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000636风华高科研究

10-09-04 14:41 4366次浏览
长大成财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风华高科产品目录:

钛酸钡:
制造工艺为水热法。
用于贱金属内电极(BME)积层片式陶瓷电容器(MLCC)电介质材料。
原始粒径小、微观形貌为球形或类球形、粉粉体分散性能好,具有高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的特点,有优良的压电、铁电和绝缘性能。
每个批号可达1~1.5吨。


锆钛酸钡:
制造工艺为常压水热法。
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MLCC)等电介质材料。
原始粒径小、微观形貌为类球形、锆钛比稳定、易大批生产。
批次产量达到1.2吨以上。

钛酸钡是电子陶瓷的基础主体原料,被称为电子陶瓷业的支柱之一。作为一种铁电材料,具有高的介电常数和低介电损耗特点,有优良的铁电、压电、耐压和绝缘性能,附加值高,发展前景广阔。广泛地应用于制造陶瓷敏感元件,尤其是正度系数热敏电阻(PTC)、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热电元件、压电陶瓷、声纳、电光显示板、记忆材料、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以及涂层等。

其中,钛酸钡在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上的用量最大。MLCC是世界上用量最大、发展最快的片式元件品种。从下游供应链终端市场来看,电子产品对 MLCC 的需求呈现出几何级数剧增长,目前全球产能预计已经达到 15000 亿颗以上,对钛酸钡的需求约为 3-3.5万 吨,产值 80-100亿美元。

世界电子元器件的技术水平正朝着片式化、小型化、复合化、高精度化、高性能化、一致性、可靠性、零缺陷的方向发展。因此,对BaTiO3 粉体制备的粒度、纯度及其晶形的控制一直是纳米科技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尽管目前各项制备技术也得到了很大发展,但高端钛酸钡粉体材料的市场基本由京瓷、富士钛、SAIKI等国外厂商控制。
打开淘股吧APP
2
评论(26)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长大成财

10-09-04 15:55

0
应用新成果  资金是难题
 
  从1997年到现在,苏力宏对钛酸钡粉体技术的研究已持续了将近十年,他给我们算了一笔帐,生产一吨超细钛酸钡粉体,包括原材料、水电、加工费等大约需要数万元,而市场售价为90万元/吨,这其中的利润是显而易见的。
 
  2000到2004年间,苏力宏也尝试寻找合作方,使研究能够继续下去,但几经波折,还遭到个别骗子的欺骗和无德之人的倾轧和陷害,种种原因合作都未能成功,使得该工业产业化开发研究未取得实质进展。虽经波折,但他随后一直在实验室进行着中试生产线部分研究工作,技术和制造设备成熟度取得了初步进展。
 
  本产品工艺全部采用国产原材料,工艺技术先进。其中晶相为有序高四方相这一指标,国内已报道的类似技术无法做到成瓷化过程高度有序的四方相。这就使苏立宏所独具特色的地方,其先进性与国外技术处于同一水平,技术指标达到国外的先进技术指标要求。
 
  片式叠层电容元件作为电子元器件的更新换代产品,已逐渐成为国内外生产电子产品厂家不可替代的重要元件,作为其制造原料的电子陶瓷用高端钛酸钡粉体需求量会大幅增加,国内目前的工艺尚不能生产出合格的钛酸钡粉体,现有工艺有其优越性和市场超前性,若能投产必能抓住市场先机抢先一步,使国内电子元器件工业提升一个档次。
 
  电子陶瓷用钛酸钡粉体,是信息产业的一个基础材料项目,是民用和国防市场都有需求的产品,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优先发展的高科技项目,苏力宏研究的产品技术指标均符合标准。目前所面临的唯一问题就是资金短缺,资金问题已是制约该技术向产业化方向发展的瓶颈,没有强大的经济支持,这个项目举步为艰。
 
  但苏力宏对钛酸钡粉体产业化前景十分看好,他现在正忙于奔走多家企业单位,希望得到大力支持,该项目一旦产业化后,必将极大推动我国信息基础产业的发展,带动整个电子行业上一个更高的档次,为中国信息基础产业领域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具有开创性的意义。苏力宏,男,1970年3月2日生,陕西洋县人。1988年-1992年在西北大学化工系读本科,1992年7月-1993年11月在西安化学试剂厂担任助理工程师,1994-1997年在西北大学化工系深造读硕士,2000-2005年在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攻读博士,1997年9月至今在西北工业大学任教,现主要研究方向为材料学。任职以来,以第一负责人担任科研项目两项,发表论文共计32篇,出版教材2部,其中SCI,EI,ISTP收录10余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三项。
长大成财

10-09-04 15:55

0
十年艰辛路  科研大突破
 
  在数十种高端半导体电子材料中,绝大部分是中国不能自己独立生产的。钛酸钡粉是其中最重要的电子陶瓷材料原料之一,是被功能陶瓷教科书论述最多的一种功能陶瓷材料。这项技术在电子元器件领域应用广泛,不但有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还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可使中国在电子元件产业核心技术材料领域摆脱国外的限制,使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上一个新的台阶,为中国在信息基础产业领域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奠定坚实基础。正因为这样, 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确定的16个重大专项中,核心电子器件被第一个列入, 足见国家从上倒下对这一技术领域的重视程度. 
 
