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通胀,从提高自己挣钱的能力开始,
这条路子最根本
11月9日,央行副行长马德伦表示:央行对通胀风险始终保持高度警惕,不会放任通货膨胀。在本报的前期采访中,几乎所有受访的普通市民都认为通胀迫在眉睫。“现在100块钱能买什么”的牢骚被人们挂在嘴边,手里的钱不值钱了。
记者:许多人把物价上涨直接理解为钱多了,那么,从经济学角度,如何看待货币在通胀风险中扮演的角色?
梁小民:货币超发和通胀的关系,不一定那么直接。不是说你这个季度超发了货币,下个季度就会通胀,或者你这个季度货币超发了10%,下个季度就通胀10%;但是货币超发会给通胀留下隐患,一旦其他诱发的条件具备,货币超发就会进一步加剧通胀。
我认为这次通胀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从国外进口的原材料价格上涨,二是国内农产品歉收,三是价格调整,比如天然气、水、电的提价。这三个因素的出现,再加上之前货币超发留下的隐患,一起作用造成了现在大幅的物价上涨。其实,从官方数据中就可以判断物价上涨的程度。之前,我们一直讲通胀控制在3%以内没有问题,但最新的说法是控制在3%有困难,今年的通胀可能达到3.5%;明年比今年还要高,最低也在4%。
而老百姓的感觉要比这个数据更严重,为什么呢?这个是统计方法的问题。比如汽车、家电这些商品是一直在降价的,但是老百姓不可能天天买车买电视;而现在涨价的主要是食品,这个是人们每天都需要消费的,肯定对这些价格变化更敏感。从统计上说,两者加权,物价涨幅就低了;而从老百姓的感觉来说,更侧重于后者。
记者:面对这些普通人不可控的问题,老百姓应当如何应对呢?
梁小民:货币问题,政府也想解决,比如通过提高利率来收缩流动性,但是不太容易做到。货币现在已经发行了这么多,你怎么在短期内一下子收回来?
面对通胀怎么办?其实,通胀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收入增加的过程。对老百姓来说,最好的减少财富缩水的办法,就应该从增加收入入手。应对通胀,从提高自己挣钱的能力开始,这条路子是最根本的。
批注
年初国家制定的物价调控目标是3%,但现在看来,“比想象的要严峻一些”。
——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
要看这个问题(通胀)的趋势,前9个月已经2.9%了,8月份3.3%,9月份是3.6%,你就按0.3往上加,10月份有可能3.9%,一不小心就可能到4%了。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
围观
@网易网友:14部委联手禁止倒卖虚拟货币Q币——腾讯绝对不能再超发了。
@黑桐and落羽:国家有国家的说法,地方有地方的见解,老百姓关心的是柴米油盐现在涨到几块钱了,光靠一个说法是不能定论的,毕竟人民的生活质量才是最重要的!
@nxin928:中国式通胀的逻辑线条变得异常清晰,商业中最大的成本来自地价,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百货商店的售价比网购的价格贵出好几倍,在中国销售的品牌商品的价格比西方国家的售价至少要高出百分之五六十。
@阿萨达瓦:解通胀除了“囤”和“省”,还可以:减肥,将腾出的精力用于休息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