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中国玻纤-激情澎湃

10-06-12 00:59 4124次浏览
sdzrh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玻纤作为一种新型的复合原材料,具有很多优越特性,如:耐高温、抗腐蚀、强度高、比重轻、吸湿低、延伸小、电绝缘及性价比高等,可以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电子电气、工业设备、管罐、造船、医疗及海洋开发、航空航天、风力发电等高新科技产业,这种新材料的发明和应用是以替代钢材、木材、水泥等传统材料的角色出现的。目前,用于全球复合材料工业的增强材料主要有玻璃纤维、碳纤维和芳伦纤维,其中玻纤占了整个用量的98.80%。

中国玻纤的价值
1.旗下的巨石在玻纤方面世界第一
2.在金融危机降价时压低了成本,改进了技术。复苏后竞争变小了,目前正处于玻纤价格回升的时候。价格只要回升一点,利润就很可观。
3.会有越来越多的复合材料被开发出来,需求旺盛。
4.管理层很优秀,基本是靠市场化打拼出来的
5.有资产整合的预期,未来业绩暴涨的催化剂
6.预计2012年产能增加到150万吨,可以快速适应经济的恢复,目前权益产能约45.5万吨。

风险:
1.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玻纤的出口业务影响。(是否可以转嫁成本?)
2.加息对财务费用的增加
---------------------------------------------------------------------------------------------------------------------
随着大型企业在池窑玻纤生产线上投资的快速增长,玻纤行业的集中度也在迅速提高。2009 年行业前三名巨石集团、重庆国际、泰山玻纤的玻纤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59.52%,国内三巨头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寡头垄断竞争格局,对上下游企业具有很强的议价能力。

2009 年国内玻纤产量分布
单位:万吨
生产企业 玻纤产量 比重(%)
巨石集团 64 30.47
重庆国际 29 13.81
泰山玻纤 32 15.24
其他企业 85 40.48
合计 210 100.00

2009 年全球玻纤产量分布
单位:万吨
生产企业 玻纤产量 比重(%)
OCV 62 15.12
巨石集团 64 15.61
PPG 41 10.00
重庆国际 29 7.08
泰山玻纤 32 7.80
其他 182 44.39
合计 410 100.00

成本优势
2007 年巨石集团的玻纤单位成本仅为0.44 万人民币/吨,重庆复合材料公司为0.46 万人民币/吨,中国厂商的玻纤制造成本远低于国外厂商。根据公司提供的数据,2009 年巨石集团的玻纤单位平均成本为3,527元人民币/吨。国内企业凭借低成本可以维持25-30%左右的毛利率水平,而国外厂商如
法国圣戈班的玻纤业务只有10%左右的毛利率水平。

行业地位及行业优势
1、行业地位
巨石集团严格按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 环境管理体系、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组织生产,确保为客户提供优质、满意的产品。“巨石”牌玻璃纤维是“中国名牌”,主要产品并已获得挪威船级社(DNV)、英国劳氏船级社(LR)等产品认证。
公司在产品标准制定方面具有一定影响力。已参与审定行业标准19 项,国家标准30 个,其中国际标准3 个。
巨石集团2008 年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26%,从国内市场来看,泰山玻纤与重庆国际是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巨石集团的国内市场主要定位在长三角地区与珠三角地区,泰山玻纤主要在北方市场,档次较低,重庆国际细纱产品较多,产品主要出售给外方股东。
2、行业优势
(1)国内玻纤产业的主要壁垒来自生产线设计和资金投入,目前公司的新建池窑拉丝生产线全部都由公司自身建设,公司掌握了大型池窑拉丝生产工艺的核心技术。从核心原料浸润剂来看,公司拥有数百种浸润剂的配方,50%多的浸润剂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其中20%的浸润剂效果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2)公司总部桐乡地处国内富产叶腊石的浙江省,降低了公司的原材料运输成本。
(3)从产品价格来看,由于中国制造企业的低成本制造优势,公司大部分产品价格低于国外同类产品价格。由于大部分产品的价格相对优势较突出,公司抢占了部分国外企业的市场份额,目前已成为美国前四大造船厂的主要供应商。
(4)巨石集团产品自身定价能力较强。公司每年11 月份在浙江桐乡举办产品展示会,一般在圣诞节前可以签订公司次年产量的80%的销售合同,公司根据自身对价格的判断,采取与客户签订全年合同或者一季度一签的模式。
(5)完善的销售网络。巨石集团目前国内销售的主要方式是直接销售为主,少量的代理为辅。

