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少阴病如何用真武汤11-37
【11-37】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自下利者,此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不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少阴病二三天都还没有好,少阴病刚开始感冒张仲景也不是见得第一发是用真武汤的,少阴病刚开始比较代表性的方子是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桂林古本还有一个附子细辛黄芩黄连汤,如果用了没有效后又过了二天,这个人肚子痛、尿不太出来、四肢沉重疼痛、下利什么的,如果有这一整串的症状,那的确是标准真武汤证,但往往得病却没有这一整串症状,所以必须重新学着抓症。
0
真武汤脉象和部分外症
首先真武汤没有脉,因为真武汤证的脉可以是沈微细,也可以是浮大,但不会是弦滑,如果是浮紧根本是麻黄汤证,真武汤脉因为是阳虚的脉,阳气脱出可能是浮大,所以真武汤的脉象不好抓。
真武汤在少阴篇会有包含小便不利,而我们通常是麻黄发汗之后让你阳虚,所以有的时候可以看到有形的辨证点,譬如说小便白茫茫的,大青龙汤或麻黄汤发了之后,你会觉得尿变得有点困难,这个时候你又发烧不退,就可以当真武汤证,就是小便不顺畅,加上没有特别脉象,莫名的发烧不退;或者是莫名的发烧不退,本人不觉得;或者是莫名的发烧不退,本人喜欢赖床,不想想事情(逃避现实的心理感),都是可以用真武汤。莫名的喜欢抖腿也算。
现代人因为阳虚,发汗变成真武汤的例子还不少,有同学家里面的小朋友真武汤证的烧,吃真武汤退了之后,邪气往外推,开始发白虎汤的烧,会有这样的问题,所以真武汤发烧治好,如果再发烧仍然要重新辨证才行。
0
真武汤使用注意事项
真武汤的药性很脆弱,日常生活必须要喝烫但可以入口的热水,同时水也要少喝,不渴则不喝,喝的话也要少少喝二、三口,如此才能勉强维持科学中药的药性,如果不喝冷水却吃生菜色拉一样是不行的,喝到体温程度的温水就会破功,会便秘。
0
真武汤科学中药用法
科中用真武汤用四克,炮附子(顺天、明通、庄松荣2-3克,科达初学者不超过1.5克,再少就没有效),老师通常用四克真武汤加二克科达附子,吃完会有麻倒的感觉,等到麻的感觉没了,病也差不多好了,若是少阴的烧的也就退了,用真武汤吃感冒的话,你可以三、四个钟头就吃一次。
0
真武汤要有效的话
以台湾人体质要让真武汤有效的话,可能要用香港谭述渠的用法,就是每天煎剂一帖里面,附子放到现在剂量的八两,谭述渠治高血压需要八两附子的真武汤吃三十天才看得到血压降下来,就知道真武汤这个方对非经方的大众有多难开,可见用科中来治疗效果不好也是可预见的,但如医案所见亦有真武汤用轻剂量。助教也有吃科中就血压下降来的。
之前所讲的小青龙汤的水毒型体质平常是要用真武汤来调理的。
和真武汤相对的方子
真武汤是玄武汤,那玄武的相对是朱鸟,朱鸟汤是黄连阿胶鸡子黄汤,用附子补肾阳,鸡子黄滋心阴,这是一个对子。
0
真武汤的辨证
「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少阴感冒随时想仆床,「身瞤动」,所以真武汤加磁石或五味子治疗帕金森氏症很有效。平常不是爱抖腿的人因为最近生病开始这个腿老是想抖,这样子的抖腿也算广义的「身瞤动」。
真武汤特殊的发烧感觉
真武汤的发烧是:病人不知道自己在发烧,本人对发烧的感觉薄弱。(但如果本人发烧怕冷,则不是真武汤证,阳证在麻黄汤,阴证在四逆汤。但真武汤也有可能又发烧又怕冷,那就要关系到少阴那一句身体是沉重的。)
心下悸、头眩的症状
心下悸:阳虚的感冒乃至于身上有水气不能代谢,那当然很标准地他会心下悸,心下的区块有水的时候,心跳会有顶到什么东西的感觉,就会有心下悸的感觉。