  钛酸钡粉体材料的技术关键问题是做到有序的高四方度四方相、分散性好(可以从比表面积大观察到)、粒度细且均匀这些指标。苏力宏通过坚持不懈的研究和实践在这一方面做出了突破,已在实验室中获得陶瓷成型过程晶相有序的四方相结构,并且实现了低温下粉体烧制陶瓷成型。部分结果发表成论文发表,获得了上海硅酸盐所和清华大学材料系的部分科研人员认可。经过技术检验和比照,技术指标达到日本同类先进产品的技术水平。
 
  这些结果除了重要的实践和经济价值,也为这一领域的理论发展也提供了直接证据,到底电子功能陶瓷用超细钛酸钡粉体是一种纯相原料,还是一种混合相原料,长期以来,国内学术界意见不一,正是由于具有化工和材料学双专业的背景,苏力宏博士不但从理论上充分认识和提出了与其他专家相似的观点,而且通过工艺实验,证明了钛酸钡超细粉体材料混合相是制备特殊过程条件下自然产生的结果,不会对产品质量造成直接影响;从化学角度看还是一个纯物质的中间体,而从物质结构看是一个混合物,以前这是有争议的理论认识,而现有试验结果为这一解决此问题,提供了明确证据。
 
  我国大学教科书内容和现有技术标准是参照国外二代技术制定的,对这一技术的理论认识有局限,苏力宏博士的实验结果为重新认识和编辑修订这些文献提供了基础。这一成果,消除了多年来这一领域的一个理论认识误区,弥补和澄清了国内在超细钛酸钡粉体与国外理论认识上的差距。这一观点在提出之初,曾遭到大多数专家否定和反对,但是通过实验数据和过程机理深入阐述和耐心分析解释,事实胜于雄辩。终于得到了上海硅酸盐所和清华大学材料系以及多年研究电子陶瓷材料的资深科研人员的认可。
 
  当问及找到合作方后苏力宏下一步准备干什么时,他说:“先结束中试的研究,然后尽快投入生产,我们还需要一直进步,跟上国外的先进技术,使我们国家用自己的技术制造高性能的钛酸钡粉体,而不再依赖于高价进口。
 
  到目前为止,苏力宏已经将该技术发展到第三代(该技术从始至终经历了三代技术,它们那之间的差别就是粉体颗粒大小),几年来,苏力宏一直坚持不懈的反复进行研究试验,不断克服以往技术实验上的弊端,最终将试验的进程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这一产品不能实现产业化,导致国内若干电子元器件厂家不得不以高价位从国外进口原料,提高了国内电子厂家产品的成本价格,本可以节约下来的成本,却成了国外公司的利润源源不断地流回了国外,而这是造成近年来国内电子工业产值大,利润却很低的畸形局面原因之一。
 
  目前该产品实验室技术其粉体粒度的指标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可以达到粒径0.1微米的水平,已与日本商品化的高级产品一致。
长大成财

10-09-04 15:54

0
生产钛酸钡粉体的技术长期以来一直由以日本富士钛公司为首的几家厂家所垄断,控制着世界95℅以上的市场。中国也有厂家尝试生产钛酸钡粉体,但四方相有序度低、分散性差、粒度粗和不均匀成为一个不可克服的难题,国内到目前还未有厂家能生产出符合片式电容高指标规格要求的产品,国内的高端超细钛酸钡粉体主要依赖进口。
 
  电子功能陶瓷纳米粉体研究的课题是苏力宏的师兄提出的,他在相关的公司工作,对国内外有关钛酸钡粉体信息了解得比较全面,他们公司曾高价购买数亿元日本公司产品,以此提出要求参观工厂,但日本公司只带他们开车绕厂转了一圈,不让下车,因此他对日本人保护核心技术深有感触。他积极鼓励苏力宏钻研这个课题,而此后在苏力宏的研究中也一直给予关注与支持。
 
  苏力宏从1997年年底开始钻研这个项目,此时正值西北工业大学“211”建设,这为苏力宏的研究提供了部分设备支持,使得前期研究较为顺利。由于有工厂工作经验和理论积累,到1998年年中就完成了钛酸钡粉体技术的第二代关键技术,得到了风华高科的技术人员肯定,而当时的苏力宏年仅28岁。
 
  正当苏力宏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时,他得到了这样一个消息,从其师兄得知处二代技术已经要被日本淘汰,日本研制出了更为粉体粒度超细的三代技术,并且在逐步实现产业化。这也就是说苏力宏的前期努力都白费了,但他没有放弃,又开始马不停蹄研究三代技术,到1998年底三代技术的研究就取得了重大突破,在较低温度所制粉体就可以检测到四方相结构,可这时苏力宏却面临研究经费短缺的问题。没有经费,研究可谓寸步难行。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苏力宏克服一切困难继续研究,于1999年上半年取得了三代技术实验室的技术突破,而粒度技术指标已经远远超过了国家标准微米级粉体的水平,实现了0.5微米以下的亚微米水平。这期间为了解决粉体均匀性问题,苏力宏还通过寻求其他技术人员帮助,自行研制了超细粉体的加工设备。这些都是在无任何国外设备技术参考下,在实验室独立摸索,一点一点建立出来的。
 