面临的主要竞争
玻璃纤维行业是一个相对集中度较高的行业,目前总体的竞争格局是寡头竞争。国内主要玻纤厂商为三家:巨石、重庆国际、泰山玻纤,国外为欧文斯科宁-维托特克斯公司(OCV)、PPG 工业公司。
1、主要竞争对手情况
(1)OCV
欧文斯科宁成立于1938 年,肇始于美国欧文斯玻璃公司和科宁玻璃产品公司的研究人员共同进行的一系列成功的玻璃纤维实验,长期以来一直是全球建筑材料和复合材料产业领域的领导者之一。公司总部设在美国俄亥俄托莱多市,在六大洲26 个国家和地区的制造、销售和研究机构中约有20,000 名员工,玻纤只是其业务的一部分。欧文斯科宁在全球拥有20 座池窑,原产量世界第一,约65 万吨,玻纤业务年销售额10 亿美元,占公司总销售额的1/5。自1997 年以后,已没有在新建产能。2000 年10 月5 日因石棉产品危害健康引起巨额赔偿而宣布破产保护。2006 年7 月27 日,欧文斯科宁和法国圣戈班宣布将两个公司的玻纤业务部门合并成立欧文-维托泰克斯增强材料公司(Owens Corning-Vetrotex Reinforcements),其中欧文斯科宁持股60%,圣戈班持股40%。欧文斯科宁将玻纤业务合并后,精力主要集中在建筑节能材料如屋面瓦、外墙挂板和挤塑泡沫板的制造。但受美国及欧洲反垄断法的限制,二家公司合并后,原圣戈班的部分玻纤业务无法全部进入新公司,只能采取出售的方式。
根据中国玻璃纤维复合材料信息网在2008 年9 月6 日公布的信息总结,欧文斯科宁公司将增加其位于俄罗斯水晶城的玻纤厂的生产能力,以应对全球市场对玻璃纤维的需求,该厂是欧文斯科宁公司在2007 年收购的圣戈班复合材料实业的一部分。圣戈班在中国常州、杭州、北京等地新投4 座工厂,产能10.75 万吨。根据2009 年1 月10日中国玻璃纤维复合材料信息网发布的对中国玻纤行业玻纤池窑产能的最新统计,截至2008 年末,杭州圣戈班维特克斯玻璃纤维有限公司拥有3 个玻纤池窑,设计产能达6.25万吨,主要产生增强纱,北京圣戈班维特克斯玻璃纤维有限公司拥有1 个玻纤池窑,设计产能为2 万吨,主要产生无碱无硼纱。
(2)PPG
2006 年,PPG 玻璃纤维产量世界第三,约40 万吨。除传统商用建筑领域仍保持领先外,已将公司新的增长点向多轴向织物(风电叶片用)、增强热塑性塑料(建筑及工业)、电子细纱和特种用途如家窗纱、阳光帘、航空航天和医用绷带等转移,并且致力于开发规格为68tex、136tex 和20tex 的直接细纱,用于耐高温涂层产品的生产。目前PPG 公司玻璃纤维的生产在中国有3 个基地:江苏昆山、山东淄博、台湾嘉义。PPG 公司的复合材料主要分玻纤纱、电子纱、电子布、工程塑胶和玻璃钢。其中,PPG电子纱最大的合作伙伴是制造电路板的南亚公司。大多数使用于电路板的玻璃纤维都是在中国制造的。中国大陆的电子纱制造业起步很快,2005 年底大陆的电子纤维布年产量已超过了台湾。根据2009 年1 月10 日中国玻璃纤维复合材料信息网发布的对中国玻纤行业玻纤池窑产能的最新统计,PPG 玻璃纤维(昆山)有限公司自2003 年开始陆续建成了4 个玻纤池窑,合计设计产能达17.4 万吨,主要生产电子纱。
(3)泰山玻纤
泰山玻璃纤维股份有限公司(TAISHAN FIBERGLASS INC.即CTG),简称泰山玻纤。公司位处泰安市西南工业开发区,公司主要以生产增强纱为主。目前国际玻纤产能正在向国内转移,国内玻纤产业处于一个成长期。因此泰山玻纤制定了扩张总量、追求规模效益的发展战略。截止到2007 年泰山玻纤的产量已达21 万吨,位居全球第六。根据2009 年1 月10 日中国玻璃纤维复合材料信息网发布的对中国玻纤行业玻纤池窑产能的最新统计,泰山玻纤目前拥有12 个池窑。泰山玻纤还有三个在建项目,泰安本地两个,产量分别是6 万吨和3 万吨;外地一个,拥有4 万吨的产能。这三个项目计划到2010年陆续完成后,泰山玻纤的产量将达到40 万吨左右。
(4)重庆国际
重庆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CPIC)于1970 年代进入玻纤行业,是中国最早(1986年)用直接法生产“E”玻璃纤维的制造商。CPIC 是一家高速发展的专业的生产E 和ECR玻璃纤维的中外合资企业。该公司的玻纤产品结构中电子纱所占的比重是国内玻纤企业中最高的,与巨石集团以粗纱为主的产品结构完全不同,市场应用领域也不同。目前CPIC 共有6 条玻纤生产线,2007 年公司玻纤的规模为21 万吨,新增生产线正在建设中,根据2009 年1 月10 日中国玻璃纤维复合材料信息网发布的对中国玻纤行业玻纤池窑产能的最新统计,重庆国际在2008 年有3 个新池窑投产,2009 年公司的玻纤产能已达到38 万吨,但2009 年该公司限产比较严重,产量仅30 万吨左右。
2、产品竞争情况
(1)国内池窑玻纤公司装备差异不大,只在短时间内存在玻纤产品的质量差异,最主要的差异在规模、品种、新产品开发、管理和市场网络。巨石、重庆国际、泰山玻纤三大企业在玻纤生产装备配置和技术水平方面相当,在产品品种和品质方面存在不明显的差距,差距主要体现在巨石的规模、管理、出口渠道、地理位置要优于重庆国际和泰山玻纤;重庆国际由于国内股东资金雄厚,国外股东玻纤用量大,其出口主要是向国外股东返销,存在能源优势和股东作用优势,但存在由于重庆地理位置所造成的运输劣势和市场劣势,西部地区即便在未来几年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对中低档次玻纤的需求也会占较大比重;泰山玻纤由于泰安的劣势地理位置,以及国内劣质玻纤和市场主要集
中在泰安周边的山东与河北地区,相比前两家存在一定的弱势。另外,重庆国际和泰山玻纤所在的省市没有形成合理的国内玻纤生产布局,也没有完善的出口网络。
(2)国外玻纤发展主要集中在两大家,即OCV 与PPG。国外玻纤近几年发展主要特征是:规模扩张基本停止;装备及工艺技术没有出现重大突破;收购与兼并加速市场整合与分割;新产品开发,玻纤下游,特别是玻纤制品新产品开发受重视;技术创新,如已有8000 孔漏板出现,铂铑合金漏板出现加入钼、钨、铼、铱等金属元素,无硼配方得到推广,纯氧燃烧发展快等。
欧文斯科宁与法国圣戈班玻纤业务合并之后的OCV 公司在2007 年的产能规模达80万吨左右。受美国及欧洲反垄断法的干扰,该两个公司的产能并没有完全结合,原圣戈班的部分玻纤业务无法全部进入新公司,只能采取出售的方式。而OCV 公司目前也认识到与巨石在规模成本上已不具备竞争优势,主要也是对复合材料下游应用的研究与开发。OCV 是国际玻纤生产规模第二大企业,产品研发和全球化的布局是其较强的优势,在高端产品领域具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但是较高的生产成本是其明显的劣势,特别是在目前寡头竞争,价格敏感度较高的时候,OCV 的竞争劣势愈发明显。PPG 公司玻纤规模40 万吨,采取收缩战略,逐步出让其在欧洲的公司,集中力量发展电子纱。PPG 主
要是基于细沙和屋面材料的开发,作为全球第三大玻纤企业,在产品研发具有较强的优势,但是相对于巨石而言,产品结构过于单一,并且和巨石没有太多有正面形成竞争的产品,生产成本高也是其比较明显的劣势。目前已将其部分产能移到中国。2001 年IT行业不景气时,PPG 在莱克辛顿的7 座细纱窑由于成本原因关闭了3 座,后进入中国市场,在昆山建厂,目前PPG 在昆山的工厂已经运行。

