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强烈看空煤炭股,看空山煤国际

10-07-03 12:26 25894次浏览
caihua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理由慢慢说。
打开淘股吧APP
4
评论(279)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okitty

12-08-09 15:00

0
页岩气今年已经取代煤炭,成为中长期一个聚宝盆。
caihua

12-08-09 10:14

0
页岩气革命波及全球 中国能源结构面临战略调整


第二轮招标有望下月开启或成天然气改革试金石

  一场页岩气革命正以美国为中心波及全球,从欧洲到南美、亚洲,从发达国家到新兴市场,都渐渐卷入其中,体验到这场“革命”的力量与冲击。中国作为页岩气储量最大的国家,则更深切感受到其中的机遇与挑战。目前,页岩气第二轮公开招标准备工作已经就绪,9月初有望正式启动。中国页岩气勘探与开发力度究竟如何?煤炭行业如何应对或将到来的需求萎缩?一场涉及全局的能源调整已是蓄势待发

他石之山

  受益页岩气革命

  美能源更趋优化

  页岩气革命使美国由一个天然气进口国转变为出口国。2009年,美国超过俄罗斯成为世界第一大天然气生产国

  8月3日,美国能源部称美国将陆续淘汰大量燃煤机组,未来4年将停止使用2700万千瓦燃煤电厂。页岩气革命使美国坚定了大幅淘汰落后煤电机组的决心。

  据卓创资讯数据,8月6日,美国纽交所天然气9月期货合约价为2.91美元/百万英热。此前的4月份,这一价格最低到了1.9美元/ 百万英热,较这一轮最高价格2008年7月创下的13.21美元下降86%。天然气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之一电力价格随之跳水,美国能源信息署数据显示,今年4月,美国天然气电厂电价为2.85美元/千立方英尺,较此前最高的2008年6月12.41美元的价格下降77%。

  8月6日,日本到岸LNG(液化天然气)9月合约价(与原油价格挂钩定价)13.23美元/百万英热。美国天然气价格是其二折。

  美国是一个常规天然气缺乏的国家,其天然气价格能够创下新低,最主要的是美国历时百年的非常规油气资源页岩气开发,最近十余年突然掀起“静悄悄的革命”。1997 年,Mitchell 能源公司在Barnett 盆地页岩带作业中首次使用水力压裂技术,由此拉开美国页岩气革命的序幕。2003 年,水平井技术的应用使美国页岩气的开发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统计显示,2005年美国页岩气产量仅196亿立方米,随后6年则呈爆发式增长。2006年为283亿立方米,2010年为1387亿立方米,2011年为1720亿立方米,年均增长高达43.1%。今年,由于页岩气价格低迷,开发商积极性受到影响,投资转向页岩油。业内人士分析,随着页岩气价格回升,美国页岩气未来仍然会蓬勃发展。

  页岩气革命使美国由一个天然气进口国转变为一个天然气出口国。2009年,美国超过俄罗斯成为世界第一大天然气生产国。

  天然气主要用于天然气发电、天然气化工、城市燃料和天然气汽车等领域。页岩气发展为美国带来能源安全的同时,带来了美国制造业复兴,刺激了美国国内经济的发展,使美国率先走出金融危机。

  美国页岩气产量爆发式增长带来价格骤降后,对美国影响最大的是煤电行业。2011-2015 年美国新规划的电厂中,以煤炭为燃料的占比分别为19.03%、18.31%、2.42%、6.28%和0.49%,而天然气为燃料的电厂在2011-2015年的规划中平均占比为54%。

  廉价而充足的天然气以及电力,使美国天然气化工经济性优势显现。北美化学工业焕发勃勃生机,美国制造业呈复兴之势。有复兴必有失落,被替代的能源和相关产业则迅速衰退。风电、核电和煤炭发电项目推迟。煤炭成为销售困难的能源。今年上半年,美国煤炭出口大量增加。

  美国页岩气“静悄悄” 开发成功后,全球已有三十多个国家展开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工作,但是北美以外国家的页岩气开发总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加拿大是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实现页岩气商业化开采的国家,2009年的产量已达到72亿立方米。不过,杰瑞股份人士告诉记者,加拿大现有油气管网设备多将美国做为消费地,美国页岩气产量暴增使其进口天然气需求下降,加拿大页岩气销售不畅,进而影响了开发增速。

  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中心室主任、研究员潘继平认为,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地质特点、资源潜力、技术状况以及市场条件都存在不确定性或者不成熟,全球除北美以外的其他地区页岩气开发整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以至于产业化还需要很长时间。

