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最新最全的2011年高考报名人数!!(大家顶啊)

11-05-11 22:42 34152次浏览
cdrhbl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有高考考生的家长朋友注意了!最新最全的2011年高考报考人数我已统计如下


序号 省市 2008年(万人) 2009年( 万人) 2010年(万人) 2011年(万人)
1 北京 11.8106 10.0335 8.0241 7.6
2 上海 10.8 8.3 6.7 6.1
3 天津 8.85 7.6 7.1
4 河北 57.5 55.9 50.3 48.5
5 河南 98.9 96 95.24 预计下降
6 山东 78 71 65.6 58.7
7 山西 37.794 37.1438 36.2 34.19
8 湖南 54 50.7 41.3 37.2
9 湖北 52.43 51.8 49.2 48.47
10 广东 61.4 64.4 61.5 65.5
11 广西 30.3783 30.18 29.9 29.2
12 江西 38.4493 34.9015 31 28.86
13 江苏 50.8 54.6 52.7 50
14 贵州 24.2407 24.0564 23.47 24.31
15 甘肃 29.2671 28.6384 29.1 29.7
16 新疆 16.7 16.7 16.45 14.77
17 内蒙古 27.2113 24.3127 21.9 20.56
18 青海 4.0627 3.9095 3.8
19 宁夏 5.8315 5.8248 5.7
20 浙江 36.44 32.4 30.08 30
21 重庆 18.9 19.6 19.6 21.64
22 西藏 1.5 1.3678 1.8
23 福建 32.6143 30.5091 29.2 26.708
24 辽宁 29.8404 26.1233 25.5 24.5
25 四川 51.7550 50 51.1 51.4
26 海南 4.9846 5.7853 5.4
27 黑龙江 22.8 22.5 19.5 20.8
28 云南 22.0535 22.31 22
29 吉林 20.8 19.7351 16.9 16.5
30 陕西 41.4 40.5175 37.86
31 安徽 61 57.7 56.2 54
打开淘股吧APP
89
评论(170)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谁有理难说

11-05-26 12:15

0
下降幅度最大的几个省:湖南江西山东内蒙古吉林福建辽宁。

说明社会问题严重,这几个省将会出很多大事。
cdrhbl

11-05-26 11:18

0
补充
陕西  38.39万,  上升  0.5376万
cdrhbl

11-05-20 22:48

0
最新补充
  5  河南  85.5  (大幅下降10%)
  19 宁夏  6.0  (上升0.29万)
  22 西藏  1.8  (略降)
  26  海南  5.4  (持平)
  28  云南  23  (上升1万人)
cdrhbl

11-05-20 18:47

0
河南今年高考报名人数将至85.5万 录取率64.6%  


 时间:2011-05-20 08:51:44  
  
  今年,河南高考报名总人数85.5万人,比去年95.2万人锐减近10万人,是有史以来“跳水”幅度最大的一次,但作为生源大省、生源强省的河南,考生人数和考试规模在今年仍居全国首位。

  “这意味着河南考生上大学更容易,不过要想上好的大学还要继续努力。”昨日,省招办新闻发言人陈大琪表示。

  报考人数创新低 参加全国统考的有76万余人

  数据显示:2008年,我省高考报名人数为98.8万,创历史新高。从2009年起,我省高考报名人数开始下降,但降幅不大。此后,我省生源人数开始走“下坡路”。2009年,考生报名人数为95.9万,2010年,我省高考报考人数为95.2万,不过仍居全国首位。

  而今年,我省高考的报考人数更是创了历史新低,比去年减少近10万名考生。据介绍,今年全省普通高校招生报考855433人,较去年减少96976人,减幅10.2%。其中:全国统考762542人(文科考生343809人、理科考生418733人),较去年减少11.2 %;专升本47740人,较去年增加19.6%;对口生40150人,较去年减少15.4%。与去年各类报考人数相比,普通高考和对口招生报名人数有所减少,专升本报考人数略有增加。

