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寻找引领改变生活方式的公司

10-09-01 22:13 9112次浏览
再见梅里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奇迹都在那里
腾讯,微软,福特,辉瑞。。
极度看好淘宝,改变了我们一百年来的零售模式
网络时代,平台为王,先入为主,一统江湖
打开淘股吧APP
10
评论(97)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再见梅里

10-09-29 18:39

0
〖分析专栏〗

【中国应鼓励阿里巴巴进入商业银行领域】

日前市场传闻称,浙江省阿里巴巴商业银行日前已正式获得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的批准,不日将正式推出。消息还称,阿里巴巴商业银行由阿里巴巴集团及浙江省政府出资筹建,另外软银、鼎晖等投资公司也参与投资,马云将出任董事长,而原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总经理仲跻伟将出任总经理。

不过,阿里巴巴公关人员对此表示,获批设立商业银行“纯属误传”。该工作人员称,中国银监会监管一部近日考察了浙江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小额贷款公司,就电子商务网络数据的金融利用、微小企业网络贷款开展了为期三天的考察。这可能是传闻的原因。不过,中国银监会新闻发言人、政策法规部主任黄毅表示,阿里巴巴确实有成立商业银行这一想法,“但还没有进入实质程序”。

虽然阿里巴巴澄清没有此事,但如果阿里巴巴真的想进入商业银行领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实际上,在国内当前的金融服务环境下,市场还特别欢迎阿里巴巴这样的企业进入商业银行业务。

有人会问,中国已经有那么多的商业银行,还需要阿里巴巴这样的外行来搞银行吗?我们要反问的是:中国的银行多吗?中国的银行向市场提供的金融服务足够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多年来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此轮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倒闭了大量的中小企业,即使在2009年信贷狂发时,即使有中央的一再要求,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仍然是极不情愿,进展甚微。中国的信贷文化和银行的服务创新能力,决定了现有的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不感兴趣。

那么阿里巴巴就能行吗?还真有这个可能。阿里巴巴是从服务中小企业起家的,先是为中小企业的B2B提供服务平台,此后又为中小企业和个人提供了B2C和C2C的服务平台,阿里巴巴建立起来的中小企业数据库和信用记录,相信是国内最丰富的。这样一家擅长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公司如果来做商业银行,相信在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阿里巴巴并非完全不懂金融,它已经发展起来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就是一个颇具规模的金融平台。据阿里巴巴的数据,2009年仅上半年旗下淘宝网的销售额就达到809亿元,而在2009年12月,支付宝的日交易额更已经突破了12亿元的高峰。按照这种势头,支付宝的年交易额将很容易突破4000亿元。还有机构预测,中国的网上支付规模在2011年就可能达到12000亿元。阿里巴巴早已参与到第三方支付的类金融服务,由于担心国家的管制和国有银行的觊觎,马云早就放出话来:随时准备捐献给国家。从最新的对第三方支付的管理政策来看,阿里巴巴不用担心把支付宝捐给国家了。

阿里巴巴办商业银行,其实只是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一个缩影。对待这类事情,其实最关键之处在于监管部门的观念问题:是否开放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中国市场的金融服务还相当欠缺,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还极为匮乏,大量的民间资本在市场上左奔右突,地下金融的“暗涌”时不时地涌出,这种背景下,有什么理由不对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更加打开大门?它们拿自己的钱,做一些现有银行做不来的事,能够解决中国市场的实际问题,何乐而不为呢?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如果金融决策者具有足够的前瞻性和开放性,对于类似阿里巴巴这样的民营企业搞商业银行,应该大力支持和欢迎,甚至还可以用政策引导它成为专门向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商业银行。说穿了,这是对政府和市场都有好处的事!(AHJ)返回目录
再见梅里

10-09-29 17:30

0
阿里巴巴涉足银行 获金融名分路径悬疑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29日 05:39  南方都市报
 
 

  南都制图:黄敬

  近日,关于阿里巴巴欲筹建浙江省阿里巴巴商业银行的消息在行业内引起轩然大波,随后该消息得到浙江省证监会方面的证实,并表示目前该事仍处于研究和论证阶段,并未得到银监会和央行的正式审批。

  联系到此前,阿里巴巴已经把“alibababank.com”“alibababank.cn”两个域名揽入怀中,其涉足银行业界的野心似乎“昭然若揭”。

  不过虽有地方政府积极推动,银行牌照除了要获得央行和银监会的批准之外,还要获得国务院的最终审批,对此,银行业界普遍认为,“获批即便不说是可能性极低,也肯定是极为复杂艰难的道路。”

