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井底观天之碳素行业竞争对手

10-07-07 13:02 2202次浏览
521365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山西宏特煤化工有限公司靠的就是这三张王牌

[ 2009-04-27 ] 来源于: 4月24日化工报

经历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阵痛,很多企业到现在仍然心有余悸,不知道2009年的市场将会如何发展。然而在动荡的环境中,也有很多日子依然红火的企业,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超越竞争对手的用科技驾驭发展的能力。山西宏特煤化工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个靠高科技王牌战胜危机的典型。
  
今年第一季度,同行的产品大量积压,宏特公司的产销率却保持在100%;焦油处理量与去年同比增加133%;销售收入达到2.05亿元,同比增长 12.2%;税前利润同比增长3.57%。
  
以生产、科研和销售为一体的大型煤化工民营企业宏特公司近年来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打出了三张王牌。
  
一是自主牌。该公司自2002年9月成立以来,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开展技术研发。他们与南京大学、中橡集团自贡炭黑研究设计院等12家科研院所以及6家大用户签订了开展长期技术研发合作协议,建立了快速灵敏的市场反应机制。2004年8月,该公司成立了针状焦项目指挥部,大规模引进国内32名针状焦及相关行业技术专家。他们在消化前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行了自主再创新,终于建成国内首套5万吨/年煤系针状焦生产装置,填补了国内尖端煤化工领域的空白,结束了我国针状焦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
  
二是首创牌。在煤系针状焦研发上,我国从“六五”开始相继建设了4个试验基地,先后投入近20亿元研发费用,但由于种种原因均未实现工业化生产。宏特年产 5万吨煤系针状焦生产技术为国内首创,打破了日本企业长达20多年的技术封锁和产品垄断,促进了国内高功率电极行业的发展和钢铁工业产品结构升级。该公司现已形成的产业链主要有国内最大规模的45万吨/年煤焦油加工装置,国内唯一的5万吨/年煤系针状焦装置,世界最大规模、国内首套的萘法制4万吨/年苯酐装置,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国内首套25万吨/年特种沥青加工装置以及6万吨/年新工艺炭黑装置及尾气发电装置。宏特产品加工深度始终领先国内同行业3~5 年,已具备加工煤化工初级、一次、二次、三次、四次产品能力,可以从煤焦油中提取初、中、高三个等级、5个系列的30余种煤化工产品。
  
三是专利牌。山西宏特煤化工有限公司从建厂伊始就将资源集中化、技术专业化、装置大型化、产品系列化作为发展方向。目前,该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在总体技术中所占比重为100%。该公司的煤系针状焦工业化生产工艺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工业萘汽化-固定床气相催化氧化生产苯酐工艺、二段串联连续低压加热缩聚工业化生产改质沥青、萃取法制取浸渍剂沥青工业化连续生产工艺3项发明专利也已经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受理,此外还拥有19项专有技术。
  
近日,该公司生产的针状焦产品成功应用于国内炼钢条件最为“苛刻”的开封炭素公司。产品在多家钢铁公司的试用结果为“抗氧化性能、炼钢单耗与国外进口电极水平相当”。至此,该公司煤系针状焦产品质量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完全可以全面替代进口。
  
目前,宏特年产10万吨煤系针状焦项目正在紧张建设中,同时正在开发和储备沥青基碳纤维、活性炭纤维、核石墨、石墨阴极、超高功率电极等高端碳材料生产技术。该公司2009年底有望成为世界最大的年产15万吨煤系针状焦生产企业;2010年将建成国内最大的年产4000吨蒽醌项目以及1000吨级的碳纤维试验装置;2012年建设2万吨通用级炭纤维项目。到2012年该公司成立10周年时,其煤焦油加工能力将达到100万吨,产品种类达到60种左右,实现销售收入78.13亿元左右,利润总额22.63亿元,将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煤化工企业。
打开淘股吧APP
1
评论(11)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sdzrh

