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打开
下载
打开
下载
下载
验证信息
获取验证码
一键领取
打开app查看
打开app查看
投资就是“捡钱”?——罗杰斯阅读手记(一)
11-05-15 11:42
2873次浏览
一半一半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投资就是“捡钱”?
——罗杰斯阅读手记(一)
读吉姆•罗杰斯的书是近段时间的事,其实他的书在我的书架上已经躺了许久,取下来时,封皮已经蒙上了薄薄的灰尘。
之所以一直抗拒读他的书,是因为他与媒体过于“亲密接触”,一个长期生活在聚光灯下的人,能沉淀出“思想”、“哲学”,我怀疑。前段时间,偶然在网上看到一段罗杰斯和郎咸平的对话记录,发现罗杰斯的见解非常精辟,很给人以启发。他的谈话机智、幽默、风趣。罗杰期已年过60,但思维活跃,心态也“青春”,是个很有魅力的人。
于是,在4月的某一天,我拿起了罗杰斯的书,第一本是他的《风险投资家环球游记》。
吉姆•罗杰斯1968年加入投资行业时,身上只揣了600美元。1970年与索罗斯合作创建对冲基金,这是历史上最成功的基金之一。1980年,罗杰斯离开基金时,赚到的钱已足够他实现最初的梦想——周游世界,尽情享受自由人生。他的环球之行,与其说是游玩,还不如说是一次抢险,因为会遇到许多出人意料的危险,虽然这些让人害怕,但他没有后悔,因为他觉得为实现梦想而死总比拿一堆没花完的美元死在华尔街强。
也许因为他这的这种不一样的经历,再加上与媒体的亲密接触,罗杰斯在人们心中形成印象多种多样,有人认为他是投资大师,有人则认为他是一个“大忽悠”,哗众取宠而已,是华尔街的代言人。
罗杰斯的投资水平到底如何?让我听听他的合作者的看法,尤其这个合作者是索罗斯的话,就更值得关注了。索罗斯在一次访谈中谈到搭档罗杰斯,他们认同彼此的投资哲学,开始合作得非常好。两个人都假设市场的流行观点是错误的,华尔街的看法只是凡俗之见。不同点在于索罗斯认为他们自己也可能犯错误(似乎索罗期更为小心谨慎一些)。在股票投资上他们遵循一个规则:“规定企业成功熬过艰苦的考验时,应该拥有他们的股票,但是在考验期间应该避开这些股票。” 当然,这种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从索罗斯的观点来看,他们有自己成熟的投资理念和操作系统,并且通常与华尔街背道而驰,也正因为如此,才铸造了基金的成功。
后来由于基金的壮大,工作及责任的增加,两人因为在管理方面的分歧,渐行渐远,最终关系出现破裂。分开以后,索罗斯的量子基金继续飞速成长,而罗杰斯则如独行侠,放飞自己的梦想。他先后骑摩托车、开汽车进行环球之行,游历100多个国家,并写下《投资骑士》、《风险投资家环球游记》等趣味盎然的著作,将旅行中遇到的人与事及其投资心得与读者分享。
罗杰斯谈他投资的成功之道:“我不会拿自己的钱去冒险的,永远都不会。成功的投资家的做事方法通常就是什么都不做,一直等到你看到钱就在那里摆着,就在墙角那里,你惟一要做的事情就是走过去把钱拾起来。这就是投资之道。你要耐心等待,一直等到你看到,或者发现,或者碰到,或者通过研究发掘了你觉得稳如探囊取物的东西。获取这个东西不需要冒太多风险。在你下单购买之前,你一定要肯定自己买的东西价格低廉,或者你看到积极的变化即将来临。换句话说,在极其偶然的情况下你才下单购买,人生中看到钱就躺在那里的机会是绝对不会太多的。”
不过,怎么才算是捡钱呢?如果钱那么容易捡,为什么是你捡不是他捡呢?在罗杰斯的书里,很少见到谈过去的“捡钱”案例,倒是在索罗斯谈到当年的工作时提到了一些,如他认为罗杰斯提过的最重要的构想是国防工业类股,这一行业在上次的景气结束后,陷入漫长的低迷期,已经没多少人再跟踪研究这个行业了,罗杰斯在该行业反转之前,看到了这个机会。再如他抓住了1978-1979年的科技股,那正是科技行业高成长的日子。索罗斯说:“当投资人的心理反转时,就提供了一个惊人的获利机会。”由于可见,钱在那里摆着,但得要有能识宝的“慧眼”,将机会识别出来。
如果“捡钱”才是投资之道。但是为什么大部分人捡不着呢?就最近的中国股市而言,有两次大的“捡钱”机会,一个是2005年,另一个是2008年底。但是有多少人进场捡到钱?原因之一是因恐惧没有进场,当股市大幅下跌,或者在漫长的整理期时,往往是人们绝望的时候。巴菲特的名言——当别人恐惧时,你要贪婪,这句话流传了这么多年,也正说明做到不容易。罗杰斯说投资的诀窍是在人心浮动,价格低廉时,早点下手。说的是同一个道理。其二,虽然认识到了机会的到来,但是早被套牢了,子弹早打光了。也难以捡到钱。第三种情况是,进场抄底的方向正确,但具体执行时策略不到位,也会导致失败。如著名的大作手利弗莫尔就发生过这样的是,在回忆录中他谈到,在1906年,他研究了未来的形势,发现资金供应前景很严重,认为大崩盘即将到来,于是放空股票,结果发现太快放空了,部位虽然正确,但操作错误。在不断的反弹行情中屡屡失手。这一年,利弗莫尔27岁,他“正确却破产”了,因为还没发展出逐步加码的系统,利弗莫尔自述:“我看着前方,看到一大堆钞票……我第一次看到前面有一大堆钱,我自然而然地就急速地冲向钱堆。在我到达这一大堆钱之前,风向转成对我不利,我跌倒在地上。那一堆钱还在那里,但是我已经失支了圆锹,那部货车也不见了。太早全力冲刺的代价这么高昂!……我应该走着去,而不是急冲而上。”
不过,值得指出的,当年利弗莫尔是使用杠杆操作,如果不用杠杆,也不会有这样的问题。如巴菲特在2008年年底入市,虽然早了一点,但也只是输点时间罢了,假以时日,他还是赢家。
投资就是“捡钱”,这是我看罗杰斯的《风险投资环球游记》的体会之一。
打开淘股吧APP
打开淘股吧APP
2
评论(2)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一半一半
11-05-16 10:24
0
“不要劳碌求富,休仗自己的聪明。你要定睛在虚无的钱财上吗?因钱财必长翅膀,如鹰向天飞去。”——所罗门《箴言》
神啊
11-05-15 14:02
0
很好,等待下文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