  同时在9月27日,央行对外公布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似乎预示着,第三方支付牌照发放的时间再度逼近,即便如此,阿里巴巴旗下“支付宝”依旧被界定“非金融机构”范畴。

  不过,如果想涉足银行业,获得“金融机构”的名分,除了采用传闻中所称的“自建以及民营企业多采用的参股银行方式,阿里巴巴仍有第三条路,即与国有股份制银行成立合资公司,利用国有股份银行的背景,而合资公司有可能获得银行牌照,则可以顺理成章地进入金融机构行列。

  国有银行为理想“合资”对象

  据消息所称,浙江省阿里巴巴商业银行是由阿里巴巴集团、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出资创建的,将由马云本人担任董事长,不过对于获得审批的可能性,银行业界表示质疑,认为民营资本主导、而并非原有银行改造而成的,也只有民生银行(5.01,0.04,0.80%)在15年前获批。“四五年前,不少地方政府都曾积极推动地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获批,比如广东的‘华南银行’,但结果也未尽如人意。”

  在此之前,业内还曾经有一种说法,称阿里巴巴将入股“民生银行”,———因为这也是民营企业希望涉足银行业采用的最普遍的方式,不过对此有知情人士对记者表示,这一“被入股”的设想也并不切合实际,拿盘子相对较小的民生银行来说,9月28日市值约为1330亿人民币,意味着阿里巴巴可能要拿出几十亿人民币的资金,而成为银行的股东之一,也并不符合阿里巴巴一向“少花钱多办事”的风格。

  除此之外,也有业内人士表示,阿里巴巴集团仍可采用迂回的方式,比如与国有银行共建合资公司的方式。今年初,阿里巴巴旗下淘宝网就与湖南卫视共组合资公司“快乐淘宝”的形式,其中湖南卫视占51%股份。

  “如工商银行(4.01,0.01,0.25%)、建设银行(4.57,0.01,0.22%)等国有制银行为阿里巴巴的理想的合资对象”,一是因为国有银行资金实力雄厚,二是因为对比一些以个人理财为关注点的股份银行,国有制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等方面,与掌握众多中小企业数据的阿里巴巴更有契合的合作基础。

  实际上,2010年6月阿里巴巴集团特别专门成立了负责中小企业贷款的公司———阿里贷款,就是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联手合作,而如果双方合作进入“升级版”,双方成立合资公司之后,更有益于阿里巴巴跨地域开展业务。而更为重要的是,国有银行的资质和背景上的优势毋庸置疑,“设想下,如果合资公司申请拿到金融机构的牌照,有可能推动阿里巴巴的金融梦想向前迈进一大步。”

  与此同时,也有知情人士对记者示,消息中所称软银(SoftBank)、鼎晖(C D HInvestm ents)等投资公司入股“阿里银行”的可能性不大,因为毕竟投资基金要讲求一定的周期性,“即便要吸收股东也更倾向于产业资本。”而对原招商银行(12.66,0.05,0.40%)信用卡中心总经理仲跻伟将出任“阿里银行”总经理一事,似乎也属“空穴来风”。仲跻伟目前身份是支付宝战略委员会主席及支付宝董事,其此前的经历使其在支付宝更能发挥“用户个人”业务的专长,而“阿里银行”则更偏重于“中小企业贷款”领域。

  “银行”构想版图大于支付宝

  此前,曾有业内人士猜测,阿里巴巴涉足银行业,是为了支付宝第三方支付牌照的获得,彻底解决支付宝的“资质”身份问题,以及其他一些此前悬而未决的问题。

  9月27日,央行公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似乎给出不同答案,该细则的公布,业界普遍认为是加速第三方支付牌照发放的信号,而对第三方支付领域中的一些关注焦点,此次央行也给予了较为明确的答复。

  南都记者在采访中,就有多家第三方支付企业对记者证实,关于企业沉淀资金的利息收入问题,按国际惯例是可以由第三方支付企业与用户自行约定归属。(Paypal是将利息收入纳入自己的收入)“目前第三方支付企业备付金不能动,而目前又都没有采取向个人用户收费的方法”。根据央行“细则”规定“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未明确支付业务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的,支付机构可以按照市场原则合理确定其支付业务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

  由此可见,对于支付宝而言,无论是牌照问题还是执行细节问题,“细则”的出台对其而言都是利好消息,从这一点上可以断定,阿里巴巴金融领域的计划、包括进军银行界的构想“版图”要远大于支付宝一家旗下企业。