10-07-07 14:44

0
谣言满天飞,太好了!
垃圾王

10-07-07 13:35

0
山西宏特煤化工有限公司到中钢吉炭进行访问 

--------------------------------------------------------------------------------
 
  
7月5日上午,中钢吉炭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杨光,总经理助理贾文涛、刘树权,在公司312会客室热情接待了山西宏特煤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吴连生等一行4人。

杨光董事长首先对吴连生等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对山西宏特煤化工有限公司给予中钢吉炭的支持表示感谢。同时,介绍了公司生产、经营等相关情况,分析了当前国内炭素行业的发展趋势,特别介绍了中钢吉炭面对今年下半年各种不确定因素所提出的8项应对措施。山西宏特煤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吴连生也介绍了自己的生产、科研等情况,对煤化工产业链的延伸等情况也进行了简要说明。双方还就两个公司的进一步合作进行了友好磋商。

山西宏特煤化工有限公司的此次访问,无疑会加深双方的友谊,从而为双方谋划出更加长久的企业合作远景。

——————————————————————
该不会是来收购中钢吉炭的吧
521365

10-07-07 13:25

0
宏特投资3个亿搞的2.2万吨超高功率石墨电极项目,也在今年投产,就是使用自个儿的针状焦原料,中钢川碳也是搞了个2.2万吨的超高功率石墨电极项目,可是花了4.8亿大洋哦,单单看看这投资总额的耗费,中钢就不输了不少,居然比人家多花了60%的(1.8亿元)的钱啊,国企就是国企啊,效率如何,大家自己去评判吧!
521365

10-07-07 13:20

0
当中钢热能院的院长在感叹针状焦项目要达产达销难上加难的时候,人家宏特不仅拿到了针状焦工业化生产工艺的发明专利,做到了首期的5万吨项目达产达效,而且二期10万吨项目今年底投产,还把针状焦卖到了000928,供928使用!
垃圾王

10-07-07 13:17

0
老病的中钢废了。。。
521365

10-07-07 13:14

0
宏特跟000928和600516比,产业链更完整,从煤焦油——沥青——针状焦——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碳纤维——核石墨。人家可是一条线通吃,000928和600516,落后的可远了!
521365

10-07-07 13:10

0
人才作舟创新为桨 山西宏特逆“寒流”而上
发布时间:2009-3-24

来源方式:转帖

 山西日报讯:时下,在位于交城县经济开发区的山西宏特煤化工有限公司,此情此景实令人感叹:在公司南门口,是长达两三华里的等着销售煤焦油的油罐车队;而在公司北门前,则是一长溜急等着购买针状焦的集装箱车队。世界经济遭遇“寒流”的情况下,该公司前10个月,销售收入同比增加74.32%,主要产品工业萘、沥青、碳黑的产量同比都大幅增长,其中核心产品针状焦的产量已达到24647吨,同比增长达160%。宏特的火热生产销售场面,好像是冬天里的一把火,令人惊喜而振奋。

  宏特公司于2001年落户交城,短短几年时间,企业迅速做大做强,成功的秘诀就是科技创新战略和人才战略的实施。在人才投入上,公司现有员工1081名,其中大中专以上学历的占了近90%,有着32名之多的煤化工专家队伍,其中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这里汇聚了全国第一代针状焦专家等一大批国内业界的顶级人才,庞大的人才宝库成为宏特推陈出新、不断研发新产品的智慧源泉。

  科技创新是宏特永远的追求。宏特与国内知名的设计院、研究院、高等院校保持着长期的合作关系,这些地方的高科技成果在宏特迅速地转化成了高科技产品。与南京大学合作开发建设了国内第一套大型连续精蒽、咔唑装置;与浙江大学合作建设了DCS全自动集中控制系统、信息调度系统;与上海石化设计研究院合作开发建设了世界首套浸渍剂沥青装置;与山西煤化工所合作开发了炭纤维生产装置和沥青活性耐炭装置。引进“智慧”,让宏特从一个“智慧”的高度走向了另一个“智慧”的高度,集大成于一家。

