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要不要思考一些什么

10-05-29 16:04 2168次浏览
会飞的苹果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大周末的我在被迫思考人生,要不要思考呢?这个样子真的有点惨!
那些人必须同情我才行!有很多年都不曾思考了呢!先听那首非常喜欢的钢琴曲,对,是班得瑞的《初雪》。

[音乐]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25)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会飞的苹果

10-09-03 12:01

0
也许对我所要提倡的哲学的介绍,最好的方式便是从我的简要自传开始。我生来并不幸福。那时候,我最喜欢听的圣歌是:“厌倦尘世,我肩头重负罪孽。”五岁时,我曾想到,如果我能活到70岁,那我到现在才捱过我全部生命的十四分之一,我觉得面前漫长的无聊生涯简直难以忍受。青春时代,我厌恶生活,一度徘徊于自杀的边缘;而我之所以终于抑制了自尽的念头,只是因为想多学些数学。现在,相反地,我热爱生活;几乎可以这么说,随着岁月的流逝,我对生活更加热爱了。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已经发现了我最想得到的东西,而且慢慢地得到了其中的一大部分。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成功地放弃了某些向往的目标——例如关于事物的不容置疑的知识的获得——因为实际上不可能得到它们。但是,幸福的获得,在极大的程度上却是由于消除了对自我的过分关注。像别的受过清教徒教育的人一样,我曾有反省自己的罪过、愚行和缺点的惯。我常将自己看作——无疑还自以为公正——一个可怜的怪人。渐渐地,我学会了对我自身缺点的漠不关心;懂得了将我的注意力日益集中到外部事物上:世界的状态,知识的各个分支,我所喜爱的个人等等。的确,对外界事物的关心也有可能带来各自的痛苦:这世界可能会陷入战争,某些方面的知识有可能很难获得,朋友们可能会离我而去。然而这种痛苦不会摧毁生活的本质因素。而那些由于对自我的厌恶产生的痛苦,则往往会给生活的本质方面以灭顶之灾。每一种外在的兴趣都会激起某种活动,只要这种兴趣仍旧存在,这种活动便能完全防止人的厌倦及无聊意识的产生。相反地,对自我的兴趣,不可能导致进取性的活动。这反倒有可能促使一个人去记日记,从事心理分析,或者成为一个僧侣。然而,只有在修道院的生活常规使得僧侣忘却了自己的灵魂之后,他才会变得幸福。他由宗教获致的幸福,本来哪怕是一个清道夫也可以得到,只要他坚守岗位,一如既往。对于那些自我专注过于严重,用其它的方法治疗均无效果的不幸的人来说,通向幸福的唯一的道路就是外在修养。 

自我专注有多种形式。在我们看来,有三种最普通的类型:罪人、自恋者和夸大狂。 

我说“罪人”时,并不是指犯了罪过的人。我指的是那种精神专注于犯罪意识的人。这种人不停地责难自己;如果他是一个教徒的话,就把这种有罪意识解释成上帝的责难。他按照他自以为应该的那样的去想像自我,而这与他所了解的实际的自我总处在一种持续的矛盾中。如果在有意识的思维中,他老早就抛弃了他在母亲膝下时学得的那些道德信念,那么他的负罪感就应该已被埋藏于无意识深处,只在酒醉或睡眠时才浮现出来。但是这已足够使一切事物失去诱惑力了。在灵魂深处,他仍然接受了儿时所得的所有禁律。骂人是邪恶的;而首要的是,性是邪恶的。当然,他并没有禁止自己去享受所有这些快乐,但这一切在他的思想中都受到了毒化,他感到自已被这些东西拉下了堕落的深渊。他全部身心追求的一种快乐就是受到母亲的抚爱,此时所经历的快乐至今记忆犹新。然而这种快乐之门不再向他开放,他因此感到一切都无所谓了:既然总要犯罪,就干脆深陷到罪恶之中去吧。恋爱时,他仍在寻求着母性的温柔,但又不能接受这种温柔;因为母亲的形象犹在,使他对任何与自己有性关系的女人都不可能产生尊重之情。于是他失望并开始变得冷酷;而当地为自己的冷酷开始后悔时,便又开始了一轮想像中的犯罪和真诚的悔恨交替变换的过程。这就是许多表面上强硬的放荡者的心理。使他们误入歧途的,是对不可企及的目标(母亲或母亲的替代者)的追求以及童年时代受到的荒谬的伦理准则的灌输和教诲。对这些母性“贞洁”的牺牲者来说,走向幸福的第一步就是,从早年信仰和情感之中解脱出来。 

