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中国粮食安全无忧?

10-09-06 09:05 2617次浏览
自由天空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英国《金融时报》 莱斯利•胡克 北京

正当农业市场的注意力集中在俄罗斯重大旱灾之际,软性大宗商品生产及消费领域的另一大变化正在暗中涌动:中国今年的收成平平,加之国人饮食惯的改变,对中国传统上的“粮食自给自足”构成了很大压力,推高了价格,并促使中国大量进口粮食。

中国玉米和大豆进口量的增长,引发了这样的问题:随着国内需求上升,加上城市扩张导致农业用地减少,中国的粮食自给政策能否维系?目前,中国的玉米进口量创15年新高,而大豆进口量在5年间翻了一番。

中国国内市场上的玉米批发价格目前处于历史最高水平。行业官员预测,今年中国至少将进口100万吨玉米,远高于2008-09年区区5万吨的水平,并且是1994-1995年庄稼歉收以来的最大进口量。

今年中国的大米进口量也高于往年,中国正在越南及其它地区大举采购,令观察人士感到惊讶。

中国在海外采购其认为关乎国内粮食安全的重要农作物玉米和大米,以及大豆的进口激增,重新点燃了这样的担忧:中国的举动可能影响全球农业大宗商品市场。

“我们已看到中国对大豆的需求在国际市场上引起了多么重大的变化。假如他们对玉米的需求同样迅速上升……那显然会引起国际玉米市场的重大调整。”荷兰合作银行(Rabobank)驻伦敦的谷物分析师卢克•钱德勒(Luke Chandler)表示。

自从30年前开始经济改革以来,中国一直面对着末日预言般的警告:中国需求增长将导致全球性的粮食紧缺。事实证明,这些预言基本上都落空了。

不过,中国虽然成功实现了粮食自给自足,但依然得用有限的肥沃土地、稀缺的水资源以及相对落后的农业技术,来供养国民。

“中国的(粮食)自给率仍高达99%,但中国是个大国,而一般来说,国际农业市场很不活跃,所以当他们进入市场,尤其是一些新市场时,就可能造成很大影响。”斯坦福大学中国农业政策专家罗思高(Scott Rozelle)表示。

中国政府把粮食自给自足视为关系到国家安全的事务。为应对如何增加粮食供应方面的挑战,屡屡在农业上投入创纪录规模的资金。

全球最大的拖拉机及联合收割机制造商迪尔公司(Deere & Co)估计,今年中国政府在农业上投资1400亿元人民币(合205亿美元),较2004年的140亿元人民币增长了9倍。

国人饮食惯的改变,是今年中国玉米和大豆进口增加的一个关键原因。随着中国人变得更加富裕,他们变得比以前多吃肉、少吃饭了。据美国农业部估计,尽管家庭收入不断增长,今年中国大米的绝对需求与10年前基本相当。

与此同时,玉米和大豆等用于喂养牲口的主要饲料消耗量激增,其中大豆消耗量10年来翻了一番。

中国官员对粮食进口骤增表现得不以为然。但上周,出于对玉米供应状况的担忧,中国政府采取了非同寻常的举措,一周内进行了两场玉米拍卖,以增加国内玉米供应。

目前市场正在争论:近期中国粮食(特别是玉米)进口激增,是预示着中国从此会长期在海外采购粮食,抑或只是中国局部地区天气状况不佳导致的一次性事件?1994-95年中国粮食进口也曾激增,但事后证明只是短期暂现象。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驻罗马高级谷物经济学家阿布多尔雷扎•阿巴西安(Abdolreza Abbassian)表示:“我们的确预计中国的玉米进口将逐渐增加。但考虑到中国的总体规模和消耗情况,进口量应相当有限,估计在500万-600万吨,至多1000万吨。”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去年中国玉米总消耗量为1.56亿吨。

还有一些人认为,中国今后基本上会保持粮食自给自足,尤其是如果农业政策能够成功提高庄稼收成的话。

华盛顿“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所长、中国农业专家樊胜根认为,未来数年内,“中国不会成为一个很大的玉米净进口国”。