  有同事问他是否要出国,“这项技术如果不能被应用到我国的工业生产中,对我们国家都是很大的损失,出国只是一种选择,真正为国家解决实际问题做出贡献才是本事……”。苏力宏曾经去英国参加国际会议,会议主席,知名教授英国Loughborough大学Richard Wakeman(曾为该校的副校长,相当于中国的正校长)兴趣,曾经多次发email给他,邀请他去做研究。
长大成财

10-09-04 15:53

0
电子陶瓷科研先锋
苏力宏,男, 1970 年 3 月 2 日 生,陕西洋县人。 1988 年- 1992 年在西北大学化工系读本科, 1992 年 7 月- 1993 年 11 月在西安化学试剂厂担任助理工程师, 1994 - 1997 年在西北大学化工系深造读硕士, 2000 - 2005 年在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攻读博
    

  实践出真知  风雨研究路
 
  苏力宏是一位典型的集理论与实践于一身的学者,他的求学生涯是学、实践、再学、再实践的过程。他自己也说他的优势在于既有很丰富的工厂实践经验,又有理论知识的积累,因而他的科研设想和思路超乎其他人,显示出明显的优势。
 
  苏力宏的本科阶段是在西北大学度过的,大三时他在《化工装备技术》上发表了一篇有关过滤技术的文章,这篇论文使他轰动全校,从而引起人们的注意。由于这篇论文他博得了他后来导师及系主任的青睐。他后来的导师曾经说过,你不读研究生,可惜了。这两位老师在苏力宏走向科研道路上起了不可忽略的作用,苏力宏在谈起他这些恩师们时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苏力宏大学毕业后并没有直接上研究生,而是在西安化学试剂厂工作了两年之后,才继续自己的求学研究之路。在化学试剂厂工作仅三个月,他很快就为车间解决了一次生产事故,挽回数万元的损失,因此被派入新产品研发组,在当时省劳模冯桂兰高工的指导下,进行新产品开发。
 
  在这一过程中,很多客户向其提出一些新材料的需求,他发现有很多先进材料国内根本无法自己生产,使他意识到了新材料的重要性,这样的灵光一现并没有引导他立即走上材料研究之路,但是这为苏力宏后来研究道路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经历决定人生的成败,也许再次得到了印证。两年的工作之后,他仍旧在母校上了化工学科方面的研究生,其间他还帮助解决了渭南华县一家化工厂的琥珀酸酐技术生产难题,硕士毕业后,来到西北工业大学上博士,他才正式开始了自己的材料学研究之路。
 
  因为电子元器件材料在整个信息产业中的重要性,属于我国十五年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所制定的第一个领域的核心技术,电子功能陶瓷钛酸钡粉体是生产片式MLCC电容和多种半导体电子器件的重要原材料,在我国电子信息工业上用途广泛,从电脑、手机、各种电器、到所有涉及自动化领域的集成电路都要广泛应用由此材料所制元器件,因此钛酸钡粉体也被称作“电子工业的支柱材料之一”。 
 
  国家“863计划”将这类产品列为重点优先开发项目的首位,作为863课题重大专项,大规模低温烧结制备片式元器件一直是我国长期支持的重大课题。但是由于加工用基本原材料技术未取得突破,这始终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一个软肋。
长大成财

10-09-04 15:33

0
希望共同研究
长大成财

10-09-04 15:30

0
美国EEStor叠片式陶瓷电容器,000636也有生产,称之为多层陶瓷电容器(Multi-layer Ceramic Capacitor简称MLCC,而且,作为钛酸钡是陶瓷电容的基础材料完全自给,当然,在超级电容的技术层次上还差很远。但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曙光。
楚魂

10-09-04 15:28

0
专门为了荐股注册新id,太难得了。呵呵
长大成财

10-09-04 15:24

0
股票尚在低位,是个慢性子,但有一天牛脾气会上来的。
长大成财

10-09-04 15:23

0
000636作为国内最大的新型电子元器件及电 
子基础材料的科研、生产和出口基地,是全球八大片式元件的供应商之一,也是国内同
行业中唯一一家拥有国家知识产权核心产品新技术的厂商,具备为电脑、家用电器、 
手机等电子整机企业全面配套的大规模供货能力,在国际上具有相当突出的核心竞争 
力。其MLCC和片式电阻器,分别居全球第8位和第7位,是目前内资企业中唯一具备全面
抗衡外资企业实力的龙头企业。
清茶美酒

10-09-04 15:22

0
这个太有想象力了,股价是不是也比德赛有点想象力?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