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我的一个上海同学

10-07-26 10:59 2162次浏览
710171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高中时,班上转来一个上海同学,他父母是在本地工作的上海人,他本人的户口应该也在本地,从小在上海跟着爷爷长大,为了高考回到户口所在地。这种情况算是上海人吧。

当时我们的语文老师是个新潮的年轻人,一次在课堂上讲起琼瑶、金庸的小说,可怜我们这些内地的傻孩子都没听说过(80年代后期),在底下交头接耳,这个上海同学有些炫耀地说,他有这些书。我们当然就要求借阅,他有些推三阻四的。我比较实在,几次三番的追着讨要,他才给我解释,上海有旧书交换的惯,言下之意如果借给我们,书的品相受损了,就不好换了。这个理由对我们这些内地的孩子真是匪夷所思,当然只能作罢了。

还有一件印象深的事,他是我们班上少有的在班里搞对象的,对方是个很优秀的女生,结果当然是大家上大学后,恋情就无疾而终了。但我感觉这个女同学受这段感情的影响不小,高考没有考上重点大学(我们那所高中很牛的),后来的婚姻也不顺,嫁了个工人。

总的感觉,这个上海同学说不上有什么不好的,但同他谈友情和爱情,是不合适的。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13)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zhangyijie

10-07-26 12:24

0
这都是老黄历了!
一个人的年龄不同、社会地位不同接触的人也不会同,他的观念一定也是不相同的,既不要相信那些老黄历的东西,也不要以自己的个人经验来妄断,给别人扣帽子
710171

10-07-26 12:21

0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我们那是越奇货可居的书,越疯狂传阅。比如那时的武打书,晚些的黄书。
所以各地确实有些俗是不同的。
不要以为自己的惯就是理所当然的,要开放。
西尔

10-07-26 12:19

0
上海人太实际,绝对是真逼了,别以为他是在开玩笑
西尔

10-07-26 12:16

0
是啊,去黑图书馆借,5毛一天啊,天啊,一根冰棍才2毛,一张报纸8分
枯草

10-07-26 12:07

0
有些事放在不同的时代诉说,效果完全不同.
一万元在八十年代初是可以凭利息吃一辈子的数目,而现在每月一万,买房还挺困难.至于书,七十年代后期,初有名声的陈祖德和聂卫平还为了一本书的遗失拳脚相对呢.
我在八十年代初(大约是看84年)的金庸的《书剑恩仇录》,那是费了好大的劲才看成----------先看下册,再看上册.---------------当年这种书,既便在上海也是奇货可居,你们以为随便就能借到吗?
西尔

10-07-26 12:00

0
干嘛是个人就要成为朋友,以前我和宿舍里的二个人三年没说过一句话,何必勉强
blackstone

10-07-26 11:59

0
你的女同学恋爱中的智商确实不高
710171

10-07-26 11:54

0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在大学里,我也碰到过“你的就是我的”的北方好汉,十分不喜欢。

但像我的这个上海同学这样小气,我也不大可能同他成为朋友。

各人口味千差万别,就像炒股一样,呵呵。
西尔

10-07-26 11:44

0
上海小朋友以前确实有旧书交换的惯

小时候我交换书,如果不幸损坏,都会愧疚三天,赔钱赔书,规矩大了
细雨如银

10-07-26 11:39

0
处过四个上海人,一位是我师傅,她人很好常常做了好吃的上海小吃带给我们大家吃,和她在一起我们从没红过脸,她连重些的话也不说一句的。还有一位是女同学,口才好,学好,谈恋爱比较早。还有一位是发女同事,有些爱贪小便宜,见不得别人比她好,如果有比她漂亮气质好的,她总要挑别人的毛病。不过这女同事也有个好处,她热心,学过医,有急病,或意外伤害,她看见了会主动上前帮忙处理,见义勇为做得不错。
人都有性子,对别人多往好的方面想就可以了。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