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幸福的建筑

10-05-14 22:35 1955次浏览
生如夏花echo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在读,依然是阿兰 德波顿。

建筑,是我一直很痴迷,却只是远观的一种形式,一种在我心里认知的,单纯的生命表现形式,象绘画或诗。

最初对建筑的印象,来自汉字,那些方正的汉字,俨然一个四合院。固然汉字更多地来源于人类的自然活动,但却不可否认,汉字的形状与建筑密不可分。方正是古建筑最显著的特色。另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封闭,划定范围,专属、私密。象城墙、长城等。当写下这些文字时,我头脑中是个安静的农家小院,有篱笆做的围墙,几间方正的房子,平的屋顶,大的明亮的窗。但就象泥路升级为水泥路一样,那个砖泥为墙、木、草为顶的屋子由钢筋、水泥的层叠高楼所替代。

城市越来越相似,那些街道、建筑象一个被拷贝的底片,一次次地被重复、被印制。象保险公司的险种、银行的理财产品,同质化严重。也因此,我常常在城市中迷失,分不清来路和归途。

古代的建筑不断地被翻新、改造,或者干脆被抛弃。中国人的能力实在是很强大,别说是人造的建筑,就连山、水等纯自然景观,都能被改造。

这本书,我刚刚开始阅读,幸福与建筑相连,恐怕也只外国人才会这么做吧。现在的中国人又何曾从建筑中找寻到幸福感呢。

怀念阅读《乡土中国》时的安宁的心境,就象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不缓不急,顺着时间的河流,生生不息。

或许我的本意是怀念童年的快乐时光,与建筑无关,与文字无关。
打开淘股吧APP
4
评论(11)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生如夏花echo

10-05-15 23:40

0
每当听到“文如其人”这句话,总忍不住纠正一下,应该说“文如其人的理想”。

我们希望自己成为某种人,那这种希望会在各方面展现出来。比如文字、交谈、喜欢的东西等等,而这种希望却永远如挂在驴子前面的胡萝卜一样,可望而不可及,这也是所有人都不快乐的原因。

幸福总在遥远的山那边,是对这种现象最好的解释了,远方的人在游湖,在欢笑,我们却看不到他们的悲伤、哀叹及无能为力。就象卞之琳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对自己而言是悲剧的,也许在别人眼里就是喜剧。

我们总是游离于现实与理想之间,以至于我们看不清真实的自我。

这种看不清的感觉时刻缠绕着我们,所以我们不得不从外在的事物去寻找安慰。

而所谓幸福的建筑,大抵如此解释吧。阿兰谈到,美的建筑与家具可以唤起幸福的感觉,那这些美丽的建筑与家具又代表了什么了呢,是不是我们住进去或者使用这些家具,幸福感更强呢,或者幸福感会削弱呢?我倾向于后者,那些可望不可及才正是幸福感的源泉,而不是我们伸手可得的。

正在读一本国画的书,虽然不懂国画,但对山水画有种近乎痴迷的喜欢,也许正因为不懂章法、架构、笔触,才可以任自己喜欢下去,才在书里的山水中找到些幸福感吧。

赵州桥,最古老的石拱桥,它的魅力让无数人倾倒,但真的踏步桥上,却未有丝毫异样的感觉,体味不到它身上一千多年的历史。就象长城,我也试图找到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感觉,却也没有。想象永远比真实美丽。

建筑永远是一个人理想的反映,作者完成它的作品,付与它灵魂,也只有真正的有缘人才可以重新唤起灵魂的重生,而大多数人如我们,只能是欣赏而已,也许会在文字中记录下些些的感想,却永远触及不到本质。

建筑永远是我喜欢的,也许因为我只能在图片中欣赏。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