自恋,在某神意义上,是惯化了的负罪感的对立物。它包括对自我的爱慕和希望得到别人的爱慕的惯。当然,某种程度的自恋是正常的,人们也不必为之哀叹;然而一旦这种自恋发展过头了,它就会变成一种恶。在许多妇女、特别是富裕阶层的妇女身上,那种感受爱的能力早已干涸并被一种希望所有的男人都爱她的强烈愿望所代替。当这种女人确信某个男子爱上她时,她便觉得他对自己不再有用。同样的现象也会发生在男人身上,虽然比较少见。典型的一个例子便是小说《危险的私通》中的主角(该书描写了大革命之前的法国几位贵族的爱情故事),当虚荣达到这种程度时,对任何他人都不再会有真正的兴趣,因而从爱情中也不可能获得丝毫满足,其它的兴趣关落得更加迅速。例如,一个自恋者被人们对大画家的崇敬所激励,他也会变成一位美术专业学生;然而,由于绘画只不过是他为达到一种目的的手段而已,因而绘画技法从来没有变成他的真正的兴趣,除了与己有关的以外,他看不到任何别的主题。结果自然是失败和失望,没有预期中的奉承,却只有一连串的奚落。同样的情况也常常发生在小说家身上,如果这位小说家总是把自己当作理想的英雄。无论何种劳动,它的真正的成功有赖于对这一劳动的对象的真正兴趣。一位接一位成功的政治家们,其最终的悲剧就在于,他们原先对社区活动以及施政方针的兴趣,逐渐为自恋情绪所取代。一个只对自己感兴趣的人是不值得称道的,人们不会如他所自认为的那样去看待他。
会飞的苹果

10-09-03 11:56

0
幸福之路 第一章 什么使人不幸 
作者:英国 B.Russell(罗素)

动物只要不患疾病,食物充足,就会快乐满足,人也应该如此。然而现实并非这样,至少在大多数情况下并非这样。假如你是不幸的,你或许就会承认,自己在这一方面并不是个例外;假如你是幸福的,请自问一下,你的朋友中有几个是幸福的。当你对自己的朋友作了一番评论之后,你就应该学会察言观色之术,使自己更善于感受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人们的各种情绪。 

布莱克说: “我见过的一张张脸孔,斑斑懦弱,点点愁怨。”虽然不幸的形式多种多样,但你却不难发现,它无处不在。上班时间广立繁忙街头,周末闲暇盘桓通行大道,或者良宵时光留连于歌堂舞厅,这时,请把自我从灵魂处放空,让周围的陌生人的性情—一占据你的视野,你将会发现,这些不同的群体都有着各自的烦恼。在赶着上班的人流里,你会看到焦躁不安,过度紧张、消化不良,那种除了生存斗争以外对一切缺乏兴趣的态度,对游戏娱乐兴味索然,以及对人类同伴的冷漠无情;在周末的通行大道上,你会看到男男女女,轻松悠闲,那些很有钱的人,则致力于追逐快活享乐,这种追逐完全以同样的速度开始,像长长的车队缓缓爬行,从车里根本看不见道路或是周围的景象,因为稍一旁视便会引发交通事故,所有坐在车里的人时刻都在设法超越前面的车辆,但是道路如此拥挤,以致他们徒自白费心力,如果他们的心绪由此游离开去,就像那些未握驾驶盘的人那样,一种难以名状的厌烦就会攫住他们,使他们的表情打上微微不满的印记,有时一辆满载黑人的车上会爆发出真诚的快活来,但是他们的乖戾行为又引起不满,到最后由于交通事故而落入警察手中,假日里的快乐是非法的;让我们再来看看那些欢度夜晚的人们,人人都想来此逍遥一番,这种决心之坚定,就像某人去看牙医时确保轻松镇定一样不可动摇,人们一致认为饮酒和吻抱是通向欢乐之路,于是他们开怀畅饮,根本不在乎同伴如何讨厌自己,一阵狂欢滥饮之后,他们开始泪流滂泪,埋怨自己太对不起母亲的养育之恩,酗酒给他们带来的不过是犯罪冲动的宣泄,而这在人清醒的时候,往往被理智所压抑。 

