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银行股的迷思

11-05-06 17:55 11395次浏览
太极推手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银行股目前是这个市场最不受待见的另类了。房地产调控、地方政府平台坏账、融资再融资、利率市场化等等,不一而足。还有说银行是大周期性行业,马上就要走下坡路,还有说外资银行进来后将出现狼吃羊的局面,甚至还有说银行股市值这么高不正常,未来没有增长了。
银行股真的就应该被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永世不得翻身?

可是我们看到的银行股却是平均市盈率10倍左右,市净率1.37--2.x,民生银行市净率1.37。估值水平应该在2000点左右。

请大家说说银行股值不值得投资。
我也转来一些看到的资料,有看多的,有看空的。大家互相比较吧。
打开淘股吧APP
7
评论(89)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blackstone

11-05-07 23:59

0
市场先生的情绪是变化的。
太极推手

11-05-07 23:57

0
股市大多数时候是非理性的。
如果市场是对的,那么,是6124对,还是1664对?
按图索骥

11-05-07 21:13

0
市场一般都是对的。
guanxdyu

11-05-07 21:06

0
这个问题7个月前就应该研究了
当时市盈率低、还有净利差回升预期

现在谈这个问题,补课么?
leoatc

11-05-07 20:47

0
所有的一切都建立在预期向好的情况下。。。这个其实才是关键。。
yifanfs

11-05-07 18:45

0
银行股只能阶段性投机.十年八年是没问题的,但是小心一夜回到解放前,看看花旗
寂听

11-05-07 18:22

0
好 关注
c22x

11-05-07 10:46

0
顶帖!学!
太极推手

11-05-06 21:32

0
港股连跌七日,一些板块跌出投资价值。昨日,大摩、德银、瑞信等大行发布研究报告,齐齐唱好中资银行股,并上调了大部分中资银行H股的目标价。

  180度大转变

德意志银行指出,首季中资银行H股的税后纯利为2225亿元人民币,按年增长33.2%,上升动力为净息差扩大及成本效益改善。基于宏观经济风险将逐步减轻,该行预期业界将对中资银行H股进行重新评级,以便更符合中资银行强劲增长的基本面。

  瑞信研究报告指出,中资银行首季业绩胜过该行及市场预期,鉴于中资银行利润率表现持续强劲,将今年内地银行的每股盈利预测提高1.8%至11.7%。该行较看好大型银行,首选建行H股、工行H股及农行H股,并维持内地银行业“增持”评级。

  摩根士丹利认为,由于加息只对具有较强流动性的银行有利,因此加息周期下,该行最看好农行、建行及工行等大型银行,认为其具有充足的流动性、存款及资本基础,加上保守的拨备,其2010年至2013年的盈利可实现持续发展,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等中型银行,股价可能会受到短期潜在的融资可能的影响;中信银行则因逊于同业的储备,盈利增长可能会受到较大限制。

  德意志银行认为,今年下半年,内地将步入银根收紧的最后阶段,即便通胀回落,宏观经济面临硬着陆风险,中资银行股表现也可望优于大市。投资首选为工商银行H股和农业银行H股,此外,估计今年上半年的中期业绩,将对中国银行H股和交通银行H股的股价产生正面催化作用,它们的净息差将受惠于资金成本下降。

  但摩根大通则最看好中信银行,该行指出,中信银行估值是中资银行H股中最便宜的,今年预测市净率仅1.2倍,预测市盈率仅6.7倍。该行股本回报率达20%,预计今明两年其每股盈利复合增长率将达20%,市场过于低估其估值。

  或预示市场将迎反弹

  值得注意的是,两周前,摩根大通等大行曾不约而同地发布过唱空中资股的研究报告,紧接着港股,尤其是香港市场的中资股出现了连续7日的连绵跌势,此次外资大行口风180度大转变,是否意味着市场风向也将改变?

