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尚雅石波:未来投资机会将在新兴产业2010-07-21
今年以来的中国股市几乎领跌全球,不过,这并没有妨碍上海尚雅投资管理公司总经理石波的投资情绪。
从近期公布的中国私募证券基金具体的榜单来看,近两年来,阳光私募平均收益率为19.88%,跑赢指数38.67%,整体收益水平同比上期有所提升。其中,石波掌舵的尚雅4期以120.46%的收益率排在榜单第一名,且旗下存续期在两年以上的另3期产品全部入席榜单前五名。
石波将这一切归于把准了新经济的脉搏:“中国是新兴经济体,容易适应新经济的发展,没有包袱和负担。而美国等发达国家就不一样了,拿美国汽车业来说,其发动机等产业发展得非常好,他们的转型付出的成本非常高。因此,在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发展低碳经济、科技产业等有着非常好的前景,未来的投资热点也会向这些方向转移。”
正是因为看好新能源、新技术、新经济模式的投资机会,在今年中小盘科技股的强劲走势下,重仓科技股的尚雅系得以最终走出了与暴跌的指数完全相反的不俗行情。
在私募之间的比拼开始从业绩竞赛走向规模竞赛的当前,已经管理了12只产品,资金规模达16亿的尚雅投资,如何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保持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未来的尚雅是否持续看好新经济领域的投资机会呢?
投资界有一句老话叫做“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企业,没有朝阳产业,只有朝阳企业。”换句话说,不管是哪一个行业,都会有表现良好的企业。然而,石波对此却不以为然。
“以后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就是要调房价,减排放;而资本市场的结构调整就是要从以前的重公司向轻公司转型。5年后,现在的所谓大公司、大蓝筹市值都会缩水。”在石波看来,现在的房地产业、制造业已经很危险,土地成本增长快、人工成本增长快,很多制造业的核心技术还总是跟不上国外的步伐,而且现在的所谓大蓝筹,在美国等发达国家都是“衰退产业”,未来投资方向会从这些“高危资产”转移,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别的国家的资本结构,大都是科技、消费、健康产业等占主导地位。因此,对于中国来说,未来的投资机会也将集中在战略新兴产业当中,而不再是传统产业。”
发掘未来的“价值公司”是需要眼光和悟性的。在石波看来,经济危机的时候最容易爆发工业革命。而现在,我们正面临第四次工业革命,即低碳经济和新能源。同样,这次革命也将会带来很多的投资机会。
低碳领域里,石波依然比较看好和低碳有关的清洁能源技术、新能源汽车、建筑节能技术、水处理、绿化、环境治理技术等领域的公司,特别是储能工具――电池技术。“电池和电池材料未来都会有爆炸性的增长,5年内,电池材料的市场空间将会有70倍的增长,10年内,整个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就将达到2万亿美元。还有智能电网,未来十年投资改造规模将达到4万亿,预计整个低碳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十年需要18万亿的投资。可以说,储能技术是新能源革命的核心,而智能电网是新能源革命的高速公路。”
除了低碳革命外,IT产业也发生了其发展过程中的第三次革命,即3G加移动互联网革命。石波认为,未来10年,移动互联网会出现一个井喷的状态,即智能终端加云计算服务的商业模式。“智能终端的需求量,将以10倍的速度成长,特别是物联网,让机器间、机器和人之间也能建立通讯联系,这中间也会有10倍的发展空间。物联网是互联网的3倍,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的10倍,这些都是革命性的变化。”
移动支付也是投资界普遍看好的板块,石波认为从智能手机的销售商到终端的制造者,再到内容提供商,都面临着一个很大的市场机会。当然还有与时俱进的消费与服务行业,包括健康产业、户外运动等主流消费方式,医疗健康产业等。“未来,最重要的投资机会在轻公司、服务型企业。”
石波:低碳的先行者 震荡市“捡黄金”
作者:胡芳 来源:《股市动态分析》 2010-06-21 09:53:02
5、6月的上海,依然淅沥沥的下起了小雨,在经过了无数的约请之后,忙碌的石波终于在繁忙的行程中给我腾出了一个小时。在上海浦东长柳路的装修古典的尚雅小楼里,看上去略显匆忙的石波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想要采访石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作为在公募和私募领域双丰收的石波,这些年来他的经典理论甚至被拥趸们奉为“圣经”,一些投资界人士也纷纷以石波的观点来作为谈资。这也让记者感到困惑,石波还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更多想法?