这种种不幸的根源,一部分在于社会制度,一部分在于个人的心理素质——当然,后者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前者的产物。我以前曾有著述,讨论如何为促进人的幸福而对社会制度进行改造,因而在本书中我不准备讨论战争、经济剥削、恐吓教育的废除等问题。 

我们文明时代的非常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寻求一种没有战争的社会制度。然而人类如此不幸,以至于相互杀戮比持久地享受生活的阳光显得更为诱人。在这种情况下,再美好的制度也是难以实现的。假如机器化大生产是为了增进那些有最大需要的人们的利益的,那么防止永久的贫困就是必要的;但是如果连富人们都是不幸的,使所有的人变富又有什么意义呢?诉诸棍棒的恐吓教育是不好的,但是如果施教者自己本就是这种热情的奴隶,他们就不可能施予其它形式的教育。然而,在此时此地,在我们这个普遍怀旧的社会里,一个人如何去获得自身的幸福?在讨论这个问题时,我得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这一类人身上,他们没有遭受过外来的任何巨大的痛苦。我假定他们有足够的收入,解决了温饱和起居问题;他们足够健康,有可能从事日常的各种活动。我不考虑那些巨大的灾变,如儿女尽亡、当众受辱等。这类事情确实值得讨论,而且确实重要;但它们属于与我想说的是不同的另一类事情。我的目的在于为现代文明国家里大多数人遭受的日常不幸提供医治的处方。这类不幸使人不堪忍受,因为它没有任何明显的外在原因,它一旦到来,任何人都无法逃避。我相信,这种不幸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世界的错误看法、错误的伦理观、错误的生活惯所引起的。其结果导致了对那些可能获得的事物的天然热惰和追求欲望的丧失,而这些事物,乃是所有幸福——不管是人类的还是动物的——所最终依赖的东西。这些事物的获得是在个人的能力范围之内的,我因而提出这样一些转变方法,只要我们有一般的好运气,便能通过这些转变获得幸福。 
会飞的苹果

