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说说投资

10-06-11 20:53 15934次浏览
bhj8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进淘股吧3个月,获益良多。特别是对中国赌市的认识,确实有一定的理解和了解。很多前辈,像往生尘土、养养、鱼鹰、冬雷滚滚等,对市场的认识确实让人钦佩。还有一些先生,对企业的认识,也有独到之处,像爱laobao‘爱吃江边鱼、ISDN等,低手、淡雅人生的水品和人品也是我极佩服的。石中火和轻语对教育和人生的认识使我获益良多,在此一并谢了。
打开淘股吧APP
20
评论(312)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bhj8

10-11-12 12:33

0
杨学犟睁大眼睛盯着桌上的两个电脑屏幕,嘴角线绷紧。墙上贴满油脂、金属、原油的价格走势图,如同不时掀起惊涛骇浪的大海。

  “一个残酷的行业。”杨学犟指着屏幕上跳动的数字说,“在这个游戏中,倒下去是必然的,活下来才是偶然的。”当天(10月15日),马来西亚棕榈油期货已连续7周上涨,现货价格也接近金融危机之后的最高点,他却更加紧张。

  消瘦的杨是天津聚龙集团董事长,该公司成立于1993年,主营业务为棕榈油,范围已覆盖种植、码头、仓储、贸易、加工、小包装产品等各环节。它的棕榈油分提厂在全球最大行列,拥有中国唯一的海外棕榈种植园,正在建设华东地区最大油脂综合加工基地与物流配套园区,每年进口100万吨毛油进行加工,是国内进口量最大的棕榈油企业。

  棕榈油来自油棕树的棕果,具有营养成分独特、不易氧化变质及市场价格相对低廉的优势,应用于食品加工业、餐饮业和化工业,是国内仅次于豆油的第二大食用油品种。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榈油消费国,也是最大的棕榈油进口国。国内从事棕榈油经营的企业不下万家,多数是贸易商,实力相差悬殊。大型贸易企业直接从国外进口,进入国内后再通过中小分销商进入流通领域。贸易商一般连专门的仓库都没有,而聚龙是唯一贯穿产、工、贸的民营企业,产品占据全国市场的13%-15%,2009年销售额为56亿。华东基地和印尼种植园建成后,除满足自用外,也能成为利润中心。

  即使拥有如此实力,仍无法舒缓杨学犟胸中的危机感。

  中国油脂产业缺乏话语权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全部依赖进口的棕榈油更是如此,市场价格的一个涨跌就能淹没貌似强大的企业。另一方面,近年来中纺集团、中粮集团等央企在粮油领域大举扩张,跑马圈地。身处阴影之下,民营企业难免感觉空气稀薄。

  这是一条煎熬之路,杨学犟决心走下去,而全产业链,是唯一的路标。

  刀头舔血

  上游与期货,是国内棕榈油企业心中的隐痛。

  近20年来,每隔4—5年,棕榈油价格就会出现一次剧烈波动,那是大浪淘沙的时刻,每个周期,都会淘汰掉50%的企业。

  “2004年我们排名大概在第五位,那一轮周期后,前四位基本上都已经趴下了。”聚龙集团副总裁朱建东感叹,“2008年我们排第一了,到年底再看,二、三、四、五也全没了。”

  如今终端价格相对透明,决定胜负的关键点在原料采购,以及对金融工具的运用熟练程度。

  

  【杨学犟自述,因为父辈都不够犟,担心他长大以后没有主心骨,就给他起了这个名字】

  

  【杨学犟(右)说,每094 一次行业周期波动,都会至少有50%的企业出局】

  同大豆类似,棕榈油原料价格完全与国际接轨,它的期货价格走势也以大豆为参照。所不同的是,大豆在中国尚有生产,但棕榈树在国内没有条件作为经济作物种植。

  棕榈树原产自西非,18世纪末作为观赏植物传到马来西亚,逐渐在东南亚地区广泛种植,今天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是主要棕榈油生产国,生产的棕榈油占世界总产量的86%以上,每年中国大约97%左右的棕榈油从上述两国进口。

