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浙江外贸资金加速流入炒作B股(转载)
著名的州资金为代表的浙系游资正在绕道境外炒作B股市场,继在楼市和农产品市场大斩暴利之后,浙系游资在某些金融中介机构的组织下,正在加速进入B股市场,主力资金主要以外贸对冲形势在香港登陆B股市场,绕过外汇管制,州一些闻风而来的中大户正在忙着开户和兑换外汇。具有金融敏锐嗅觉的浙系游资瞄准了国内少有低估的资产市场-B股,有分析报告指,目前B股估值仅为A股市场的50%-60%,具有安全套利空间,这可能是浙系资金加速流进的主要原因。
0
“B股作为历史遗留问题最终必将得到解决,早解决比晚解决好。”海通证券B股研究员张崎昨日 (8月24日)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而业界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均认为,看好B股市场的长期投资价值,不过对于A股B股合并的时间表,目前仍是一个未知数。但是,国际板的推出,以及资本项目开放的加快,都将成为提升B股估值的催化剂,特别是资本项目的开放,将是启动B股改革的关键。
前提资本项目开放
B股曾作为境内企业发行股票筹措外资开辟了一条重要渠道,这个市场在1992年诞生,但随着其他融资途径的打通,B股市场的作用正在日益减弱。2001年对境内个人投资者开放后,B股市场的辉煌昙花一现,目前已被严重边缘化。
张崎指出,B股市场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究竟赋予其新的职能,还是彻底取消这一个市场,值得我们关注。他认为,在当前金融形势下,将B股定位为离岸金融市场具有较大的难度,而将其与A股合并更具可操作性。因为B股市场具有被替代性,并轨是解决B股市场制度缺陷的有效手段,有助于降低市场和管理成本。
一直以来,关于解决B股问题的呼声都是雷声大雨点小,究其原因,最重要的就是因为资本项目没有开放,对于外汇的管制,成为了制约B股市场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根据同股同权的原理,同一家公司的B股和A股不应该有太大的差价,如果资本项目放开,将有利于缩小目前的巨大差价。”张崎说。
湘财证券策略部分析师徐广福指出,长期以来B股较之A股存在巨大的价差,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B股市场长期停发新股,已成死水一潭;二是资金进出依然有诸多的限制。再加上B股市场的历史使命已基本完成,很难再吸引境外大资金。市场无论是价值投资还是趋势投资,没有大资金的关注和进驻,股价相对来说其上涨难度就较大。如果资本项目改革进展给市场以较快的预期,那将会促使资金有效地流入到B股市场,境内外的资金流入B股市场相对来说就更加流畅,将对A股B股之间的价差鸿沟起到巨大的弥补作用。
契机国际板推出
徐广福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国际板的推出可能会在某种因素下促进资本项目开放的进度,进而或对B股形成利好支持。但他也承认,仅仅根据资本项目管制的松动,就推测出国际资金可以快速方便地进入国内B股资本市场,或许存在一定的简单预测。
国际板推出需要解决资金募集是采用人民币还是外币形式,其次就是直接发行还是发行存托凭证的形式。徐广福认为,无论最终管理层采用何种方式推出国际板,其最后的结果都将使得投资者对B股市场进行重新定位,长期以来,A股B股之间存在的巨大的价格差距将可能会得到市场的自然弥合!
他表示,A股B股的自然并轨或许仍然有一定的政策风险,目前来看,部分学者对先推国际板还是先大力发展债券市场争议较大。这或许会阻挡国际板推出的进程,也可能会对B股市场股价的走势形成一定影响。
目前还有传闻称,未来国际板推出后,B股或将被并入国际板。
徐广福认为这种可能性较小,一方面是国际板有自己的发行定价原则,比如要求发行价要低于在其他市场的交易价格,另外对盈利能力也有要求;而B股市场的公司种类较多,业绩参差不齐,虽然有专家建议国际板推出应考虑B股的问题,但是B股仍不太可能会被并入国际板。
张崎认为,国际板是为红筹股回归而开设的,比如中移动、中海油,因此国际板推出和解决B股这两个事件未必有实质性联系。
方案回购或换股效率最高
如何进行B股市场的改革?
