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转载 《股市真规则》选股要诀之:医药行业

10-07-06 22:23 1668次浏览
确认888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以下是对《股市真规则》中关于“医药行业竞争优势”中内容的一些提炼和延伸,希望能对医药行业选取未来能胜出的企业有一个提纲性的概括。后续将对工业设备,日常消费品等我感兴趣的行业也做一类似概括。



1,必须立足于大病种,并且未来人口演化的趋势将长期有利于这一病种,且这一病种的需求远远未必有效满足。



2,必须在这个大病种中已经具备了重磅药品---有多重呢(书中列明单品10亿美元销量,显然不适合国内情况)?第一,现金流可以支撑公司的持续长期研发(很多人说要选重视研发的企业。但问题是,决没有人会说自己是不注重研发的,这条等于白说。但研发不是一个意愿问题,而是一个能力问题。这个能力长期持续的最基础条件是,必须有钱为前提);第二,与之类似的竞争对手产品销量远远低于它的规模(说明不但重,而且强)。



3,药品应用属性最好是一旦吃了就长期服用,也就是说,一得这个病就要吃而一吃就要长期吃。反复消费的东西,第一总比一次性消费的来的有利;第二比较容易产生某种口碑上的优势。结合第一点因此既是大病种又是慢性病特征的更值得注意。



4,必须具备非常明确的与同行的差异化竞争壁垒,这个壁垒体现在:第一,它的经营战略代表一个广阔的发展方向;第二,在这个方向上其它选手已经很难追上。



5,从产品梯队格局上而言,最佳格局是:第一,要求现金牛产品重磅且稳定(即规模效应);第二,后续梯队产品瞄准的市场极广阔、介入的起点很有竞争力、产品的未来释放节奏舒缓而有序。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fe996b0100ipft.html) - 《股市真规则》选股要诀之:医药行业_水晶苍蝇拍_新浪博客


6,做事儿“规矩”,即符合国际医药产品营销的标准动作,推动公司发展的基础力是:创新、品质,而不是塞钱靠关系。并且特别重视产品知识产权、专利的自我保护。



7,在类似的条件下的2个“更看好”。第一,更看好中药类产品;第二,更看好民营企业。



解释一下为何更看好中药企业:

第一,已经延续千年的产业,至少在未来100年你不用担心其消亡(别听那帮宣扬废除中医药的人扯淡)。这在战略格局上叫什么呢?“守不败之地,攻可胜之敌”--中药走不出去,也有13亿的天量消费基础垫底;而中药万一走出去呢?



第二,中药是医药中唯一具有本地比较优势的产业。有无数的经典药方供提炼优化,本身就省去了天文数字般的药品基础研发费用。而巨大高昂的研发费用、相比外企在经验知识积累上极大的差距,正是所有国内化学药企业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第三,想象一下,当世界巨头陆续纷纷进入中国本土的时候,以化学药那种打钱、打经验的玩法(所谓的10年10亿的单品研发支出),中国西药企业的相对竞争优势在哪里呢?低成本?但医药企业的生产成本很不关键,且外资照样可以在中国境内组织生产和研发;当没有相对优势,市场逐渐开放而最厉害的家伙已经虎视眈眈的时候,长期来看这类企业是没太多还手之力的。



而看好民营体制的企业也很简单:这个行业一不靠准入限制,二不靠资金扶植,三不靠简单的规模扩张。靠的是创新的意识,靠的是企业经营的活力和创业的冲劲,靠的是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发挥才干的空间。因此对于国企的特性而言基本上正好是相反的。

来源:(http://*.html) - 《股市真规则》选股要诀之:医药行业_水晶苍蝇拍_新浪博客
打开淘股吧APP
2
评论(3)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确认888

10-07-07 09:05

0
文章来源于《证券市场周刊》

 

国内首只行业私募基金的出现颇为惊艳。很难想象一只追求绝对收益的私募基金,会放弃行业轮动的机会,将自己束缚在医药行业内10年。这只能说明,上海从容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吕俊和姜广策,对医药行业未来的投资潜力有多么大的信心。

 

