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十种稀有金属酝酿战略收储

10-11-03 08:53 1539次浏览
舒越秋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2010年11月03日 01:22 来源: 上海证券报 【字体:大 中 小】 网友评论


第1页:十种稀有金属酝酿战略收储 第2页:稀有金属出口配额将逐年递减2%至3% 第3页:稀有金属景气度将持续上升 第4页:商务部公布明年部分稀有金属出口配额

稀土矿 (资料图片)

  相关报道:商务部公布明年部分稀有金属出口配额

  天津稀有金属交易市场灰幕调查:有人为操纵嫌疑

  卖产品不如卖资源 稀土产业链利润倒挂*联合国官员:稀土问题不会成为G20议题

  钨锡锑冶炼企业实行准入公告制度*国税总局严审出口退税 银钨制品首当其冲

  国土部拟将钼列入保护性开采矿种*78个矿区整合年内完成 稀土钼矿为重头

  分别是稀土、钨、锑、钼、锡、铟、锗、镓、钽和锆

  记者获悉,相关部门正在开展对十种金属进行战略收储的研究工作,目前研究工作已经进入验收状态。这十种金属全部为稀有金属,分别是稀土、钨、锑、钼、锡、铟、锗、镓、钽和锆。

  研究收储的十种金属品种中,一部分属于我国具有储量优势的品种(如稀土、钨、锑),但在长期的开采利用过程中,并没有做到合理有序开采和节约利用资源,无证开采、滥采乱挖、浪费资源以及严重破坏周边生态环境的现象长期存在。且由于环保成本相对较低,部分品种的市场价格长期低于实际价值。另一部分品种,如钽等属于我国的稀缺资源,对外依存度大、需要长期依赖进口,受海外市场价格波动影响明显。

  相关人士指出,此次进行战略收储的研究,就是希望通过收储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市场供需平衡,达到维持价格稳定运行的目的。而研究收储的十种金属,除了稀土、钨和铟外,都是首次进入国家层面的收储计划。

  事实上,小金属在工业经济发展中的战略意义日益重大。2010年以来,国家工信部、国土资源部以及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多项鼓励资源整合、产能集中的措施,涉及稀土、钨、锑、钼、锡等多个金属品种。
打开淘股吧APP
1
评论(1)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舒越秋

10-11-03 08:59

0
 消息人士11月2日透露,商务部正在调整对稀有金属的出口政策,稀有金属出口配额将呈现逐年递减态势,递减幅度在2%至3%。更具战略性的稀土产品的出口配额总量将下行,下行幅度目前仍在讨论之中,最终确定的幅度很可能超过其他稀有金属。 

  商务部10月29日发布“2011年农产品(000061)和工业品出口配额总量”。通过与2010年的出口配额对比发现,多数工业品的出口配额总量保持了2010年的总量水平,钨、锑、白银、滑石2011年的出口配额量有所提升,锡、轻重烧镁的2011年出口配额则有所下降。

  “稀有金属出口配额未来应不会再出现反弹。”一位参与政策起草的行业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2011年之所以出现稀有金属品种配额的上调,主要是由于2009年处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企业出口配额申请总量受到一定影响,如今的配额量只是恢复性反弹。考虑到稀有金属的战略地位,在正在起草的稀有金属专项规划中已明确,稀有金属出口配额将逐年递减。

  前述知情人士表示,考虑到稀有金属出口企业的转型需要一段适应时间,如果一步到位地大幅缩减出口配额量将对出口企业经营产生重大打击,所以,稀有金属出口配额总量年均降幅定在2%至3%。然而,稀土产品出口配额总量的缩减幅度很可能大于其他稀有金属。JRJ分页符# 

  氧化镨的价格涨幅88%,素有稀土市场晴雨表的氧化钕价格从年初的13万元/吨一路飙升到26万元/吨,涨幅高达100%。
  稀土价格水涨船高,折射出当前稀土行业价值的回归。随着中国对稀土行业管控力度的加大,原来欲借此大赚一笔的中小企业获利越来越少,处于垄断地位的稀土龙头或成为稀土价值回归的最大赢家。

