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调研一起来,结果更精彩!双汇不发展,必然再腰斩!答复《“瘦肉精”事件打击下的双汇发展在60元以下极具投资价值,机会难得,确定性高》

11-05-03 00:10 1610次浏览
YoungCapital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调研一起来,结果更精彩!双汇不发展,必然再腰斩!
——答复《“瘦肉精”事件打击下的双汇发展在60元以下极具投资价值,机会难得,确定性高》

在论坛看到奇文一篇:
《“瘦肉精”事件打击下的双汇发展在60元以下极具投资价值,机会难得,确定性高》
在他的文章中提到: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在下定居广州天河区天河北成熟社区,
最近一个月每隔2-3天去一趟超市,不同的超市,汇报给各位如下:
旁边几个营业面积200平米以上的超市都没有双汇卖了,只有1个便利店还在卖。

坛友能够通报一下您所在城市的情况吗?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1)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YoungCapital

11-05-03 00:26

0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分别从销售终端、拟注入资产等角度对双汇发展进行深度报道。今天,记者将关注点转移到了双汇的经销商。记者通过对济南、湛江、合肥等多家经销商的经营状况进行调查发现,绝大部分经销商的配货量都低于“瘦肉精”事件爆发前的六成。由于销售量的下降,经销商还面临着加盟店不断流失的困扰。 
  无论是记者的调查结果,还是第三方独立机构的数据,都和双汇发展此前公布的经营恢复情况有较大出入。双汇发展经营情况到底如何?这一问题的解答需要双汇方面给出更多的信息。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了济南双汇冷鲜肉三家经销商中的两家。受“瘦肉精”事件影响,经销商货物配送量较以前大幅下降约六成。 

  “双汇冷鲜肉的销售量大幅下滑,目前销量还停留在此前30%~40%的水平。”其中一位冷鲜肉经销商李锐捷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诉苦称,过去他的月销售收入在120万元以上,但现在还不到50万元,完全处于亏损状态。 

经销商亏损 

  双汇发展的公告显示,截至2011年4月18日,公司鲜冻品的日发货量已恢复至2011年3月份上半月平均日发货量的89%,肉制品已恢复至71%。但是,作为济南市双汇冷鲜肉三名大型经销商之一的李锐捷远没有那么乐观,因为他的配货量还停留在“瘦肉精”事件前的30%~40%,且正处于亏损状态。 

  “现在状况仍然很糟糕。”4月20日,李锐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双汇“瘦肉精”事件发生后,他所代理的双汇冷鲜肉销量一落千丈,虽然事情过去一月有余,但是总体销量并没有随时间的推移而上升。 

  李锐捷表示,3月15日之后,他每周销售收入从原来的超过30万元下降到不足15万元,最糟糕时甚至缩水至10万元左右。除了要给80多家加盟店配送货外,大型超市以及团购业务都出现了严重的萎缩。 

  他告诉记者,虽然经销商也在积极配合双汇公司的各项行动,但是“到现在还没有什么起色。” 

  对于净利润只有2%的李锐捷而言,一个月的销售收入最少要达到60万元以上才能勉强保本,否则人工、物流就把利润全部吃掉了。过去他的月销售收入在120万元以上,利润尚可;但现在一个月的销量不到50万元,完全处于亏损状态。 

  李锐捷进一步表示,“如果不行就只能改做其他品牌。”不过让他稍感安慰的是,他告诉记者,双汇对经销商的退货承诺的确履行了,他此前为数不多的库存产品已经悉数退回。 

  加盟商“倒戈” 

  除了送货量下降外,另一大经销商张华还有其他的烦恼,他原本负责50家加盟店的供货,但“瘦肉精”事件之后,雨润、金锣等其他品牌开始到他旗下的加盟店 “做工作”,找店主改成卖他们的产品,有些店主禁不住yh就“倒戈”了,有2家改成了金锣,也有的加盟店直接就不做了,目前旗下加盟店只剩30多家。 