  而对于目前业界所传的“支付宝要进军信用卡,这种信用卡类型可能是类似商场消费卡性质‘涉售信用卡’,即消费储值卡”,支付宝新闻发言人陈亮表示,“身份一直是‘非金融机构’,不会涉足‘信用卡’业务,也没有计划推出消费储值卡。”此外,他拒绝透露更多细节。

  不过,也有知情人士对南都记者透露,支付宝内部的确讨论过关于“消费储值卡”的可行性问题,“另一方面,公司的确讨论过在未来实施支付宝‘消费信贷’的可能性,比如,对于满足一定消费级别、被商户认同的客户,予以一定信用额度,或者是分期付款的方式来支付,不过目前还只是在设想的层面,也不会触动央行‘细则’第47条中关于‘垫付’的规定。”

  事实上,阿里巴巴集团早已拥有“alibababank.com”“alibababank.cn”两个域名,虽然并未开通两个网站,但是几乎所有的业内人士都相信,阿里这样做,并非是自作多情,或是多此一举。

  ● 阿里屡屡试水金融

  2003年10月起

  阿里巴巴推出“支付宝”,这标志着阿里巴巴开始涉足“准金融”领域。

  2007年3月

  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阿里巴巴联合建设银行推出面向浙江省的“网络联保”贷款,随后中国银行(3.33,0.05,1.52%)、招商银行、浦发银行(12.49,-0.09,-0.72%)等七家银行也加入这个计划。

  2010年6月8日

  阿里巴巴集团宣布联合3家浙企成立针对淘宝网商的小额贷款公司———浙江阿里巴巴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并获得了我国首张电子商务领域的小额贷款公司营业执照。

  旁边报道

  银行跨界玩B2C

  “国家队”胜算难料

  电子商务公司希望进军银行业,而银行也在B2C行业打起了“掘金”主意,目前中国银联控股旗下的B2C商城银联在线商城(http://em all.chinapay.com /)正式浮出水面,预计最早今年10月正式上线,而该网站主要走的是国际化网上购物道路。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随着不同公司“渗透”产业链的不同环节,更有利于提升整体电子商务生态环境的改善与优化。

  据悉,银联在线商城的商品种类涵盖了服装、家居、数码、百货等品类,而公司方面表示,未来目标是开设25个国家的特色网购馆,而商城上日本馆已正式运营。

  数字显示,中国银联目前拥有遍布全球的数百万的商户资源,银联卡持有者已经达到4亿,但是能否把这种“人气”转化为银联商城的平台优势还有待观察。据了解,目前该商城仍处于招商阶段,并希望在未来三年吸引10万优质商户、5000万顾客,并达到1000亿销售额。

  此外,被有媒体称为“超级网银”央行第二代的支付系统也已经于8月30日正式上线,首批通过测试的各家银行之间通过自身网银与央行系统的互联,实现一站式网上跨银行财务管理。对此也有业界人士认为这会与原有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形成正面竞争,不过对此支付宝方面表示,双方只是上下游合作关系,而有数字显示,目前支付宝的注册用户突破3.5亿,来自国家队的“网络支付”系统能否转变网民的使用惯,还要经过时间的检验。(李宽宽)

  南都记者 李宽宽
再见梅里

10-09-29 17:29

0
雅巴之争十月围城猜想:阿里反购雅虎炒掉巴茨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29日 01:45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庄春晖 发自上海

  因为5年前与雅虎的一纸协议,阿里巴巴集团不得不在今天面对公司控制权难题。

  2005年8月,雅虎以10亿美元外加雅虎中国的全部资产参股阿里巴巴,并获得其约39%的股份。根据协议,从2010年10月开始,持有阿里巴巴39%股权的雅虎,其投票权将从35%增至39%;阿里巴巴现有管理层的投票权将相应地从35.7%降至31.7%。如果这样,双方在董事会中的力量对比将发生变化,雅虎拥有的董事席位将至少等同于阿里巴巴现有管理层。

  临近10月,在国美陈黄之争的大幕刚落下后,“雅巴之争”恐将上演。近日,《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了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GGV(纪源资本)合伙人李宏玮以及其他多位相关人士,他们对事件的发展提出了多种设想。

  猜想一:雅虎按兵不动 维持现状

  特征:符合多数股东价值上升的利益

  10月雅巴关系到底会不会发生变化?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阿里巴巴集团资深副总裁王帅表示,“阿里巴巴目前不存在任何威胁,我们不认可10月份是关键时刻这类说法。我们非常清楚自己的业务中心和战略所在,任何股权和所谓控制权的问题,都不会改变阿里巴巴的现状。”