  棕榈果经水煮、碾碎、榨取等工艺后,得到毛棕榈油。毛棕榈油运抵中国港口,小小的加工企业根据订单运走自己的份额,经过精炼,去除游离脂肪酸、天然色素、气味,得到精炼棕榈油,再根据不同需求,通过分提,可以得到24度、33度、44度等不同熔点的棕榈油,然后经贸易商进入中国的油脂消费系统。

  四年前贸易商每吨棕榈油能赚到近200元,金融危机之后,他们胆子小了,有一二十元利润就出手,甚至赔四十多元的时候也愿意抛售。“种植园的利润无疑最丰厚。”在聚龙集团研究院副总经理范昭宇印象中,源头的利润能占到产业链的三分之二左右,越往下游,利润空间就越窄,“谁的成本控制能力强,谁的量大,就能活下来。”

  棕榈园本身就是一种保值工具,而对它的投资可能是无底洞。如果不能掌握源头,就只能用期货交易对冲风险,那是一场更大的赌博。有人将棕榈油称为一种“准金融产品”,2005年之后,其金融属性更加明显,理论上说,期货应该跟着现货价格走。“可现在已经倒过来了。”范昭宇拍着电脑说。

  一则笑话是,在天津即使是炸油条的,每天早晨也要先看看期货价格。套期保值在行业中至关重要,甚至是决定生死的砝码。假设仅做现货,贸易商主观判断后市价格要涨,因此暂时囤货,可如果判断失误,价格暴跌,现货根本没有机会出手,贸易商手里抓着大量棕榈油,资金压在采购方,等到价格出现倒挂,几乎卖一吨油就要赔数百元。如果套期保值操作正确,就可以赚取额外利润来弥补倒挂的损失。

  全球最具代表性的农产品(23.25,-0.70,-2.92%)价格风向标为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包括“ABCD”(ADM、邦基、嘉吉和路易达孚)在内的大粮商都选择在此交易,2007年作为中国期货市场第一个纯进口品种,棕榈油期货也在大连商品交易所正式上市交割。聚龙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操作大豆,在大连和马来西亚的交易所操作棕榈油。

  杨学犟走到一张豆油价格走势图前,上面有一个陡峭的波峰,显示的是从2006年下半年到2008年的价格情况,行业周期与金融危机叠加在一起,变化之巨前所未有。价格从2006年下半年缓慢爬升,到2007年骤然加速,可当价格达到1.6万元/吨的历史顶峰后,突然滑落,一直到5560元的谷底,暴跌达70%以上。

  聚龙的棕榈油与少量豆油销售量加在一起每年在一百万吨左右,若没有灵活的套保策略,如此沉重的损失必然会压垮资金链。这一年,聚龙在现货上赔了6亿多元,而在期货赚的略高于这个数字。

  “怎么应对风险?不用别人教,从这样的波动中活着爬出来什么经验都有了。”杨学犟看着图说。

  像聚龙这样以实业为主的企业,套期保值通常配合现货来操作,区别于投机行为。从海外订购毛棕榈油后,市场行情无非有涨或跌两种可能,聚龙的研究团队会根据预判锁定利润与亏损。

  套期保值最重要的数据是当天的现货库存量、期货库存量及净库存量。聚龙有现货,前两个数字可以对冲,最关注的是净库存量。现货与期货冲抵之后,就可以算出企业的净资金,杨学犟牢牢抓住这个数字,为套保加了一道保险阀。

  现货贸易商如果以投资思维从事期货交易,一招棋错,可能再无翻盘机会,最惨痛的教训莫过于中盛粮油。

  2004年时,中盛实力远超聚龙。在沿海形成了以天津、镇江、东莞及厦门为主体的生产基地,在全国拥有数十个产品配送中心,从原料国际采购、物流、生产加工到成品销售配送,建立了完整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产品覆盖国内三北、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当时天津工行和交行甚至在中盛设有办事点,每天都有押款车到公司提款。

