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也许你的预期本来就是错的——2010创业板业绩为何不如预期

11-05-01 22:52 1663次浏览
岚山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size=10.5pt]今年一季度,银行业绩超预期,市场展开蓝筹估值修复行情。其实所谓超预期,其实就是原来的预期错了,不愿意直接承认错误,换种说法而已。[size=10.5pt]估值修复行情的同时是对创业板的讨伐。第一批创业板自2009年10月30日上市,现在已达209家公司。2010年创业板业绩增幅只有38%,和主板比、和中小板比,都没有什么优势,不符合高增长的预期,成为普遍的看法。其罪过无所谓以下几点:1、2010年度业绩增长不比主板有优势。2、部分创业板公司业绩出现下滑。3、部分创业板公司在今年一季度出现了亏损。讨伐声中,创业板指数也跌至历史低点,比去年6月1日设立创业板基数点1000点,跌了也有10%。[size=10.5pt]对创业板都有哪些预期?是否有些预期本来就是错的?[size=10.5pt]1[size=10.5pt]、创业板公司不能出现亏损[size=10.5pt]设立创业板时,谁都不会有此奢望吧。为何建立证券市场,因为市场是配置资源的最有效方式。优胜劣汰,一批公司通过创业板成长、壮大,一批公司业绩放缓或亏损,直至退市。创业板拒绝借壳,就是维护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也因为只有创业板拒绝借壳,创业板市场才是真正的证券市场。[size=10.5pt]2[size=10.5pt]、创业板公司不能业绩放缓或下滑[size=10.5pt]任何市场都不能保证所有公司业绩一直是增长的,更何况创业板创立伊始就预期着有部分公司被淘汰退市。[size=10.5pt]3[size=10.5pt]、创业板公司2010年业绩增长肯定好于主板[size=10.5pt]这是此轮讨伐的最直接动因,其实也是错误的。创业板公司都是近一两年内上市,有三大原因影响了创业板公司2010年业绩。一是为了成功上市或超募资金,部分公司包装业绩或透支未来年度业绩。由于无具体数字,无法量化其对2010年度业绩影响。二是大部分公司都在近一两年内上市,有关上市费用影响2010年度业绩。粗略估算此因素减少2010年度上市公司利润的10%。如今年上市的300199,其季报披露列支相关上市费用500多万元。三是大部分公司超募资金较多,新上项目较多,已经投入尚无产出。这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毕竟仍有许多支出无法资本化。[size=10.5pt]近期讨伐文章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size=10.5pt]1[size=10.5pt]、简单对比[size=10.5pt]简单拿创业板估值和主板比,不考虑不同市场的行业特征,不和上证380比,不和沪深300以外公司比较。(目前创业板公司呈现以下特点:主营业务突出、业绩持续增长。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创业板已经成为落实国家自主创新发展战略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平台。数据显示,已上市的创业板公司中有107家获得了国家高新技术认证,占比为九成左右。从产业分布来看,属于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业板公司数量几乎占了半壁江山。)[size=10.5pt]2[size=10.5pt]、以偏概全[size=10.5pt]2010[size=10.5pt]年毕竟是个别年份、特殊的年份,不拿近几年的复合增长率做比较。把部分公司的业绩放缓或下滑作为否定整个创业板的罪证,还有甚者,把部分公司的季节性亏损也作为罪证。如今天新浪财经的一文章:创业板从云端坠落:业绩不尽如人意[size=12.0pt]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e/20110429/17509775581.shtml,就把美亚和通源石油一季报亏损作为例证。