  从2000年开始就押宝阿里巴巴的GGV等到了2007年阿里巴巴B2B业务在香港的上市,但之后GGV仍然继续紧握阿里的股份。

  李宏玮向 《每日经济新闻》确认,GGV至今仍持有阿里巴巴的股份,不过他没有透露GGV现在的持股数。对于GGV在此事中的态度,李宏玮也表示“不方便发表看法”。

  尽管李宏玮没有表态,但从近日公司的另一名合伙人符绩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的作答,可看出GGV的态度:“我们希望和投资的公司保持长期友好的关系,比如阿里巴巴,我们会说服自己的投资者,让他们相信我们延期持有这家公司的股权是有理由的,那就是这家公司的价值可以更大化。”

  GGV的上述表态应该能代表现在仍持有阿里巴巴股份的小股东的心情。一位业内人士表示,“雅虎虽然有权利,但不见得要用它。阿里巴巴为雅虎贡献了那么多价值,未来还会有更大空间,雅虎让他们放手去干就可以了。对软银孙正义来说,也是想办法维持现状最有利。短期内,维稳是多赢的选择。”

  猜想二:阿里巴巴高价赎身

  特征:雅虎漫天要价,代价超百亿美元

  对于阿里巴巴来说,为了摆脱受牵制,最直接的做法当然是“从雅虎手中买回股份”。

  这种做法的代价是多少呢?《每日经济新闻》做了一个粗略的估算,雅虎目前拥有阿里巴巴集团39%的股份,意味着也间接持有集团旗下B2B公司、淘宝网、支付宝、阿里云、中国雅虎等子公司39%的股份。

  以B2B香港上市公司为例,目前其市值约为757.77亿港元,取近期美元对港币1:7.7的汇率换算,约为98亿美元,阿里巴巴集团持有其73.21%的股份。而雅虎所持有的阿里巴巴B2B公司股份为39%×73.21%=28.6%,由此雅虎所持有B2B公司的价值约为28亿美元。

  另据业界对淘宝网200亿美元、支付宝100亿美元的普遍估值,根据39%的持股,雅虎拥有这两块资产的价值为117亿美元。

  暂不列入阿里云、中国雅虎等部分,仅以上所计算,雅虎就拥有阿里系145亿美元的股权,若再加上40%~50%的溢价,就达到了市场传言的200多亿美元“赎身价”。

  此前,雅虎和阿里巴巴曾就回购进行过商谈。据阿里巴巴资深副总裁王帅的表述,“5月我们向雅虎提出了回购股份的正式报价,但对方不接受。对方提出的方案我们也认为极不合理,所以在6月就放弃了。”

  由此看来,“了却后患”的回购股份猜想,实现的可能微乎其微。

  猜想三:巴茨进入董事会 威胁马云

  特征:“陈黄大战”新版上演?

  9月16日,雅虎CEO卡罗尔·巴茨对外表示不会出售阿里巴巴39%的股份,并透露今年晚期可能会加入阿里巴巴董事会。

  这一试探放风引起了阿里巴巴强烈反弹,王帅不惜出言讽刺巴茨,建议她 “应该先集中精力努力改变美国雅虎的现状”。

  根据雅巴协议的可能性,外界估摸出最坏的结果就是,雅虎进入阿里董事会,请马云让位。

  “这种猜测不是没有可能性,但发生的概率也最低。”一位应用软件公司CEO表示,“如果雅虎将马云赶出阿里,那雅虎就有把握接手阿里巴巴了吗?事实上雅虎这两年发展越来越不行,如果不是阿里巴巴贡献的收益,雅虎财报估计已经不能看了。况且,软银CEO孙正义也不能看着雅虎把他的多年心血毁掉。”

  孙正义自2004年创业开始,也接受了两轮来自VC的投资。他表示,“虽然大股东有股权,但创始人团队也可以在管理中把对方架空。所以我认为,以马云今天的地位和影响力,雅虎想动实际管理层,阿里巴巴绝不会善罢甘休。”

  猜想四:阿里反购雅虎 炒掉巴茨

  特征:最具戏剧性的结局

  不少热心的业界人士也为 “雅巴之争”设计了一出反转情节,即阿里巴巴反过来收购雅虎、控制董事会,让马云炒掉巴茨。

  持这种想法的就有前雅虎中国CEO、现360董事长周鸿祎。周鸿祎认为,如果回购股份失败,阿里巴巴最好反控雅虎。“巴茨的叫价据说达上百亿美元,雅虎本身的市值现在就200亿美元左右,拿几十亿美元就能控制雅虎20%的股份,有可能成为第一大股东。对马云来说,给自己赎身可能得花100多亿,现在花一半钱就能暂时保住安全,如果控制雅虎董事会,到时候是马云把巴茨换掉,而不是巴茨把马云换掉。”