  为回避原料波动风险,中盛一直在CBOT套保。2005年,它在CBOT豆油市场持有高空头头寸,又判断国内豆油价格将会上涨,没想到CBOT豆油期货一路走强,内地大豆油现货价格却出现下跌。这一背离使得中盛粮油在期货和现货市场都出现亏损,自此一蹶不振,不得不把资产分别卖给了中储粮和浙江人王伟。后王伟利用中盛棕榈油进口信用证融资,投资地产等项目,盗卖为客户代为存储的棕榈油,涉嫌非法集资十亿元,酿成“粮油第一案”。这一部分资产,后来由中纺油脂接盘
bhj8

10-11-12 10:00

0
股市和现实社会一样,明明是个不好的消息,它反而要涨,利用普通人的金融知识的不足,再三的玩弄你,11号和12号的走势和准备金的出台,小心小心再小心。
bhj8

10-11-10 20:25

0
资金的进出,从10月8号进,到10月20号加息,美国的滥发,今天的上调准备金。国内大资金昨天的退出。整个一套组合拳,非常漂亮。
bhj8

10-11-10 12:15

0
好孩子核心业务赴港上市 控股权旁落成总裁忧患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9日 02:18  第一财经日报
  李静颖

  占有中国婴儿推车最大市场份额的好孩子国际控股有限公司(01086.HK,下称“好孩子”)核心业务即将赴港上市,预计最多募资14.7亿港元。

  此前的7月22日,好孩子集团完成了上市前的最后一个动作,启用全新红色的“gb”代替原本“GOODBABY”,而这一变化在好孩子集团总裁宋郑还看来,更符合国际接受惯,能提高品牌的全球认可度。

  虽然之前多次传出上市消息,但都未成行的好孩子此次终于如愿以偿,将于11月24日在香港证券交易所分拆童车业务挂牌上市。

  因宋郑还在香港忙于上市相关事宜,《第一财经日报》昨日未能联系到他本人。

  零售是软肋

  不容置疑的是,起家于校办工厂的好孩子在婴儿车领域有着明显的优势,目前已占据国内70%、国际40%的童车市场份额。然而2008年,宋郑还开始进军零售业走得并不顺畅。

  进军零售业宋郑还采取了两条腿走路的策略,即一方面在各地开直营店和加盟店,另一方面开始一系列的资本收购,投巨资收购各地婴童行业中的批发商、目录销售商、零售商,收购条件就是要求对方是当地零售业的第一、二名,且年销售额须在2000万元以上,试图通过局部市场的整合加快行业的发展。

  中信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刘乐飞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婴童行业的企业发展尚处于开始阶段,市场并不成熟,企业在产品、品牌、渠道等方面并无更多的优势,整合的机会不多。“目前行业内大部分企业并没有做好收购兼并的准备,行业整合需要企业有自我消化的能力,不然很容易被撑着,最终只会适得其反。”他指出。

  经过一年的门店建设,好孩子的零售业绩并不怎么理想,而宋郑还也在彼时发现了好孩子的软肋,一味地靠规模大来抢占市场并非良策。于是,去年一年好孩子都在放慢步伐,对零售业态进行调整,包括团队的建设。

  集母婴产品销售和母婴服务于一体的一站式零售店,外加目录销售和网络销售三位一体的业态模式,是宋郑还当初进军零售领域的打算。然而,彼时进入这片已是红海的婴童用品领域显然已有些滞后。

  一位曾考察过多家婴童行业的投资人告诉记者,目前国内童装市场规模尚小,进入门槛不高,竞争颇为激烈,三位一体的营销模式在业内已是常态,如果企业没有一些差异化的特色产品或是资源渠道,无法快速地异地复制以规模化来制胜的话,很难有所突破。