  因基金大户在香港借内地各种调控传闻做空,以往主要看美股“脸色”的港股,最近并没有追随新高迭起的美股,而是跟随A股连续7个交易日收跌,近三个交易日更有逾50只牛证被迫收回。截至周四收盘,恒指收报23261.61点,连跌7日累计下挫3.6%,国企指数收报12807.76点,7日的累计跌幅更高达6.2%;中资金融股则下跌了4%至8%不等。

  有分析人士表示,在大行研报的推波助澜下,对内地在通胀高企的情况下会不断推出调控措施的担忧,引发了投资者近日的持续减持。港股短线已出现超卖,大行此时转向唱多权重银行股,让市场产生后市即将迎来反弹的憧憬。
太极推手

11-05-06 18:05

0
银行股

以下是2008年末我找到的一篇论文,现把它贴出来,以飨读者:

企业内在价值的定义就是企业余下的寿命中,可以产生的现金流(盈余)折现。价格会围绕着内在价值波动,所以,估值的核心就是预测未来的现金流(盈余)。既然是预估,那么确定性是最重要的,尤其在经济形势的基调是保增长的2009年,我们还是在确定性中淘金吧。下面我们将一步步给银行股进行估值。

  盈余质量高是盈余确定性的基本特征

  盈余质量是指在仅仅利用历史盈余水平,不利用其他信息的情况下,投资者预测企业未来盈余的准确性程度。决定盈余质量的关键是盈余的持续性,我们用每家银行净资产收益率(加权平均)的历史数据即可比较出盈余质量高的企业。

  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信银行、北京银行、交通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等7家银行上市不到三年,上市经营历史短,未来盈余确定性把握难度大,所以暂不考虑。列入我们考察范围的是7家上市时间在三年以上的银行:浦发银行、深发展、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招商银行和中国银行(见图1)。

  从图1可以观察到:

  1,净资产收益率高且稳定的是:浦发、兴业、深发展、招行。

  深发展现在的管理团队新桥投资是2005年后进驻的,所以和2005年前的数据要分开看。

  2,净资产收益率一般且稳定的是:民生、华夏、中国银行。

  这7家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虽然高低不一,但都比较稳健,所以这7家银行都可以纳入下一步的观察范围。

  现金盈余占当期盈余的比例是盈余确定性高的关键

  从图2可以观察到:

  1,现金盈余占盈余比例高且比较稳定的是:浦发、深发展、招商。

  2,现金盈余占盈余比例低的是:中国银行、华夏、兴业、民生。

  其中,中国银行的现金盈余占比从2003年上市以来就一直居低不上,民生、华夏和兴业不仅波动幅度大,而且从2006年到2008年都是大幅向下,有潜藏的不良资产增高的风险,在这一轮金融海啸中未来盈余不确定性更大。

  企业经营的盈余中应计盈余的持续性比现金盈余低(注),美国学者sloan在1996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对此做了系统阐述。sloan的这篇论文运用美国上市公司1962年~1991年30年的数据,研究了本期盈余和下期盈余的关系,即把下期盈余回归到本期盈余上,回归结果显示,现金盈余的系数是0.855,而应计盈余的系数是0.765。也就是说,如果当期盈余中有1元钱的现金盈余,下期对应的盈余是0.855;而如果当期盈余中有1元钱的应计盈余,下期对应的盈余则只是0.765。如果投资者在预测下期盈余时,使用随机游走模型,同时企业当期盈余中现金盈余的比重很小,投资者高估企业价值的可能性就更大。

  由此可以看出,未来盈余确定性较高的是浦发、深发展、招行。那么,它们的内在价值是多少呢?

  对三家银行股的估值

  股票投资不是一门精确的科学,内在价值是由一个“近似值的范围”来反映的,我们能做的就是保守估计企业的未来盈余,然后用古老颠扑不破的数学模型(剩余收益折现模型)寻找这个“近似值的范围”,否则就会是一个“精确的错误”。

  在这个古老的模型中,我们需要确定的变量是:

  1,评估时点是2008年末——站在这个时间点上看未来;2,每股收益——保守假设每股收益未来两年增速是0,也就是净利润增速假设是0,第三年开始增速是2%。因为假设股数不变,盈余不分红,那么,留存收益就会导致净资产增加,所以,假设每股收益不增加,就意味着净资产收益率是下降的;3,当期净资产——以2008年三季度报表数值为基础,假设四季度是微利的;4,贴现率——参照长期国债收益取值0.07。

  根据计算可知,这三家银行的每股内在价值分别是:深发展:35元、浦发:43元、招行:33元。

  我们再做一个敏感性分析(见附表),计算出的三家银行股每股内在价值:1,乐观假设:假设其他条件不变,每股收益2009年增加20%,2010年在2009年的基础上不变;2,悲观假设:假设其他条件保持不变,每股收益2009年减少20%,2010年在2009年的基础上保持不变。

  从附表中可知:浦发、深发展和招商银行每股内在价值“近似值的范围”分别是:35~50元、29~40元、27~38元。截至2008年12月26日收盘,浦发、深发展和招商银行的股价分别是13.41元、9.72元和12.36元,都有至少50%的安全边际!