  一个可以比照的概念是,寻找一个大油田要花费数年时间,而对于一个已发现的油田,从探明储量到形成生产规模一般也要花费7-10年时间。

  全球页岩气产业化进程需要时间积累,这使美国页岩气革命对全球的影响,除了在美国显示出革命性意义外,于全球其他地区只显现慢性渗透作用。北美、亚洲、欧洲三地天然气价格相差巨大,国际原油价格在美国天然气价格不断创新低后,仍然在今年3月份创出2008年底以来的每桶超出100美元的新高,都是例证。

  初垦之地

  当前以勘探为主

  产业化尚需时日

  2015年以前,我国页岩气将以勘探工作为主,大规模开发难以启动;页岩气扶持政策正在制订当中

  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咨询委副主任张抗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认为,中国页岩气产业化尚需时日。这是由我国页岩气勘探状况、开发政策、开采技术等多种因素决定的。

  据了解,2015年以前,我国页岩气将以勘探工作为主,大规模开发难以启动。目前,第一次和第二次页岩气探矿权招标的相关区块进入钻井阶段。而根据探矿权合同,首批中标的中石化和河南煤层气公司将于2014年7月份完成两个区块4237平方公里的勘探任务,同时中石油6567平方公里的页岩气试验区块初期勘探也将结束。

  从美国经验来看,其页岩气大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1978年,美国联邦政府出台了《能源意外获利法》,对页岩气开发实施长达15年的优惠政策,各州政府都实施了相应的五项税收优惠,甚至有些州对页岩气的开发不征生产税。

  我国页岩气扶持政策正在制订当中。不过,短期内明确这些政策的可能性不大。中国页岩气政策研究室主任李良正在参与制订该项政策。据他透露,页岩气的扶持政策比照煤层气,有些方面有所放宽。

  此外,页岩气资源分布中,有66%的页岩气区块在中石油、中石化油气矿业权区域内。这些需要国土资源部与中石油、中石化和地方政策协调。

  页岩气大规模的开采还需要建设管网系统,集气站、加压站、清管站等地面工程设施,外运还需要管道建设、公路铁路等设施。这些需要在开采的商业价值明确之后才能开始建设。中石油规划院管道所副所长杨建红认为,页岩气发展应该是“十三五”的事。

  我国页岩气开采技术还处于探索阶段。尽管页岩气技术概念非常明确,但是具体工艺中有很多专有技术需要经验积累。

  此外,页岩气亟需突破体制和政策,政策的后续支持力度仍有待观察。

  即便上述各项内容都能落实,页岩气能否发展壮大也存不确定性。一个可以比较的案例是煤层气的开发。2006年,中国煤层气借优惠政策东风开始商业化之路。2011年,中国煤层气产量106亿立方米,远未完成“十一五”目标。其中,地面开采21亿立方米,没有完成50亿立方米的计划量,且煤层气经营者绝大部分亏损。中联煤层气公司相关责任人李良认为,矿权重叠是煤层气推迟完成任务的重要原因。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梁先生介绍,一些煤层气抽采出来后,进不了管网,只能就近局部区域使用,这也是中国煤层气利用率低的原因。

  中石油目前持有全国80%以上的天然气管网,垄断的经营模式,且中石油自身也经营煤层气,都不利于煤层气进入现有管网。

  页岩气与煤层气同属非常规天然气,两者在生产、销售、商业环境等各方面有诸多类似的地方。煤层气所遇到的问题,也可能在页岩气上出现。

  破题之时

  页岩气二轮招标

  望成气改试金石

  与第一轮相比,第二轮意义重大,可能意味着我国油气资源领域探矿权管理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

  8日,记者从国土资源部权威人士处获悉,页岩气第二轮公开招标准备工作已经就绪,预计9月初正式启动。另据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大伟透露,除原有油气公司外,各类资本均对此感兴趣,目前已经有30余家民企参与投标意向调查。据悉,意向报名企业更是已达70多家,其热情可见一斑。

  事实上,自岩页气将进行二轮招标的消息传出后,市场热度一直未减,而有关其招标的具体时点,也受到市场密切关注。

  “页岩气第二轮招标准备工作早已就绪,原本计划在8月初进行,但由于安排不开,所以推至9月初。”上述权威人士向记者透露。

  页岩气探矿权首次公开招标是在2010年6月27日,当时邀请了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延长油矿、中联煤、河南煤层气等6家国有企业,参与竞标四个区块的探矿权。最后,中国石化和河南省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公司各竞得一区块,另两个区块流标。