  上述人士表示,在尚未成熟的竞争市场,先抢占市场份额,再发展美誉度、提高单店营业额,是一种常见策略。刚于今年9月底在香港上市的博士蛙走的就是这样的路线。

  截至2010年6月底,博士蛙拥有1062个百货品牌专柜、24家街铺专卖店、33家博士蛙365生活馆及7家主力店,每年销售收入保持50%以上增长。

  控股权旁落

  不得不指出的是,好孩子成长的背后其实还有赖于一轮轮的资本助推。早在1994年,由于建造婴儿车制造工厂的资金不足,宋郑还以33%的股权,换回了第一上海(1.41,-0.01,-0.70%,经济通实时行情)投资旗下控股公司中国置业的450万美元;后一年,为了将触角伸向国外市场,第一上海投资以670万美元购买了好孩子另外33%的股权,而原股东中国置业又以1000万美元的价格把自己所持有的33%股权置换给了第一上海投资。截止到1996年底,好孩子66%的股权已经掌握在外资手里。而2000年,好孩子第三次私募,引进战略投资者日本软银集团与AIG旗下两家控股公司,在注入1000万美元的同时,也各自拿走了13.2%的股份。

  早在1999年、2002年曾屡屡传出好孩子的上市消息,但一次次未被兑现的事实显然让投资人急不可待。终于在2006年底,欧洲PAI集团以1.225亿美元收购了日本软银集团、AIG和第一上海投资持有的好孩子股份,至此PAG集团占据了三分之二的集团股份,好孩子200多位管理人员分持了剩余的三分之一股份,其中宋郑还个人仅占8%。而从2007年开始又陆续有关于好孩子上市的传闻,最近一次2008年也未被兑现。

  据熟悉宋郑还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多次的股权融资让他逐渐丧失了大股东的地位,这在民营创始人中并不多见。“每一次的融资股权出让,宋郑还都只是想着借此将企业发展壮大,完成自己的梦想。”他说。

  但上述人士指出,其实目前的股权比例对宋来讲存在一定的风险。“虽然宋目前对好孩子的业务有决策权,但由于控股权掌握在外资手里,大股东有随时用职业经理人把宋替换掉的权利,而这对于创始人来讲是相当不利的。”
bhj8

10-11-09 20:29

0
财经网专稿】记者 吴静 卢肖红 11月9日,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祖远在2010年国际海运(中国)年会上表示,根据"十二五规划"相关建议,构建便捷安全的综合运输体系,积极发展水运业,海洋运输业将被列为重点关注内容.

  徐祖远表示,中国动力不仅驱动了中国市场,而且有力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复苏和海运回暖。我国海运业经历了严峻的考验,总体上保持稳定较快发展。面对金融危机,中国实施了“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等一揽子计划。对于交通运输行业而言,加强了内河的建设,不断优化港口布局,鼓励航运企业抱团取暖。同时政府加强了监督和规范市场秩序,采取了鼓励和更新新旧船舶,实施运价备案,推动两岸直航等一系列措施。在转变航运发展方式上取得良好发展。“水运业具有效率高、运量大、低能耗的特征,十二五期间社会的发展,对中国和社会,对世界经济,都会有更强的带动力和发展。”徐祖远认为。但同时徐祖远指出,海运业属于风险密集型产业,各个国家应该重视和支持海运业,保护海运业健康稳定发展。对此徐祖远提出三点建议:

  首先,坚持开放深化合作,共同促进海运业健康发展。中国愿与国外各界朋友加强海运合作,本着互利共赢原则,共同关注和支持行业发展。

  其次,坚持内外兼修。为了行业健康长远稳定发展,控制发展规模和速度,实现规模效应和资源互补,优化航线布局,提高航运服务的能力。避免低水平同质化恶性竞争,实现双赢和多赢。

  第三,要坚持节能环保,提高安全生产能力,加强环境保护,是国际社会共同责任。鼓励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的推广营运。在联合国授权的范围内,保证过往商船的海上安全。
bhj8

10-11-09 10:45

0
孙宏斌转变:从顺驰倒塌到融创上市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7日 21:54  新世纪周刊
  从顺驰倒塌到融创上市,他在实践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的转变

  □ 本刊记者 付涛 | 文

  孙宏斌简历

  生于1963年,山西临邑人,现任融创中国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行政总裁兼执行董事。1985年获清华大学工程学硕士学位。1987年至1990年,在北京联想计算机集团公司工作,锋芒毕露,也自此与创始人柳传志结下一段恩怨。1995年,孙宏斌创建天津顺驰,从事房地产开发。2006年,顺驰集团为出售其大部分资产而重组为Sunco A和Sunco B。