10-09-03 11:41

0
有趣的心理现象 看看自己有没有……
 
1.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所谓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就是当出现干扰恋爱双方爱情关系的外在力量时,恋爱双方的情感反而会加强,恋爱关系也会更加牢固。 
2.从众现象 
一日闲逛街头,忽见一长队绵延,赶紧站到队伍后排队,唯恐错过什么降价促销的机会。等到队伍拐过墙角,发现大家原来是在排队上厕所,不仅哑然失笑。这就是从众闹出的笑话。 
3.晕轮效应 
许多青少年因崇拜某位明星的某些特征,比如长相、歌声,于是就不顾一切模仿明星的行为,收集他们用过的一切东西,爱屋及乌。这就是晕轮效应在作怪。 
4.鲇鱼效应 
水池里养着一群鱼,由于缺乏外界刺激,这些鱼变得死气沉沉,容易死亡。渔民把几条鲇鱼放在这群鱼里,就增加了鱼群的活力。这就是鲇鱼效应。 
5.马太效应 
《圣经·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说:“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1973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莫顿用这句话概括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对已有相当社会声誉的科学家作出的科学贡献,人们给予的荣誉越多;而对于那些未出名的科学家,则不承认他们的成绩。”莫顿将这种社会心理现象称为“马太效应”。 
6.期望效应 
皮格马利翁是古代塞浦路斯一位善于雕刻的国王,他把全部热情放在自己雕刻的少女雕像身上,后来,竟使这雕像活了起来。 
7.安慰剂效应 
所谓安慰剂,是指由既无药效又无毒副作用的中性物质构成的形似药物的制剂。使用安慰剂时容易出现相应的心理和生理反应的人,称为“安慰剂反应者”。这种人的特点是:喜好与人交往,有依赖性,易受暗示,自信心不足,经常注意自己的各种生理变化和不适感,有疑病倾向和神经质。 
8.首因效应 
人与人第一次交往时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首因效应。 
9.近因效应 
与首因效应相反,是指交往中最后一次见面给人留下的印象,他在对方的脑海中也会存留很长时间。
会飞的苹果

10-09-03 11:36

0
治疗措施
  应根据印儿童的年龄、类型、程度、临床表现以及心理测评结果来确定。一般原则是以接纳、理解、支持和鼓励为主,以改善印患儿不良的自我意识,增强其自信心和学动机。进而根据他们的认知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治疗,并且尽可能取得家长与学校的配合。迄今应用于这类儿童的治疗方法已有多种。但得到公认有效的方法主要是治疗教育、药物疗法和精神(心理)疗法,综合应用效果更佳。实施矫治时坚持个别化原则,并且忌高起点、超负荷训练,要及时进行效果/心理评估,以调整后期训练。  

 干预的具体方法如下。
1.选择适宜的治疗或训练方法
  这类儿童有不良的自我意识,缺乏自信,易放弃努力等特征。要根据其认知特点及发展水平确定治疗教育计划。前提是务必理解接纳他们,强化其自信心,预防其自我低评价。尤其关注其易感失败的地方,超负荷的训练矫治“有百害而无一益”,故忌高起点、超负荷的训练。要求综合治疗,争取家庭和学校的协调,始终要求父母的参与和介入。
2.耐心和持之以恒
  学障碍儿童的行为和不适状态往往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有些甚至可持续到成年期。因此,改??耐心的对策,切忌急于求成。
3.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其目的在于防止这类儿童因基本学能力缺欠而出现丧失自信、自我评价低下、情绪障碍等继发性障碍。尽早了解生育史异常的儿童,及时人手对这类儿童进行发育评价和平衡性运动训练,并且对那些高危儿童(如早产低出生体重儿、难产儿、高烧痉挛史儿童、癫痫儿童、产伤史儿、气质难养型儿童等)的家长及时进行咨询指导。
4.预防为主
  导致儿童学障碍的原因多而复杂,要做到防范一切致病原因并非容易。但许多围生期的诱因已明确,有些可做到“防患于未然”。出生后如能早期诊断早期干预,亦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在学校或家庭开展矫治训练
  ①手眼协调训练:如划消实验、触觉辨认训练、电脑操作训练、手语训练、视动训练、书法训练、运动等;  
  ②视觉分析训练:半视野速示训练、Neker立方图辨认、点状图定位训练、结构图辨别训练、重叠结构辨认、方向辨认训练、物体体积面积判断训练等;  
  ③结构化训练:如知觉训练、视觉理解训练、电脑训练、书写训练、意义理解训练、正确发音训练、注意力(自控)训练等;  
  ④感觉统合训练。
6.医疗保健机构的干预方法
  医疗保健机构的干预常规程序包括:(1)制定个别教育计划(1EP)。(2)进行个别指导计划。(3)在普通学校建立特殊教育班级。(4)时间概念的教育训练。(5)中期效果评估等。  
  具体矫治方法包括:(1)感觉统合疗法。(2)行为疗法。(3)正负强化。(4)游戏疗法。(5)社会技能训练。(6)理解规则训练。(7)结构化教育训练等。  
  药物治疗目前尚无特殊药物。通常给予促进脑功能、增智类药物,包括脑复康、脑复新、丁?氨酪酸等口服治疗。伴注意缺陷多动者可口服利他林、苯异妥英等中枢兴奋剂;伴有冲动和攻击行为者则可给予卡马西平或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亦有报道称服用大剂量维生素以及补充铁、锌等微量元素,但疗效究竟如何尚无定论。应加强防止儿童铅中毒和避免食用含添加剂、色素以及防腐剂类食品。
会飞的苹果

