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cgx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四川长虹自证虚构22.5亿元收入:谁为套牢投资者十年损失500亿买单?
按:“沪市看发展,深市看长虹”,“吃长虹、穿长虹、一生一世靠长虹!”,更有股评家在电视上鼓噪“百元长虹指日可待”。长虹从1995年6月的 3元出头(指复权价,下同),用了两年时间,到1997年6月27日最高达29.95元,几乎涨了十倍。此 后9年漫漫熊途,到2006年8月21日,创下了2.95元的历史新低,下跌幅度达百分之九十,市值蒸发500多亿元,其惨烈程度在中国股市上极其少见。上市公司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 !做股东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威风扫地、尊严尽失啊!
昔日的王者 ,为何变成了乞丐?这背后是四川长虹多年来涉嫌虚构巨额收益,是一只不折不扣虚假绩优股,1998年净利润20亿(每股收益1元),但涉嫌虚构收入22.5亿,监管部门应将罪魁祸首倪润峰送进监狱,追究其财务造假、欺诈发行股票、操纵股价等多重罪责!冤有头,债有主,四川长虹必须为财务欺诈导致的1997-2007年十年间投资者500亿市值损失买单!
四川长虹自证虚构22.5亿元收入
夏草
四川长虹财务造假门演变至今,脉络已逐渐清楚,笔者有95%以上把握认定四川长虹1998年虚构22.5亿元收入成立,长虹提供的自证是最有力的证据:
应绵阳市国税局调查组要求,长虹公司提供了相关资料及情况说明,其要点为:
(1)截至1998年底,公司应收商业承兑汇票余额为22.5亿元.本公司1998年度确认的销售收入均签订了销售合同、约定结算方式、开具提货单证、货物所有权已发生转移并去的收款凭证,销售收入确认及相关财务处理完整、真实、合法。
(2)自1994至1995年银行承兑汇票出台以来,工行、建行、农行陆续出现了银行承兑业务量的急剧攀升,但陆续都在管理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同时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1998年各家银行对银行承兑汇票规模开始收紧.为解决区域代理商包销方式推广而产生的资金瓶颈问题,本公司研究决定,对部分多年合作信誉良好,销售能力强的区域代理商实行商业承兑汇票结算方式,彩电传统旺季市场元旦,春节销售量较大,商业客户一般在临近旺季前备货(因中途运输等多种原因),即9月至12月中旬,而商业承兑汇票的期限一般为6个月,从而导致1998年较1996年、1997年公司以商业承兑汇票结算方式实现销售的金额大幅增加的现象。
(3)由于商业模式发生变化,公司区域代理商包销模式遇到困难,经销商、零售商要求与公司直接交易,这种商业模式变化导致了1999年上海英达、重庆百货等五家公司代理商出现了退货和商业承兑汇票退票的情况.五家公司1999年销售退回22.5亿元。由于业务的实质是销售换货并重新结算的过程,而不是单纯的退货行为,双方为简化帐务结算,在财务处理时,因涉及到已售出货物须变更结算主体的问题,为使财务核算更清晰,避免重复计算销售收入,公司采用的做法是业务统计销售数据,财务上据此进行全额冲销,并逐笔记录转直销至经销商,零售商的销售收入。上述退货属公司正常业务,不存在违反公司有关规定的情况.
(4)上述所涉22.5亿元金额的销售及销货退回行为当时已全部开具了发票并履行了税务义务.
(5)因时间久远,未查到五家公司签署销售合同的经销协议或代理协议;未查到22.5亿元销售涉及的提货单,出库单,发运凭证等与客户提货相关的原始单据和销毁记录;因时间久远,未找到上述五家客户退货申请报告,公司内部审核批准的文件资料,也未能查找到五家公司销售退回的内部审核文件及货物退回的入库单据.销售退回的审批文件,销售退回的入库单,经查,此类资料属业务资料,由销售部门保管,现已超过销售部门当时规定的保管期限,因时间较长,且业务部门也经过多次变换和调整,估计已销毁或遗失.