  融创中国(01918.HK)10月7日在香港正式挂牌,关注董事长孙宏斌的人,就像买了票等待电影开场的观众,等着看那双卡通味十足的大眼睛。

  四年前,孙宏斌割售了一手缔造的“顺驰帝国”。在一些人看来,顺驰也蜕变为中国房地产博物馆中的一具标本。长久以来,孙宏斌的媒体印象,从“狂人”到“枭雄”,一直蒙着一张舞台脸谱。

  融创中国香港上市一周过后,本刊记者在北京见到孙宏斌。昔日地产界的“激情哥”,挟着一身浓烈的烟草味道出场。47岁的孙宏斌,已是两儿一女的父亲。“他变成熟了,”一位跟随他多年的人说。略显憔悴的灰褐脸庞上,浮现出工作强度之大。

  再遇调控

  2009年底,专注于综合住宅和商业物业开发的融创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对外宣布了在香港挂牌的日程表。其突然中止上市计划的决定,令人意外。据说原因是担心股票被贱卖。

  “去年每股发不了3.48港元,今年发要好一些。”孙宏斌边吸烟边淡淡地说。

  今年融创中国重启上市,又遭遇中央政府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公司宣布挂牌之际,恰逢房地产“二次调控”政策在“十一”长假前不期而至。融创中国挂牌后股价未出意料地“破发”,很容易让人联想到2006年。当时急速扩张的顺驰也赶上宏观调控,资金链断裂,倒在上市路上。

  “地产调控,你什么时候上市都会碰到。(二级市场股价是)大家情绪的反应,跟基本面没有什么关系,主要是大势如此。”孙宏斌说话并不十分利落,态度却显得真切。

  融创中国赴港上市一波三折,在孙宏斌曲折人生经历中,只算是一段涟漪。上世纪90年代,本被视为联想“明日之星”的孙宏斌,转眼间竟锒铛入狱。

  旁人常把这归因于一个20多岁年轻人特有的毛躁、张扬和偏执。这种特殊而鲜明的个性,在房地产业这块中国经济的特殊舞台上,也如放大镜般透射出行业的幼稚与管理体制的畸形。

  1992年,当时的联想集团员工孙宏斌,因被指控犯有挪用公款罪,被北京海淀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五年。但他对此并不认同,2003年10月,向法院提出申诉,认为法院在一审中,在法例运用和事实裁断方面都有失误。

  今年融创中国在招股书提供的声明中称,法院在二审中,判定孙宏斌当时的行为并不构成挪用公款,从而一审判决被推翻。

  1994年3月,孙宏斌获减刑后释放,开始自己的创业之路,这一举动也得到了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的支持。一年后,孙宏斌创建了顺驰(中国)不动产网络集团有限公司,从事二手房买卖经纪业务;同年创建天津顺驰投资有限公司,从事房地产开发。

  从2003年到2004年,顺驰曾创造了一年内同时向十几个城市扩张的纪录。所到之处,顺驰往往高价拍地,众人注目,同行存疑。2004年博鳌房地产论坛上,孙宏斌与地产龙头万科董事长王石有一番激烈交锋。他声称顺驰当年的销售收入将达到100亿元,这个数字将远远超过当时行业排名第一的万科。

  王石当即表达了业内的质疑,称这是“睁着眼说瞎话”。次日,孙在论坛登台演讲,题为“把每次变化当作机会”,意在作出回应。

  在外界质疑声音最盛时,孙宏斌在公司内部大会上亲自做PPT鼓励员工,标题是“狂风暴雨中长成参天大树”。媒体经常喜欢引用他一句话:“我是个有梦想的人、一个有理想的人,并且,我也一直很尊重有梦想的人,即使他没有把自己的梦想变成现实。”

  慎谈“目标”

  多年之后,顺驰的年轻人向本刊记者评价当时的孙宏斌:“他们那个年代(的人),身上多少都有英雄主义的影子。”

  在顺驰狂飙突进的时代,公司内部洋溢着一种理想主义的激情。孙宏斌给员工谈得最多的是理想和企业文化。刚工作不久的大学生便可能被派往一个重要的管理岗位,有的年轻员工至今还感激孙宏斌提供的平台:机会、放权、激情和信任。