震荡市“捡黄金”
“我最近确实非常忙,都在忙着调研,市场低迷的时候正是我们最忙的时候。”采访一开始石波表达了自己的歉意,又不经意透露出自己近来的行程。
“我们的研究员都在外面调研,市场低迷的时候正是职业投资人最忙的时候。市场低迷的时候正是泥沙俱下,也正是大浪淘金的时刻。”石波坦言道。
但这样的淘金并不易。石波认为,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是“两重天”,周期性的公司可能面临着预期不好,业绩下滑的压力比较大;成长类的公司如新兴行业、节能环保则跌出了一定的空间;在下跌的过程中,石波认为有两类企业值得关注,一类是下跌抵抗性的企业;其次是反弹成长性企业。不过在市场调整中,成长性企业遭遇调整反倒是一个好机会。“这类企业之前发行价比较高,但是经过调整,估值在回归。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介入机会。”
“我们是从一个长期的角度看问题,我们需要找到的是3-5年后仍然能够成长和赚钱的企业。”石波在采访中一再腔调长期这个概念。在今年上市或准备上市的公司里,石波准备全部“走一遍”,并希望能从中找到百分之几的股票。尽管这种股票整体被高估,但是这类公司如果市盈率在40-50倍左右,成长性在50%以上仍将值得关注。
“巴菲特曾经说过,不要在意一家公司来年可赚多少,仅有意未来5至10年能赚多少。买一个长期来看能赚钱的资产正是我们的理念,所以我们对我们的投资人说,我们很难保证短期内能赚钱,但从中长期表现来看,我们肯定是最好的。”石波自信地说道。
低碳行业的先行者
在国家提倡节能减排和打造低碳行业的之时,石波又走在了前面。尽管“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在一波近期的调整中,石波所高配的新能源等板块让他们产品净值损失不少,不过石波表示他们仍将坚持。
“我们不投普通行业,普通行业百分之十几的增长对于我们来说没有意义。我们看的是未来3-5年有10倍成长空间的行业。”石波如此对记者表示。
而这些行业在石波的眼里无一不是低碳行业。如新能源、节能环保等。
新能源首先是石波这几年来关注的重点。而在谈到看好的理由方面,石波表示,5年内70倍的成长空间是这个行业吸引他的主要原因。
石波也向记者描述了一下他的新能源之路。
早在2008年,石波就“瞄上”了低碳经济和电器材料行业。他对低碳经济也有着自己明确的定义。
低碳经济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为指标所定义的经济,把所有的行业、公司、个人等重新定义,从碳的减排量额度来计算到底是高碳还是低碳,这也是经济指标,用这个指标把所有的环境因素都换算成二氧化碳的排放,这其中还包括减碳的产业体系,技术体系等。
“手机用的电池材料一般为3-5克,汽车用的电池材料是200-300公斤,公交车则要用到1吨左右。在新能源汽车中,汽车只是个壳,电池才是它的发动机。如果有100万辆型新能源汽车或电动车,电池材料行业料行业会有70倍以上的增长,这一数字到了2020年将是上千倍的增长,并且成长速度还会越来越快。全球电池产业的产量目前只有1万吨,预计未来5年这个产业会有10万吨的需求。这个市场将有10倍的放大。这一点也在他走访巴菲特所投资的比亚迪时得到了证实。这让石波对这个行业充满了期望。
此外,石波认为,要投资拐点行业,还要看其空间是否足够大。新能源汽车符合这一标准,转型中的汽车工业所蕴含的2万亿美元的市场也足够吸引石波。
在谈话中,石波还提到,步入低碳经济时代是世界的趋势,低碳经济中还会出现清洁煤技术,过去煤炭消耗太多。此前世界70%的能源都来自于煤炭。煤炭是初级能源,转化为电力,今后清洁煤技术即脱硫脱碳具备很大潜力;污水处理也是低碳经济中的重要一块。水的污染也很严重、江河湖海治理花费很大经理,仅城市水处理就有700亿的市场此外还有原水的处理、海水循环水、工业节水等。绿化市场,垃圾处理、建筑节能这些低碳经济中蕴含的潜力都不可低估。谈起低碳经济中所蕴含的板块,石波如数家珍。
调结构引机遇
在记者提出的问题中,石波表示,他最兴趣的是我国调整结构中投资人可以抓住的机会,在这个问题上,石波显然曾深思熟虑过。