  国土资源部油气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潘继平认为,与第一轮页岩气探矿权招标相比,第二轮页岩气探矿权招标意义更重大,可能意味着我国油气资源领域探矿权管理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一直以来,我国对油气资源勘探开采实施国有垄断经营体制。第一轮招标采取邀标制,受邀的是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延长油矿这四家具有油气勘探开采资质的中央企业,以及中联煤层气、河南煤层气两家国有企业。第二轮页岩气招标对投标企业只要求注册资金3亿以上、具有气体勘查资质,而没有国有、民营的身份限定,这是油气资源领域矿业权管理体制改革的一次大胆尝试,也是引发民资对页岩气开发兴趣大为提升的重要原因。

  记者了解到,70多家企业意向报名者中,有国企,也有民企,民企如广汇能源、宏华集团、浙江海越等。此外,名单中不乏非油气经营企业,如五大电力央企和神华中煤等煤炭央企。

  据潘继平透露,页岩气有望成为我国天然气改革的一个试金石或者尝试。比如,国家页岩气“十二五”规划已经明确,开采的页岩气价格实行市场化定价。而目前传统天然气仍然以政府定价为主导(仅在广东广西两地试行最高限价试点),这使中国天然气价格长期处在低位。页岩气作为天然气改革试金石地位可以窥见一斑。

  另悉,一系列扶持中国页岩气产业发展的财税优惠和补贴政策正在研究制订当中。

  据了解,自2009年后,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加速。2011年底,国土资源部批准页岩气成为独立矿种,意味着其勘探开发就不再受油气专营权的约束。2012年3月,我国第一个页岩气发展规划——页岩气“十二五”规划出台。规划提出,到2015年基本完成全国页岩气资源潜力调查与评价,探明页岩气地质储量1万亿立方米,可采储量2000亿立方米,年产量65亿立方米。

  天然气是清洁能源,中国是一个富煤缺油少气的国家,常规天然气储量较少。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常规天然气探明剩余可采储量3万亿立方米,天然气人均剩余可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7.1%。但据美国能源署初步估算,中国页岩气可采资源量世界第一,达到36万亿立方米。而国土资源部去年对外公布的数据是,中国页岩气可采资源量大约25万亿立方米。

  如果我国页岩气尽快形成工业化开采规模,在很大程度上能化解或者局部缓解我国天然气供应不足,避免对外依存度日益过快增长。同时,这也符合全球经济低碳环保的要求。

  影响之广

  能源结构生变

  煤炭或迎最大挑战

  页岩气一旦形成产能,中国煤炭所受影响可能是全球最大的。另外,煤化工经济也将受冲击

  受页岩气冲击,美国煤炭股一年来熊态毕露,严重跑输指数。安信证券研究报告显示,截至今年4月美国煤炭股一年来最差的为Arch Coal,跑输指数75个点,相对坚挺的AngloAmerica也跑输31个点。

  中国富煤缺油少气。2011年,中国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比例67%左右,是全球煤炭消费最多的国家。从美国经验来看,中国页岩气和全球页岩气一旦形成产能,中国煤炭所受影响可能是全球最大的,虽然这需要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首先,煤炭需求量面临下降。中国页岩气产能释放后,中国煤炭消费量增幅可能下降,同时,海外页岩气对全球煤炭替代作用会显现。作为煤炭消费大国,中国已经形成了煤炭生产、运输、港口装卸以及贸易、加工等一系列产业链。山西、陕西榆林、内蒙古鄂尔多斯等省市已经形成了以煤为依托的经济大省(市)。因此,煤炭产业链和煤炭城,就成为对页岩气最敏感的区域或产业。中国煤炭运销协会一人士认为,页岩气发展成熟会对现有煤炭行业、煤炭城市形成很大冲击。

  不过,目前绝大部分煤企似乎对此并不敏感。中国第二次页岩气招标意向报名的70多家企业中,只有神华、中煤和广汇股份等少数煤企参与,倒是五大电力央企和一些地方电企积极报名。

  其次,对煤价形成打压。煤炭贸易专家黄腾很纳闷,为什么今年做煤炭价格预测老是不准。后来,他从美国“页岩气革命”中找到了答案。“美国大量煤炭出口影响了国际煤价。”