技术革新:
1、E6 配方研发:自2006 年开始自主研发高性能玻璃纤维,于2008 年研发成功,命名为“E6 玻璃纤维”。E6 玻璃纤维的机械性能明显优于传统E 玻璃,在风能领域应用前景广阔。巨石已向全球客户推介这一全新的玻璃纤维,并于2009 年正式推向市场。与传统E 玻璃纤维相比,E6 强度提高15%,模量提高10%,耐腐蚀性得到显著提高,用该材料制成的风电叶片具有更加优异的刚性和抗疲劳性能,并且耐腐蚀性得到显著提高,能够保护叶片经受各种气候环境的影响,并延长使用寿命。
2、低铝叶腊石取代石英粉:在目前的玻璃配合料中引入低铝含量的叶腊石,借助与一直使用的高Al2O3 含量叶腊石的搭配使用全部引入玻璃配方中的SiO2 及Al2O3,以完全取代石英砂的使用。集团公司桐乡本部已于2008 年12 月20 日开始在四、五分厂的窑炉上使用低铝含量叶腊石,后于1 月5 日在所有的7 个窑炉上推广使用。从目前的使用效果来看,引入低铝含量叶腊石后窑炉内配合料的熔化效果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拉丝作业效率也有所提升。
3、通路纯氧燃烧改造:巨石集团现已突破通路纯氧燃烧技术难关,并自行设计并制造纯氧燃烧整套设备,为公司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窑炉的熔化率,提高了产品质量,同时也大幅减少了废气排放量,提高了公司产品的竞争力。
打开淘股吧APP
1
评论(13)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alexczf