  一级针状焦在宏特开发研制成功之前,一直是日本独领风骚,一家独大。而且,这些技术向来是我国煤化工产业发展煤沥青难以解决的瓶颈问题,是横亘于煤化工深加工道路上的一座技术大山。为此,宏特投入经费达3亿元,以破釜沉舟的勇气,在经过无数次失败后,历时3年,终于登上了这座科技高峰,一举填补了国内煤化工领域的空白,结束了我国炭素行业生产超高功率石墨电极原料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

  针状焦的研发成功,不过是宏特勇攀科技高峰征途中一个坚实清晰的脚印。在这条路上,宏特走得执着而稳健。企业先后自主开发了国内首套与焦油初加工相配套的50万吨/年连续洗涤分解装置、10万吨连续加压法改质沥青生产装置、6万吨/年新工艺碳黑生产装置。在沥青、蒽油、萘三个系列产品深度开发上,已分别实现四次、三次和二次深度加工,走在了国内前列。
521365

10-07-07 13:09

0
聂春玉在山西宏特煤化工有限公司调研
发布时间:2009-3-23

来源方式:转帖

  4月8日上午,市委书记聂春玉轻车简从,深入山西宏特煤化工有限公司进行调研。他强调指出,各级各部门要转变作风、狠抓落实,服务好基层,服务好企业。宏特公司要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坚韧不拔,顽强拼搏,不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力争向国内一流煤化工企业迈进。

山西宏特煤化工有限公司自2002年在交城建成至今,企业总资产达10亿元,年产值达到15亿元,现有两套焦油加工装置,年加工能力达到45万吨,能生产4大系列30多种煤化工产品。特别是去年7月,他们率先在国内研制并成功生产出优质碳素材料——针状焦,一举填补国内此项产品的空白,结束了长期以来我国针状焦全靠进口的历史,为吕梁人民争了光。

  在宏特公司总投资达2.6亿元的苯酐项目现场,聂春玉边听取公司董事长吴连生介绍,边询问项目建设及产品市场前景,当他得知该装置是世界上用萘法生产苯酐的最大生产装置时,连连点头称好。他高兴地说,我们抓“三大工程”就是要瞄准这样的大项目,高起点起步,高速度建设,最终实现高质量运行。宏特公司短短几年内,企业规模不断扩张,产品链不断延伸,市场占有率迅速提高,靠的是科学的规划和争先的勇气。为什么有些地方同样是搞煤焦油深加工,却没有把产品链延伸下来,而宏特投资省、见效快,这很值得我们思考。我们现在抓作风转变,需要的是谋大事、干大事、成大事的人。如果整天空喊口号,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传达文件,不谋实事,不干实事,那就坏了大事,这种作风必须彻底摒弃。从现在开始,从市四套班子领导到基层干部都要在转变作风、狠抓落实上下功夫,着重从 “上不上班”、“办不办事”、“成不成事”、“想不想事”、“坏不坏事”这五个方面来解决作风问题,步步引向深入,要把作风转变落实到“双百双千”项目大会战和全市400个新农村的建设中去,一以贯之。收到实效。宏特公司能在吕梁发展壮大,与市县干部踏踏实实真心诚意为企业服务的作风是分不开的。

  在调研中,聂春玉还了解到宏特公司今年还将投资3个多亿,建设年产2万吨的超高功率石墨电极项目,年产值将达6个亿;浸渍沥青项目投资1个亿,将消化 70%的沥青,附加值提高一倍,此产品又将填补国内空白,市场前景广阔;还有公司将和中国煤炭基金会合作,3年内投资30个亿,年焦油加工能力将达到 100万吨,成为全国同行第一。聂春玉非常满意地说,实践证明,企业要发展,一靠科技,二靠人才。我们吕梁众多的煤焦企业既是我们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撑,也是我们进行科技创新的主要阵地,宏特公司的崛起,为山西发展新型煤化工业走出了一条新路。宏特公司的创业者以开阔的思路和特有的韧劲,多方而聘请技术人才,借助国内国外资本和技术力量,在较短的时间内开发出了数十种定型产品,特别是研制成功了针状焦这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优势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聂春玉特别强调,各级各部门要切实转变作风、狠抓落实,抓大企业、大项目一定要注重技术创新和科技创新,不重视技术创新的企业是没有出路的,没有科技含量的产品是没有市场竞争力的,技术优势就是经济优势。民营企业要大力开展科研开发,实现技术上的突破,为我市“三大工程”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521365