目前市场上传闻的主要方案无非以下几类:一是回购B股;二是将B股换为A股;三是前两种方案相结合进行。
“回购的可能性更大,然后通过增发或者新发A股来实现。”徐广福向记者表示。
广州证券B股研究员郭伟明则认为,A股B股的合并,技术上还是比较复杂的,涉及到外汇管制,一旦处理不好,会导致大量外资流入。因此,即使启动B股市场改革,也不可能简单地一刀切,特别是谈判的对价,因为会涉及到A股、B股的股东,谈判过程可能会比较长。
“去年开‘两会’的时候,就有政协委员提议合并,后来证监会也来我们公司调研。”张崎告诉记者,他和几个投行人士一起,起草了一份方案,有十几页,大概的内容是建议直接把B股变成A股,里面加入了现金选择权的思路。
张崎提出的并轨方案,可简单归纳为“现金选择权+B股转换成有限售条件的A股+A股股东配售权”,包括四方面内容:(1)确定一个公允价格,向B股股东提供现金选择权;(2)放弃行使现金选择权的B股将自动转换为有限售期的A股,限售期的长短取决于A股B股差价大小;(3)实施现金选择权的B股将由现有A股股东按照股权比例配售,配售股份同样有限售期;(4)配售余股由现金选择权提供方购买。
对于限售期,张崎认为,应以停牌当天的A股B股价差确定限售期的长短,这样操作的依据是防止某些股票差价过大,引发合并后A股价格剧烈波动,对A股股东造成损失。据他观察,绝大多数公司的A股B股价格比值都在2~3倍之间,建议按照如下的比值设定限售期,具体限售时间长短也可以另做约定。比如,A:B≥3,限售期24个月;2≤A:B<3,限售期12个月;A:B<2,限售期6个月;纯B股公司视为A:B=1,限售期3个月。
张崎认为,上述方案简单易行,而且既没有制造新的遗留问题,又对A股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同时还最大限度保证了B股股东利益,尽可能不影响上市公司的发展。
0
进入本周以来,沪深股市A股的走势可谓波澜不惊,但是B股的行情就大不一样了。本周二,沪市B股自中午时分开始快速上涨,一度涨幅达到8.88%,深市B股也达到了3.23%。到收盘的时候,两市B股大盘还分别有5.06%和2.77%的涨幅。尽管现在B股的规模不大,B股股票在各综合指数中所占的权重也很小,但它毕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品种,大幅上涨自然有特殊的原因。
其实,B股的走强并非现在才开始。今年沪深A股是在7月初见底并展开反弹的,但B股则在5月中旬就开始上涨了。到目前为止,今年沪深两市B股指数的最大涨幅分别是35.10%和35.53%,而且其中深市B股指数已经比去年年底的位置要高出10.44%。B股领先A股上涨,并且涨幅又明显大于A股,这种状况在过去也经常出现,但是由于现在A、B股的规模相差十分悬殊,两者之间也很难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联动,因此这种状况就不是太为人所关注。但不管怎么说,B股所呈现的相对强势是事实,对于它的大涨,还是有必要追问一下为什么?
这几年来,B股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出现一波比较有力的上涨。特别是在A股市场实施股权分置改革以后,B股爆发行情的频率进一步增加了。原因就在于,自从H股有了很大的发展以后,B股作为中国资本市场上内地企业吸收外资的窗口功能被削弱了,它已经多年来未进行融资与再融资,也没有开发机构投资者参与,在市场上显得十分另类。也因为这样,人们的一致预期是,随着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B股问题也就提到了日程上,一定会引起各方面的关注,从而导致相关政策调整,并且在市场层面予以解决。
过去,人们想得比较多的是,随着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推进,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实现自由兑换是早晚的事情,而这样一来也就意味着B股将会和A股合并。鉴于B股价格普遍比A股低一半左右,因此B股制度的改革,也就意味着其价值的再次发现。近几年来,几乎每次B股出现上涨,都与B股改革的传闻有关,甚至一些上市公司出于财务目的进行回购B股的操作,也会引发整个B股出现行情。
今年以来,国际板推出预期明显提升,这是吸引海外企业到境内上市的举措,但此举也被认为与B股有关,有舆论就认为,发展国际板可以以B股市场为基础。当然,这些都只是部分投资者的推断与猜测,但它还是能够在市场上引起共鸣,这就很说明问题,表明B股的改革是人心所向,也确实到了应该着力推进的时候。