振振欲擗地,头眩:真武汤的头昏不是很明显,苓桂朮甘汤的昏都比真武汤来得昏。真武汤比较会是「不觉得昏,但走路很容易跌跤」的小脑平衡功能的问题。老人家这种真武汤证不少。肾阳不够,水气不能上来,小脑的平衡机能会变弱,所以走路易跌跤,比较会莫名其妙摔跤。
0
真武汤可以补到很玄的地方(干细胞)
真武汤的方剂结构,一般不是学经方的人会不知道它在干什么。而不知道它在干什么,正是真武汤最厉害的地方。真武汤所能治疗的疾病种类多得不得了,方中看不出哪一味药是君药,附子很重要,但是去附子加重生姜还是很有效,所以五种药的药效都处在不确定哪味药最重要的状态,刚好可以补到很玄的东西,就是人体内未分化的干细胞。人体内已经分化的细胞就不能转作他用,干细胞是很原始的、未分化的细胞,如果脑受伤打入干细胞,就可以修补脑细胞。西医都认为神经细胞死了是不会还原的,临床上真武汤可以做到很多神经死而复生的事情。糖尿病患者往往脚底失去知觉,西医要截肢,但真武汤每天吃脚底的感觉又回来了。听力退化、眼睛发黑看不到,真武汤吃了,瞎子看见了、聋子也听见了,中国历史上的医案非常多。
对于西医所认为的不可逆反应,真武汤莫名其妙的修补作用,在临床上是非常厉害的。
0
真武汤里的白朮、附子用量比例
真武汤里的白朮用量只有二两,跟仲景一般用到三两的惯不太一样。所以是脾胃的药轻一点、补肾的药多一点。茯苓是作用在心、小肠和肾。临床上白朮少一点会比较好用。方剂比苓、芍、姜、朮、附是3、3、3、2、3(附子一枚应以三两计)。一般厂牌的真武汤科中白朮比例是三、附子是一,往往一日二次、每次两克就开始上火,如果加重附子,反而不上火。所以白朮比例高、附子比例少,白朮在胃里面烧,就会上火。一旦附子多、白朮少,反而不上火。因为白朮要补脾胃,要靠附子的力量把药推进去。
真武汤加足附子也不算大热药,因为用的是生姜不是干姜,可是天天吃真武汤,还是有上火的,那就看上哪里的火。有人吃了会在大肠上火,那就用当归1赤小豆散2。(标准当归赤小豆散要发红豆芽来做,那要治痔疮的时候用)。
白朮在脾胃区块吸水,芍药把水拉到该去的地方,生姜去水毒,茯苓帮白朮和附子,茯苓、附子协同运作,就形成把水气蒸上来的结构。
0
真武汤方
茯苓三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切)、白朮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真武汤里的芍药要做什么?
方中一味芍药,常被忽略。现在医师开真武汤常去芍药。因为真武汤是治疗阳虚的药,而芍药滋阴,火神派掌门人卢火神就将芍药换成淫羊霍之类补肝阳的药,三七生用真武汤治疗阳虚糖尿病,临床上很有效,就去芍药加乌梅和枸杞子等入肝的药。而仲景在少阴篇真武汤加减方提到,若下痢则去芍药。
去芍药的思维是因为有些医师喜欢把治疗「心下满微闷、小便不利、后脑杓发僵」的「桂枝去桂加苓朮汤」改成「桂枝去芍加苓朮汤」。苓芍朮甘结构的作用是当身体要把水拉到下焦重新运化,若拉不下来,塞在胃里面,闷闷胀胀的,就要用到芍药。所以不必把芍药理解成调养肝阴肝血,在经方之中,芍药本身就有调水而利小便的效果。
不过真武汤把芍药去掉换成补肝阳的药也还是行。仲景自己就说真武汤如果拉肚子可以去芍药。
0
真武汤主治水毒,但「水毒」是我跟着日本流派的中医说的,仲景称「水气」,后代中医称为「冷水」。
苓桂朮甘汤处理脾胃区块无法运化的水,用茯苓、白朮帮助水运化,用桂枝、甘草补充心阳;而桂枝和茯苓帮助膀胱气化的功能,是经方的基本结构。苓朮类的药物主要帮助消化器官吸收水,五苓散不分寒症热症,主在打通水吸收、代谢的整个环节。真武汤则关系到肾阳虚衰,无法将水运送上来,命门没有能量把身体的冷水烧成热水,水的气化功能不行,用桂枝茯苓也作不了什么,五苓散的通路也跑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