  那么,估值安全边际大的股票就可以投资么?非也!需要等待合适的机会,流动性指标在静静地向前流淌,它在告诉着我们合适的机会。

  (注:引自《财务报表分析与证券投资》,作者:姜国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会计学副教授,博导)

转贴好文:股价下跌和业绩增长是投资者的福音

对于真正的投资而言,其实也有很多理念的差异。例如彼得.林奇的十倍股。很多人认为费雪是成长股投资的鼻祖,其实他在《如何选择成长股》中,很大的篇幅介绍的是“保守型投资者夜夜安枕”。但归根到底,投资者成功的源泉只有一个,那就是企业的经营业绩增长。其增长持续性越强,稳定性越高,那么最终成功的概率越大。其实只取决于两点:第一,你以多少溢价买入;第二,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复利。 
于是可以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你的收益率与很长时期内的股价波动没有任何关系。如果考虑到投资中除了“复利”的另一个奥秘:“红利再投资”,那么就更能肯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股价下跌比股价上涨更有利于投资者。前提条件是被投资的公司经营平稳增长。其股价下跌或萎靡的时间越长,对投资者最终的收益率影响约有利。这与一般的常识并不太一样。所以,如果说投资真是滚雪球的话,第一重要的是找到你的雪球,第二是确定滚动的起点,第三就是滚动起来! 
例如我正在做的,对招商银行的投资实证试验。目前持仓为98837股,假设未来10-20年平均每年每股收益复利增长12%,前10年因为成长期,派息率仅能维持目前的25%,10年后成长衰退,和恒生、汇丰一样,大比例派息,从30%,提升至50%。假设20年内招商银行股价始终维持目前的13.2元一股的水平不变。每年将派息全部买入股票。结果如下: 
序号 年代 每股收益 派息率 每股派息 派息 派息买入 年末持股 PE 
1 2010 1.16 25% 0.26 ¥25,796 1,954 98,837 11.4 
2 2011 1.30 25% 0.29 ¥28,892 2,189 101,026 10.2 
3 2012 1.46 25% 0.33 ¥33,076 2,506 103,532 9.1 
4 2013 1.63 25% 0.37 ¥37,964 2,876 106,408 8.1 
5 2014 1.83 25% 0.41 ¥43,700 3,311 109,718 7.2 
6 2015 2.04 25% 0.46 ¥50,467 3,823 113,541 6.5 
7 2016 2.29 25% 0.52 ¥58,493 4,431 117,973 5.8 
8 2017 2.56 25% 0.58 ¥68,069 5,157 123,129 5.2 
9 2018 2.87 25% 0.65 ¥79,570 6,028 129,157 4.6 
10 2019 3.22 30% 0.87 ¥112,177 8,498 137,656 4.1 
11 2020 3.60 30% 0.97 ¥133,905 10,144 147,800 3.7 
12 2021 4.04 30% 1.09 ¥161,025 12,199 159,999 3.3 
13 2022 4.52 30% 1.22 ¥195,234 14,790 174,789 2.9 
14 2023 5.06 30% 1.37 ¥238,875 18,097 192,886 2.6 
15 2024 5.67 30% 1.53 ¥295,240 22,367 215,253 2.3 
16 2025 6.35 50% 2.86 ¥615,020 46,592 261,845 2.1 
17 2026 7.11 50% 3.20 ¥837,921 63,479 325,324 1.9 
18 2027 7.96 50% 3.58 ¥1,165,985 88,332 413,656 1.7 
19 2028 8.92 50% 4.01 ¥1,660,483 125,794 539,450 1.5 
20 2029 9.99 50% 4.50 ¥2,425,294 183,734 723,185 1.3 