  与此同时,全省共设考点753个,比去年减少82个;考场29247个,比去年减少3149个;每个考点平均设考场39个。

  “因为今年是新课改后高考第一年,复读生比往年少了,加上职业教育分流、人口出生率下降,造成我省今年报考人数的减少。”陈大琪表示,在这三个原因里,复读生的减少占主要位置。“明年报考人数应该不会像今年这样大幅减少了。”

  在生源整体下降的情况下,对我省高校会不会有影响?陈大琪说,我省是全国考生第一大省,不会有影响。“专科批次,尤其是专科2批,可能会出现争夺生源情况。有些认知度不高的学校,高考人数会有所下降。”陈大琪说,以后河南考生上大学更容易,但想上好大学还得努力。

  全国高考生源持续下降

  这样的情况不止在我省发生。

  今年4月,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1年高招调查报告》显示,自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上大学的突出矛盾获得了极大缓解。与此同时,伴随人口出生率的下降,高考生源在2008达到历史最高的1050万,2009年开始全面下降,最近两年累计下降了200万,并呈现出持续加速下降趋势,这种态势将延续至2017到2020年。

  在高考生源持续下降的情况下,部分高校将因生源枯竭面临严峻生存挑战。

  今年我省录取率应比去年提升

  生源下降同时,高校招生计划仍缓慢增长。这导致了高考录取比例的迅速攀升。据统计,目前已有8个省市的录取比例超过80%,部分省市已经超过85%。这种超高录取比例,不仅表现在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过去上大学难的生源大省,也出现了快速增长。山东省2010年高考录取率达到了79.72%。湖南省2009年招生录取比例只有56.9%,2010年则因生源下降,直接攀升至81%左右。黑龙江2010年录取比例甚至突破了90%。

  我省近几年高考录取率也在攀升,去年已达到64.6%。陈大琪表示,报考人数下降,招生计划不减,今年录取率应该会比去年有所提高。今年省招办仍将为我省考生争取尽可能多的指标,进一步提高录取率。

  高职院校面临更大挑战

  郑州大学招生办主任刘建华告诉记者:“在全国考生人数下降的大趋势下,河南作为生源大省,不少省外高校在河南的招生名额投放计划不减反增,这说明了河南的考生还是很‘抢手’的。”

  然而,这对我省高校在争抢生源方面,是否面临着更大挑战?刘建华说,这对高职院校带来的挑战会更大,而对于本科院校来说,影响有限。
tggao

11-05-20 18:33

0
最好要有2012-2015的数据,更直观
cdrhbl

11-05-20 18:14

0
报告显示部分高校将因生源锐减出现“存亡危机”  
2011年05月20日 07:18:30  来源: 人民日报 【字号 大小】【收藏】【打印】【关闭】  
 
 
 
 2011年高招调查报告显示,部分高校将因生源锐减出现“存亡危机”

 —— 哪些高校将面临生存挑战

考生在查阅招生资料。郭立亮摄(人民图片) 

1984—2020年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变化趋势。摘自中国教育在线《2011年高招调查报告》

  4月28日,中国教育在线发布《2011年高招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在高考生源持续下降的情况下,部分高校将因生源锐减面临严峻生存挑战。

  消息传来,一时引发舆论热议。热议背后,引人深思:哪些高校将面临生存挑战?生存挑战该如何应对?“存亡危机”,究竟是“危”还是“机”?

  一方面,由于生源减少,部分高校面临着招生困难甚至生存危机;另一方面,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未来10年将进一步提升,高校生源仍有很大潜力。高校到底是否应该未雨绸缪、是否应有忧患意识呢?回答当然是肯定的。因为,中国高等教育在经历了十多年规模扩张之后,已经到了必须切实提升质量、走内涵发展之路的时候了。

  不论是生源数量减少,还是参与国际竞争,中国高等院校面对的关键挑战实质是如何提高质量,把中国高等教育切实做“高”做强。今天本版刊发相关报道和言论,旨在与广大读者共同关注高等教育质量话题,推动高等教育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编 者

  1.

