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章赚多少钱我不关心,关心的是他为何转型失败和政府对他炒作万科的看法,对理解市场和投资有用。
0
7月14日,保利地产(600048.SH)3.5亿股定向增发股解禁,带给增发大王刘益谦等人的,只有苦涩。
2009年7月,保利地产非公开发行3.32亿股,原定15.89元/股的增发底价,因参与者众而被抬至24.12元/股,比底价高出了51.79%。
3位自然人和5家机构,成为最终的增发对象。其中刘益谦认购4500万股,动用资金10.85亿元;来自杭州的方德基认购4200万股,耗资10.13亿元;来自浙江丽水的百年化妆护理品有限公司认购3770万股,耗资9.09亿元。
今年4月27日,保利地产向全体股东10转3,实施2009年度利润分配方案,8名特定投资者中,除保利集团外,其余7名所持增发股由2.69亿股增加至3.5亿股,持股成本也摊薄至18.55元/股。
由于今年以来房地产股的集体暴跌,解禁后,保利地产的股价,一直徘徊在12元之下。刘益谦、方德基等人所持股份市值,已经缩水近40%。
时代周报记者独家调查发现,耗资10.13亿元,成为保利地产第六大股东,如今巨亏近4亿元的杭州人方德基,竟是一位退休的乡村教师。
史上最“富”乡村教师
2009年7月16日,保利地产发布《非公开发行股票发行结果暨股份变动公告》。关于增发对象方德基,公告只提到一句话—方德基住所:浙江省杭州市青园小区6幢。方德基与公司之间不存在关联关系;最近一年,方德基及其关联方与公司未发生重大交易。
能与刘益谦一道,打败福建富豪柯希平等股市牛人,豪掷10亿元,认购保利地产4200万股,方德基的能量显然非同一般。
但查阅以往的定向增发历史,方德基的名字从未出现过。在A股1800多家上市公司的流通股东中,亦从未出现方德基的身影。
此人究竟是何来历呢?
直到一年过去,保利地产解禁,依然无人知道方德基的底细。
时代周报记者经过长期跟踪调查,终于揭开了谜底:原来这个真人不露相的方德基,竟是杭州农村一位退休教师。
方德基,1944年出生,杭州临安市横路乡横路村人,今年已经66岁。
2005年8月17日,方德基的名字曾经登在《杭州日报》的版面上,当时方的身份是横路乡中心学校教师。此前一年,横路乡中心学校校长张建华积劳成疾去世,媒体记者前往采访张的同事和家人,遂让方德基的身份为人所知。
4年后,方德基斥资10亿元成为保利地产第六大股东,其大名开始震惊资本市场。
但一个乡村教师,何以能拿出10亿现金呢?
记者多次联系方德基家电话,都无人接听。
横路村一位村民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方德基最近可能在女儿家里。方老师一生清贫,现在已经退休,不可能有10亿身家,村里人也从未听过他会炒股。
方德基会不会像参与京东方A(3.00,-0.01,-0.33%)定向增发的浙江嘉兴“渔民董事长”徐岳良一样(见本报6月24日《刘益谦牵出神秘人物,打渔人不知自己身为董事长》),仅仅是刘益谦的一个马甲呢?
在保利地产公告的方德基住所“杭州市青园小区6幢”,记者未能打听到方德基的任何信息。该小区多位业主都表示,小区里的人彼此很少认识,他们都没有听说过方德基的名字。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在保利地产3位自然人定向增发对象中,认购保利地产近3亿股的广州人朱前记和刘益谦,都登记了详细的住址,只有方德基的住址语焉不详,似有隐情。
最牛散户章建平现身
方德基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呢?