10-09-03 11:32

0
学障碍儿童的早期表现特征
  如上所述,出生时具有高危因素的儿童容易发生学障碍。他们往往较早就表现好动、好哭闹,对外刺激敏感和容易过激反应。母亲会感到养育困难,儿童可能不愿被母亲拥抱,喜欢独玩。有的可能走路较早但步态和动作总让母亲不放心。亲子关系不良可能会导致母子语言和情感沟通减少,进而影响儿童的语言发展和情绪分化。好动和易兴奋会使许多母亲感到哺育棘手,因而容易招致母亲的情感忽略或/和甚至是虐待。进入幼儿期有些发生不同程度的语言发育问题,说话偏迟、揪头发、啃咬指甲、扔东西、哭闹、攻击倾向、动作缺乏目的性、对刺激过激反应、伙伴交往不良、语言理解和表达缺欠等。这使得儿童出现团体适应困难,并且认知发展不平衡或对某些狭窄领域的东西感兴趣,而对他人的活动缺乏关注。到了学龄前期出现更明显的认知偏异,如视觉认知不良、协调运动困难、精细动作笨拙、沟通和书写困难等。

入学后的表现主要在一般认知和特殊学技能方面表现困难。

(1)语言理解困难
  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不良,有的即使能说出少许单词,但构音明显困难。若伴有音乐理解困难则同时缺乏节奏感。常表现“听而不闻”,不理睬父母或老师的讲话,易被视为不懂礼貌。有的机械记忆字句较好,而且能运用较复杂的词汇,但对文章理解低劣,不合时宜地使用语词或文章,或“鹦鹉学舌”般。常表现喋喋不休或多嘴多舌,用词联想奔逸,使人难懂在讲什么。喋喋不休往往是患儿为寻求别人关注和理解而表现的一种手段。
(2)语言表达障碍
  会说话较迟,开始说话常省略辅音,语句里少用关系词。言语理解良好而语言表达困难。可模仿说出单音,但不能模仿说出词组。有的患儿可自动反射性说出一两句词汇,但随意有目的性说话困难。有类似口吃表现、节律混乱、语调缺乏抑扬、说话伴身体摇晃、形体语言偏多等。
(3)阅读障碍
  读字遗漏或增字、阅读时出现“语塞”或太急、字节顺序混乱、漏行、阅读和书写时视觉倒翻、不能逐字阅读、计算时位数混乱和颠倒;默读不专心,易用手指指行阅读;若是英语或拼音可整体读出,但不能分读音节;组词读出时不能提取相应的词汇,对因果顺序表达欠佳,并且命名物体困难。
(4)视空间障碍
  特征是手指触觉辨别困难,精细协调动作困难,顺序和左右认知障碍,计算和书写障碍。有明显的文字符号镜象处理现象,如把p视为q,b为d,m为w,wm为mw,6为9,部为陪等。计算时忘记计算过程的进位或错位,直式计算排位错误,抄错抄漏题,数字顺序颠倒,数字记忆不良,从而导致量概念困难和应用题计算困难。结构性障碍使视觉信号无法传人运动系统,从而使空间知觉不良,方位确认障碍。因此易出现空间方位判断不良,判断远近、长短、大小、高低、方向、轻重以及图形等的困难。
(5)书写困难
  缺乏主动书写,手技巧笨拙(如不会使用筷子、穿衣系扣子笨拙、握持笔困难、绘画不良),写字丢偏旁部首或张冠李戴,写字潦草难看,涂抹过多,错别字多。
(6)情绪和行为
  多伴有多动、冲动、注意集中困难。继发性情绪问题,如不良“自我意识”,学动机不良,焦虑或强迫行为动作(啃咬指甲多见),课堂上骚扰他人,攻击或恶作剧,社会适应和人际关系不良,品行问题等。国外报道,其中左利手(左撇子)比率高,并且过敏性体质者居多。未经及时干预矫治者发展为青少年违法和成年期精神人格障碍者偏多。在日本的不登校(拒绝上学)儿童中LD占有相当比例,而在欧美这类儿童则多发展为反社会行为者。
(7)神经心理特性
  儿童虽智力正常,但临界智力状态者占有相当比例。智力测验多表现结构不平衡,语言之上和操作之上分值差异大,单项神经心理测验成绩低下,投射测验显示不良情绪和欲求不满,神经系统软体征检测多呈阳性,手眼协调困难,视结构不良。但有报道,高功能的ID中有个别高创造性的儿童,可能在音乐、美术、运动、数学、物理或理论研究方面取得惊人的发挥,高创造性的个体中高功能往往占有一定比例。在医学检查中可能有脑电图异常等表现。  除上述之外,LD儿童还可伴随注意集中困难,课堂上多动或打瞌睡(觉醒不足),情绪冲动,自我意识不良,继发性情绪问题,品行障碍或青少年违法等问题。  儿童学障碍的早期预防和早期干预十分重要,前者包括加强围生期保健,作到优生优育,防止烟酒毒等有害物质的侵害,正确开展早期教育。后者在于一旦发现儿童有语言或其他类学问题时及时就诊,指导家长改进养育条件和方法,尽早进行心理咨询与指导。有些LD儿童的双亲(尤其是母亲)容易陷于长期担心和慢性焦虑,易受其影响进而采取不适当的教养方式。因此,及早对家长开展心理咨询与指导也是防治I乃的重要环节。
会飞的苹果