10-07-07 13:05

0
宏特集团2007—2015年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09-3-23

来源方式:原创

在公司“2007—2015年发展规划”中,通过目前45万吨/年焦油加工规模,将产品产业链全部做到中、高、尖端产品后再扩建60万吨的焦油加工装置,使宏特焦油加工总量达到100万吨,加工产品达到100余种,销售收入达到80.45亿,利税24亿,位列德国吕特格公司之后,稳居世界煤焦油化工第二位置。

以新工艺技术建设60万吨/年焦油加工装置,总加工能力达到100万吨/年,其加工规模达到世界第二。

沥青系列产品的加工,除已投产的5万吨/年针状焦生产装置外,计划再扩建10万吨/年针状焦装置,进而达到15万吨/年的规模。其煤系针状焦生产规模位列世界第一;在此基础上计划以针状焦为原料再建设6万吨/年超高功率石墨电极项目,达产后其生产规模位居世界前五位,使产品进入炼钢行业;再以针状焦原料为基础,深度开发沥青炭纤维、碳微球、核石墨等高端炭材料,攻克当今世界尖端技术,使产品进入航空、航天军工领域。

蒽油系列加工线,先提取粗蒽后用粗蒽加工生产精蒽、咔唑、蒽醌,再将脱晶蒽油扩建2条3万吨/年炭黑生产线,2条4万吨/年炭黑生产线,使炭黑的生产能力达到20万吨/年,尾气发电能力达到1.8万千瓦/时,形成蒽油系列加工的最优化工艺产品路线。其炭黑生产规模与品质达到国内前三位,从而使产品进入轮胎、橡胶行业。

以工业萘为原料建设的8万吨/年工业萘氧化制苯酐项目,于2008年8月投产苯酐再制增塑剂(DOP),萘的深加工进入塑料领域,其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洗油加工系列是精细化工提纯的重点,从洗油中提取工业苊、α甲基萘、β甲基萘、喹啉等精细化工中间体。

以洗油和粗酚提取的中间体进而加工精细化工产品古马隆、吡啶、喹啉、维生素K等,使产品进入精细化工高端。
521365

10-07-07 13:05

0
我国煤系针状焦投入工业化生产
发布时间:2009-3-23

来源方式:转帖

  中国冶金报讯7 月26 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系针状焦工业化生产装置在山西宏特煤化工

有限公司建成投产。这一项目的建成,缩短了我国煤焦油深加工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打

破了多年来我国针状焦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
  针状焦是生产电炉炼钢用高功率、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的原料,按原料不同分为油系(以石油重
油为原料)和煤系(及煤焦油沥青其馏分为原料)两种。美国在上世纪50 年代后期首先掌握了石油系

针状焦的生产技术。由于石油加工方向的转变,油系针状焦原料产量减小,加之石油紧缺,日本、

德国等国家均致力于开发煤系针状焦技术。1979 年,日本煤系针状焦实现工业化生产,油系和煤

系针状焦市场共存。
  据悉,我国针状焦长期以来一直依赖进口,影响了我国炭素工业的发展。2005 年,我国生产高

功率、超高功率电极16.5 万吨和6.5 万吨,进口针状焦10 万吨,价格达1000 美元/吨。按照中国电

炉炼钢的发展趋势,预计到2010 年,国内针状焦年需求量将超过140 万吨,市场资源短缺。
  据介绍,该项目投产后,预计到今年年底,可生产出针状焦1 万~1.5 万吨。在设备运行稳定后,

预计产量可达到5 万吨。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