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自指
[淘股吧]上文说了分形从数学上来看,其起源都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公式,但要形成分形,一定要形成一个具有因果自我指向(或反馈)的怪圈,这个我们称为自指怪圈。
自指现象在语言和逻辑中经常见,就是悖论。下面是那个著名的悖论故事:爱皮梅尼特是—个克里特岛人。他说:“所有的克里特岛人都撤谎。”假如他说的话对的,那么作为克里特岛人的爱皮梅尼特就是在撤谎,那么他的话就是错的。反之,假设他的话不对,那么作为克里特岛人的爱皮梅尼特就没有撒谎,他的话就是对的。无论采用哪一种假设,都是无法自圆其说的。我们也可以把这个悖论表述成更为简洁的形式。这就是“我说的这句话是错的”。这就是一个简单的单级怪圈,因为这个句子中的“话”可以指这个句子本身。这就是说一个句子在描述这个句子本身。
也许有人觉得扯悖论之类的,很文字游戏,那形象一点的自指怪圈,可以见下面几幅图
其实电影前段时间的电影盗梦空间,更为具体形象的体现了怪圈的桥段:倒立分为两半的城市,不断转圈的阶梯,双镜对照的片段。
介绍了自指怪圈,大家有没有点熟悉的感觉:某个玩哲学的,后来搞投机了,写了本书叫金融炼金术,创造了一个词叫反身性理论:
它的理论含义是:
假设人的行为是y,人的认识是x,由于人的行动一定是由人的认识所左右的,因此,行为是认识的函数,表述为:
y=f(x)
它的含义是:有什么样的知识就有什么样的行为。
同样,人的认识并不是孤立出现的,人的认识是受客观世界的影响的,而客观世界又是与人们的行为紧密相关的。这也就意味着,人的行为对人的认识有反作用,认识是行为的函数,表述为:
x=F(y)
它的含义是:有某一类行为就会有某一类知识。
把上述两个式子合并之后,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公式:
y=f(F(y))
x=F(f(x))
这就是说,x和y都是它自身变化的函数——认识是认识变化的的函数,行为是行为变化的函数。---------这个结论无疑就是自指怪圈。
关于反身性理论的认识和种种,淘股吧里高手如云,我就不献丑了。这里我只想说K线形态或者说波浪理论的自相似性(分形特征)的源头:不管是分时线,1f,5f,还是日线,都是由买卖双方的行为和认识构成的,所以认识和行为的自指性或者说反身性理论,构成了各种波浪,走势的复制和遗传,大小级别形态上的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