时代周报记者辗转调查发现,乡村教师方德基不是别人,正是杭州股市第一牛人章建平的岳父。
2008年3月,本报记者独家挖掘了章建平、方文艳夫妇的神奇故事。从商场售货员起家的章建平,以5万元资金入市,10多年间就成就了近20亿的身 家。2007年,章建平一人的股票交易额,就达到了700亿元。光印花税一项开支,就有2亿元。而章建平夫妇,正是浙江临安人。
在朋友的描述中,章建平个子较矮,微胖,不会开车,甚至连手机都没有。章性格温和,为人低调,生活简朴,如果在路上碰到,没人会想到他是有10多亿身家的人,更不会将他同“股神”联系起来。
章建平1967年出生,天津商学院毕业后,分配到杭州解放路百货商店,从事家电的销售和批发业务。1992年,章从杭州解百(8.31,-0.04,-0.48%)(8.55,0.12,1.42%)辞职,回到老家临安,做起了复印机维修的生意。
199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章建平将当时仅有的5万元资金投入股市,就此成就了一段惊心动魄的传奇。
“1996年至1998年,炒股可以透支,应该说,正是这个机制,成就了他。1997年,他账户上的资金,已经从5万元增长到20万元,1999年达到500万,一年后又到了3000万元。”
2000年,章建平杀入刚刚推出的香港创业板,可惜才半年时间, 3000万元资产,就亏了一半。经此一役,章建平据说理性了不少,从此顺风顺水,在2007年年末接触中信证券(12.11,-0.02,-0.16%)和建设银行(4.75,0.02,0.42%)前,几乎没载过大的跟头。他的资金规模,也一直平稳上行。
2007年高峰的时候,章建平个人的资产,据说已经达到近20亿元。如果把他放到中国最牛散户百强榜,章建平是绝对的第一,即使放在2007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也能排到275位,同正泰集团老总南存辉并驾齐驱。了解其实力的人,都将其奉为浙江股市第一盟主。
可供佐证的是,2007年,章建平在沪深两市的交易额,光股票一项,据说就达到了700亿元,平均每个交易日成交2.8亿元。单单印花税,他一年就 给国家上交了近2亿元。记者注意到,整个2007年,章建平当时所在的湖墅南路营业部在上交所的股票交易额,不过639.5亿元,如果沪深两市成交额相 当,那么章建平一人的交易量,就占据了整个营业部的一半强。据说2005年的时候,他的交易量曾占据90%份额。
章建平当时所在的东吴证券杭州湖墅南路营业部(后转至杭州文晖路),自此名动天下,其交易额排名,亦直线上升。有消息称,因留住章建平有功,去年东吴证券杭州文晖路营业部总经理杨运的年薪,达到200万元。
记者注意到,方德基的住所“杭州市青园小区”,正与东吴证券杭州文晖路营业部仅一路之隔,跟湖墅南路亦路途不远。
“敢死队员”章建平转型
章建平成为股民顶礼膜拜的偶像,同时也成为监管部门严加看管的对象。章建平开始遭遇一些麻烦。
2009年7月8日,深交所对章建平妻子“方文艳”账户采取了限制一个月交易的监管措施。深交所称,“方文艳”账户当年多次出现严重异常交易行为, 先后在“万科A(8.39,-0.07,-0.83%)”、“*ST生物”、“中关村(7.86,0.02,0.26%)”等多只股票交易中通过大笔集中申报、连续申报、高价申报或频繁撤销申报等方式涉嫌影响证券交易价格或证券交 易量。
而据知情人士透露,深交所对章建平痛下杀手,盖因2009年6月17日,章建平豪掷10多亿元,买入万科A近1亿股,硬生生将总股本近110亿股的超级大盘万科A拉到涨停。因为万科的带动作用,当日许多地产股集体飙升,此举最终惹恼了深交所。
深交所的一系列监管措施,让此前一直惯以敢死队风格短线操作的章建平,萌生转型的念头。斥资10亿元参与保利地产增发,就发生在深交所限制方文艳账户8天之后。
据称,此后章建平亦有意离开东吴证券,总部在杭州的中信金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首先伸出橄榄枝。今年,中信金通董事长刘军亲自做工作,动员章建平移师 中信金通。几次沟通后,章建平最终于今年离开东吴证券文晖路营业部,在中信金通某核心营业部落脚。有意思的是,就在章建平移师前后,杭州另一股市牛人、外 号“阿昌”的沈昌宇,亦离开驻扎多年的东方证券杭州龙井路营业部,加盟某小型券商在杭州的营业部。
时代周报记者发现,除方德基、方文艳父女的账户外,章建平还经常操作李凤英的账户。而李凤英,正是方德基的妻子、章建平的岳母。