美亚业绩的季节性特征非常明显,通常四季度占全年利润的一半以上,去年同期也是亏损,今年同比不仅减亏,而且收入有60%多的增长。美亚募集资金的一项用途就是建立涵盖全国的区域市场营销体系和技术支持体系。渠道拓展初期肯定有大量的支出,而无相应的收入。[size=10.5pt]3[size=10.5pt]、张冠李戴[size=10.5pt]比较典型的是周五上海证券报的文章:[size=10pt]创业板行情大挫凸显行业风险[size=10.5pt][size=10pt]http://paper.cnstock.com/html/2011-04/29/content_104509.htm[size=10pt],讲的是创业板,而全文举得唯一两个例子海普瑞和汉王科技居然都是中小板上市公司,居然还是申万的市场研究总监的文章。[size=10.5pt][size=10.5pt]那么对创业板科学的预期是什么呢?[size=10.5pt]1[size=10.5pt]、整体复合增长率高于主板[size=10.5pt]2[size=10.5pt]、部分公司高成长、高估值[size=10.5pt]3[size=10.5pt]、部分公司低增长、低估值,亏损、退市[size=10.5pt] [size=10pt]根据证券时报《创业板涌现一批高成长公司》

[size=24pt][size=10pt]http://stock.hexun.com/2011-04-30/129186982.html[size=10pt]的数字,2008年至2010年,创业板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达到38.4%。2011年一季报,沪深公司平均增长20%,创业板公司37%。[size=24pt][size=10.5pt]剪贴今天凤凰网的文章:[size=12pt]创业板一季报高成长光环褪色[size=24pt][size=10.5pt]2011[size=10.5pt]年04月30日[size=10.5pt] 14:05[size=10.5pt]创业板上市之初,大多戴着高成长的光环。也正是因为其高成长的预期,市场认可了其上市前后的高估值。然而,陆续公布的2010年年报和今年一季报,却击碎了许多创业板公司高成长的神话。[size=10.5pt]据统计,209家创业板企业中,2010年度有32家企业净利同比下降,占比超过15%;17家企业净利同比增幅低于10%,27家企业净利同比增幅高于10%但低于20%。三者合计企业数达76家,占比36.36%。[size=10.5pt]对比主板公司,2010年度,沪市主板有超过六成的公司净利增幅超过20%,深市主板也有超过一半的企业净利增幅超过20%,主板公司的总体业绩增幅并不比创业板逊色。[size=10.5pt]今年一季报创业板的情况同样惨淡。[size=10.5pt]截至4月28日,203家已公布一季报的创业板公司,一季度净利同比下滑的达到45家,净利润同比增幅小于10%的达19家,另外还有3家公司一季度已经出现亏损。这意味着超过三成的创业板公司已经不符合“高成长”的称号。[size=10.5pt] [size=10.5pt]如果标题用“年报高成长光环褪色”,还有情可原。[size=10pt]2011[size=10pt]年一季报,沪深公司平均增长20%,创业板公司37%,不知道作者如何得出这一结论的。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1)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岚山

11-05-01 23:08

0
[size=10.5pt]今年一季度,银行业绩超预期,市场展开蓝筹估值修复行情。其实所谓超预期,其实就是原来的预期错了,不愿意直接承认错误,换种说法而已。
[size=10.5pt]估值修复行情的同时是对创业板的讨伐。第一批创业板自2009年10月30日上市,现在已达209家公司。2010年创业板业绩增幅只有38%,和主板比、和中小板比,都没有什么优势,不符合高增长的预期,成为普遍的看法。其罪过无所谓以下几点:1、2010年度业绩增长不比主板有优势。2、部分创业板公司业绩出现下滑。3、部分创业板公司在今年一季度出现了亏损。讨伐声中,创业板指数也跌至历史低点,比去年6月1日设立创业板基数点1000点,跌了也有10%。
[size=10.5pt]对创业板都有哪些预期?是否有些预期本来就是错的?