  据悉,由于今年稀土矿产价格出现暴涨,稀土业盈利呈现倒挂情况,最赚钱的是上游企业而不是附加值较高的下游企业。行业人士表示,“加快稀土深加工的研发和投入,这样通过高附加值产品领域的发展夺取稀土的定价权,或许是未来稀土企业的最大盈利点,否则只凭稀土矿藏的限制很难彻底拿到定价权。”

  稀土价被爆炒

  稀土被冠以“科技金属”之称,其战略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近几年,为保护稀土资源,我国政府决定暂停稀土采矿权的审批,并对出口配额进行严格限制,国内外稀土产品价格随之上扬。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生意社获得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2日,国内氧化钕平均价格为25万元/吨到26万元/吨,而1月6日其价格为12.2万元/吨到13万元/吨,上涨幅度达100%;氧化镨方面,11月2日价格为23万元/吨至23.5万元/吨,此前统计为11.7万元/吨到12.5万元/吨,涨幅88%。

  稀土价格挥手告别 “白菜价”的同时,我国的稀土企业开始从中尝到甜头。相关数据统计显示,2010年上半年我国稀土冶炼分离产品出口20315.6吨REO(氧化稀土),与2009年同期的13991.1吨REO相比,上涨了64.4%,同期我国稀土冶炼分离产品出口创汇达2.56亿美元,涨幅达到了239%。在不受配额限制的应用性产品方面,2010年上半年稀土永磁体出口总量达到6424.3吨,与2009年同期的3258.9吨相比,增幅为97%,出口创汇也比2009年同期增加了近一倍。

  资源垄断带来盈利大增

  11月2日,北京某稀土企业销售人员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以稀土分离企业为例,基本毛利率不高于5%。“从买进来富集物到出产品,最后去掉人工和费用,利润都维持在5%左右 (矿不要钱的企业除外)。”

  包头某从事稀土分离技术的行业人士也表示,稀土分离企业已不怎么挣钱。“对单纯分离、电解行业来说,是正常的利润率。企业如果拥有矿的冶炼、分离电解、自身产业链完整,则能增加利润,特别是在行情暴涨时也会盈利。”

  不过,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大型稀土企业依托国家政策垄断着矿和初级产品的销售权利,或成为稀土行业的大赢家。而一些小企业靠着私挖滥采打着擦边球。一位熟悉稀土开采的企业人士告诉记者,现在很多有矿企业都有自己的加工厂,没有矿的部分企业则属于野战军,偷挖多少是多少。

  “对一些稀土企业,既然加大科研投入的深加工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不比直接卖稀土矿利润更高,那不如转而去卖资源,这样产品的生产周期短,利润也高。”生意社稀有金属分析师宋志超表示。

  相较小企业的“投机取巧”,大企业获利要名正言顺得多。记者采访了解到,稀土行业兼并重组晋级国家战略后,稀土盈利已经逐渐转向垄断企业手里。包钢稀土(600111)(600111,SH)今年三季报显示,第三季度公司净利润达到2.5亿元,同比增368.67%,前三季度的净利润达到6亿元。公司还预测今年全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幅将达到1200%。

  值得注意的是,这家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稀土公司,在上市13年里,曾有过连续7年利润负增长的记录。

  稀土深加工企业未来或最受益

  中国减少稀土出口配额的传闻一度引起国际社会恐慌,但世界稀土供应格局短期内仍难打破。

  对于稀土的价格,宋志超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中国稀土价格直接影响国际市场价格,往后几年价格还会上涨,但估计不会出现今年的暴涨局面。“稀土行业有一定准入条件,未来不可能有企业大量涌入,同时国家通过推进企业兼并重组也是为规范市场价格,形成统一定价权。”

  宋志超称,类似中科三环(000970)这种稀土深加工企业很容易在未来的稀土涨价风潮中受益。“中科三环最近与五矿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毫无资源优势的中科三环,凭借技术方面的优势足以吸引包括五矿在内的资源型大央企。”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