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这是当年沈南鹏在美国应聘碰到的问题,可以有多解。
面试官的目的,也许是想让沈南鹏知难而退——一个仅仅在哥伦比亚大学数学系读了一年就退学转到其他学校的青年,数学能好到哪里去?但是,面试官并不知道,沈南鹏虽然承认自己并非数学天才,但他却从来没被任何一道智力题难倒过——因为在中学的六年时间里,他一直在数学题海里遨游。
三人的答案是:美国应聘者认为赚了2美元,日本应聘者认为亏了2美元,而沈南鹏却认为亏了4美元!
美国应聘者的解题思路是:
同样的鸡,第一次买一只:8买9卖,9-8=1,赚了1美元;第二次买一只:10买11卖,11-10=1,赚了1美元。两次交易相加——1+1=2,所以答案是赚了2美元。
日本应聘者的解题思路是:
同样的鸡,如果在8美元的价位上一次买两只然后分别在9美元和11美元的价位上先后出售,那么第一次交易——8买9卖,9-8=1,赚了1美元;第二次交易——8买11卖,11-8=3,赚了3美元。两次交易相加,本来应赚4美元——1+3=4,但贩鸡者实际只赚了2美元——(9-8)+(11-10)=2,所以,答案是亏了2美元——2-4=-2。
沈南鹏的解题思路是:
同样的鸡,如果在8美元的价位上一次买两只然后在11美元的价位上一次性出手,那么就应该赚6美元——8买11卖,(11-8)×2=6,但贩鸡者实际只赚了2美元——(9-8)+(11-10)=2,所以答案是亏了4美元——2-6=-4。
对于沈南鹏的解题思路和答案,面试官大为佩服。于是,进入花旗银行的通行证,最终就落到了沈南鹏的手里。
将三人的解题思路和答案做一比较,我们不难发现沈南鹏的思维特点和最终胜出的原因。
从解题思路和答案上看,美国应聘者比较呆板,他既不能以前瞻性的目光和跳跃性的思维去看待和把握市场物价的变化规律,也缺乏投资必须追求最大效益的意识,所以就认同了贩鸡者的“两次买两次卖”的笨劣做法,机械地据题解题,进而得出赚了2美元的答案。
0
1块钱
0
好多人炒股不赚钱,就是因为想多了......
两笔买卖,可以扯到宇宙大爆炸。
0
2
这也是问题?
0
从单纯的数字来说,答案B,只赚一块;从通胀的角度说,答案D,他赔钱了。从买卖角度说,答案是E,他一分没赚,只通过买卖实现保值。
0
2
0
11-8=3
0
本该赚3元,却只赚了2元,所以亏1元
0
两次独立的交易,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