【《证券市场周刊》记者闫铮】姜广策受吕俊邀请共同管理这只医药行业私募基金前,是台湾元大证券大中华区医药行业主管,丰富的人脉和专业的医药知识,是吕俊将宏观研究外的一切决策交给姜广策的原因。

姜广策将未来10年称之为医药行业的黄金10年。在他看来,目前中国的卫生服务支出占GDP的4%左右,而美国等发达国家同一比例为16%,巨大的前景令吕俊和姜广策愿意用“10年自囚”,充分享受这个行业所带来的投资机会。

估值合理论

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卫生服务的需求将被激活;同时社会人口的老龄化,政府卫生支出的逐年增加、医疗改革带来的机遇,都让医药行业浑身散发着投资机会。

机会不是问题,问题是医药股目前饱受诟病的估值。“改善基层医疗基础设施以及在2011年形成全民覆盖的医疗保险,预计这些举动到2013年可使中国医药市场规模翻倍。”姜广策认为,医药股虽然目前估值都相对较高,但从中长期来看发展空间很大,考虑到2011、2012年的动态估值,其中某些质地优良的公司估值相对较低。如果大盘继续下跌,未来医药股补跌的可能性较大,这会加速医药行业投资价值的凸显,虽然其中优质股相对抗跌,但并不妨碍优质股以成长性来弥补现今的高估值。

然而,企业的竞争加剧、政府对药价进行干预以及医改的前景不明,为医药行业的未来增加了不确定性。姜广策说,自己并不惧怕医药行业出现系统性风险,导致无法通过行业轮动避险。他指出,医药个股的表现与行业的整体表现之间有一定的独立性。由于医药产品的投入期较长,若有新的产品上市,或上市二三年将出现爆发式增长,会导致公司业绩增长大幅超过市场预期,促使股价大幅上升。

目前,医药行业股票流通市值达到1.5万亿元,而现在单只私募基金的规模相对较小,即使医药股板块整体表现一般,仍可以集中选择一些优于医药行业整体表现的股票,来抵御行业性低迷。

对药企进行估值时,姜广策喜用PEG指标估值。用PEG指标选股的目的在于将市盈率(PE)和公司业绩成长性(Growth)对比起来看,这一指标通常可以解释公司被赋予高估值的原因。需要注意的是,PEG必须要和其他指标结合起来,在姜广策看来,由于医药股个体差异较大,无法用单一指标概括判断,一切与成长性有关的财务指标都需认真考量。

选治大病的药

在选股时,姜广策也有独特的方式。他关注三点:一、公司的产品线,主打产品是否有足够强大的市场空间,是否是足够大的品种,是否针对大的病种,或者产品是否独家等;二、公司的营销团队,是否打造符合公司价值的品牌,获得与公司价值相符的市场空间;三、公司的政府事务能力,是否有能力在政府招标和政府沟通中要价。

同时,技术壁垒是医药行业价值判断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国外企业可花10年时间投资10亿美元开发新药,但国内药企似乎鲜有这样的先例。姜广策认为,这和中国整体的科研体系有关,科研的资源和人员主要集中在研究所和高校,企业的研发体系建立时间较短。但市场正在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部分药企的科研状况正在改善,这些具有科研能力的药企其成长性值得关注。

实际上,与国外药企的科研投入相比,中药数千年的历史,给了国内药企得天独厚的技术壁垒。“基本药物目录的出台,有利于中药份额的提升。在新出台的医保目录里,中成药占46%的比重。

在公布的基本药物目录化学药部分中,大部分品种都是厂家众多、竞争激烈的品种;相对而言,在中成药中,独家品种或剂型数量较多。中药同质性小,招标定价中有优势,专利保护相对完善,独家基本药物进入收获期。”姜广策表示,在认识中药的时候,需要看清药种是否具有独家性、排他性,如果不是君臣药,而其他的佐使药,那么这样的处方则不具有技术壁垒的特性。

简言之,医药行业与其他行业的最大区别在于,几乎每家企业都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企业的产品线、发展阶段不一样。投资医药股的关键就在于寻找现阶段正处于业绩释放期的企业。而姜广策多年的从业经验得出的结论是,“这样的机会从年头到年尾都存在着。”
kenrich

10-07-07 00:29

0
000538
就等这个跌下来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