  美国是第二大煤炭生产国,产量约10亿吨。美国电厂以气代煤导致2012 年以来美国煤炭需求加剧下滑,库存创8年来新高。根据美国能源局预测,2012年电力行业煤耗较2011年将下降1.33亿吨,幅度为14.3%。

  出口成为美国煤炭企业的诉求。2011年,美国煤炭出口量为1.07亿短吨,占全球煤炭贸易量的份额约为8.8%。安信证券煤炭分析师杨立宏认为,美国加大煤炭出口,足以引起国际煤价下跌。

  2011年1月,澳大利亚BJ动力煤价格周指数在为134美元/吨,后一路下跌至上周的接近90美元,跌幅逾30%。

  另外,煤化工经济将受冲击。由于国际原油价格不断高企,2003年以来,中国企业兴起煤化工投资热,煤制醇醚、电石法PVC、煤制油项目、煤制烯烃和煤制天然气项目成了香饽饽。有煤化工界的人士测算,当国际原油价格高于每桶五六十美元时,煤制油和煤制烯烃项目才会显现经济性。如果页岩气在全球形成产能后拉低了原油价格,煤化工经济性优势将失去。此外,天然气化工同样挤占煤化工市场,就如美国目前天然气化工挤掉石油化工一样。

  国土资源部油气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潘继平认为,中国能源结构与美国不同,煤炭所占地位更加举足轻重。从战略意义上,页岩气在中国开发程度如何,不仅仅单纯是一个经济性比对的问题,更是国家能源战略、低碳战略和产业安全的问题
caihua

12-04-20 22:19

0
2011年全年利润还行,2012年一季度0.31元,保守了些,财务数据上能看出些问题,继续10送3块,山煤还是很诚信的,保险、基金、社保还是一年前那几个,不离不弃,等啥呢?
caihua

11-12-20 08:58

0
明年煤炭跨省调运量缩减近亿吨 调控力度或放松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20日 01:14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实记者 杨柳晗 发自北京

  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做好2012年煤炭产运需衔接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2012年跨省区煤炭铁路运力配置量为8.34亿吨,比2011年减少9800万吨,降幅达到10.5%。

  另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全国钢铁(冶金)用煤调运量近年来首次未被列入跨省统调的范围。

  对此,厦门大学(微博)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微博)告诉记者,“在运力已经增加的情况下,跨省调运量不应该降低,反而应该增加。”

  煤炭调控力度或略微放松

  根据市场情况,如果计划内合同煤运量减少,那么计划外煤炭合同运量就有望增加。对此有分析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政府意欲放松对煤炭市场的调控力度。
  产业研究机构中投顾问向记者分析指出,减少煤炭跨省调运量表明有关部门正在缩减计划煤的市场规模,逐步推动市场煤与计划煤并存的局面向完全的市场煤体制的转变,由此可见,主管部门也逐渐意识到计划煤存在的弊端,也意识到建立市场化煤炭交易体制的重要性。

  此前一段时间,曾有煤炭研究专家呼吁取消计划合同煤,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这样一来,煤炭消费企业尤其是发电企业也会完全市场化,实现自负盈亏,亏损就不会如此严重。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宛学智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这是推动煤炭交易市场化的重要步骤。但是,发改委前不久发布的限价政策并不会因为此次 《通知》而放松。”

  据记者调查了解,目前煤炭市场尚未实现完全的市场化,煤价高企极大增加了火电企业的负担,有关部门不得不通过限价政策来遏制煤价上涨。宛学智表示,“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的煤炭交易并未实现完全的市场化,而计划煤的种种弊端逐渐暴露,履约率不断降低的问题难以解决。”他认为,有必要降低计划煤的规模,逐步推动煤炭交易的完全市场化,这是减少煤炭跨省调运量的主要原因。

  有分析人士认为,今冬明春的电力缺口将迫使有关部门加大对市场煤限价的政策力度,但由于计划电市场煤的根本矛盾并未解决,因此从长期来看,在电力用煤市场价基本稳定后,限价势必将被解除。

  中金公司研究指出,在煤电关系尚未理顺以及通胀高企的情况下,国家对电煤合同的调控尚不会完全放开。但如果到12月电煤合同谈判展开时,国内通胀压力有所减轻,国家对电煤合同价的调控将放松。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认为,限价政策与合同煤运量减少的政策是解决煤炭市场问题的两副药剂,但是限价政策只是“治标”,而合同煤运量减少政策则是“治本”之策。