很显然,上述证词有不实之言,如(5)原始单据销毁,众所周知,会计资料包括原始凭证,收入确认必须有提货单,出库单等原始凭证,如果有真实提货,则不可能没有这些凭证,这些凭证有专门的财务入账联,即使销售部门销毁,但财务部门必然保留,否则入账没有依据;退货也是这样。这充分说明22.5亿元的商业承兑汇票背后是假销售、假退货,1998年四川长虹虚构了22.5亿元收入,并虚增了22.5亿元的商业承兑汇票,挂应收票据;但重庆百货没有将虚假的采购入账,故导致重庆百货“应付票据”与四川长虹有重大出入;据长虹证词,1999年该公司用真实的销售替换虚假的应收票据,在会计上并没有作销售退回处理。
这不是四川长虹一家家电上市公司干这些缺德事,被证监会查处的科龙电器第一宗罪就是虚构收入,证监会在行政处罚书中认定:
一、2002年至2004年,科龙电器采取虚构主营业务收入、少计坏账准备、少计诉讼赔偿金等手段编造虚假财务报告,导致其2002年年度报告虚增利润11,996.31万元,2003年年度报告虚增利润11,847.05万元,2004年年度报告虚增利润14,875.91万元。
(一)2002年至2004年,科龙电器通过对未真实出库销售的存货开具发票或销售出库单并确认为收入的方式虚增年度报告的主营业务收入、利润1.2002年年度报告虚增收入40,330.54万元,虚增利润11,996.31万元
2002年12月,科龙电器通过其17家销售分公司向广东东莞泰林贸易有限公司等81家单位开具发票或销售出库单,并确认收入40,330.54万元(不含增值税,下同)。事实上,上述开单、开票并确认收入的商品并无真实交易,相关存货实物封存于科龙电器的仓库而未发送给客户。同时,科龙电器虚转销售成本29,724.53万元和安装维修费用1,735.94万元,并少计提存货跌价准备3,126.24万元。上述行为导致科龙电器 2002年年度报告虚增利润11,996.31万元。
2.2003年年度报告虚增收入30,483.86万元,虚增利润8,935.06万元
2003年11月至12月,科龙电器向合肥市维希电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肥维希)开具发票或销售出库单并确认收入30,483.86万元。事实上,上述开单、开票并确认收入的商品并无真实交易,相关存货实物封存于科龙电器的仓库而未发送给客户。同时,科龙电器虚转销售成本20,321.36万元和安装维修费用1,792.55万元,并少计提存货跌价准备565.11万元。上述行为导致科龙电器2003年年度报告虚增利润8,935.06万元。
3.2004年年度报告虚增收入51,270.29万元,虚增利润12,042.05万元
2004年,科龙电器及其16家销售分公司向合肥维希、武汉长荣电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长荣)等66家客户开具发票或销售出库单并确认收入51,270.29万元。事实上,上述开单、开票并确认收入的商品并无真实交易,相关存货实物封存于科龙电器的仓库而未发送给客户。同时,科龙电器虚转销售成本36,331.49万元和安装维修费用3,142.82万元,并少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46.07万元。上述行为导致科龙电器2004年年度报告虚增利润12,042.05万元。
四川长虹1998年财务造假手法与科龙电器一模一样,就是在没有真实的交易背景下通过伪造合同等手法实施“持货开票”收入确认诡计,这导致四川长虹1998年末存货余额偏低,事实上四川长虹1997年存货余额也偏低,故笔者怀疑该公司1997年也涉嫌虚构收入。
“沪市看发展,深市看长虹”,“吃长虹、穿长虹、一生一世靠长虹!”,更有股评家在电视上鼓噪“百元长虹指日可待”。长虹从1995年6月的 3元出头(指复权价,下同),用了两年时间,到1997年6月27日最高达29.95元,几乎涨了十倍。此 后9年漫漫熊途,到2006年8月21日,创下了2.95元的历史新低,下跌幅度达百分之九十,市值蒸发500多亿元,其惨烈程度在中国股市上极其少见。上市公司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 !做股东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威风扫地、尊严尽失啊!
