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机会来了,感谢欧债危机。
0
美债欧债危机引爆新一轮系统性风险,全球经济复苏面临多种不确定性。目前国内菜籽油价格凸显“双倒挂”:一是现货进销价格倒挂,二是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倒挂,由此出现了“买油比榨油便宜、买期货油比买现货油便宜”的现象。
油料供应趋紧 奠定上涨基础
基于目前菜籽油的基本面分析,笔者认为,菜籽油价格“双倒挂”现象难以持续。
总部位于汉堡的油籽分析刊物《油世界》最新调查报告显示,2011/12年度油菜籽产量可能减少1.5%.而美国农业部公布的8月份供需报告显示,美国2011/12年度大豆预估种植面积、收割面积、单产及总产量较7月份数据均有所下调,加之今年美豆的优良率、开花率、结荚率较五年均值以及去年同期均有所下降,大豆产量减产几成定局。
库存消费比是影响油料价格的重要因素。当前美豆的库存消费比为8.11%,我国菜籽油的库存消费比为3.16%,均低于往年平均水平。产量下降消费增长,将导致库存消费比进一步下降。总之,供应偏紧是未来菜籽油价格上涨的根本动因。
此外,国内的油脂油料价格调控力度减弱。菜油的抛售工作因为库存少而被迫停止,大豆抛储几乎每次都遭遇零成交的尴尬。始于去年11月份的食用油价格调控于6月底到期,国内的油脂油料价格调控力度减弱。
把握节奏 顺势而为
在经历了调控及系统性恐慌下跌之后,菜籽油基本面利多的根本因素仍将孕育出一轮上涨行情。但是在当前因欧美债务危机和经济增长前景不乐观的市场氛围中,上涨行情的节奏有两种可能性。
一种可能是近期开始上涨。笔者认为,如果近期满足以下条件,菜籽油价格将展开上涨行情:美国大豆突破目前整理平台上沿,企稳于1400美分之上;菜籽油期货价格再次站上10700元/吨;美国原油价格回升到前期下跌颈线位-90.80美元之上;宏观经济趋向好转。
另一种可能是延至下一作物年度上涨。若欧美经济形势继续恶化,将拖累商品价格,菜籽油可能展开更长期的盘整。这样,投资者应继续跟踪分析下一作物年度油脂油料的供需面情况。在油脂油料供求偏紧的前提下,一旦宏观经济有所改善,菜籽油价格将现出现“补涨”行情。
利用“双倒挂” 服务生产经营
菜籽油价格“双倒挂”,给一些相关企业造成了经营压力--压榨亏损、库存减值,但是也给菜籽油生产经营企业带来了市场机遇。
菜籽油消费企业,在期货市场建立虚拟库存,买入菜籽油期货合约,进行交割接货,不仅可获得“期限基差”和“进销倒挂价差”,同时还节省了仓储费用和管理费用。
菜籽油压榨和贸易企业,可以将期货市场作为一种有保证的现货采购渠道,低成本采购菜籽油用于兑现合同。
油菜籽、菜籽油收储企业,可以抓住“双倒挂”机遇,在期货市场采购到“比保护价更便宜的菜籽油”.