  周鸿祎表示,孙正义现在的主要利益在日本雅虎,而日本雅虎实际上已经渐渐跟雅虎脱钩。“对孙正义来说,他在中国最大的资产就是阿里系,肯定要保护这块资产。所以我认为,阿里巴巴现在最好联合孙正义去反控雅虎。”

  记者为这个反购猜想简单算了笔账:当前雅虎的市值约为191亿美元,第一、第二大股东同属一家公司,合计持股为17.13%。由此说来,阿里巴巴如果拥有超过17.13%的股份,就能成为雅虎第一大股东,完全控制董事会需近30%的股份,按照一倍溢价估算,约为115亿美元。

  猜想五:马云分拆阿里 挪出资产

  特征:太过疯狂

  在中国,凡是谈及资本方与创始人对企业的争夺的案例,少不了达能娃哈哈之战,以及眼下最火热的国美控制权之争。

  在对 “雅巴之争”猜想上,ChinaVenture研究总监李玮栋提出了一个目前听来最疯狂的假设——把淘宝网、支付宝这些有价值的部分逐渐分拆出集团,保留给自己。

  “雅虎要是走到把马云开掉的地步,马云应该有一些途径或方法,把有价值的、未来有高成长性的资产从集团里剥离出来,这样即便雅虎控股,留下的东西也不值钱了。”

  不过,这一猜想在向来大胆的周鸿祎看来,还是太过疯狂:“首先,阿里巴巴的任何决策都要经过董事会表决;另外,资产转移这个事,孙正义也不会干,这样会影响软银的国际口碑。”

  猜想六:雅虎“乱”来 贱卖股份

  特征:损人不利己

  周鸿祎认为,“最理智的行为是,在合适的时机,阿里以一个合理的价格回购,皆大欢喜。”但他又提出了下一个猜想,“还有一种情况是巴茨代表雅虎的利益出售阿里巴巴股份,价高者得,卖给谁不是卖。如果雅虎把阿里的股份高价卖给了其他公司,而且这家公司对阿里巴巴和马云并不友善,那就折腾了。”

  旁观者说

  周鸿祎看“雅巴”之争:雅虎不敢轻举妄动

  “在马云眼里,阿里是他的孩子,但是在巴茨眼中,阿里就只是钱,”曾担任过雅虎中国总裁的周鸿祎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

  杨致远唯一正确的决定

  周鸿祎表示,当时投资阿里巴巴的人,包括马云都不会想到,阿里巴巴有今天的成就。如果马云能预见今天的成绩,就不会接受雅虎的投资。当时看,10亿美元很多,换了阿里近一半的股份。今天要回购,可能要100亿美元以上。所以我说,这是杨致远做的唯一正确的决定。

  “我相信马云当初和雅虎合作,跟我原来的想法一样,对雅虎的搜索技术怀有无限的遐想,但结果跟我一样,没有得到雅虎的帮助。”

  周鸿祎说,“我估计阿里巴巴管理层不开心的直接原因是,阿里想回购股权,但是雅虎开了个高价,没有谈成。阿里私下想,你当时就投了那么点钱,现在变成了上百亿美元,还不知足!不过愿赌服输。当初大家签了这个协议,现在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不管这个代价的大小。”

  没有马云就没有阿里巴巴

  周鸿祎告诉记者,“我在雅虎中国呆了一年半,发现雅虎没有创新。当年我离开时预言‘雅虎不行了’,事实证明了我当年的预言。”

  “国外大公司雇一帮职业律师,做出成尺高的文件,里面有很多条款当时看不仔细。雅虎的律师很善于在合同里埋下种种圈套。”周鸿祎说,雅虎现任CEO巴茨根本不懂互联网。虽然10月以后,雅虎能有更多的投票权,可能会罢免CEO,但只是表明它有这个权利,它不敢真的用。

  “雅虎怎么敢用?如果今天阿里系没有马云,阿里的价值又是什么呢?马云是阿里系的精神领袖。没有他的远见,阿里不会有今天的成就。雅虎全球最有价值的资产,一个是日本雅虎,一个是中国的阿里巴巴。雅虎是商人,如果它搞乱阿里巴巴,不是让自己的资产缩水吗?”
再见梅里

