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正史记录,野史传说,戏剧编排,小说演义。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评点,不同作品有不同的描述。是非真假众说纷纭,成败得失疑窦丛生。
0
刘备,成也兄弟情谊,败也太重兄弟情谊,不计厉害!性格决定命运。
0
不敢苟同!
孔明与子龙阻止刘备伐吴是正确的,联弱拒强是当时有识之士的共识。关羽不听孔明叮嘱,失了荆州,死于吕蒙,本乃咎由自取。
刘备为了兄弟情一意孤行,破坏了川蜀大好形势。这一点他自己在白帝城托孤时也悔恨不已!诸葛亮当时不去,是刘备对他心有怨恨,
不要他去。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0
甚有同感!刘备取关中后形势大好 岂料关羽失了荆州 一切便急转直下 唉!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0
《三国志》与《三国演义》,一个是正史,一个是小说 。大家看其他小说,根本就不把它当成真实,知道那是虚构的,但为什么天下的人都觉得三国演义说的都是真实的,《三国演义》写得太传神了,而且跟着正史去走,所以能达到这种以假乱真的境界。
0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吴国和魏国会一起来打你
0
看各位的跟帖看到这里,很受启发,谢谢了。
无心插柳柳成荫啊~
0
三国演义,有谋略,没思想。
古代四大宗教,没有一个诞生在中国。
孔孟之道,终究还是没有走向世界,其中必定有深刻的原因--难懂的汉字绝对不是阻挡我们走向世界的主要因素,这背后一定有更深刻的因素。希望有高人能指教一二。
0
重新审视三国 诸葛绝非佳人
0
拍的不错。
对诸葛亮俺也有点小意见。
关羽死于东吴,刘备伐吴已成箭在弦上之势,还为了一己之私三番阻挠,百搭上个张飞不说,还裹挟子龙不往。
这个问题上诸葛亮太让人失望了。
于公于私,刘备伐吴都是对的,至少先夺回荆州就是对的(后面诸葛自己也感概,如果荆州还在,北伐粮道何至如此不畅,伐魏何至如此艰险)
关羽之死正好提供绝佳口实,本该乘机君臣同心拿下荆州,却顾忌兄长安危投鼠忌器,找些冠冕堂皇的理由百般阻挠,对比庞统为了西川的师出有名可以牺牲性命,人品相去甚远。
试想倘若诸葛、子龙、张飞随大军出征,荆襄之地应是垂手可得,顺路灭掉东吴也非难事,历史将该写啊。
诸葛战略上先错了六出祁山战术纵然精妙也是枉然
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