公开数据显示,2007年以来,李凤英曾先后出现在S*ST万鸿、大连控股(6.38,-0.03,-0.47%)、厦门港务(7.76,-0.03,-0.39%)、江苏阳光(5.69,-0.04,-0.70%)、山东黄金(41.23,2.20,5.64%)、恒邦股份(39.20,2.39,6.49%)、五洲明珠(22.20,-0.34,-1.51%)、赛马实业(25.05,0.00,0.00%)、新黄 浦、厦门国贸(8.17,0.04,0.49%)等10多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今年1季度,李凤英分别买入天茂集团(5.52,-0.08,-1.43%)1293.72万股、江苏吴中(6.12,0.00,0.00%)400万股,成为两家上市公司的 第二、第四大流通股东。而天茂集团,正是刘益谦实际控制的企业。显然,刘益谦、章建平两位股市牛人,颇有合作关系。
有杭州业内人士透露,去年以来,章建平、沈昌宇等曾经的股市大鳄,都不再迷恋短线投资,而试图转型找到新的出路。但转型并非可以一蹴而就,章建平投资保利地产一年,浮亏近4亿元,或许就是其交出的第一笔学费。
有消息称,章建平已经许久没在其驻扎的营业部现身,倒是其妻子出现了几次。因为其至今没有手机,很少有人知道,在如今的市况下,章建平都在想些什么、忙碌些什么。
0
这篇文章的价值不在于黄光裕和陈晓的是是非非,而在于怎样看企业的价值。
0
8月12日上午,北京鹏润大厦国美电器总部的一间会议室,李俊涛、孙一丁、牟贵先、何阳青四位副总裁,以及首席财务官方巍集体出现在媒体面前,这是被外界称为“被争夺的第三方”的重要成员在黄光裕、陈晓公开闹翻后第一次公开亮相。
对于大股东近日来发布的关于“业绩不佳”、“陈晓没有管理国美电器的能力”、“陈晓主动接受贝恩投资的苛刻条件”的消息,国美电器的管理层从2008年11月黄光裕出事后,国美电器面临破产的风险,以及过去19个月管理层所做出的努力来逐一反驳了对方的指责。
虽然陈晓、王俊洲、魏秋立的三人委员会没有露面,但是对于8月25日后大股东可能单方面召开的特别股东大会可能出现对管理层和现在的董事局不利的表决结果,孙一丁表示,“你们担心的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如果真的出现看不到未来的结果,我们都会选择离开。”
孙一丁的表态也得到了牟贵先、李俊涛等高管的支持,显然国美电器管理层已经表示了与陈晓共进退的态度,而且与大股东一样,管理层也表态已经获得了绝大多数投资者的支持。
国美曾濒临破产
在黄光裕家族的代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2009年以来陈晓以牺牲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以简单地、大量关闭平均线以下门店的方法,通过“做业绩”,来粉饰国美报表,达到在国美内部和市场上扩大个人影响的目的。黄光裕家族称,苏宁电器(12.83,0.03,0.23%)的规模原来只是国美电器的60%左右,现在正在全面超越,就是明证。
然而在8月12日的见面会上,负责门店开发的副总裁孙一丁否认了所谓“粉饰报表”的说法,他告诉本报记者,“去年关闭300多家门店的选择是我来决定的,其参考的财务指标就是开店半年内没有盈利,而且即便整改也无法盈利的门店,其实在调整前我们的门店有一半以上都存在亏损,所以调整是必须的。”
孙一丁还表示,“即便是净减少了300多家门店,国美电器依然是国内电器零售行业的N0.1,而且随着国美电器2010年下半年进入有效增长阶段并计划净增加120家门店后,我们将在短期内拉大与竞争对手的差距。”
在谈到2008年11月黄光裕事发时,方巍拿出了一份数据来证明当时国美的危险性。按照方巍的介绍,2008年第四季度国美电器的运营资金从60多亿元下降到10亿元,现金净流入为负,很多银行一度停止了与国美电器的合作,而且当时国美电器还面临着2009年5月18日52亿港元的到2014年可转股债的提前赎回危机。
“国美电器当时处于破产的边缘,我们很担心会出现普尔斯马特一夜间破产的悲剧。”李俊涛如是表示。
牟贵先告诉记者,由于资金紧张,2009年的元旦战役虽然国美电器考虑到黄光裕事件的影响,将销售目标定在与2008年元旦持平的60亿元,但由于供应商的谨慎,以及国美的资金不足导致了备货不足,最终销售规模只有44亿元。
与供应商打交道20多年的李俊涛表示,“当时我们借助22周年的机会请很多供应商来签约表态支持国美,可以说是做了一场秀,很多供应商是碍于面子或者我们活过来再秋后算账,同时我们采取周进货周结算的创新模式,这些都是为了帮助公司渡过危机。”
据上述高管介绍,进入2009年3月—4月,国美电器的资金更加紧张,国美电器的管理层意识到仅仅依靠与供应商“勾兑”无法解决资金问题,于是公司董事局和管理层做出了引进战略投资者的计划。
贝恩的条件是最为宽松的?