10-09-27 18:19

0
马云被爆网购新规制定中 曾三忧淘宝会死掉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27日 15:35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杭州9月27日电(记者 严格)国家工商总局有关人士近日在杭州一次会议中透露,在《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前,国家工商总局曾多次向电子商务企业征求意见,阿里巴巴掌门人马云在讨论具体条款规定时曾经三次表示担忧“淘宝会死掉”。

  《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于今年七月颁布后实施,这是国家第一次针对网购进行规范。

  2009年中国网购规模达2630亿元,其中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就近八成达到2083亿元。2010年全国网购有望突破5000亿元。

  一忧:实名制全部工商登记

  国家工商总局市场司网络规范处处长刘宝恒透露,在办法制定过程中,实名制曾有工商登记、实名登记、自愿登记等多个版本,当时阿里巴巴马云明确表示,淘宝开网店的卖家大多靠一台电脑小本经营,如果全部强制工商登记按照经营场地、注册资本要求大多难以达标,“淘宝会死掉”。

  最后通过的《办法》采取了折中,一般卖家在通过交易平台登记后获得“标记”,亮标经营;具备登记注册条件的,依法办理工商登记注册,亮照经营。

  二忧:全国工商都管辖

  由于网络交易覆盖全国各地,对于网络交易中发生违法行为的工商部门管辖权,马云认为如果按照线下事发地来管辖处理,全国各地工商都可以管辖处理,那淘宝也会搞死掉。

  最后通过的《办法》规定,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违法行为由发生违法行为的网站的经营者住所所在地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管辖。国家工商总局市场司网络规范处处长刘宝恒透露,目前淘宝就由浙江杭州市工商局管辖。

  三忧:侵权责任不明确

  网购中山寨盗版等侵权行为造成伤害,网站平台要承担什么样责任?刘宝恒透露,由于交易量庞大,马云在和国家工商总局负责人交流中对于平台如何承担侵权责任也很关注,如果卖家卖假货侵权淘宝都要无条件承担连带责任,马云认为“淘宝会死掉”。

  《办法》最后规定,网购侵权平台应当依照《侵权责任法》采取必要措施。

  根据《侵权责任法》,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被侵权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淘宝等平台承担的是有限连带责任”,国家工商总局市场司网络规范处处长刘宝恒这样认为。(完)
再见梅里

10-09-27 18:17

0
消息称前百度COO叶朋将加盟阿里巴巴集团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27日 10:29  新浪科技

百度前COO叶朋
  新浪科技讯 9月27日上午消息,据消息人士透露,百度前COO叶朋将于近期加盟阿里巴巴集团,不过目前并未有具体加盟细节。阿里巴巴官方并未对此评论,仅表示如有进一步消息将第一时间对外披露。

  自今年1月叶朋因个人原因离开百度后,关于其的去向就一直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今年3月曾有消息称腾讯搜搜有意邀请叶朋发展搜索业务,也有传言称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也曾密会叶朋希望邀请其加盟,不过并未有最终消息披露。

  今日有消息人士透露,叶朋最终接受来自阿里巴巴的橄榄枝:其将于近期加盟阿里巴巴,不过暂不清楚具体加盟细节,该消息有望近期对外披露。

  就在数日前有消息称淘宝将于近期推出独立搜索引擎一淘网(etao.com),该搜索引擎将面向全网商品信息,目前仍然处于内测阶段。分析人士认为叶朋的加盟或与淘宝网的独立搜索计划有关。

  “淘宝推出独立的搜索引擎是其屏蔽百度搜索后的重要举措之一,有数据称2012年淘宝在中国搜索市场占有率将提升至22%,这可能也是阿里巴巴集团力邀叶朋加盟的原因。”分析人士说。

  截至发稿时叶朋手机处于无人接听状态。阿里巴巴公关部并未对此评论,仅表示如有进一步消息将第一时间对外披露。(崔西)
再见梅里

10-09-27 18:14

0
银监局:阿里巴巴设银行处于论证阶段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27日 10:16  一财网
  据《广州日报》报道,26日,阿里巴巴集团就有关“申请设立商业银行”的传闻予以澄清,称该消息是误传。而浙江省银监局对媒体表示,阿里巴巴有意设立银行,但目前处于实质性论证阶段。 

  对于目前有无向监管部门提出设立商业银行的申请?阿里巴巴相关人士表示无消息透露。 

  很多人依旧看好电子商务巨头进入银行业,电子商务巨头在存贷款、风险控制方面比传统商业银行更有优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张承惠认为,我国并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禁止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但政府有关部门的原则是不准入、不审批。
再见梅里

10-09-27 18:04

0
腾讯 让硅谷感到寒意 
2010-09-27 15:04:00 
  本报记者 李瀛寰

  腾讯,这家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产品线越来越长。在中国本土引发更多争议的同时,腾讯也开始让硅谷人士侧目,甚至感到寒意。

  曾有一条微博在网上被大量转发,其内容是:“中国的、未来的、巨大的互联网公司,是谁?”

