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这都是老黄历了!
一个人的年龄不同、社会地位不同接触的人也不会同,他的观念一定也是不相同的,既不要相信那些老黄历的东西,也不要以自己的个人经验来妄断,给别人扣帽子
0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我们那是越奇货可居的书,越疯狂传阅。比如那时的武打书,晚些的黄书。
所以各地确实有些俗是不同的。
不要以为自己的惯就是理所当然的,要开放。
0
上海人太实际,绝对是真逼了,别以为他是在开玩笑
0
是啊,去黑图书馆借,5毛一天啊,天啊,一根冰棍才2毛,一张报纸8分
0
有些事放在不同的时代诉说,效果完全不同.
一万元在八十年代初是可以凭利息吃一辈子的数目,而现在每月一万,买房还挺困难.至于书,七十年代后期,初有名声的陈祖德和聂卫平还为了一本书的遗失拳脚相对呢.
我在八十年代初(大约是看84年)的金庸的《书剑恩仇录》,那是费了好大的劲才看成----------先看下册,再看上册.---------------当年这种书,既便在上海也是奇货可居,你们以为随便就能借到吗?
0
干嘛是个人就要成为朋友,以前我和宿舍里的二个人三年没说过一句话,何必勉强
0
你的女同学恋爱中的智商确实不高
0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在大学里,我也碰到过“你的就是我的”的北方好汉,十分不喜欢。
但像我的这个上海同学这样小气,我也不大可能同他成为朋友。
各人口味千差万别,就像炒股一样,呵呵。
0
上海小朋友以前确实有旧书交换的惯
小时候我交换书,如果不幸损坏,都会愧疚三天,赔钱赔书,规矩大了
0
处过四个上海人,一位是我师傅,她人很好常常做了好吃的上海小吃带给我们大家吃,和她在一起我们从没红过脸,她连重些的话也不说一句的。还有一位是女同学,口才好,学好,谈恋爱比较早。还有一位是发女同事,有些爱贪小便宜,见不得别人比她好,如果有比她漂亮气质好的,她总要挑别人的毛病。不过这女同事也有个好处,她热心,学过医,有急病,或意外伤害,她看见了会主动上前帮忙处理,见义勇为做得不错。
人都有性子,对别人多往好的方面想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