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以价值投资的眼光来看,目前A股中值得买的公司实在太少太少.
0
我不知道那些哭鼻子的、讲100块棺材的有没有巴菲特的境界,相比之下,还是巴老的思想接近主席,看来演员也应该学价值投资。
0
2006年,我曾作出承诺,逐渐将我持有的所有伯克希尔?哈撒韦股票捐赠给慈善基金。这个决定让我再开心不过。
现在,盖茨夫妇和我正在要求几百位美国富豪至少为慈善事业捐出50%的个人财富,所以我还是重新解释我的意图及其背后考量为宜。
首先,我承诺,在我有生之年或大去之际,我将把至少99%的个人财富捐献给慈善事业。以美元衡量的话,这笔钱诚然可观,但从相对价值角度出发,每天都有许多人向他人赠予更多。
有数以百万计的人常常为教会、学校和其他机构作贡献,从而放弃了原本可以用来惠及自己家庭的物质财富。他们对贫乞者的接济和给联合之路劝募协会的捐款,意味着放弃看电影、去餐厅就餐或其他个人享乐。相形之下,我的家人和我兑现捐赠99%财富的承诺则不需以牺牲需要或想要的东西为代价。
更何况,这一捐赠也不会让我放弃最珍贵的资产,即“时间”。有许多人,其中也包括我的三个子女,都为帮助他人奉献了大量时间与才华。这种赠予往往远比金钱更有价值。对一个在困境中挣扎的孩子来说,从一个充满爱心的良师益友处获得培育,远比得到一张支票更珍贵。我的姐姐桃乐丝每天都对一些人施以援手,我在这方面则做得很少。
而我所能做的,就是拿出一大堆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票凭证,这些“提款存单”变现之后可以换成各种资源,从而让那些没能抽中人生上上签的人获得些许补偿。
目前为止,我已经捐赠了20%的个人股票(包括来自我过世的妻子苏珊?巴菲特的股票)。剩下的股票,我会每年捐出4%。在资产清算后最迟10年,我希望我所拥有的伯克希尔股票能够悉数投入慈善事业。这些钱将不会用做长期性捐赠基金,我希望它们能用来解决人们的眼前需求。
拥有某些东西,确实能让我的生活更有滋味,但拥有过多反让我吃不消。我想有一架昂贵的私人飞机,但若拥有好几处房产,就会成为一种负担。很多时候,拥有越多财富,越会沦为财富的奴隶。我最珍视的财富,除却健康,还有那些幽默有趣、个性多彩、长久相伴的朋友们。
在这个国度,那些在战场上挽救他人生命者会被授予勋章,好老师会被回报以学生家长的感谢信,而那些能够发现公司股票错误定价的投资者,则会被飨以数亿资财。一言以蔽之,命运的安排反复无常,无人能确定谁会抽到上上签。
我和我的家人不会为我们的非凡好运感到罪恶,相反,我们充满感恩。假使我们把多于1%的财富花在自己身上,我们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并不会因此加强。然而,剩下的99%财富却能对他人的健康与福祉产生莫大影响。这一现实为我和我的家人指明了道路:留下的财富够花即可,其余则赠予社会,去满足更多需求。这份捐赠誓言,就是我们踏上慈善之路的开始。
0
无油干推。
0
上段永平的博客,巴菲特加大强生的持股量,减持卡夫和宝洁,还是强生更有后劲,这是我的理解。
0
研究企业,首先要弄清企业的阶段性。很多企业做大以后,成了周期性企业,他有时的盈利不是常态,是行业周期的表现。
0
我觉得两类企业比较有价值,一是恒隆模式,最后是源源不断的现金流。,二是上市后通过自己的积累,以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比较好的商业模式,使自己能在市场上有自己的份额,也有源源不断的现金流。而不是像平安、万科等企业要靠吸血才能生存。这些企业相对有价值,而且能给股东带来回报。轻资产,重企业,而且不是依附于人家的企业,可能我的思路接近wjmonk。中集的价值低在于它的依附和重资产。
0
我对企业的理解觉得有一定的长进,再往上必须下死功夫,彻底的从财报着手研究几个企业,估计能大致的能给他们估值,下一阶段不知要用多少时间。有些事,只要不死,总是要做的。
0
现在对wjmonk不喜欢万科有点理解了,王石走的是巧劲,借官府和股市两股力量。不是完全的市场企业,没有自身的造血机能。王石对社会的理解和经营企业的能力我大致有数了。只是一心想做市值的企业是很难再做大的。有王石在,万科就有瓶颈。他是否有否定自己的能力,不知道。对段永平说的更健康,更长久有了新的认识。
0
关于企业制度的问题,我理解,最关键的是决定企业行为的因素要确定。国企,本质上其动机是不确定的,例如为了社会效益,甚至59岁现象,当年倪润峰先生是否不够精明长虹才被美国渠道商拖下水,步步高和创维应该就不会出这样的事情。按照段先生的说法:关键时候可能会有不一样。而这是不确定的投资会有顾忌。段先生从小霸王出来搞步步高,也是有这个因素吧。王石的万科不断的股权改造我理解也是为了这个目的。
君子和而不同,企业行为关键还是制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