  变卖顺驰,据说给了孙宏斌很大打击。此后,有人觉察出他“工作狂”的形象有所改变,“开始穿休闲装了,在顺驰多年,从未见他穿过。”

  如今面对本刊记者,孙宏斌似乎有意回避“理想”和“目标”的话题。他总结了顺驰发展中的三点教训和感悟:一是要重视产品;二是过去扩张很快,一下子进入20多个城市,管理跨度太大,管理能力稀释得太厉害;三是当时杠杆率太高。“顺驰的现金流当时出问题,主要是调控之后,预售款出了问题。”

  相形之下,孙宏斌给融创中国确定的严格定位和策略,看上去都像是对当初顺驰的亡羊补牢之举:选择高端精品作为产品定位,将业务范围限制在北京、天津、重庆、苏南四地,要求预算管理做到“销售收入减少的情况下”能确保财务安全。

  问及未来三年到五年的发展目标时,孙宏斌回答说要“慢慢发展”,“提什么目标没有什么意义,提什么目标也干这个活,干嘛提那个目标?”
bhj8

10-11-08 16:54

0
isdn兄:
  段是绝顶聪明之人,有些事他懂,不一定愿意说。还有些事,更不需要做。
  其实像您这样有专业的人,心态阳光,是人生美事。
bhj8

10-11-08 16:49

0
isdn 兄好:
  企业家的话,我因为机缘,较深的接触过两位,一个是民企的,一个是国企的。民企的大概实际销售在十几亿吧,国企的和53家的地位相同。也没有炫耀的意思,主要还是自己的天赋差。
  因为吃了一些自己认为比较大的亏,有两年多的反思,有时确实死的心都有,但挺有好处的,好像打空了一切,重新建立自己的思想观、价值观。读书人有个缺点,学知识的同时,把社会想加给你的观念接受了。好处是完成了自己的专业,缺点是成了书生。金庸先生说张无忌练成九阳神功,幸亏对世间的东西不懂,否则要出偏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实际上,投资和社会相同,满世界说着似是而非的东西,利用资源和信息优势玩人而已,赵丹阳也讲过类似的意思。
isdn

10-11-08 13:42

0
bhj8兄好!
现在我也对于投资具体标的,所需要的对于微观企业经营和企业家的了解有所疑虑。包括最近的互联网,乳业,国美也许还有地产界的种种人,事,想不通透,过不了这关。 在段先生的博客上,也写了这些困惑。
其实,这些事情的困惑一直都有,一直也会有,只不过有时候是觉得前进中的时代特性阶段性的体现,有时候觉得也许投资的本质意义就是如此,古今中外都是这样,资本的每个毛孔都留着肮脏的血液。  
解决不了这些心魔,感觉自己不会走远。 也许会放弃。
isdn

10-11-08 13:33

0
看了 孙宏斌 先生的那个 访谈,呵呵,有些感慨,很不熟悉他本人,只是说个人感想:
1. 也许融创或者当年顺驰的核心竞争力:是那接近百名的局级干部。瞎猜,呵呵。
2.  曾经去过河南,当地的部分地产人士对于 当年顺驰的产品和态度,非常无好感。不知道有无个人和企业恩怨。
如果当年上市的时候,部分人士赴港交所拆台为真,那孙先生在这个江湖中看来确实有些恩怨的。
关于 许昌弃地的背后,也是受到 bhj8兄看问题角度的启发,我觉得也许有故事背后的故事。当然企业通常愿意将上面光鲜好看的东西给别人讲让别人瞧。说说无妨,给大家个好的阳光化的世界憧憬也不错。但如果我们因为他们的光鲜好看而动手投资的话,说不定就是看到罂粟的美丽而沉迷的过路客。
3. 我觉得有投资价值的文章可以少说孙总孙先生的启承沉浮,如果记者们可以说说该企业对于消费者是否负责,可能更加合适和客观。我们投资也更能有谱些。

随想随聊。bhj8兄等方家一笑。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