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不知道记得准确否,美国股市历史上长期看最赚钱的是一家烟草公司,原因就在于因为其长期被打压的行业背景,使其价值长期低估。
所以说,好东西也得有个好价钱呀。
我承认,如果个别中小板或创业板的股票价格能跌到30PE,对我很有吸引力。
房产税比预期的宽松。
0
上贴还没写完就自动发了,不知为啥。
之前KK指出的俺的那个简单理由,严格讲本来就不严密,可能没有人会这么去投资,这只是俺看问题的角度,办企业的那种角度。
至于加速度和速度,虽俺过去也是学过物理的,但用在投资就傻了。俺根本看不到很多公司的所谓加速度,假若按那些加速度的话,估计很快会跑到外太空去的。俺只能老老实实在这个地球上慢慢找了。
对于银行地产,最纠结的恐怕就是政策了,这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也无法回避的,但俺想,既然在这个国度生活,就跟着党走吧。地产是因为改变了太多人的财富结构,成了众矢之的,不过这不是什么世界末日,毕竟拥有房子是每个中国人的心结。唯一能做的就是做好投资的比例。不在一根绳子上吊死,问题不大的。现在的政策都是去年以来的延续。
0
呵呵,kk,小犟,一直很怀念“宝钢那个年代”的气氛。后来你的钢丝站搬去MF后也有一段不错的时光,后来MF关了之后就有找不到组织的感觉。
小犟应该没什么变化,石兄也基本没变。
自从宝钢年代以来,俺也基本没变,本来就比较愚笨,就只能看自己看得明白(自认为明白的)的东西。看投资价值呢,只看看得到底价的,按办企业那种思路的。选公司要么选人(如果有提条件的话),要么选那种千万双眼睛盯着,想出错都不易的那种“大”公司。唯一按这种思路,目前为止还能保持比较平稳。接触新的行业或公司都是从原来的思路拓展开去的,顺藤摸瓜,慢慢学理解。手头上现在藏了一大堆金融地产/煤炭/铁路港口/出租车/水力发电等,唯一例外的就是黄山B属于所谓的旅游消费之类,主因是B股。
0
lino:我就知道你有时会来探一脑袋,你不来倒不象你的性格了。
“一个比较简单的理由是,假若有能力开银行,一定有很多人出钱想干,假若有能力开发房产卖房,也一定有很多人愿意干的。”这个理由作为买入并持有的理由,是站不住脚的。想干的,未必是成功的。我们投资的应当是有成功前景的。
你和小犟都是地产迷,这个我记得。还记得几年前,你们两个轮番轰炸,你们两个都比较欣赏王石,呵呵。从目前的状况看,地产公司的估值不高,但是市场是奖励加速度,而不是奖励速度的。速度再高,加速度低,也是不行的。地产这个行业,我是不看好的,尤其是已经上升为政治问题。去年这个时候,小犟给我看过一篇他分析地产的文章,没能说服我关注这个行业。
我个人的看法是这个行业,如果后续的政策都是象上海的房产税试点那样不痛不痒的话,也许会有估值回归;但是从发展来看它没有足够强的加速度了。
至于宝钢,现在回头看看,在04年底、05年初,它的红利率、它的地位,决定了那个时候是很好的避风港。但是随着经济的好转,货币的宽松、以及市场逐渐热起来,它不是很好的投资标的。它的规模、它的先天不足,都决定了它很稳定,但缺乏爆发性的成长。我记得当初谁说过一句:它是很好的债券式股票。当时我没有听从,但是我记得,现在认为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0
李娜,我们以你为荣!
0
lino兄,宝钢之后一晃已是多年呀!
我认为要长期战胜市场最重要的就是心态,所以我们一定要淡定、再淡定!
今天,国八条出台。
俺那可怜的地产股呀,基本就是爹不疼、娘不爱,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遗憾的是俺属鼠,也喜欢这样的“过街老鼠”。
0
那天5只新股一起破发,俺也有份,不仅是围观的份了,还好是损失较小的。
09年重启IPO以来,靠这个傻子套利游戏获取的无风险年化利润也有15%了,去年这一年,IPO游戏贡献全年正收益的主要部分。但新年以来出现大面积破发,无风险或许成为过去式了。
对将来的股市,一直持乐观态度也一直在买入。无聊时,拿小部分头寸做所谓的波段,以此消磨时间。对市场上出现的各种固定收益机会一直积极关注,也关注和学各种新鲜的套利机会。
说一个有趣的现象,最近由于央行的联系动作,市场流动性出现了短路,各市场的回购品种利率飙升。比如有时候,常规品种1天和7天回购利率可以达到年化10%以上。个人可以参与逆回购拆出资金,聊胜于无,一年下来现金部位出了套利有个3-5%的年化收益也很不错了。
0
最近来过几次,看到KK的帖子里又有了些许曾有过的味道,但插不上话。因医药食品之类实属看不懂,不敢有话。
今天来看到故人小犟一连串的帖子,也忍不住来凑个热闹。
很赞同小犟说的“专家只看不像”。寻宝这个节目也曾连续看过一段时间,当时看鉴宝环节,有个感受。大凡出不菲价钱买来的,且藏友“很有见地”的鉴宝结果基本都不妙。而不经意得来,不花什么代价,仅仅是喜欢得来的则真品较大。另外有个现象,女藏友鉴宝真品较难藏友多,或许跟心态有关吧。题外话。
小犟说银行地产,记得当年在宝钢之后开始慢慢了解的就是银行了,且当时地产也算是第一桶金的主要贡献者。对这2位现在的“难兄难弟”,我也一直执迷不悟的,再多的“不像”目前为止似乎也没有动摇到自己的看法。一个比较简单的理由是,假若有能力开银行,一定有很多人出钱想干,假若有能力开发房产卖房,也一定有很多人愿意干的。直接干和做股东虽然有一定区别,但对于诚信干净的公司似乎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当然,坏账问题,地方债务问题,利差政策风险,等等等等,其实一直以来都是银行需要直面的问题,并非现在才有的问题。只是,看事情的角度不同,看得的问题不同,得到的结论也就不同。
0
“小的好过大的”,是因为国人天生的赌性就注定题材、概念、成长的故事,其吸引力远远大于价值和分红。
0
本年行情:大的难涨,小的易跌;
可如果小的跌合适了,俺也准备放大抓小。
俺的经验:越是折磨人的行情越有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