对于今年以来所出现的B股上涨,应该说与人民币汇率改革再次启动以及人们对B股制度改革的预期增强有关。至于本周二B股的大涨,相信更多是受到传闻的影响。这从其冲高后又有所回落及沪市B股强于深市(近几年来一直是深市强于沪市)来看,也表明了这一点。
对于理性的投资者来说,是不应该过于关注这种异动的,但是对于异动背后的玄机,还是应该深入地思考。中国证券市场在发展中曾经积累了包括股权分置在内的很多问题,现在一个个都解决了,时下创业板以及股指期货、融资融券都推出来了,新三板也在孕育之中,相对而言B股制度多年来未变,B股发展严重滞后,这其实是个不容回避的问题。而从积极的方面来说,不管怎么样,它又是早晚一定要解决的。在这个层面上,B股因为各种短期因素而不时出现大幅上涨行情,是很自然的。只是作为投资者,理应对此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因为传闻而盲目追涨B股不必要,但是忽视B股的客观价值,也不应该。
转载桂浩明老师
0
原文摘自张嘉洋博客http://******
两周前,我就想为中国的B股写点东西,但是总找不到时间来写,现正值端午假期空暇,又恰逢丽珠B回购,B股改革创新机制寓意其中,写此文意义非常。记得2001年下半年我和朋友开了一家投资顾问公司,做的就是法人股私募投资,为的就是非流通股的流通,当时我写道《法人股:中国股市里最后一个金矿》,充分地论证了法人股将是继转配股、自然人股之后的巨型金矿,2007年A股股改基本已经完成了,现在看来那是成功大胆的预测。现在,我坚信B股整体改革机会远远比不上纯B股,作为一个面临改革的市场,加上股改遗漏角落的因素,纯B股投资机会非常诱人!
一、该退出历史舞台的B股市场?
曾经,B股作为国内资本市场的国际窗口,在外汇比较欠缺的年代,一些有对外业务的企业融到了外汇,同时也让境外了解我国经济社会。实际上B股的发展不是那么顺利。因为在2001年前参与B股交易的只是境外投资者,随着改革开放继续深化,外向型企业和一些需要股权融资的中小企业在香港、美国、新加坡等地都能进行直接发行股票,作为面向境外,监管机制仍然在境内的B股市场,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冷落,因为缺乏流动性,股价长期低迷体现不出企业价值,企业融资效率也越来越低,甚至长期丧失融资功能。
现在,尽管因为长期贸易顺差我国外汇储备不断增加,国内的理财途径也越来越多,尽管我国还没直接允许居民直接投资境外资本市场和其他资产市场,但是已经允许通过合法认证机构(QFII)投资境外市场,这种做法将使越来越多的外汇流入国际市场。当香港联交所的‘大陆概念’板块(H股)正在受到来自国内外的资本追捧的时候,A股市场也在经历流动性泛滥考验的时候,被冷落的B股市场一直在遗忘的角落哭泣。B股何去何从,政府、经济学者、投资机构、民间投资者争论不休,B股定位至今仍然是个迷。
长期来说,随着人民币的自由兑换,B股没有存在的价值,所以不容置疑的是,B股最终将与A股合并。在人民币自由兑换和资本市场完全开放之前,如果强行与A股合并,似乎与先行的多部法规相违背。首先,B股持有者不少还是境外机构和个人,如果现在合并就等于将这些投资人直接转化为可直接投资A股市场,那么这样就有违QFII制度。其次B股强制转换成A股还需要对纯B股进行一次股改。再次如果现在强行合并,AB股价差造成的不公平的套利机会,与流通股非流通股同理。以上证明,在国内金融未充分开放的情况,现今阶段采取行政手段强制将B股转换成A股似乎不太可行,除非采取股权回购再增发A股的方法,丽珠B回购似乎正成为探索先驱,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B股持有人并不会就此与上市公司通过“市场”谈判达成利益一致。
尽管有人设想把B股并入香港H股板块中去,这恰恰与境内居民直投香港市场的限制相抵触,两种完全不同的市场监管体间系切换远远不如体系内转化来得简单,体制水土不服与制度矛盾也成为一道难于逾越的屏障。
还有更充分的合理化建议是,B股既然在未来完全开放的金融市场里会自动“消失”(即消除差价后市场化与A股合并),在开放之前的期间B股市场完全可以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继续担当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的“试验田”角色,发展和壮大B股市场,让合格的外商对华投资的企业在B股市场上市融资,让B股市场预先完全国际化,成为中国的国际板块,让境内投资者更方便直观地了解国际市场,让所有境外投资者自由地了解和参与中国股市。