10-09-03 11:27

0
儿童学障碍症

儿童学障碍(简称LD)问题最近十多年来,受到我国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医学方面的广泛关注。这是因为,这种病症在儿童中的发生率占到6%左右,并且给这类儿童本身的学和生活带来很多烦恼和痛苦,也给家庭和学校带来很多问题、负担和无奈。我国是儿童大国,在重视教育重视知识的今天,儿童在学和认知方面出现的问题成为家庭、学校、医疗保健乃至社会关注的焦点,各方面试图对学障碍这一问题有个较全面的认识,并能够采取一些针对性的预防、干预和保健措施。

学障碍儿童的早期表现特征
入学后的表现:(1)语言理解困难,(2)语言表达障碍,(3)阅读障碍,(4)视空间障碍,(5)书写困难,(6)情绪和行为,(7)神经心理特性
治疗措施:
1.选择适宜的治疗或训练方法,2.耐心和持之以恒,3.早期诊断早期治疗,4.预防为主,
5.在学校或家庭开展矫治训练,6.疗保健机构的干预方法

  典型的儿童学障碍有别于我们通常讲的学困难,后者可能由多种先天或后天不良的原因所造成。而这里所说的学障碍意思相对狭窄,一般指那些智力正常儿童在阅读、书写、拼字、表达、计算等方面出现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学困难的状态。医学界倾向认为这类儿童所表现出的学困难与其中枢神经系统的某种功能失调有关。临床观察发现,这类儿童并不存在盲、聋、哑或智力低下(个别智力水平在临界状态),而且接受着正常普通的教育,或还可能伴有一些情绪问题和行为问题。  其实,儿童学障碍问题早在19世纪中后期就为欧洲一些儿科医生所观察和报道。他们发现一些孩子有着正常的智力,却无法阅读文章,其他方面与同龄正常儿童无异。在以后的将近一个世纪的研究中,有许多学科的研究人员介入这个问题的探索,出现了很多与学障碍相关或无关的病名称谓,诸如“纯字盲”“先天性词盲”“阅读无能”“失读症”“发育性语言障碍”“书写障碍”“计算障碍”“轻微脑损伤”“Strauss综合征”“轻微脑功能障碍(MBD)”等。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这些名称逐渐被淘汰,基本规范到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的诊断标准ICD--10和美国医学会制定的诊断标准DSM--4里,统称为特殊性学障碍。不过目前,国内外仍有不同的命名和诊断界定的出现。  由于研究年代不一、研究角度不同,有关儿童学障碍发病率的报道差异很大,总结国内外报道多在3%--10%之间。这类儿童中男明显多于女,比例约为4:1左右。