樊胜根表示,农业政策,包括生物技术相关政策,对于今后的中国庄稼收成以及粮食进口需求,将起到关键的决定性作用。

译者/杨远
打开淘股吧APP
1
评论(23)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自由天空

11-02-01 10:54

0
麻烦股天乐将11楼和10楼的标题字放大,改成三号字,谢谢.
自由天空

11-02-01 10:52

0
本帖仅用于粮食价格和安全跟踪,在这关乎人命生死的大问题上,谢绝其相关炒做方面的讨论.
自由天空

11-02-01 10:48

0
河南东部遭遇特大旱灾:蔬菜旱死 小麦或减产三成


2011年02月01日 03:31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王飞


“北旱南冻天气”系列报道之二 直击篇

2008年的雪灾和2010年的西南大旱还在人们的脑海里徘徊,2011年,冷和旱这两种极端天气又同时出现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冬旱、南方冻雨,形成了“北旱南冻”。尽管从影响程度上,暂时还不能与2008年和2010年的“前辈”相比较,但“两害”合一,给春运高峰期的中国带来了严峻挑战,也给通货膨胀巨大压力下的物价埋下了隐忧。

为此,本报记者在采访专家分析造成“北旱南冻”的气候因素的同时,更加现场直击北方干旱之严重景象、亲历南冻之春运影响,还将深入分析北旱南冻对农产品价格趋势的影响。

旱之河南篇:

豫东小麦或减三成

文/图 特派河南记者 王飞

“地里都快冒火了!”持续干旱的天气让河南省鹿邑县贾滩乡槐树李大队的村民王峰忧心忡忡,他指着枯黄的小麦告诉记者,“即便是现在马上浇水,小麦亩产至少也要减产三成。”

在过去4个月时间里,一场特大旱灾持续袭击了“产粮重镇”河南和山东大部分地区,此次旱情持续时间之长、受旱范围之广、程度之重,甚至已经超过了2010年时中原50年一遇大旱。

沿着永登高速,记者见到了青黄不接的成片麦田,“如果是往年这个时候,小麦都已经齐脚脖了,放眼望去是绿油油的一片!根本看不到小麦下面的黄色泥土,”王庄村的王海涛说,“现在小麦枯黄的叶子跟泥土混成了一片。”

在紧挨着永登高速的贾滩乡赵庄村田地里,记者看到,许多小麦的叶子都已经变干变焦了,“小麦不怕冷,就怕旱,”王海涛说,“麦子根系扎地不深,先是子根旱死,叶子供水不足开始枯黄,这时候就要减产了;然后是主根,如果主根旱死,小麦就死了,颗粒无收。现在子根都已经旱死了,主根也差不离了。”

“正常年份一亩地有900~1000斤的收成,”王峰说,“即便是现在浇地,估计小麦亩产也会降到600斤,减产3成以上。”

许多蔬菜旱死

冬季的小麦正处于“冬眠期”,对干旱还有一点“抵抗力”,而现在正处于生长期的蔬菜,几乎全部绝收。

贾滩乡信用社的职工尹军在院子里种了几分地的大葱和菠菜,记者昨天看到,超过8成的大葱和7成的菠菜都已经全部枯黄干死。

据王庄村的老人家回忆说,早些年村里的灌溉渠道非常发达,在村后的惠济河旁有一个喷灌站,3个50厘米粗的引水管可以直接将惠济河里的水引到河堤上来。河堤上又专门修建了贯通整个村农田的灌溉渠道,喷灌站只要一启动,一两天的时间就可以浇遍全村的农田。

由于河里违法抽沙现象非常严重,整个惠济河的河床被抽低了一大截,喷灌站取水口已经无水可取,喷灌站被基本废弃。

一项数据显示,中国大型灌区骨干工程建筑物完好率不足40%,工程失效和报废的逼近3成,导致个别地区可灌溉面积减少近半。直至2003年,中国19.5亿亩耕地中,还有11.1亿亩要靠天吃饭。

丧失了灌溉渠道的“功能”,当地农民只能在自个地头“打井”,然后用喷灌机抽地下水灌溉,这样成本就高很多,“单单是柴油费用,每亩就要超过30元。”王海涛说。

豫东大旱或50年一遇

灌溉成本太高,也造成了一些农民对于抗旱失去了积极性。记者在当地了解到,当地政府曾计划给予每亩地灌溉补贴。

造成如此旱情的原因是4个多月来滴雨未下,“打我记事起就没碰到过像今年这样旱的,”已经52岁的王峰说,“前年也大旱过,可那时也就3个多月未下雨而已。”