[size=10.5pt]1[size=10.5pt]、创业板公司不能出现亏损
[size=10.5pt]设立创业板时,谁都不会有此奢望吧。为何建立证券市场,因为市场是配置资源的最有效方式。优胜劣汰,一批公司通过创业板成长、壮大,一批公司业绩放缓或亏损,直至退市。创业板拒绝借壳,就是维护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也因为只有创业板拒绝借壳,创业板市场才是真正的证券市场。
[size=10.5pt]2[size=10.5pt]、创业板公司不能业绩放缓或下滑
[size=10.5pt]任何市场都不能保证所有公司业绩一直是增长的,更何况创业板创立伊始就预期着有部分公司被淘汰退市。
[size=10.5pt]3[size=10.5pt]、创业板公司2010年业绩增长肯定好于主板
[size=10.5pt]这是此轮讨伐的最直接动因,其实也是错误的。创业板公司都是近一两年内上市,有三大原因影响了创业板公司2010年业绩。一是为了成功上市或超募资金,部分公司包装业绩或透支未来年度业绩。由于无具体数字,无法量化其对2010年度业绩影响。二是大部分公司都在近一两年内上市,有关上市费用影响2010年度业绩。粗略估算此因素减少2010年度上市公司利润的10%。如今年上市的300199,其季报披露列支相关上市费用500多万元。三是大部分公司超募资金较多,新上项目较多,已经投入尚无产出。这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毕竟仍有许多支出无法资本化。
[size=10.5pt]近期讨伐文章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size=10.5pt]1[size=10.5pt]、简单对比
[size=10.5pt]简单拿创业板估值和主板比,不考虑不同市场的行业特征,不和上证380比,不和沪深300以外公司比较。(目前创业板公司呈现以下特点:主营业务突出、业绩持续增长。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创业板已经成为落实国家自主创新发展战略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平台。数据显示,已上市的创业板公司中有107家获得了国家高新技术认证,占比为九成左右。从产业分布来看,属于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业板公司数量几乎占了半壁江山。)
[size=10.5pt]2[size=10.5pt]、以偏概全
[size=10.5pt]2010[size=10.5pt]年毕竟是个别年份、特殊的年份,不拿近几年的复合增长率做比较。把部分公司的业绩放缓或下滑作为否定整个创业板的罪证,还有甚者,把部分公司的季节性亏损也作为罪证。如今天新浪财经的一文章:创业板从云端坠落:业绩不尽如人意[size=12.0pt]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e/20110429/17509775581.shtml,就把美亚和通源石油一季报亏损作为例证。美亚业绩的季节性特征非常明显,通常四季度占全年利润的一半以上,去年同期也是亏损,今年同比不仅减亏,而且收入有60%多的增长。美亚募集资金的一项用途就是建立涵盖全国的区域市场营销体系和技术支持体系。渠道拓展初期肯定有大量的支出,而无相应的收入。
[size=10.5pt]3[size=10.5pt]、张冠李戴
[size=10.5pt]比较典型的是周五上海证券报的文章:[size=10pt]创业板行情大挫凸显行业风险[size=10.5pt][size=10pt]http://paper.cnstock.com/html/2011-04/29/content_104509.htm[size=10pt],讲的是创业板,而全文举得唯一两个例子海普瑞和汉王科技居然都是中小板上市公司,居然还是申万的市场研究总监的文章。[size=10.5pt]
[size=10.5pt]那么对创业板科学的预期是什么呢?
[size=10.5pt]1[size=10.5pt]、整体复合增长率高于主板
[size=10.5pt]2[size=10.5pt]、部分公司高成长、高估值
[size=10.5pt]3[size=10.5pt]、部分公司低增长、低估值,亏损、退市
[size=10.5pt] 
[size=10pt]根据证券时报《创业板涌现一批高成长公司》
[size=24pt][size=10pt]http://stock.hexun.com/2011-04-30/129186982.html[size=10pt]的数字,2008年至2010年,创业板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达到38.4%。2011年一季报,沪深公司平均增长20%,创业板公司37%。[size=24pt]
[size=10.5pt]剪贴今天凤凰网的文章:
[size=12pt]创业板一季报高成长光环褪色[size=24pt]
[size=10.5pt]2011[size=10.5pt]年04月30日[size=10.5pt] 14:05
[size=10.5pt]创业板上市之初,大多戴着高成长的光环。也正是因为其高成长的预期,市场认可了其上市前后的高估值。然而,陆续公布的2010年年报和今年一季报,却击碎了许多创业板公司高成长的神话。
[size=10.5pt]据统计,209家创业板企业中,2010年度有32家企业净利同比下降,占比超过15%;17家企业净利同比增幅低于10%,27家企业净利同比增幅高于10%但低于20%。三者合计企业数达76家,占比36.36%。
[size=10.5pt]对比主板公司,2010年度,沪市主板有超过六成的公司净利增幅超过20%,深市主板也有超过一半的企业净利增幅超过20%,主板公司的总体业绩增幅并不比创业板逊色。
[size=10.5pt]今年一季报创业板的情况同样惨淡。[size=10.5pt]截至4月28日,203家已公布一季报的创业板公司,一季度净利同比下滑的达到45家,净利润同比增幅小于10%的达19家,另外还有3家公司一季度已经出现亏损。这意味着超过三成的创业板公司已经不符合“高成长”的称号。
[size=10.5pt] 
[size=10.5pt]如果标题用“年报高成长光环褪色”,还有情可原。[size=10pt]2011[size=10pt]年一季报,沪深公司平均增长20%,创业板公司37%,不知道作者如何得出这一结论的。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