医学界研究发现,这类学障碍问题的发生与遗传、脑结构异常(通常所说的皮层“异位”)、左右脑半球对称性异常、轻度的脑功能障碍、智力结构异常等发病机制有关。而这些情况的发生又与儿童出生前遭遇的不利因素(如母亲吸烟、吸毒、酗酒,胎内营养不良、各种原因引起的胎儿神经损伤)、出生后的脑外伤、产伤、早产低出生体重、窒息、新生儿黄疸、某些传染病、重金属(如铅)中毒等因素有关。某些儿童与生俱来就有生物学和神经心理方面的脆弱性,对后天不利因素更具易感性和缺乏耐受,因而也导致本病的发生。也有人提到,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儿童中发生阅读障碍(学障碍的一种类型)的比率高,而在以汉字为母语的国家和地区儿童较少发生阅读或书写障碍类问题。因而认为,儿童书面语言以学拼音文字开始,则容易导致学困难的发生,而学象形文字(如汉字)就不是如此。不过这方面的争议还很大。
会飞的苹果

10-08-02 11:46

0
塔勒布的黑天鹅,卡尔波普自传和黑格尔的小逻辑
会飞的苹果

10-07-31 13:21

0
口吃的杰克•韦尔奇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前董事长杰克•韦尔奇,出生在一个典型的美国中产阶级家庭,不算穷,也不富,父母结婚16年后才有了这个独生子。他父亲是个工作狂,每天都早出晚归,所以培养孩子的任务就落在了母亲身上。 
  
与其他母亲不一样的是,杰克的母亲对儿子的关心更体现在提升儿子的能力与意志上,她要求儿子一切从头开始,努力主宰自己的命运。杰克从小就口吃,可母亲说这算不了什么缺陷,甚至还表扬他:“你有点口吃,正说明了你聪明爱动脑,想的比说的快些罢了。”母亲的话给杰克带来了极大的自信。  

 结果,略带口吃的毛病并没有阻碍杰克的发展,也没有影响他的自信。而在实际生活中,注意到他有口吃缺陷的人士,倒反而更加对他产生敬意。因为这位有这样缺陷的人在商界竟取得了这么辉煌的成就。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新闻总裁迈克尔甚至开玩笑地说:“杰克真行,我真恨不得自己也口吃!”  

杰克从小就非常喜欢运动,尤其喜欢打曲棍球,经常和同学到其他城市比赛。别的孩子出远门父母都要陪着,可杰克的母亲很早就把儿子当大人看待,她总是让儿子独自去参加比赛。  

杰克中学毕业后应该是可以保证进入美国最好的大学的,但结果却事与愿违,只能进麻州大学。开始他感到非常沮丧,想不上学,来年再考。但母亲却鼓励他就上麻州大学。杰克进入大学不久,原先的沮丧变成了庆幸。他说:“如果当时我选择了麻省理工学院,那我就会因为入学成绩较差,而被伙伴们打压,永远没有出头的一天。然而这所较小的州立大学,让我获得了许多自信。事实证明,母亲让我进麻州大学是对的。”后来,杰克果然成了麻州大学最顶尖的学生。  