二、尴尬而又诱人的纯B股板块
无论以上何种变革,只要发生政策性变化,首当其中最受益的当是纯B股板块,这与它目前尴尬的处境有关。恰恰尴尬的现状,造就了纯B股的投资机会,老张称呼它是体制改革的最后一个金矿,请听慢慢道来:
纯B股再融资障碍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A股股改之后,非纯B股企业可以在A股市场融资,为其发展增添动力。而纯B股却无法通过融资发展壮大,即使它们有良好的投资项目,过分依赖银行贷款的结果是,不合理的财务结构往往造成安全隐患。无论政策如何变动,纯B股的融资增发应当成为解决首要问题之一。
不容置疑的是,历程两年多的股改留下了一个死角,就是纯B股的股改问题。很多人在质疑,A股股改了对A+B股的B股是不公平的,这一公平性会否在纯B股中延续呢?毕竟A股的非流通股股东们为了获得上市流通股给A股流通股留下了“买路钱”,日后纯B股的大股东们是否也该流通B股留下“买路钱”而支付对价?这是一个从始至终都未提及的问题。假设支付对价了,无疑给纯B股镀上了一层金,即使没有纯B股还是原来的纯B股。
市场准入留下遐想的空间。纯B股非流通股上市流通的最大障碍,就是B股市场尚且不允许国内机构涉足交易。一旦B股市场对国内各类法人机构开放,就为纯B股非流通股上市流通埋下政策种子,它们的股权激励机制空间也就完全打开了。
纯B股不存在价格标尺。历史上的B股行情,纯B股往往比非纯B股涨得多,因为B股上涨更多地因为受到AB股差价牵引,而纯B股没有相应A股价作为标尺存在更大的上涨空间。过去B股参与者大部分是境内自然人,因为B股市场规模小,低价纯B股往往受到投资投机资金的战略控制,购买纯B股往往获利机会和空间比较大。
三、投资纯B股,你准备好了吗?
B股市场因为流动性比较差,平时大家都往往不予关注,当政策性行情启动,逐利的资金才蜂拥而进,往往开始无量或者小量空涨的涨幅就达到30%,所以机会总眷顾有准备的人,在大量买盘蜂拥而进前做好准备的人往往在能赚得盆满钵满从容离开,所以伏击B股的人往往具备超人的智慧和耐性。所以,你准备好了吗?
0
嘻嘻,已经潜伏了1年半啦,现在耐心等候
0
转载panyu888
B短线高潮还未表演
之所以这么说,我的观点,B股本周只是一个预演,真正好戏在后面。
B股的特点我也不多说了,因为自从对国内投资者开放后,大家对这方面讨论的非常充分,总体而言B股有如下几个优势:
1。对比A股有极大对比效应。同股同权只是时间问题,管理层也是怕大涨大跌所以前几年有意冷处理,希望AB股慢慢同价波动。
2。人民币升值贬值对B股都有有利方面。人民币贬值,对应B股市短线利好,因为账面美元换取人民币变多而直接多变现现金。人民币升值,对应B股是长线利好,因为资产是人民币,收益也是人民币,因为汇率变化而使得美元体现的美元资产大幅上涨,收益换做美元也大幅上涨,如与汇改前8.27与现在6.80比,同样收益不变,因为汇率变化而使得美元计价大幅上涨30%,而人民币计价收益看的话是一条直线。
3。国内推出国际版需要解决此问题。不多说,搜索上长篇大论多的是。
4。国内美元等外汇持续增长,今年上半年顺差1500亿美元左右,连续顺差使得国家搞起试点,北京广东江苏山东可把外汇放在国外,不用必须先收回国内,这说明美元需要一个理财渠道,B股上涨不缺资金。
5。美国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表示,联储“将尽一切可能”确保美国经济持续复苏,他指出:“如果被证明有必要,特别是在经济前景显著恶化的情况下,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已做好准备,通过非传统措施来加大货币策的宽松度。”简单说就是加大美元货币供应,对我们前面说第二条,B股的长线走势有了切实的利多保障。
6。我想这最后一条,最切合实际盘面,B股成交量是不会骗人的,打开周K线,每次大行情都是由大的成交量来验证的,而大的成交量从来不是第一根就是结束的标志,而是开始的征兆,B股去年在A股大反弹中没有相应的亮丽表现,这也为今年大幅上涨奠定坚实基础,而A股受制于去年反弹,今年只能是震荡来消化盘面压力。
综上所述,我认为B股行情远远未到高潮,连短线高潮都未到来,B股将在不会很长时间(1年或半年内)基本消灭1美元股票,而我更认同纯B股,尤其是低价纯B股,记得我在去年到今年不断提到B股的投资投机建议,如果认同的话可以继续逢低介入,不断加仓,迎接中国股市最后一个策红利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