0
五大突出风险影响粮食安全
7月份我国CPI同比上涨6.5%,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4.8%,成为推动CPI上涨的重要因素。粮食是最基本的生活资料,也是百价之基。目前,我国粮食形势整体上还比较安全,但中长期来看,应高度警惕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五大突出风险
1。全球粮食市场形势严峻,将加大我国利用国际市场增加供给的难度。
全球粮食体系正变得越来越脆弱。首先是国际市场粮源有限,世界粮食市场本来就面临比较激烈的竞争,未来竞争可能更趋激烈。其次是国际粮食市场价格上涨,波动加剧。全球气候危机日益增加、耕地持续减少、主要产粮国出口政策管制等因素减少了粮食供给,世界粮食形势日趋严峻。 尽管当前我国粮食自给率比较高,与国际粮食市场联系还不十分紧密,但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对国际粮食市场的依存度也正在上升。中长期来看,国际金融、能源市场对粮食市场的牵动作用还会加大,引发粮食市场波动的因素将日益复杂,未来我国利用国际市场弥补国内粮食产需缺口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
2。全球气候变化或进入拐点,可能冲击我国农业生产体系。
' |5 y0 Z Z9 @ |% [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极端性天气引发的气候事件日益增多,我国粮食生产可能会面临大旱、大涝、大冷、大暖的气候影响。目前我国还有占耕地52%的旱地面积仍然是“靠天吃饭”,粮食稳产和增产要靠风调雨顺。极端气候事件增加,或给农业生产带来较大冲击,甚至还会带来农业病虫害增加的风险。! j) z1 r1 Q' s" ?# u7 }
根据气候学家的研究,目前全球可能进入到了气候变化的拐点阶段,或将发生一些重要的趋势性改变:一是夏季降水可能出现北多南少的特点,这对我国农业水利工程和防洪抗旱设施提出挑战。二是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正在减缓,可能进入冷周期。冷周期可能给粮食生产带来不利影响。三是全球进入地震高发期,环太平洋地震带趋于活跃。这对我国农业的防震减灾体系及应对方案提出挑战。农业资源环境约束增强,粮食持续增产的难度正在加大。
我国耕地、水资源等对粮食生产的约束增强。目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1.38亩,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部分地区发展高耗水产业,严重超采地下水,导致农业用水形势趋于紧张。农业科技对粮食生产的支撑能力还不强,农业基础性研究和创新能力比较薄弱,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仅为48%,比发达国家低20个百分点左右。
另外,我国农业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落后。水利建设尚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部分地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严重滞后,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十分繁重。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数增加,农民对水利建设的投工、投劳减少,新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和管护机制还没有建立。
4。农民种粮的比较效益较低,增加和保障粮食供给的激励弱化。
近几年粮食价格稳步上升,对农民增收有一定好处。但总体来看,农民种粮的收入仍然不高。特别是与从事其他产业相比,种粮的比较效益明显偏低,出现了种植不如养殖、种粮不如种菜的局面,一些地区出现了粮食“副业化”的趋势。
出现这些问题与主要与我国目前粮价较低有关。我国粮食价格较低,有利于保障城市消费者的基本生活,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但种粮的农民收入低则不利于粮食生产。粮食价格过低也使得那些粮食生产较多的地区不够富裕,长此以往必然挫伤这些地区的种粮积极性。
5。城镇化进程加快,带来了农业土地质量下降的严峻问题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不仅有利于我国扩大内需、加速落后地区的工业化进程,也有利于加强土地集约化使用,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积极因素。但从各地关于城乡统筹中土地流转的实践经验来看,城镇化进程可能带来农业用地质量下降的严峻问题。
目前各地方普遍通过“占补平衡”来实现土地流转的数量平衡,但却忽视了土地质量平衡的问题。在经济利益导向下,地方政府把重点放在了土地的数量平衡上,土壤肥力等质量问题极少引起重视。在土地复垦中,也只是将建设用地简单复垦成为耕地,这些复垦后的耕地多为“生地”,与富含有机肥的“熟地”在粮食生产能力上有巨大差距。这将导致土地自然生产能力下降和萎缩,增大了未来粮食安全的风险。
0
“双倒挂”凸显,菜油有望补涨
2011-08-26
期货日报
目前国内菜籽油价格凸显“双倒挂”:一是现货进销价格倒挂,二是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倒挂。双倒挂形成了“买油比榨油便宜,买期货油比买现货油便宜”的现象。
