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每当听到“文如其人”这句话,总忍不住纠正一下,应该说“文如其人的理想”。
我们希望自己成为某种人,那这种希望会在各方面展现出来。比如文字、交谈、喜欢的东西等等,而这种希望却永远如挂在驴子前面的胡萝卜一样,可望而不可及,这也是所有人都不快乐的原因。
幸福总在遥远的山那边,是对这种现象最好的解释了,远方的人在游湖,在欢笑,我们却看不到他们的悲伤、哀叹及无能为力。就象卞之琳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对自己而言是悲剧的,也许在别人眼里就是喜剧。
我们总是游离于现实与理想之间,以至于我们看不清真实的自我。
这种看不清的感觉时刻缠绕着我们,所以我们不得不从外在的事物去寻找安慰。
而所谓幸福的建筑,大抵如此解释吧。阿兰谈到,美的建筑与家具可以唤起幸福的感觉,那这些美丽的建筑与家具又代表了什么了呢,是不是我们住进去或者使用这些家具,幸福感更强呢,或者幸福感会削弱呢?我倾向于后者,那些可望不可及才正是幸福感的源泉,而不是我们伸手可得的。
正在读一本国画的书,虽然不懂国画,但对山水画有种近乎痴迷的喜欢,也许正因为不懂章法、架构、笔触,才可以任自己喜欢下去,才在书里的山水中找到些幸福感吧。
赵州桥,最古老的石拱桥,它的魅力让无数人倾倒,但真的踏步桥上,却未有丝毫异样的感觉,体味不到它身上一千多年的历史。就象长城,我也试图找到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感觉,却也没有。想象永远比真实美丽。
建筑永远是一个人理想的反映,作者完成它的作品,付与它灵魂,也只有真正的有缘人才可以重新唤起灵魂的重生,而大多数人如我们,只能是欣赏而已,也许会在文字中记录下些些的感想,却永远触及不到本质。
建筑永远是我喜欢的,也许因为我只能在图片中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