昔日的王者 ,为何变成了乞丐?这背后是四川长虹多年来涉嫌虚构巨额收益,是一只不折不扣虚假绩优股,1998年净利润20亿(每股收益1元),但涉嫌虚构收入22.5亿,监管部门应将罪魁祸首倪润峰送进监狱,追究其财务造假、欺诈发行股票、操纵股价等多重罪责!冤有头,债有主,四川长虹必须为财务欺诈导致的1997-2007年十年间投资者500亿市值损失买单!
附:四川长虹:请不要把大家当白痴
夏草
2010年5月20日晚间,随着实名举报者、前员工范德均被警方带走,公众舆论随即将深陷“财务造假”漩涡中的四川长虹再次送上风口浪尖。和讯网发表了《还原四川长虹“五宗罪”之真相》
http://stock.hexun.com/2010-05-25/123790749.html
此文详细报道了长虹对范德均举报的回应,笔者浏览了该文,发现长虹的回应是无力的。范德均第一次为何被长虹送进监狱?那是因为范德均贪污了长虹的公款:
四川长虹乐家易财务总监何显贵1999年时任四川长虹销售部稽查科科长,他对范德均的违法事实非常了解。何显贵介绍,在稽查工作中,工作人员发现范德均把从小商户那里收来的现汇拿到市场上购入承兑汇票,把承兑汇票提供给公司,而将现汇与承兑汇票之间的利差据为己有,他还利用职业之便,把公款汇入私人账户用于炒股。
据范德均举报,因此被抓的四川长虹销售员工有好多人;当时长虹整个销售体系都卷入这样的违规销售困境,以跳点的价格将彩电卖给小商户,用小商户的货款去购买面值为合同价格的银行承兑汇票入账,出具银行承兑汇票的一方并不是真实的购买方,而是票据融资方,但长虹将错就错,将增值税发票开给融资方,而不是购买方,这导致了长虹虚开增值税发票事实存在;范德均等人在购买银行承兑汇票过程中,将实际销售款与购买银行承兑汇票的差额(实为公款)贪污已有。范德均因此被判七年有期徒刑。笔者认为这不是一件冤假错案,范德均事实也认罪。
但范德均认罪也认定长虹虚开增值税发票给融资方,如果不是这样,范德均哪里来的公款贪污?范德均犯罪,但长虹内控不力导致虚开增值税发票盛行,这些增值税发票流到下游就可以形成进税税额抵扣,导致国家税款出现巨大损失。
范德均在博客中使用照片举证,上海英达(和讯编辑注:此公司已被上海工商部门注销营业执照)1998年会计报表及上海英达时任总经理黄建平本人的申明(和讯编辑注:这份声明签字于2007年)都表明,上海英达向长虹开具的3亿元承兑汇票“既没有提过货,也没有销售和入库,也不是预付款”。且在四川长虹1998年年报中,上海英达以4.658亿元列应收票据前5名。
时任四川长虹销售部副部长(分管财务)的余晓(现任四川长虹集团财务总监)及相关人员在接受和讯网访谈时详细介绍了12年前的业务情况。
1998年,四川长虹收到71份合计22.5亿元商业承兑汇票,均能提供相应的销售合同、增值税发票、商业承兑汇票的票据要素等要件,并有会计师事务所的询证函佐证。
这些证据的复印件,都被呈现在和讯网编辑眼前。商业承兑汇票的票据要素被记载在一张列表里,列示每张汇票的开票单位、票号、金额、开票日期、到期日期。
这里的票号与销售合同中列示的商业承兑汇票票号能够一一对上。
当证监部门向范德均转述长虹的自证时,范德均拒绝认可。他在博客中说:“现在四川长虹跟调查方陈述的是有关这22.5亿的彩电提货凭证因为5年的年限规定而销毁了,四川长虹明显在撒谎,根据国家相关法律规定这些凭证的保存期是15年,而且与四川长虹2010年2月26日的公告内容相矛盾。”
长虹相关人士表示,对此,当年负责年报审计的会计师对收入确认的相应要件包括提货单进行了查验,长虹收入确认符合当时会计制度规定,何来虚增?”