  谁?网友都在问同样的问题。腾讯、阿里巴巴,还是百度?

  差点被卖掉的QQ

  1998年2月,马化腾和他的好友张志东开发了中文ICQ。而在此之前的1996年,4位以色列人发明了IM的鼻祖—ICQ。

  1999年11月,OICQ推出的第10个月,注册人数已经超过100万。但那个时候,腾讯却是贴钱在做QQ,同时做一些看不上眼的小活,赚来的钱立马花到QQ上。不仅如此,腾讯每个月还要给深圳电信局交上一笔数目不小的服务器托管费。

  随着用户数量的攀升,马化腾想把QQ卖掉。谈了几家,因为价格问题,没谈拢。软件卖不掉,用户增长却很快,运营QQ成本越来越大,马化腾只好四处去筹钱。找银行,银行说没听说过凭“注册用户数量”可以办抵押贷款的。

  没有盈利模式,只能提供免费服务。当时互联网热潮兴起,纳斯达克指数从1991年的500点一路飙升,到1999年12月,已经逼近5000点;与此同时,互联网太让人不可捉摸,很难看得清未来,互联网的价值规律、商业规律都是全新的、反传统的。

  扛过最艰难的日子,转机就来了。2000年,马化腾拿着改了6个版本、20多页的商业计划书,凭着“用户数量”, 从IDG和盈科数码那里,拿到了220万美元,他们分别占腾讯20%的股份。

  随后,腾讯也找到盈利模式。可以说,腾讯是第一家有胆量提出要和电信运营商共同运营的互联网公司。2000年底,中国移动推出“移动梦网”,当时,腾讯拥有逼近亿级的互联网注册用户量,但马化腾却苦于没有收费的渠道。移动梦网通过手机代收费的“二八分账”协议(运营商分二成、SP分八成),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2001年7月,腾讯实现了正现金流,到2001年年底,腾讯实现了1022万元的纯利润。之后,马化腾开始推出QQ秀、QQ行等一些新业务。比如,偶然一次,他发现韩国推出了一种给虚拟形象穿衣服的服务,觉很有意思,就把这套东西搬到QQ上尝试。

  另一方面,他又不断学,比如学新浪推短信和铃声服务、学网易推出交友业务、学盛大发展网络游戏等。2002年,腾讯净利润是1.44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0倍之多;2003年,腾讯净利润为3.38亿元,比2002年又翻了近一倍。2004年,腾讯奔赴香港上市。这时的腾讯已经成为拥有活跃用户最多的中文网上社区。

  行业战争的发起者

  以即时通信工具起家的腾讯在2003年12月正式涉足门户,采访腾讯网总经理孙忠怀时,他说道,为了进军门户,腾讯花重金从国外买回了QQ.com的域名。

  尽管比新浪等第一代门户晚进了五六年,错过了门户的圈地时代,但是依靠即时通信工具QQ庞大的用户群,仅在一年多的时间里,QQ.com就已经在中国门户网站流量上坐稳了老四的位置。

  当QQ.com的综合能力已经开始逼近三大门户时,马化腾终于决定发力,将压抑已久的客户端的能量释放出来。2004年下半年,腾讯的重头任务就是把门户网站和即时通信工具QQ本身的影响相结合,实现爆炸性成长。

  现在,以QQ为核心,腾讯的产品线向外辐射式扩张,门户、搜索、电子商务、安全,甚至输入法、产品种类已经多达200个。

  “从表面上看,大家可能觉得腾讯什么都想做,但实际上,我们一切都是围绕着以即时通信工具QQ为基础形成的社区和平台来做的。”在马化腾看来,腾讯最有价值的就是4.384亿的QQ注册用户总数,在今年第2季度,QQ的活跃用户数达到了1.731亿,最高同时在线用户数高达1600万。