油料供应趋紧,奠定上涨基础
基于目前菜籽油的基本面,笔者认为,这种“双倒挂”的现象难以持续。
《油世界》报告显示,2011/2012年度油菜籽产量可能减少1.5%,产量从上年的5998万吨减少到5910万吨,其中欧盟油菜籽产量将减少8.3%,为1888万吨;中国油菜籽产量预计减少4.9%,为1160万吨。加之今年油菜籽出油率较往年偏低,进一步影响菜籽油的产量。
库存消费比是影响油料价格的重要因素。当前美豆库存消费比为8.11%,我国菜籽油库存消费比为3.16%,均低于往年平均水平。产量下降,消费增长,将导致库存消费比进一步下降。总之,供应偏紧,是未来菜籽油价格上涨的主要动力。此外,菜油的抛售工作因为库存少而被迫停止,大豆抛储几乎每次都遭遇零成交的尴尬。始于去年11月份的食用油价格调控于6月底到期,国内油脂油料价格调控力度减弱。
把握节奏,顺势而为
在经历调控及系统性恐慌下跌后,基本面利多,菜籽油仍将孕育出一轮上涨行情。但在当前欧美债务危机和经济增长前景不乐观的市场氛围中,上涨行情节奏有两种可能性:
一是近期开始上涨。目前,期货价格处于从金融危机的最低点5940元/吨恢复性上涨至2011年2月份11438元/吨之后的调整阶段,最低见10080元/吨。近期,受系统性风险下跌影响,菜籽油期货价格最低跌至10094元/吨,并未跌破整理平台底部10080元/吨,显示较强抗跌性。笔者认为,如果近期满足以下条件,菜籽油价格将展开上涨行情:美国大豆突破目前整理平台上沿,回到1400美分之上;菜籽油期货价格再次站上10700元/吨;美国原油价格回升到前期下跌颈线位-90.80美元之上;宏观经济趋向好转。
二是延至下一作物年度上涨。8月份以来,菜籽油价格下跌是受欧美债务危机引发的系统性下跌拖累。若欧美经济形势继续恶化,菜籽油可能展开更长期的盘整。这样投资者应继续跟踪下一作物年度油脂油料的供需面情况。在供求偏紧的前提下,一旦宏观经济有所改善,菜籽油价格将现出现“补涨”行情。
利用“双倒挂”,服务生产经营
菜籽油价格“双倒挂”,给相关企业造成了经营压力--压榨亏损、库存减值,但也给菜籽油生产经营企业带来了市场机遇。菜籽油消费企业,在期货市场建立虚拟库存,买入菜籽油期货合约,进行交割接货,不仅可获得“期限基差”和“进销倒挂价差”,同时节省仓储和管理费用。菜籽油压榨和贸易企业,可以将期货市场作为一种有保证的现货采购渠道,低成本购入菜籽油用于兑现合同。油菜籽、菜籽油收储企业,可以抓住“双倒挂”机遇,在期货市场采购到“比保护价更便宜的菜籽油”.
0
【 · 原创: 百川 2011-08-25 18:20 只看该作者(-1) 】 今年粮食市场将全面放开,实现市场化,后期价格不用分析,一路上涨。
0
远期油脂进口多数处于亏损状态
2011-08-25
来源:粮油市场报 作者:曾晓虹
监测显示,明年3月船期巴西大豆对我国港口CNF报价为577美元/吨,折合到港成本约4445元/吨,对应进口亏损幅度为4元/吨。8月上半月远期南美大豆进口多数时候依然维持盈利,但长达半年之久的持续盈利状态已经结束,偶尔出现略微亏损。
明年5月船期南美豆油对我国港口CNF报价为1260美元/吨,折合到港完税成本约10165元/吨,对应远期进口亏损幅度为178元/吨。8月上半月远月船期南美豆油进口依然处于亏损状态,亏损幅度在30~35元/吨之间。
12月船期马来西亚棕榈油期对我国港口FOB报价1120美元/吨,到港完税成本约9280元/吨,对应远期进口亏损幅度为516元/吨,较月初低点再度扩大270元/吨。8月上半月远期棕榈油进口亏损幅度总体呈现不断扩大趋势,目前处于年内高位。
加拿大12月船期菜籽对中国港口CNF报价约636美元/吨,折合到港完税成本5170元/吨,对应远期进口亏损幅度为92元/吨,较月初缩小100元/吨左右。8月上半月,远期菜籽进口亏损幅度不断缩小,目前处于年内较低水平。
0
近期国内油脂市场受国家宏观金融环境影响巨大,外强内弱的格局表现非常明显。但从种种数据仍然可以看出,在目前全球化,金融一体化的背景下,特别是商品期货难以自立门户,独善其身。油脂的定价权是在美国,而不是由中国决定。所以在基本面利好固定,外盘涨势确立的情况,国内的政策的打压,只是暂时的休整。市场的经验告诉我们,在这种情况下,政策的高压而导致的下跌,通常却是买入的良机。
0
比市场价便宜很多
0
广西梧州:限价食用油购买需凭户口簿
2011-08-19 08:34:15
昨天,记者从梧州市商务局获悉,从8月19日至10月31日,梧州市将在河东的南城百货,以及河西太阳广场的华联超市正式启动食用油限量限价销售工作。记者还从梧州市粮食部门了解到,从8月18日到10月31日,梧州市全面推开限价粮销售工作。
据悉,为实现梧州市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5%以内,按照上级文件要求,从8月19日到10月31日,梧州市在河东的南城百货(锦泰店)和河西的华联超市(新兴店)设立食用油限价限量销售专区,以低于市场售价10%的价格向市民供应鲁花、金龙鱼品牌食用油。
而从8月19日开始,南城、华联两家定点超市将在店内的限价食用油销售专区,对限价油的价钱和日供应量进行公示。
商务部门表示,在食用油限价销售期内,消费者可凭梧州市(含三县一市)户口簿到销售点购买,每个户口簿限购一瓶,每瓶限价食用油的规格是5升。市商务、物价等职能部门表示,在持续两个半月的限价食用油销售期内,各销售点的限价油供应量充足,市民不需哄抢,工商、公安、消防等部门也将派出执法人员现场维持购买秩序。
记者还从市粮食部门了解到,从8月18日起到10月31日,梧州市粮食部门开始在南中、新城菜市的限价粮临时销售点向市民开售限价粮。据悉,限价粮的销售时段是每天上午9时到11时,每人每次限购一包,每包10公斤限价34.8元。
大家说说这是怎么回事?