  张华还透露,“济南市还有个经销商原来有120多家店,现在也就剩下70多家。” 

  而此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走访时发现,上海也有不少双汇冷鲜肉专卖店或者关门,或者“倒戈”,有相当数量的加盟店直接转投雨润。 

  “瘦肉精”事件以前,张华每天能卖1吨到1.5吨冷鲜肉,有的时候能卖到2吨。但是,现在每天只能卖三四百公斤,一个月销售额就二三十万元。现在的销售额只有原来的三、四成。 

  “瘦肉精”事件之后,张华一直处于亏损的状态。他告诉记者,做冷鲜肉生意,主要靠走量,才能赚钱,不然就亏本。“如果每天销售额恢复到六、七百公斤,才能持平,保个本钱。” 

  “最近销售额恢复仍然不明显,虽然听说总公司说恢复得比较多,但那可能是其他的地区,济南市受影响特别大,老百姓的反应比较强烈。”张华有些苦恼地说,目前总公司还没有提出什么补贴政策,每个月的促销力度也和往常一样,但是现在总体的价格比其他品牌要便宜一些,比如颈背肉,其他品牌现在卖15元/斤,我们则是14.6~14.8元/斤,而以前比其他品牌要贵五六毛。但经销商的利润不会变,加盟店也有固定的返利,主要是工厂调低了出厂价。 

  “3月15日那天,销售数量大减,虽然各店的数量不是很多,但许多店都来退货。”张华还介绍说,现在加盟店进货都非常谨慎,害怕订货多了卖不出去。所以,他们根据1~2天销量的预估值来决定进多少货,每天都要从工厂进货,有的时候是300多公斤,少的时候甚至只有200多公斤,因为进货量少,所以也没什么退货。 

同步播报 

  南北五经销商:仅一家恢复正常水平 

  在记者所有的采访对象中,仅有河北的一位双汇冷鲜肉经销商表示,当地市场的恢复状况较好,已经快赶上3月中旬以前的销量了。 

  “双汇香肠、冷鲜肉等产品销售大不如从前了,没办法都在撑。”说起最近的销售情况,哈尔滨一家连锁超市负责人向记者感叹,“瘦肉精”事件爆发后,连续逾一周双汇各类产品卖不动,只好将产品退还给经销商。“时至今日,双汇产品销售量一半都没有恢复到,由于量上不来只能亏损。” 

  山东济宁金乡双汇经销商王总经理向记者介绍,他代理双汇所有的肉制品,负责金乡县上百家超市、卖场等终端经营场所的产品供应。 

  “现在销售量还没恢复到3月15日前的一半。”王总经理表示,“瘦肉精”事件后,他们将仓库卖不出去的产品都退回了。现在,由于销售量大幅萎缩,目前仓库基本不存货,卖多少就进多少货,“一些经营商退货到我这里,我再退回给双汇公司,很麻烦,所以不敢拉货。” 

  地处湛江的一位双汇火腿肠总经销商龙华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相比“瘦肉精”事件发生前,他预计4月份的销量能恢复到之前60%左右的水平。 

  龙华主要有两块业务。一是学校,二是商超。他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截至4月20日,当月他对几个销售情况较好的学校的供货总额为4万元,但是平常他的月供货额能够达到10万元。商超情况类似。原来月供货额在8万元左右的一个超市目前只进了3万的货;此外,还有几个超市这个月都没有在他那里拿货。 

  龙华告诉记者,他的货源来自广东双汇,没有济源双汇的产品,所以相比山东、河南等地而言,受到的影响稍校 

  安徽合肥双汇肉制品经销商张总经理则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回顾道,他负责配送的双汇产品原本一天可销售十几吨,“瘦肉精”事件后第一周,每天销售量基本维持在1~2吨,而到4月21日也只能恢复到6、7吨,产品销量只有原来的六成左右。 

  而远在西南的双汇成都经销商魏总经理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他做双汇的代理7、8年了,从来没有碰到这样的情况,消费者不信任没办法,现在只能观望。“由于双汇的肉制品销售额只有原来的一半,一个月来出现亏损,亏损的数额不方便透露,但是压力大。幸亏做生意多年有些老本,还可以硬扛。” 

  渠道动态 

  稳定经销商 双汇将继续“让利”? 