“调结构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不但经济要调机构,股市也要调结构。”石波说道。
在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石波认为有两个重要条件:一是斗地主,二是减排放。“斗地主”即调房价,从以房价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以科技创新为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让财富从房地产行业、产业链流入科技、创业的企业,包括创业板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减排放则指对环境污染的行业增收环境税或者碳税。按照石波说法,这一问题已经到了“火烧眉毛”的地步。而要解决着两个问题,有两项税是非征不可。一是物业税,二是碳税;物业税不征收,房地产泡沫会重现日本当年的景象,碳税如果不征收,新兴产业无法得到发展,资金也无法从房地产产业链流入。传统方式如果不改变,结构不调整,10个地球也无法满足我们的需要。
“传统的市场结构式要受到打击。因为再不把房价、通货膨胀率压下来,就会出现泡沫经济。中国70%的财富来源都是来源于房地产。从房地产商和居民都是如此,圈块地致富的结构不利于社会进步、国家发展。要成为一个现代的国家,必须是创新立国,必须把科技当做第一生产力。这一点从日本的产业结构可以看出、SONY、佳能是他们的龙头企业;也可以从韩国看出,三星等企业是韩国的支柱企业;台湾这一代表则是是台电;美国的微软、GOOGLE、APPLE等巨头都是科技型企业。
另外,调整结构还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由出口拉动经济增长转为内需拉动。因为中国加印度总共有20亿人口,日本和韩国一亿人口,可以依靠美国2亿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但中国和印度是不可能依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所以中国需要靠内需来拉动经济增长,发展内需产业的市场空间也很大;二是从制造行业转向消费。制造业这两年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用工荒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制造型企业的的用工成本,土地产本、资金成本上都是刚性上升,所以往消费发展是未来之路。
不过如何定义消费,石波认为也应该“与时俱进”。
“消费行业在发生变化,过去的消费行业都是温饱时代的消费,这一类公司已经涨幅很大,没有上升空间;现在是小康社会,所以现在的消费将是健康消费,如户外运动,健身经济。医疗保健;未来的消费则是消费升级:文化娱乐、运动行业,网络游戏、心灵消费以及一些虚拟商品的消费。和过去10年的消费品不一样,今后的消费要转向服务。在石波看来,未来的蓝筹股正是隐藏在这些企业中。
“蓝筹股指的是代表经济发展方向,每年以20%-30成长的公司股票才是蓝筹股,今后股市出现的真正蓝筹股一定是创新性企业。”
让石波感到欣慰的是,这一类的企业已经在中国“悄悄萌芽”。
"10年以前中国经济最好的公司都在纳斯达克上市。如新浪、网易这些最先进的企业,最近5年,优秀企业开始集中在香港上市如阿里巴巴、腾讯等;2010年开始,很多优秀企业开始在国内A股市场上创业板、中小企业板。中国的股市20多年来,民营经济开始出现了上市热潮,一些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得到了很大的支持,一家总规模在4-5亿市值的企业,一下可以融资10-20个亿,不但企业的品牌和知名度有一定起色,加上所处行业为新型行业,未来这些企业中有可能出现千亿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