0
为抑制涨势过猛的CPI,稳定物价,保证居民的正常生活。国家把影响CPI权重最大的食品作为调控的重点板块,而油脂成为调控首当其冲的目标。2010年年末至今,国家先后实行了“油价限价令”、“大豆抛储政策”以及“油脂企业进销增值税同税率抵扣税务政策”,以调控食用油价格。在一系列调控措施下,食用油价格被得到有效抑制,致使在控通胀紧缩的宏观环境及豆类油脂类行政政策调控下,油脂及豆类价格上半年维持宽幅震荡走势。值得注意的是,油脂巨头企业因难以承受较高的成本压力,纷纷在油脂限价令到期后申请上调油脂价格,这也显示出两点现状,一则是光依靠行政手段控制终端销售而无对上游产业链较大的掌控能力是不够的,大豆产业将最终类似于棉花与白糖产业,在消耗完国储大豆保有量后,国家将难以控制油脂价格发展趋势,二则是终端库存量在限价令期间已经被逐步消耗,终端补库意愿将逐步增强,尤其是当油脂价格出现下降时,补库热情可能更强。与此同时,持续16周的大豆抛储价格虽为榨油率较低且年份较长的陈豆,但抛储价格却维持在3920元/吨的起拍价,比当前国产大豆价格足足高200元/吨,而隐性成本,如陈豆品质不及新豆,出油率较低,仓库较远,运输成本较高等因素考虑。豆油销售价需高达11000元/吨以上才能使企业在接受高价抛储豆后收支平衡。因此,大豆抛储政策就目前而言无实质效果,但表现出政策意图,国储将在高于其收购加储存成本后,逐步抛售,以抑制过快上涨的价格。据业内人士统计,国储大豆预计仍有400多万吨左右。
全球油脂库存今年预计下降,将继续给力豆类。据美国农业部油脂供需报告七月显示,2011/12年度棕榈油因印尼及马来西亚产量超预期,预计今年全球总产量将增加300万吨,但因中国及印度等国需求增长较快,预计棕榈油今年库存继续走低。与此同时,受天气影响,中国及欧盟油菜籽今年产量将有所下降,预计库存也相应走低,全球食用油油籽及食用油库存今年将有所下降。
综上所述,在中印棕油需求激增及全球油菜籽供不足需的情况下,必将使油脂需求引致豆油需求上,尤其是进入8月中旬后,豆油进入销售旺季替代棕油消费后,对大豆原料需求激增。与此同时,2011/12年度受北半球大豆减产影响,全球大豆也将踏上产不足需之道,而即将进入销售时间窗口的美国恐将抬高大豆价格抑制需求,从而减少出口数量,抑制库需比较低的美豆库存继续走低。而这部分进口减量将可能需要通过国储豆来进行填补,目前较为充裕的国储储备量及港口库存量虽抑制豆类大幅走高,但油脂类商品要通往牛市之途,去库存化是必经之路,虽然在政策调控及国储抛储打压下,上行之道曲折而又间断,但难以短期扭转其上行的本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