  煤炭交易市场化仍待推进

  《通知》同时指出,要加快建立以全国煤炭交易中心为主体,以区域市场为补充,以网络技术为平台,有利于政府宏观调控、市场主体自由交易的煤炭市场体系。对煤炭供需企业签订的中长期合同,运力上将给予优先安排;对重点合同兑现率极低的企业核减运力。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强调,要逐步理顺能源价格关系,完善能源价格体系建设。根据会议精神,我国能源改革正朝着市场化方向加速推进。

  中投顾问研究认为,煤炭交易体系建设的核心是市场化,唯有市场化才能有效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才能充分反映供需关系和煤炭的真实价格。因此加快煤炭市场交易体系建设必然预示着煤炭交易市场化进程的加速,这是不言自明的。

  据记者了解,目前我国煤炭交易市场主要有三种类型:产地煤炭交易市场、集散地煤炭交易市场、消费地煤炭交易市场,但是此三种类型均面临着很多建设发展上的障碍。

  工信部产业司此前曾表示,大连、秦皇岛、太原、广州等一批各具特色的区域煤炭交易中心陆续建成,为我国煤炭市场化和交易模式改革探索了新的途径。建立煤炭交易中心是大势所趋,大型煤炭企业应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破解煤炭供需矛盾,主动与用户签订中长期协议,对用户实行个性化管理,按需求组织生产,这样煤炭供应效率就会提高。

  不过林伯强认为:“此举难度很大,如果计划煤和市场煤的价差在10%左右还比较可行,但目前计划煤与市场煤的差距达到了大约30%,因此建立全国煤炭市场交易中心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名研究人员指出,煤炭价格随市场供求关系的波动很大,因此,限价未来或难以维系。长远来看,煤炭价格合理波动还应寄望于建立全国统一的煤炭交易市场体系。
caihua

11-12-07 08:54

0
  雅戈尔(600177)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宁波青春投资有限公司投资5.4亿元,以22.8元/股的价格认购山煤国际(600546)非公开发行的股票2370万股
caihua

11-12-03 20:24

0
国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认购了4800万股,最大,啥意思,第二易方达,第三人寿,目前就是公司的大股东,所以说长线有戏。
caihua

11-07-15 16:06

0
 事件:山煤国际公布2011年半年度业绩快报,201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251.15亿元,同比增长54.68%;实现营业利润12.59亿元,同比增长35.38%;归属母公司净利润5.76亿元,同比增长45.97%,折合EPS(每股收益)0.77元。

  点评:山煤国际业绩超出我们的预期。超预期可能主要来自于贸易业务好转,煤源和煤价均对贸易有利。

虽然没有看到更多的解释,但我们从公司公布的数据判断中报超出我们预期主要是由于贸易业务好转带来的。按照公司公布的数据我们测算公司营业利润率为5%,较2010年全年的4.7%提高0.3%。我们此前的预期营业利润率也是5%,可见主要是收入超预期。今年的煤价持续上涨也十分有利于贸易业务好转,公司今年规划贸易业务突破7000万吨,总收入达到500亿元规模,到“十二五”末突破1亿吨贸易规模。

  山煤国际目前的业务定位是煤炭生产创造利润,贸易部分保证规模,也为以后公司煤炭生产产能扩张打下市场基础,贸易业务将丰富煤炭产业供应链。山煤国际今年贸易将实行精细化管理,节约费用开支。目前贸易业务货源在逐步好转,山西省资源整合慢慢出来,外省调进煤源好一些。贸易业务最大的成本是购进煤源成本和资金成本,最大风险是市场波动,而今年的煤价持续上涨有利于贸易业务恢复。

  我们认为,山煤国际年内完成增发,二次注入明年可期。

  预期山煤国际“10·1”之前增发能过会,年底之前7个煤矿就能做完。此次增发注入矿完成后,就会着手集团其余9个矿的事情,但注入方案尚未成型,但明年将考虑注入,公司原来考虑2013年剩余900万吨均能装进来。

  另外,值得关注山煤国际的是霍尔辛赫煤矿投产。目前其还正在试生产,三季度应该能够验收。霍尔辛赫煤矿规划300万吨产能,今年产量能达到150万吨,明年达产。其吨煤盈利在300-350元之间,霍尔辛赫矿今年预计毛利润4亿元,我们预期净利润约1.28亿元,贡献0.16元EPS(每股收益)。