对于最终国美电器的管理层选择贝恩,黄光裕的二妹黄燕虹曾表示,当时很多国外机构都来谈过,但是陈晓为了达成控制国美电器的目的,却选择了条件最为苛刻的贝恩投资。
对此方巍表示,“当时与我们接触过的投资者的确有10多家,但是我们最终敲定的入围者只有3家,其中就有贝恩投资,但是在这10多家机构投资者中贝恩是唯一答应保护大股东利益的投资者,其提出的可转股债加供股的模式充分考虑了所有股东的利益,黄光裕家族是最大的受益者。”
有消息人士表示,“虽然贝恩投资当时提出了一些条件,比如说要有三个非执行董事的职位,这是因为在不清楚大股东态度的情况下投资,如果没有在董事会足够的票数,其投资未来面临的风险很大,其实其他投资者也提出了类似的条件。”
对于陈晓为首的国美电器管理层来说,当时最为重要是通过融资来解决资金缺口,在众多的选择中选择了贝恩投资,孙一丁表示,“选择贝恩是当时的董事局共同的决定,不是陈晓一个人的决定,最为重要的是在融资前我们估计公司会有30多亿元的资金缺口,而融资后我们解决了这些问题。”
不过据本报记者了解,当时为了引进贝恩,负责谈判的陈晓在最终的协议中答应了“一旦国美电器银行坏账超过1亿元就用国美电器股权作为担保”的条件。
对此国美电器方面的回应是,“在引进贝恩投资前,国美电器为了获得贷款,陈晓曾将自己的股权进行了质押担保,而从来没有拿国美电器的控股权来与贝恩投资做交易,而且贝恩投资作为财务投资者没有控股国美的计划。”
对于国美电器来说,引进贝恩投资最为重要的不仅是解决暂时的资金困难,其实在贝恩投资与国美电器2009年6月22日签约后,银行很快就恢复了国美电器的合作,而国美电器的资金压力得到了缓解。
牟贵先表示,“最为严峻的时候,我们销售收回来的钱马上用于还贷,而银行已经停止了所有贷款,在贝恩投资入股后国美电器已经彻底走出了财务危机。”
在贝恩投资入股后短短几个月后,国美电器就恢复了同比正增长,方巍提供的数据显示,2010年第一季度国美电器的净利润率达到了4.9%,而2008年第四季度只有0.78%,这一期间国美电器的季度单店销售从1115万元提升到1547万元,而坪效则从每平米3100元提高到4421元,现金流从负的转化为正的17亿元。
再度增发是为了新五年计划
对于黄光裕家族有看法的管理层股权激励,孙一丁表示,“这是2005年国美电器股东大会上通过的不超过6.8%的董事局一般授权,去年8月我们提出时主要是考虑了黄光裕事件后管理层为了未来发展留住核心团队的目的,而且我们最终也只发布了四年期占总股本6.75%的期权激励,这是公司目标和管理团队绑定的目的。”
此外,国美电器去年还推出了覆盖基层员工的“超额利润分享计划”等,让更多的员工站到了管理层的一边。
记者了解到,在这次激励中,陈晓、王俊洲等9位副总裁以上的核心高管获得的激励占比只有30%,而同期苏宁电器提出的激励方案中13位高管的激励占比超过57%,国美电器的管理层试图解释这次激励并非陈晓为了收买人心的做法,而是管理层和董事局共同的决定。
孙一丁表示,“从现在来看不是陈晓和黄光裕两大股东的对决,而是黄光裕家族与整个国美电器管理层的分歧,这样的局面是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对于大股东的一系列表态我们表示遗憾。”
