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好帖顶起
0
:-)
0
和讯兄,我才知道加油券是要购买的,要花大价钱...非常感谢兄啊.....
0
在大数原则下,再去取值存贷比;
之后再把坏帐全抓出来;
再后把潜在坏账也抓出来,根据一家银行管理人员背景, 一贯风险控制素质,设定乘数.用其给潜在坏帐加乘,来计算一家银行的信贷风险安全性.
在研究此业务上,我们的位置是一个盈利分析人员,已经不是稽查了,所以从战略高度上,没法一笔一笔查了:)
0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一方面是诚信和对工作认真态度因素;
另一方面是数据源不一样;
还有是在数据加工时,某些地方有重复或漏项.
双重控制在这种业务上特别没效果.
这个问题,从管理层角度,也比较难追究.除非一个银行的稽查与业务部门完全独立,且受到持"上方宝剑"的待遇,这种问题才能彻查.国有银行的机制是人制,办不到;外资银行可以做到,但因为在中国开行时间短,深入懂业务的稽查又不多,所以难查出;老牌股份制银行比如深发展,招商..这些本是该办到的.
但从取值分析时,能不能用大数原则?谁报的数大,姑且用这个大数?
0
不错不错
还有就是本身信贷操作制度结构上,各家行是有差异的,这个差异直接影响市场占有和风险杠杆.
从这种贷款模式上,能从各行的promotion,市场推介上获取线索.
0
稽查英语是Auditor,
内控在银行一般是OR, 或Internal Control.
二者检查的内容很多地方是重合的.但稽查也会检查内控的工作质量.
0
大哥,英语是不可以不懂的,这个相当与普通话,我们的普通话对世界村来说,相当与地方方言:)
0
关于研究银行获利能力这块,是多数公私募基金经理心中的痛.因为没在银行很多环节待过,不知道这里的控制点在什么地方,很难估算银行本身盈利能力.单看报表远远不够,表外资产那块是不秀给你看的.也就是说,现在的银行价值分析上,水分很大.
0
把兄的研究银行信贷框架合并起来,看来我们可以一个挨一个银行的研究了.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