  生源不足 “狼”要来了

  部分高校将因生源锐减面临生存挑战的消息,让一些院校特别是民办高校感到不安。北京经贸职业学院招生办主任李武告诉我们:“近几年的招生形势确实越来越严峻,去年我们在北京计划招生400人,实际录取210人,而真正报到的只剩170人。”他说,2008年以来,全国生源持续减少,录取率又不断攀升,考生的选择越来越多。“对我们这样的民办专科院校来说,情况不容乐观。预计今年的招生情况会更加严峻。”

  看样子,对部分高校而言,“狼”真的要来了!

  其实,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学龄儿童就逐渐减少。“1990年后一直到2000年,我国年人口出生量呈波动式下降”,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穆光宗介绍道:“1991年比1990年锐减612余万,假定大学新生年龄集中分布在17—19岁,那么2008至2010年,各地高校必然遭遇考生明显减少的问题。可以预期,受到十几年前出生人口规模减少的刚性约束,近年出现的大学考生减少现象将进一步加剧,一直持续到2017至2020年左右。”

  十几年间,生源减少的“多米诺骨牌”逐渐从小学传导至高等院校。《2011年高招调查报告》显示,高考生源在2008年达到历史峰值1050万,2009年开始全面下降,最近两年累计下降了200万,并呈现出持续加速下降趋势。以山东省为例,其高招学龄人口已经较高峰年明显下降。山东社会科学院人口学研究所副所长周德禄认为,如果没有大规模人口迁移,未来18年,山东省内高招学龄人口将基本维持在每年100万左右。

  生源下降同时,由于大学扩招政策及职业教育发展,我国高中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持续走高,于2009年分别达到79.2%和24.2%。

  生源下降对部分高职学院产生了较大影响。2010年,北京市很多民办高职学院都没完成招生计划,部分民办学校只完成招生计划的1/3。据报道,2009年,北京市97所民办院校中,只有40所全日制院校在校生人数超过1000人。

  “三放弃”也造成了生源减少。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分析道:一是考前放弃报名,二是考后放弃填报志愿,三是录取后放弃报到。据了解,早在2006年,放弃报到的学生每年就达40万。2010年,这种情况已从高职高专、三本、二本院校蔓延到一本甚至名牌大学,当年,有63名新生放弃了上武汉大学的机会。

  出国留学是造成高校生源“抽血效应”的重要原因。目前,直接为留学服务的中学“国际班”如雨后春笋般发展。最近3年,出国留学人数分别增长了24.4%、27.5%、24.1%,增长最多的正是高中毕业生。

  大学学费高也成为部分学生弃考、弃学的原因之一。用一些农民家长的话说,“不上学,将来穷;上大学,马上穷”。即使按较低的高校学费每年5000元计算,就占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5919元的84%。

  生源不足、录取率上升导致生源质量下降,进而影响高校教育质量及毕业生就业水平,又影响到下一轮招生。所以,对个别高校而言,有进入恶性循环之势。

  2.

  高职高专 首当其冲

  狼来了,不会吃掉整个羊群,真正被消灭的是弱小的羊。同理,生源不足带来的高校存亡危机,只是对某些高校而言,不会演化为整个行业的危机。其实,从另一个角度讲,生源危机也是一个倒逼“成本”、打造核心竞争力的良机。

  “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学校,自身实力本来就不够强大,还不能及时转型,就会被淘汰。”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段成荣说:“重点高校短时间内不会受什么影响,也不会面临生存压力,但会存在抢夺优秀生源的问题。目前,高等院校的当务之急,是把自身培养人才的能力、水平、质量提高上去。”

  在生源危机中,非学历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办学缺乏特色的普通民办高校、公办的高职高专将最先受到冲击。有统计数据显示,由于社会追求高学历的氛围,高职高专的招生“人气”并不旺。近年来,随着高中毕业生数量下降,一些发达地区减少了当地高校在本地区的招生数,而减的最多的,就是高职高专院校。

