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长沙矿冶研究院的长远锂科和金瑞科技在锂电方面存在同业竞争,根据有关规定,长运锂科应并入金瑞科技。事实如下:
2009年金瑞科技公司将重点抓好磷酸亚铁锂制备及工艺的研究和镍钴锰酸锂三元材料的研究;
目前,长远锂科公司主要产品有钴酸锂、锰酸锂、三元复合锂离子正极材料等,年产能分别为1000吨、500吨和500吨。同时,公司注重新产品的研究开发,磷酸亚铁锂等电池系列产品研发已经取得重大进展。
0
002176江特的富锂锰基不但成本低,技术参数也远比磷酸铁锂高。江特才是老大!!
0
是电池中最忌讳的元素,也会发生溶解引起电池微短路或者自放电。从热力学上来说,在还原性气氛中,微量铁的产生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这也是磷酸铁锂在生产中一致性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在台湾东北技术公司Pei-Yu Hsu博士作的从锂离子电池搁置寿命到中国镍氢动力电池的未来报告中提到,由于LiFePO4非常差的高温搁置寿命问题,美国能源部已将磷酸铁锂从其支持计划中删除。
(我们认为,磷酸铁锂存储性能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高的比表面积以及纳米化的颗粒与存在微量铁的溶解。为了提高磷酸铁锂的电化学性能,特别是倍率性能,必须将其颗粒控制在很小的尺寸范围内,即几十个到几百个纳米的尺度。而纳米颗粒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稳定性差,包括结构稳定性和表面稳定性。稳定性差的纳米颗粒在电解液中,特别是高温下(>45℃)会使得性能迅速恶化,无法满足电动车辆对其长寿命的要求。)
另有一动力锂电池正极材料评述指出:
从目前情况来看,LiFePO4并不是主流的动力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动力型锂离子电池要求能够高倍率充放电;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另一个要求是低温性能。从材料本身看来,LiFeP04目前还很难兼顾低温性能和轻便小巧的要求。从材料特性上看,LiFePO4的能量密度比较低,导致生产出来的电池体积较大;LiFePO4的电子电导率低,必须加入碳黑或进行改性才能够提高其电导率,但这样又会导致体积变大,增加电解液;LiFeP04在低温下电子电导率更低,其低温性能是其应用于动力电池的另一障碍。从技术成熟度上看,由于LiFeP04在锂离子电池的应用时间远远短于LiCo02和LiMn204,还停留在产品应用的初级阶段,目前不可能成为动力型锂离子电池的主流正极材料。伊廷锋,岳彩波,朱彦荣,诸荣孙,胡信国《动力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评述》
在认识到磷酸铁锂并非理想的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后,人们开始关注新一代固溶体类正极材料Li2MnO3-LiMO2(也许是新一代正极材料有可能在十年之内实现产业化,才打破了有些人对磷酸铁锂的梦想),按日本NEDO电动车动力电池发展规划,到2020年功率型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达到200Wh/kg,能量型能量密度达到250Wh/kg,但2020年新一代固溶体类材料能否完全成熟,谁也不能完全肯定,只能说可能性非常大。而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锰系正极材料仍是目前最成熟最可靠的锂离子动力电池材料(需要指出的是,只有高端锰系材料才能胜任)。关于磷酸铁锂材料,也许还没等制约它应用的缺陷得到根本解决(也许根本就解决不了),新一代性能更加优异的材料却开始进入实用化,磷酸铁锂电池面临着如同镍氢电池一样的尴尬。
另外,在认识到磷酸铁锂不可能成为动力型锂离子电池的主流正极材料后,也有人走向另一端,重拾燃料电池最有希望的论调,而不提现实的选择。然而地球人都知道,燃料电池的民用化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也许几十年后才能达到真正的实用化,尽管燃料电池被普遍认为是未来可认知范围内的终极希望。
最后,我们有理由担心,假如我国动力电池生产厂家和汽车厂商继续陷在磷酸铁锂的迷雾里不能自拔,不能实事求是的及时调整路线,国人努力掌握电动车自主知识产权,摆脱国外核心技术控制的“弯道超车”梦想不久就会破灭,就仍然摆脱不了电动汽车电池核心技术掌控在外国人手里的宿命。国外锂电巨头通过合资建厂或签订供应协议的方式,陆续进入中国电动汽车动力锂电池的供应体系,已经敲响了警钟。
点评:
动力锂电的正极材料主要包括锰酸锂、多元材料以及磷酸亚铁锂。在日韩,电池制造商目前倾向于使用锰酸锂和多元材料作为锂电正极材料,而国内的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倾向于使用磷酸亚铁锂,未来谁占主流并不明朗。但我认为由于技术优势不同,国内外厂商会选择不同的路径.预计近期“三元系+锰酸锂”凭借能力密度优势将在小型电动轿车大有作为(日韩轿车厂商之路线),而安全性高、成本较低但能量密度偏低磷酸铁锂(北美及中国部分厂商偏爱)更适合于插电式混合电动车、电动大巴及可再生能源配套储能等对体积重量要求不高的领域。
0
《日信证券》5月份 通过对全球锂电行业的竞争格局、未来锂电发展的潮流及趋势、汽车动力锂离子电池市场的启动时间三个方面深入分析,认为大型动力锂电方面,整车厂商绝大多数采用“三元材料+锰酸锂”技术路线,三元材料和锰酸锂将最先受益于大型动力锂电行业的飞速发展。
金瑞科技600390,国内生产 三元材料+锰酸锂 独此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