据国家气候中心统计,在1月11日至25日之间,我国北方大部地区基本无降水。持续少雨雪致使黄淮、华北等地气象干旱持续发展,目前这些地区普遍出现中等程度以上的气象干旱,其中山东大部、河南大部、河北大部、山西南部、苏皖北部等地为重旱至特旱。

记者查询到,2010年春节后,河南等北方地区出现了50年一遇的大旱,但当时也就是连续3个多月未下雨而已,而今年已经连续4个多月未下雨,旱情超过了2010年的50年一遇标准。

冻之湖南篇:

从广州返湘一路看到20起车祸

文/图 记者杨进

记者昨日驱车从广州出发前往湖南岳阳,体验“南寒”,一路上目睹20起多车连环相撞的事故,在被称为“死亡之路”的云岩段,记者还遭遇了能见度只有20米左右的大雾,危险重重的返乡之路考验着每一位车主。

出行前查天气是“必备功课”

走京珠高速之前查看天气是最为关键的一步,这成了多年来众多返乡客的“必备功课”,因为如果天气恶劣,车祸、大塞车就是家常便饭,自然要多备衣服和方便面等。

凌晨4时30分,记者联系好有着多次驾车过京珠高速路经验的刘先生从番禺出发。从华南快速上到京珠北,一路上天气很好,车少,开起来非常顺畅,约2个多小时后,记者开始接近韶关地区,前面的雾开始越来越大,地面有些湿,记者降慢了速度,这里,记者看到了第一起车祸,对面一辆大货车可能因为打滑,车头撞到了中间护栏上,幸好车头损失不严重,司机安全,刘先生告诉记者,“这才是开始,你一路上可以看到很多。”

8时左右,记者进入韶关地区,又看到一起三车相撞的事故。

每走一步都充满危险

半个多小时后,记者进入了京珠北最难走的云岩段,这里被称为“死亡之路”。大雾出现,记者前方可见视线只有20多米,所有的车辆都打开了警示灯,10多分钟,前方左侧又有连续2起车祸。期间,记者在路上至少看到了10多起这样的大小事故。9时30分,记者经过了粤北收费站。

只开行了约半个小时,前面就出现了大塞车,天空仍然阴沉,所有的车辆几乎是停在了路上,在等候了10多分钟仍没有“动静”后,不少车辆都关掉了发动机,人们从车内走出来,在寒风中颤抖。一些人还跑到了附近的草丛中“方便”,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这对于他们来说,也是无奈的办法。

过了半小时后,前面的车开始慢慢动了起来,但速度非常慢,车子几乎是滑过去的,在走走停停半个小时后,前方出现了交通事故现场,又是5车连环相撞,也不算严重,警察刚刚处理完,路面才慢慢恢复,但后面受影响的车越来越多,“车龙”摆得越来越长。

不久下起了小雨,路面上还有大雾,能见度只有30多米,车速再次下降,过了10多分钟后,前面的车逐渐停了下来,在一个弯道处,记者看到闪着红灯的“龙头”望不到尽头。

1个多小时后,“车龙”终于动了起来,一路依然事故不断,傍晚18时左右,记者到达目的地岳阳。

全程下来,记者沿线至少遇到了20起交通事故,耗时近14个小时,单程路费和油费约1000元。比起坐火车,在京珠高速路上驱车返乡的成本要高很多,也危险很多。

当日发生68起交通事故

据交管部门统计,在记者驱车体验的当日,24小时内,京珠北车流量为50060辆,发生了68起交通事故。而前天交通事故甚至达到了80多宗,韶关路段一度塞车约20公里,云岩、大桥、梅花路段被称为京珠北高速的“死亡之路”。

每年这时候在京珠北运行的每日车流量都远远超过设计容量,该路段测得的最高车流量超过了7.5万辆车次。
socong7

11-01-19 07:53

0
粮食随着全球天气极寒、干旱、洪水恶化会上涨的
但天朝一定会控制的
暴炒是不太现实的
但上涨是肯定的
芷兰生

11-01-17 15:32

0
600598资金持续流入,看来有机构看中了北大荒的土地资源价值。
zzwolfman

11-01-16 20:22

0
发改委表演空城计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