=========
“你有点口吃,正说明了你聪明爱动脑,想的比说的快些罢了。”——多么甜蜜的理由!真是一位很棒的妈妈!
会飞的苹果

10-07-31 13:13

0
拂尘除垢 的故事

在释迦牟尼佛众多的比丘弟子中,周利槃陀伽是很特别的。他性情愚钝,是个不聪明的人,连一篇偈文都背誦不下來,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一生只持誦“拂尘除垢”一句偈颂,最终成正果,成为释迦牟尼佛有名的弟子。

  周利槃陀伽随同他的哥哥一同出家,由于不会背诵偈句,他的哥哥就对他说:“你连一个偈句都背诵不下来,看来修道是没有希望的,你趁早回家吧。”释迦牟尼佛知道这件事后,对周利槃陀伽说:“你跟随我到我住的地方来,你知道自己是愚钝,这就是智者,愚钝的人是那些自以为聪明有人。”释迦牟尼佛命令他的高徒阿难教授周利槃陀伽。不久,阿难也对释迦牟尼佛说:“周利槃陀伽实在是太愚钝了,他也没有办法教会他。”因此,释迦牟尼佛只好亲自来教他。释迦牟尼佛教他持诵“拂尘除垢”的偈句,但他仍然是记不得。释迦牟尼佛告诉他:“你用笤帚扫地,并为比丘们拂拭衣履和杂物上的灰尘,一边做事,一边持念偈颂。”周利槃陀伽依照释迦牟尼佛的吩咐,为比丘大众服务,但是比丘们反而怪他扰乱修行,不准他扫除杂物和拂拭衣履。释迦牟尼佛对比丘们说:“这是我交待他这样做,你们不要反对。”

  从此以后,周利槃陀伽就这样一边扫地,一边持颂,最终将这句“拂尘除垢”的偈颂记住了,并渐渐地体味到这句偈颂的意义。他想:“尘垢有两个方面,一是内的,一是外的。外面的尘垢是看得见的灰土瓦石,是容易清除的,内心的尘垢是贪瞋的无明烦恼,这是要用大智悲才能清除的。”当他明白这个道理后,他的内心渐渐地明亮起来,过去不能明白的现在渐渐地明白了。继而他又想:“人的无边欲望就是尘垢,智者是一定要清除欲的,不把这个欲断除是不能了却生死的,这是很可耻的事。欲是种种灾难的根源,它束缚人,使人不能自由。没有欲,心才能清净,才能解脱烦恼,才能见到真理。”

  周利槃陀伽就这样把“拂尘除垢”这句偈颂的领悟得非常透彻。他渐渐地息灭了心中的杂念,进入了一个非常清净的心境,心里没有爱憎之念,没有好恶之感,走出了无明的困惑。周利槃陀伽觉悟以后,对释迦牟尼佛顶礼道:“佛佗!我现在记住了‘拂灰除垢’的偈颂,已经拂除了心中的尘垢。”释迦牟尼佛听到周利槃陀伽这样说,心里非常高兴。他对众比丘说:“诵很多的经文,不了解经义不行,持诵一句偈颂,照着实行,一定就能得道,诵经修行你们应该向周利槃陀伽学。”

  周利槃陀伽觉悟后,成为衹园精舍中辩才无尽,义持第一的大比丘,受到了大家的尊敬,但他生活不变,每天仍然是扫地,持诵的还是那句“拂灰除垢!”的偈颂。

  周利槃陀伽一辈子只记得一句“拂尘除垢”的偈颂而终成正果的故事是令人回味的。它告诉我们:世间道理千万条,明白一条即足矣。一个人的成功不在于懂得多少,而在于坚持多少,一个人一辈子坚定一种信念,并始终如一地踐行这是多么的重要。

============
我看这则故事,感慨的是佛陀的谆谆善诱,教育得法。这也是一个佛度有缘人的很好的例子。
会飞的苹果

10-07-31 13:06

0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呵呵,快乐就好!周末愉快!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