  我们认为,山煤国际是煤炭板块未来三五年成长最好的品种之一。上半年山煤抓住煤价持续上涨和煤源紧张缓解有利时机加大贸易发展,并实现了好转,我们认为只要煤价不出现大幅波动,山煤国际的贸易业务都将能实现不错收益。我们调高山煤国际2011-2013年EPS为1.31元、2.2元、3.2元(增发完全摊薄后)。我们依然将山煤国际作为煤炭板块未来3年成长最好的品种推荐,维持对其“买入”的投资评级,目标价45元/股。


马上要配送了,有趣了。
快乐地耕耘

11-07-03 18:34

0
帖主会不会是反向指标啊?哈哈

现在你唱多,我有点担心鸟。

玩笑。
caihua

11-06-28 09:00

0

  货币战行至此时,各方的招数纷纷使出,盘面越来越精彩了。
  
  阴谋本不存在,世界全是阳谋。
  
  奥巴马在2月份访问澳大利亚的时候,说了一段话,英文原文是
 
  “Chinese leaders I think they will acknowledge immediately that if over a billion Chinese citizens have the same living patterns as Australians and Americans do right now then all of us are in for a very miserable time, the planet just can’t sustain it”。
  
  意思就是说中国人如果过上和澳大利亚和美国人一样的生活方式,大家都会陷入悲惨的境地,地球是不可承受的。此句之后还有下文,大意是中国要寻求更可持续的增长方式。如果你不往坏处想,可以认为他说的没什么错。但如果你从另一个方面理解,就是中国必须承担自己后发的劣势,没权利和美国人澳大利亚人一样的使用资源(以石油为例,要知道中国的人均石油消耗量只有美国的十分之一,石油消耗总量也只有美国的30%),美国人也不会去缩减自己的资源消耗来适应中国的发展。矛盾于是出现了,呵呵。人家的公开表态,你说这里面有阴谋么?话是一点没错,听上去就是那么的不舒服,凭什么我们要自己找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你不能勒紧裤腰带呢?
  
  其实,如果大家都活得很好,美国人也不愿意使盘外招的。只不过当只有人血馒头才能做治病的药引子的时候,当然是巴不得甚至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希望别人早点死翘翘。于是经济金融军事政治手段一块上。IMF总裁被拘捕的事情就不用说了。最近中国周边这么热闹,哪一个后面没有美国人的影子。但是,我们和俄罗斯的战略协同,加上与越南形成了和平解决南海问题的共识,在很大程度上破解了地缘上的紧箍咒。
  
  更重要的是,在中国经济面临物价上涨与经济回落的双重难题、货币政策陷于两难的关口,美国在经济数据再度回落的情况下面临了债务上限和QE2退出的问题。没办法,只好借着石油供给缺口的借口,释放石油战略储备压制原油价格,顺便把所有的大宗商品价格全部按住,控制通胀预期。而实际上谁都知道现在石油根本就不缺,全球石油库存多处于高位,所以唯一目标只有一个,油价。这正好把我们两难的经济政策给挤出了一定空间。而随即看到降低成品油进口税率的政策,不禁莞尔,虽然这跟我们的电力供应以及电价成本相关,也是迫不得已而为之,但正好在美国要压制油价的关口出台,我们既不用担心油价会大涨,而美国人估计又要难受了,如果国际油价不能如愿大幅下跌,吃亏的反倒是美国自己的长期利率和经济稳定性。
  
  过去几年内,我们看到很多政策的出台没有充分考虑经济自身的规律和可持续能力,不过近期的部分组合政策,我们看到了经济软着陆的可能。虽然如前所述,货币政策转向并不能解决债务负担率的问题和产能过剩问题,但美国人忙于自身问题而压制国际物价水平创造的几个月的时间窗口对我们非常重要,当然,也很紧迫。
  
  拭目以待!
caihua

11-06-25 18:42

0
  新华社报道,IEA在声明中说,28个成员国同意采取联合行动,动用各自战略石油储备,释放的6000万桶石油储备中约有一半来自美国,30%来自欧洲,20%来自亚洲国家。
  IEA总干事田中伸男表示,这是该机构在历史上第三次动用战略石油储备,希望此举能够改变原油供求关系,保证世界经济“软着陆”。
  IEA预计到今年5月底,利比亚动荡将造成国际轻质低硫原油供应减少1.32亿桶。利比亚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其石油产出占全球总产出的2%,但目前由于局势动荡,利比亚原油供应基本中断。
  战略石油储备是应对短期石油供应大规模减少或中断的有效途径之一。IEA成员国战略石油储备超过41亿桶,其中近16亿桶是公共储备,专门用于应对紧急情况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