  有专家指出,随着生源持续下降,高等职业教育要经受严峻考验,部分没有稳定投入,只靠学生学费生存甚至还要以此营利的学校要逐步退出这个领域。

  “面临威胁的学校应该怎么做?要形成核心竞争力。靠什么吸引学生?要形成自己的特色优势专业。”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认为,对高等教育而言,生源危机也是一种契机,提高办学质量应成为高等院校未来十年的最重要目标。

  对于民办院校,有专家建议,必须未雨绸缪,在生源危机中走特色办学之路,而不能片面追求“高大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也应重视发展民办教育。李武介绍了北京经贸职业学院的应对之策:“除了加大宣传力度,更多地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办学特色上下功夫,尤其更加注重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

  其实,公办高职高专院校的形势也不容乐观。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赵永良深有体会地说:“只有不断提高培养质量,学校才会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该学院调整专业步伐,力求与市场吻合,优化现有主干专业,实行校企深度合作。

  熊丙奇指出,要通过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使之能及时面对社会需求做出调整,改变因闭门办学而倒闭关张的命运。他特别强调:“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不但关系到从高等教育大国成长为高等教育强国,也关系到一些高校的基本生存。”

  周德禄则认为:学龄人口的萎缩,会加快推进高等教育的社会普及速度,这将深刻影响我国社会事业各领域的发展,需要社会管理者和研究者提早预见,未雨绸缪。
3.

  应对挑战 化“危”为“机”

  高考生源下降,高校面临生死存亡,对高校本身而言,是危机中的机遇;对我国整个教育改革而言,也是一个难得机遇。

  生源危机是推进教育公平的良机。熊丙奇认为,高考生源减少,对扩大教育公平来说,确实是个契机。随着生源减少,大城市理应顺势减少在本地的招生名额,增加对中西部和不发达地区的投放,以此逐渐缩小各地招生指标差距,促进高考公平。2010年5月,教育改革试点项目中包括允许进城人员随迁子女就地参加升学考试,使人们看到了高考报名突破户籍限制的希望。熊丙奇说:“必须看到这一改革会面临既得利益的阻力,从而贻误时机、加重教育的危机。因此,我国的教育改革亟须突破既得利益的阻力,克服教育行政部门自身的局限。”

  生源危机是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良机,穆光宗认为:“人口规模的不规则变化给高等教育发展带来困难,一方面需要提前进行教育资源的总量调整,另一方面则需稳定学科发展的基本结构,可根据差别化比例减少各个学科的招生,但保留基本结构,提升教育质量。他建议,对基本学科结构采取大稳定、小调整的战略,根据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保留一些有生命力的学科,取消或合并一些弱势学科,同时调整教师教学、科研的时间分配。

  生源危机也是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大好时机。记者了解到,一些国家生源不多,但高等教育普及率很高。那么,国外高校是否遇到过类似的存亡威胁呢?杨东平介绍说:日本、韩国都经历过高度扩招时代,前期千方百计扩大办学规模,后期学生人口减少,造成高等教育生源短缺。其采取的策略是大量吸引留学生,以弥补本国生源的不足。他同时指出:“我们也提出了国际化发展的目标,但我们的目的是培养与国际接轨的人才,而没有建立起适应国际交流的平台。”

  适者生存是大自然的法则,高校也不例外,对一些院校而言,凤凰涅槃后的重生,也许会展现新的勃勃生机。
ettoi

11-05-13 16:53

0
没有 好的 职业 教育体系

都读大学 有啥用  

农村孩子 读个大学  掏空半个村子  

毕业还找不到工作  

更别提大城市买房  结婚  养小孩  

等老了  死都死不起
xindian720

11-05-13 15:52

0
以后会越来越少,不想生孩子的人增加了,又要开始鼓励人们生育了,不是极左就是极右,这么大的国家,摆动幅度要多大呀
cdrhbl

11-05-13 15:44

0
森林木

11-05-13 15:35

0
大学生?唉,工资与农民工一样。有些还不如呢。这书是白读了!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