  面对终端销量大幅下滑的情况,为了“安抚”经销商和加盟店,双汇集团不得不调整原先的经营策略,如“瘦肉精”事件之前经销商退货要承担产品损失的50%,现在经销商可以无偿全部退货。此外,经销商还透露,一些对他们的补偿或者赔偿的政策在5月将陆续出台。 

  其中,安徽合肥双汇肉制品经销商张总经理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虽然此前双汇也承诺产品在一定期限内可退货,但是产品退货造成的损失,经销商与双汇各承担一半。但是现在双汇承诺,可无条件退货,并且退回的产品损失经销商不用承担。 

  张经理表示,他参加了3月23日双汇全国经销商大会的合肥视频会议。双汇承诺,在5月之前未销售的双汇产品,可以无条件退货,并不承担任何责任。后来,双汇也在办公系统向经销商下发了相关文件。 

  “双汇会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听说具体的优惠会在5月后出台。”山东济宁双汇经销商史总经理向《每日经济新闻》透露,通过多种促销活动如大幅让利等,当地双汇肉制品销售得到一定恢复,但目前仍然处于亏损状态,“以前双汇的极少部分老品牌产品是不准退货的,现在退货范围扩至所有产品。” 

  不过成都经销商魏经理对这些退货承诺却并不看好,“谁愿意预先将资金打给双汇啊,拉货退货,付款汇款,这些事多麻烦埃” 

  除了退货方式更为轻松外,哈尔滨一位超市老板还向记者透露,“以前双汇的产品在大卖场销售,其场地租金与销售商五五承担,现在据说改为七三承担,双汇租金承担多两成”。 

  现在“苦撑”的双汇经销商、加盟商都期盼双汇集团能出一些新的补偿或让利政策。一位业内人士指出,面对销售渠道困局,双汇对经销商的经营策略可能还会做出改变。 

数据疑窦 

  双汇公告与第三方数据“打架” 

  《每日经济新闻》上述调查结果表明,绝大部分经销商的配货量还没有恢复到“3.15”之前的六成。 

  但根据双汇发展公告,“截至4月18日,公司鲜冻品的日发货量为1500多吨,已恢复至2011年3月份上半月平均日发货量的89%;肉制品已恢复至71%;日回收货款已恢复至72%。”在经销商“死撑”的情况下,为何双汇这么快就恢复了“元气”?这不得不引起市场的怀疑。 

  第三方机构的数据和也和双汇上述公告出现了明显的不符。 

  根据苏赛特商业数据机构4月6日发布的一份针对全国111座城市零售终端的数据调查显示,双汇瘦肉精事件后,表示不再购买双汇肉质品的消费者占到了53.31%,其中华北地区最高,达到64.69%;表示会继续购买的仅仅占到15.34%,而华北地区这一数据低至8.58%。 

  当时的调查结果还显示,全国已有28.2%的零售店下架双汇产品,在继续销售双汇产品的零售店中,销量的平均降幅也高达45.7%。 

  消费者购买积极性不高,而双汇又自称有这么高的发货率,是不是意味着大部分产品积压在经销商手中?但是济南经销商李锐捷告诉记者,因为销售不畅及冷鲜肉保质期等因素制约,经销商也不敢有多少库存。上述广东、安徽等地经销商同样表示没有存货。

http://www.sd.xinhuanet.com/news/2011-05/01/content_22658522.htm

PS:从投资的角度讲,至少对于双汇应该置于观察状态,而不是下结论,想当然。,双汇的产品是大众一般消费品,即使双汇未来可能恢复也需要巨大的成本,和时间。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