对于两边对不上账,长虹相关人士认为,长虹这边是真实合法,且当年上海英达已经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询证函予以确认,8、9年后又否认(2007年5月21日),我们也无法理解。
同在1998年年报中,四川长虹的报表显示其对重庆百货1998年末的应收票据与重庆百货自己当年财务报表应付票据不相符。从双方业务实际情况看,四川长虹认为自己确实取得了商业承兑汇票,并在审计询证中得到了对方确认,对此,我们认为长虹的账务处理是真实合法的。在本次核查中,监管机构对此也未表示异议。
四川国贸和阆中家电开出的商业承兑汇票也是被范德均举例证明四川长虹“造假””的单位。范德均在博客中表示,“长虹1998年年度报告载明四川国贸和阆中家电分别以7.94亿元和4.96亿元榜上有名。四川国贸开具给四川长虹的商业承兑汇票总额一定不小,因为1998年度四川省范围内还没有一家经营长虹电子产品过3亿元的单位,针对长虹公司,四川国贸应收票据不可能达到7.94亿元。可以肯定四川国贸也采用商业承兑汇票的方式由长虹公司虚增加了1998年度的销售收入。”
对此,余晓称范德均不了解情况而臆测此事,“当时的经营环境下,企业的经营能力取决于融资能力而不是销售能力,作为销售人员,范德均应该很清楚这一点”。据余晓介绍,当时阆中融资环境相当宽松,以至该地的商家能够把生意做到全国去,绝不是仅仅把彩电买给当地。
从时任四川长虹销售部副部长(分管财务)的余晓(现任四川长虹集团财务总监)证词中进一步验证了范德均举报不假,余晓称“当时的经营环境下,企业的经营能力取决于融资能力而不是销售能力,作为销售人员,范德均应该很清楚这一点”,这不说明了四川国贸和阆中家电不是真实的购买方,而是融资方?
其他的一些说明也显示了长虹财务人员明知故犯,且看对10万商返机的亿元损失跑哪去了?
范德均在举报材料中称,“四川长虹1998年度彻底清理了历年的商业库存机10万余台,折合经济损失肯定会超过1亿。”
范德均博客记载了证监部门对此事的解释:四川长虹没有向监管部门提供相应的财务数据,而且对这些呆死烂账机器的处理符合当时的会计处理原则。
这段说明确实难以让不懂财务的人接受。那么长虹如何解释此事?
四川长虹财务总监叶洪林说,我们不清楚商业库存机的概念是什么,与监管机构讨论后,我们就把它叫商返机。这部份大概有10多万台。
所谓商返机指在商家柜台上开包验机时发现问题或者出售时就存在质量问题的彩电,放在商家的仓库里,1998年前都由商家买单,厂家并不承担损失。98年后,销售环境起了变化,都由厂家买单。
据叶洪林介绍,商返机退回工厂后,厂家会把它解体,可利用的部分零件会重新投入生产,在财务科目中重新进入生产成本,然后再去销售。如电视机壳会被粉碎后,重新制作成新的电视机壳。另外有部分直接进入待处理损失,98年底的报表中可以看到。
“这样处理下,绝大部分商返机的损失就被消化了。范德均说我们从来没有披露10万台机器的损失,他是不了解我们如何进行会计处理。我们向监管部门解释时,获得了认可。”
那么,商返机的损失如何体现?
叶洪林说,商返机的损失肯定存在。比如商返机的损失是5千万元,那么在我生产成本中就增加了5千万,尽管没用一个单独会计科目列示出来,但在经营中已经体现。
四川长虹财务总监叶洪林应该清楚,对于销售退回的会计处理不是象他所说的,损失也不是进生产成本,而是要计提减值准备的,长虹事实隐瞒了10万商返机的损失,至少在信息披露上严重违规,销售退回的损失怎么可以进生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