11-02-14 19:25

0
ding
无极无为

10-08-11 21:01

0
这是一家典型的复苏成长股,坚定持有,不会为中间的小波动而心动
sdzrh

10-08-09 23:39

0
还是这里好啊,好安静!!!
sdzrh

10-08-05 13:09

0
这么便宜买个新材料的龙头,真是太幸福了
不过人民币升值对出口影响大啊,耐心等待。。。
sdzrh

10-07-29 10:50

0
有人开抢了
sdzrh

10-07-14 21:48

0
慢慢来,别急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太平洋

10-07-14 13:18

0
下午涨停!
sdzrh

10-07-14 13:10

0
过些天,就会出中报预测,重组会在中报预测前,还是在后面呢?
中报时间:600176 中国玻纤 半年报(中报) 2010 2010-08-20
还有一个月。
sdzrh

10-07-14 13:04

0
欧洲塑料联合会等表态支持中国玻纤反倾销应诉
2010-5-19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关键词:玻璃纤维 欧洲 反倾销 
  欧洲塑料联合会及欧洲复合材料工业协会明确表态:他们将坚决支持中国玻纤企业及协会进行反倾销应诉。
  
  4月16日,应对欧盟对华玻璃纤维及其制品反倾销座谈会在位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欧洲塑料联合会总部召开。欧洲塑料联合会、欧洲复合材料工业协会的代表,国家商务部公平贸易局副局长顾春芳,泰山玻纤欧洲客户代表Claudia女士、Luk先生,泰山玻纤董事长张志法、巨石集团副总裁何羿、重庆国际复合材料财务总监李建绍等20余名中国业界代表参加了会议。  
  
  座谈会上,欧洲复合材料工业协会主席Volker Fritz表示,对于欧盟对华玻纤及制品实施反倾销,欧洲上万家企业纷纷表示,要坚决抵制,并呼吁协会进行劝阻。他强调,欧洲没有理由发起对华玻纤产品反倾销,进口中国玻璃纤维产品是由区域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中国玻纤产品价格适宜、质量可靠、独立性强等优点已经获得国际市场认可。材料成本是决定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如果政府执意对华玻纤反倾销,直接后果就是导致欧洲相关企业的制造成本迅速上升,削弱企业竞争力,而且还会造成本区域产业转移。据了解,欧洲复合材料工业协会是一个法人团体,包含所有欧洲复合材料生产商厂家,代表10000~12000多家欧洲复合材料公司,从业员工大约12万人。  
  
  中方律师认为,前期的工作调查表明,欧盟的产业并没有受到实质性损害,因此欧盟不具备对玻纤征收反倾销税的条件。欧委会在6月的第一周召开关于欧盟产业是否受到实质性损害的听证会,希望在应诉过程中得到欧洲复合材料业界的支持。  
  
  与会中国商务部官员指出,中国玻纤产品竞争力强,在欧洲市场受到广泛欢迎,对促进双方贸易和交流具有积极作用。中欧双方业界应通过加强合作实现共赢,而不是动辄寻求贸易保护。就玻璃纤维反倾销案,中国政府已向欧委会表明中方立场,要求欧委会在调查中采取公正做法。  
  
  本次会谈,由中国建材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复合材料协会副会长、中国玻纤协会副会长、泰山玻璃纤维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志法主持。他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感谢欧洲塑料联合会、欧洲复合材料协会对本次案件的鲜明立场和积极拥护,希望双方今后进一步加强沟通,为世界玻纤复合材料行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无极无为

10-07-08 22:02

0
呵呵,坚定持有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