  以4亿多用户为底,无论腾讯想做什么,只要推出了这项产品,轻轻发力,很容易就做到市场第二或者第三。而偏偏腾讯又什么都做,有点“不给别人留活路”的劲头。

  2003年,腾讯开始做门户,与新浪搜狐为敌,后来做休闲游戏和大型网游,跟陈天桥和丁磊狭路相逢。2005年年中,腾讯又在网络拍卖和在线支付上出手,追赶马云。此后,腾讯更冲入搜索市场,为自己宣布了一个新的敌人:李彦宏。

  马化腾成为行业“战争”的发起者。结果是:马化腾创立了中国三家最大的综合门户网站之一、第二大C2C网站、最大的网上休闲游戏网站。其社区服务QQ空间的活跃用户数甚至超过了Facebook。

  互联网资深分析人士洪波说:“中国互联网被证明了的商业模式,马化腾都不会放过。有商业价值的,腾讯都不会放弃。据称,目前腾讯放出来的产品有200多,但在腾讯研发中的产品,还有十倍之多。

  腾讯要把即时通信、个人空间、视频、音乐等功能真正地串起来,构成一个“真正Web2.0社区”。

  “腾讯内部也很清楚,这是腾讯防止后院起火,防止对手在某个点上形成单点突破,最后造成破局。”来自腾讯的知情人士如此分析,腾讯是客户端产品,对同样的客户端软件更为防范。

  马化腾一直小心翼翼地向外拓展,包括今年进军俄罗斯市场。4月19日,腾讯与俄罗斯投资公司Digital Sky Technologies Limited(DST公司)签订认购协议,腾讯将获得约10.26%的DST股份。

  这是腾讯为拓展海外市场而进行的最大规模的收购交易,不但能够获得直接进入俄罗斯市场的机会,同时还能够从DST对Facebook、Zynga Game Network Inc.等美国公司的投资中获益。这次用3亿美元借道俄罗斯公司形成间接对包括Facebook在内的一系列海外网络公司的股权持有,这就是典型的腾讯风格。

  巨大的互联网公司

  腾讯在扩张的同时,也引发了更多争议。

  腾讯介入某个领域,就让这一领域的小公司没有了生存空间,甚至成了“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绊脚石”,而且,腾讯“一直在模仿,从来不创新”之类的说法,让腾讯成为“全民公敌”以及 “创新公敌”。

  不过,对这些说法,洪波并不认同。他认为,中国互联网都缺乏创新,相比于西方领先的公司,腾讯的创新能力的确比较弱。中国移动也没有创新,但手机用户用得最多。中国互联网的群众基础弱,把用户服务好,比创新更重要。如果能服务好用户,用到具体的产品和服务上去,就不错。“中国互联网没有腾讯,也没什么创新。”

  据腾讯资料显示,腾讯的员工中,一多半是技术人员,腾讯有大量的互联网人才储备、技术储备,并且有很多有价值的实用、应用专利,目前腾讯的专利总数已突破600件,申请专利总数超过2000件。

  “一家有4亿用户的公司,用户已经离不开QQ,但在产品竞争上,腾讯仍以产品品质说话,不靠对别的软件的兼容,或者裁判权。”可牛杀毒公司总经理傅盛认为。

  就在腾讯收购DST公司股份后,在美国很有影响力的着名科技博客TechCrunch发表了题为《硅谷公司应当了解腾讯的什么?》的文章,向硅谷介绍腾讯。

  “过去一年,市盈率是Google的6倍以上,过去五年,腾讯的升值幅度是苹果的2倍多”,腾讯已经引起了大洋彼岸的关注,而这一连串的数字,更让对手感觉到寒意。

  这一年多来,马化腾交了不少新朋友,如坊间传言中的美国Paypal公司创始人麦克斯·拉夫琴及hotornot.com的创始人詹姆斯·洪。Paypal不用多说,在线支付的老大,而交友网站HotorNot,有人认为,其前景不亚于当年的YouTube。

  从马化腾的新朋友们中,人们也不妨猜测下,腾讯的下一步想要做些什么。

  洪波认为:“腾讯应该更开放,不应当是小农经济式的自给自足,而是在一个开放的平台上,做更多带动产业链发展的事情。”

腾讯,到了这个阶段了,如果腾讯能做到这些,恐怕“中国的、未来的、巨大的互联网公司”,应该就是腾讯。但现在,腾讯似乎还差一步。
再见梅里

10-09-26 13:31

0
谢谢学兄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学习者

10-09-26 13:30

0
推荐,支持。
这是最大的趋势。
再见梅里

10-09-26 13:27

0
是,有了金融牌照的支付宝就是新型的零售商业银行
马云的框架搭的不错,进展也顺利
当前的问题还是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权的理顺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