有消息人士表示,“国美电器的今天都是黄光裕个人犯罪导致的,在过去的19个月中,黄光裕的家人不仅没有对国美电器有什么作用,而且还做了很多对上市公司不利的行为,现在将业绩下降的责任归罪于让国美电器摆脱危机的管理层,这是典型的过河拆桥。”
对于黄光裕家族指责陈晓不具备领导一家大型企业的能力,有国美电器内部人士则表示,“黄光裕都说过陈晓是最合适的总裁人选,而陈晓过去几年的表现也证明他是称职的,如果他不称职,那么黄燕虹、黄秀虹和邹晓春则更加不具备管理国美的能力。”
孙一丁表示,“如果真的那样,那我们这些高管就在国美看不到未来,我们宁愿选择离开。”
对于黄光裕家族表示陈晓领导的国美电器管理层依然在酝酿增发来稀释黄光裕家族的股权,孙一丁表示,“我们刚刚与麦肯锡一道制定了国美电器未来5年的发展规划,其中包括门店数量增加到2000家,建设多个大型B2B的物流基地,公司现有的资金难以支撑未来5年的发展,增发也是为了这些,其实大股东如果有兴趣也可以参与增发,我们的做法都是为了公司。”
不过之前陈晓曾表示过可能通过增发让黄光裕家族出局的想法,因为黄光裕家族目前的资金可能紧张,而且也不愿意参与由陈晓控制的国美电器增发,这也是黄光裕家族此时提出改组董事局和取消增发一般授权动议的主要原因。
在与记者的沟通中,孙一丁等高管表示,“我们与黄总个人感情一直很深,但是大股东方面近来的表现的确伤害了其他股东和上市公司的利益,现在公司的管理层空前团结,我们不希望折腾。”
对于未来的特别股东大会上部分机构投资者可能会站到大股东一边的说法,孙一丁则表示,“投资者都希望看到一个稳定的有希望的国美电器,所以你们担心的情况不可能发生。”
虽然国美电器的管理层已经站到了黄光裕的对立面,但是面对昔日的老板,这些高管依然有所忌惮。有消息人士表示,让这些高管集中表态,国美电器内部是做了不少工作的,显然双方的争夺还将继续下去,甚至有高管表示,“即便特别股东大会没有达到改组董事局的目的,个性张扬的黄光裕肯定还会继续闹下去。”
0
有时间的话兄可以看看《天道》这部电视剧。
0
朴实的思考方式。推荐并收藏。淘股吧的价值投资者正在形成中。
0
正好上和讯,看了这位体育投资者的博客。实际上,有运动天赋的人也是极聪明的人。女儿的师傅沈师,形意出生,中年拜于孙禄堂之女孙剑云门下,他的拳从浑厚到极灵活,对拳的理解在部分地方已超过了省里的专家,而且在经济上有4s汽车专卖店等,也已过千万。但斌同学最可怕是明明做趋势的,玩赌场的,非要披个价值投资的皮,不知害了多少散户。就像厉以宁、董辅礽、萧灼基、吴晓求、韩志国这类喝散户血的家伙,要不断的拿出来晒晒的
0
但斌不愧是学体育的,连吴健雄也成了终身未嫁的,我不知道他是怎么研究企业的,可能就是一个想当然的家伙。所以因为台湾有类似的企业做大就把地产换成了日化的上海家化。这个家伙和他的弟弟不是傻子就是骗子,在现代中国有不诚信者才能成功,可能他们弟兄就是榜样。
0
趋势的本质是羊群效应,是人的趋利避害的本能造成的。这可能是股市运行的机制。
0
李宁和段永平比较象,在为人处世方面。能成功的人各有不同,相同之处昨天悟出来了,大恶之人也能成功的,我们以前被洗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