基开工,仅上半年已知的新增项目产能就达480万吨。
这些项目中都涉及油菜籽的加工,其中武穴市项目投资方更是以菜籽油为主打油种的油脂加工企业,即使去除其他种类油料所占的压榨产能,仅半年内确定项目对油菜籽的需求也是个巨大的数字。然而,事实上湖北省油菜籽年产量为200多万吨。
此前本报曾报道,一些中小菜籽油企业年开工率还不到30%,按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更多的企业开工率也将降低,造成产能的巨大浪费。一些企业开始把目光投向其他油料,希望通过多元化经营来帮企业度过生存难关,多元化经营固然可以帮助企业生存,但却不利于菜籽油品牌的打造。就整个菜籽油行业的发展来说弊大于利,油菜籽是我国自给率最高的油料作物,这种情况对于我国食用油供给安全无疑是个坏消息。
一位业内专家告诉记者,造成目前菜籽油产能过剩的原因有两方面:
一方面,这是一种阶段性的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规律。上世纪80年代,是家电行业产能过剩;上世纪90年代,是纺织行业产能过剩;进入新世纪之后,又出现电解铝、水泥、铁合金、电石、焦炭等行业产能过剩,现在汽车、钢铁也面临产能过剩,这种情况还需要市场规律来推动产业的整合和升级,最终达到市场平衡。
另一方面,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确实存在有的地方政府和企业,在新上项目时,对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市场供求情况掌握得不好,急功近利,盲目攀比,把投资规模和增长速度作为评价政绩的主要指标,有的甚至违反客观规律、不顾未来效果地干预企业活动,跟风投资,盲目扩张,这就需要政府不断修正经济发展思路,改善宏观经济管理方法。
种植积极性不高
说到油菜种植面积减少,利润低是一个始终绕不开的问题,是农户不愿意种植油菜的最主要原因,相对于同季节的小麦,种植油菜的比较效益较低,即使在不太适合小麦生长的湖北省,每亩地的净收益仍然比种植油菜高出30多元,而且国家对种植油菜的补贴力度也不大。
记者手头有一份2011年安徽无为县的小麦补贴和油菜补贴的数据,对比发现,种植小麦每亩除基本补贴78.32元(良种10元、农资综合补贴50元、粮食直补10元、保险8.32元)外,还对种植面积超过100亩和高产攻关示范户进行补贴,而种植油菜籽只有良种补贴和政策性农业保险两项,每亩18.32元。这样的差距,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是存在的,甚至在一些油菜主产区也同样如此。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还发现,一些农户觉得种植油菜比较麻烦,如今,农业大省的青壮年劳力大都外出打工,留下老人和孩子看家顺便种地,在他们眼里,种一年地的收入还不如他们打工的一个月工资,不值得费那么大力气,而油菜种植机械化程度不高,从种到收大多需要人力劳动,所以,许多劳力出门务工的家庭都不种植油菜。
在信阳采访的过程中,记者遇到外出务工归来的当地农民小李,他的想法就很有代表性,他告诉记者:“其实种啥都无所谓,主要图个省事,现在又不靠种田生活,麦子从种到收都能用机器,不用再回来帮忙,肯定种麦了。”
小张今年35岁,在深圳一知名家电公司上班,妻子在餐馆做服务员,两人每月收入4000多元。正如他所说,其实小麦和油菜的那点差价在他眼里并不重要,反正几亩地的净利润还不到他一个月工资的一半,关键是方便省事、不花力气。这样,家里老人省力省心,他也不用老惦记着收庄稼。
小张告诉记者,像他这种情况,村里还有很多,几乎有一半的青壮年劳力都外出务工。相对于早期的农民农忙种田、农闲打工的务工方式,他们似乎更愿意把出外务工作为自己的主业。
另据记者获悉,今年受金融市场调控影响,从2011年6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大型银行存款准备金率高达21.5%,再创历史新高点。
银根紧缩,企业收购资金迟迟不能到位,收购即将到尾声,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眼睁睁看着本就不多的菜籽被同行收购。原料紧缺,资金紧张,2011年对菜籽油加工企业,特别对中小型企业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0
【 · 原创: johnywy666 2011-07-23 08:59 只看该作者(-1) 】 出台新一轮救助希腊计划后,欧洲央行将调整政策,其首要任务是保证这一计划得以成功实施,避免欧元区再次陷入衰退,而不再是防控通货膨胀。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分析师玛丽·迪龙说,跟救助希腊的计划相比,通胀的风险要小得多。
美国,欧洲,都把防止通胀放到了后位了, 好戏马上就要上演。
0
发改委的人估计学的是计划经济
0
市场动态:安徽安庆成功采购市级储备油1200吨
2011-07-19 9:38来源:中华油脂网 访问量9条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分享到:
为保证市级应急储备成品油入库的公开、公平和公正,根据《安庆市市级储备粮管理办法》的规定,安徽省安庆市市级储备食用植物油招标采购交易会于7月15日在安徽粮食批发交易市场成功举行。
据了解,这次交易会共招标采购市级储备油1200吨,品种为2011年产非转基因菜籽油,质量标准为国标四级以上,采购成交均价
10812.5元/吨。
0
网易财经7月16日讯 针对近期鲁花花生油涨价问题,对此,发改委价格司相关负责人回应称,之前对于食用油限价的禁令的确已经解除,但鲁花并未涨价。
该负责人指出,“只是搭售了一款葵花仔油,价格加了十块钱,把葵花仔油的成本补了回来”。他表示,成品油的价格受国际市场影响,价格出现波动非常正常。但如果出现大幅度的波动,国家就会有所调控。
自去年年底以来,国家发改委对食用油实行了限价令,到今年6月底限价令已经到期,至此有关食用油价格是不是会上涨就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最近,媒体报道,鲁花集团方面称,食用油限价结束,加上作为原料的花生价格大涨,鲁花品牌的花生油涨价5%。
0
国内7月16日消息,发改委确认食用油限价结束。
0
发改委:下半年国内小包装食用油价格将维持稳定
2011-07-15 16:51来源:一财网 访问量123条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分享到:
国家发改委7月15日上午召开的新闻通气会透露的信息显示,下半年小包装食用油价格出现上涨的预期其实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强烈,即便是上涨也只会是很小幅度的上涨,应该说整个市场是比较稳定的。
国家发改委上午召开的“粮食市场调控新闻媒体通气会”介绍夏粮秋粮生产形势,以及保障市场供应、稳定粮食价格、加快储备体系建设等有关情况。
发改委官员称,这是因为目前国内大豆主要来自进口,而国际市场油料价格目前是很稳定的。
国际市场油料价格目前是很稳定的!!!笑话。哈哈哈
0
市场分析:油脂下跌空间有限 后期上涨是大趋势
2011-07-08 10:31来源:期货日报 访问量17条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分享到:
从昨日商品表现来看,市场对加息反应较为平静。笔者认为,油脂继续下跌空间有限,近期或在目前位置区间振荡蓄势,而中长线投资价值出现。
库存压力,厂商压榨亏损是市场难以承受之重。进口大豆压港和豆粕、豆油等企业库存高企是导致前期市场低迷不振的主要原因。据最新消息,因豆制品价格过低,大豆加工企业开工比不开工会亏损更多,货主宁缴纳0.6元/吨天的滞期费,也不肯把大豆运回工厂。目前在大连北良港、青岛港、秦皇岛、天津港等港口滞压了近700万吨进口大豆,这一数量可供市场消耗一个半月。汇易网的监测数据显示,国内主要港口大豆库存涨至6500万—6600万吨,重返历史高位附近。美国方面,库存高于预期也是近期合约走势偏弱的主要原因之一,截至6月1日,因非农场库存量大幅增加19%,美国大豆库存量为6.19亿蒲式耳,高于市场平均预期的5.96亿蒲式耳,且同比增加8%。
国家采取的小包装食用油限价措施是油厂亏损的直接原因。据业内人士透露,食用油限价令再次延期两个月至8月15日。不过,毫无疑问,限价令是政府部门为控制通胀压力的无奈之举,如果时机恰当,油脂价格会被允许”补涨“。据统计,现阶段国内和进口大豆加工利润盈亏状况不一,但若按远期到岸大豆成本计算,厂商则普遍处于高额亏损状态。从企业生存角度考虑,油脂价格不容有太大的下跌空间,而涨价是迟早的事。
后期天气炒作和需求变化情况是决定油脂上涨的关键因素。集中于长江流域的冬油菜目前收割工作已经接近尾声,产量已成定局。后期市场关注的重点还在美国大豆方面,七八月份是大豆作物生长最为关键的时期,往后天气炒作利多市场的可能性更大。
此外,当前的库存压力源于需求不振,美国方面来自中国大陆的进口减少,国内市场上需求承接能力也略显不足。因此,笔者认为,下半年国内紧缩政策力度将略有减轻,市场消费能力会得到提升。如果货币政策逐步放松,且小包装油限价令能够在8月15日之后最终解除的话,豆类、油脂市场的低迷行情会有所扭转。
从供需平衡的角度看,三大油脂或供应偏紧。菜油方面,据USDA预估,2011/2012年度,中国菜油产量预计为486.4万吨,较上一年度下降17.7万吨,菜油消费量为582.5万吨,较上一年度下降25.5万吨,因期初库存下调,最终仍使得期末库存同比下降6.6万吨,相对而言有所偏紧。棕榈油方面,马来西亚出口增长大幅抵消产量增加,其期末库存消费比由0.42降为0.38,供需结构同样趋紧。豆油方面,2011/2012年度产量增加142.8万吨,但市场消费量增加165.5万吨,期末库存较上一年度减少51.3万吨,库存消费比处于历史低位。
具体交易品种选择上,优先推荐棕榈油和菜油。其一,棕榈油消费旺季来临。上半年棕榈油价格一直表现相对弱势,一方面是因为马来西亚增产压力,另一方面则是去年牛市期间棕榈油比价优势不断减小的一次自然回归;其二,菜油供应偏紧态势相对突出,厂商压榨利润亏损更为严重导致其具备更强烈的涨价要求,而且菜油与豆油和棕榈油的价差方面也支持这一点;其三,更为保守和谨慎的策略是买油脂抛大豆。因为大豆的供需基本面略显宽松,而且从以往的季节性规律来看,油粕价格在下半年期间要明显强于大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