可以看出,20年期间,如果招行每年维持稳定的业绩增长,20年后,我持有的股票数量,将会从目前的9.8万股,增加至72.3万股。每年得到的派息达到骇人的242.5万。这个时候即便偶尔一两年不能派息,其收益率也足够惊人。如果,20年后,市场忽然偏好金融股,招行的市盈率从1.3倍,提升至10倍,那么.......“戴维斯双击”开始发动了,当此时你卖出这72.3万股招行时,将获得超过7000万的总收益。这个经历足够让你写本回忆录了。 
所以,理论上讲,这个表格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只要上市公司稳定业绩增长,并且维持一定幅度的稳定派息,那么股价越是萎靡、甚至下跌,越是持续长久,你的最终回报越高。如果你又同时拥有强劲的现金流支撑(例如老巴的保险资金),那么你就精彩演绎了,什么叫做“股神”。 
但很可惜,这仅仅是理论上的演绎。第一,很难有很好业绩增长的企业,股价长期萎靡,因此股价上涨反而成为“复利再投资”最大的敌人。第二,很难有企业在成长期兼顾成长和派息率,派息政策也不稳定,A股甚至绝大多数上市公司没有派息。第三,也是最难的一点,就是没有人能坚持下去。 
下面是公司股价随着估值水平同步抬升状态下的投资结果: 
序号 年代 每股收益 派息率 每股派息 派息 派息买入 年末持股 PE 股价 
1 2010 1.16 25% 0.26 ¥25,796 1,954 98,837 11.4 13.2 
2 2011 1.30 25% 0.29 ¥28,892 1,951 100,788 11.4 14.8 
3 2012 1.46 25% 0.33 ¥32,998 1,890 102,678 12.0 17.5 
4 2013 1.63 25% 0.37 ¥37,650 1,777 104,455 13.0 21.2 
5 2014 1.83 25% 0.41 ¥42,898 1,679 106,133 14.0 25.6 
6 2015 2.04 25% 0.46 ¥48,818 1,592 107,725 15.0 30.7 
7 2016 2.29 25% 0.52 ¥55,497 1,616 109,341 15.0 34.3 
8 2017 2.56 25% 0.58 ¥63,089 1,640 110,981 15.0 38.5 
9 2018 2.87 25% 0.65 ¥71,719 1,665 112,646 15.0 43.1 
10 2019 3.22 30% 0.87 ¥97,836 2,028 114,674 15.0 48.3 
11 2020 3.60 30% 0.97 ¥111,549 2,064 116,738 15.0 54.0 
12 2021 4.04 30% 1.09 ¥127,184 2,101 118,839 15.0 60.5 
13 2022 4.52 30% 1.22 ¥145,010 2,139 120,978 15.0 67.8 
14 2023 5.06 30% 1.37 ¥165,334 2,178 123,156 15.0 75.9 
15 2024 5.67 30% 1.53 ¥188,508 2,217 125,373 15.0 85.0 
16 2025 6.35 50% 2.86 ¥358,215 3,761 129,134 15.0 95.2 
17 2026 7.11 50% 3.20 ¥413,237 3,874 133,008 15.0 106.7 
18 2027 7.96 50% 3.58 ¥476,710 3,990 136,998 15.0 119.5 
19 2028 8.92 50% 4.01 ¥549,932 4,110 141,108 15.0 133.8 
20 2029 9.99 50% 4.50 ¥634,402 4,233 145,341 15.0 149.9 
可以看出,尽管股价不断的上涨,但是最终累积的股票和最终的收益率远远低于第一种类型,即20年股价丝毫不动、甚至下跌的结果。这一点恐怕又是出乎很多人的“想象”。 
—————————————————————————————————— 
并非意味着我的实验会持续10年或者20年,期间可能有剧烈的上涨、或者又更好的替代品迫使我改变这个实验(例如2007年这样极端的情况)。或者是招商银行的经营发展脱离了轨道,走向衰亡。这个游戏就是上车后,要时时刻刻观察这个雪球,是否偏离了它应该在的轨道。 
另外,很好笑的就是跟一位朋友聊起这个游戏,他说自己没有那么多耐性等好多年。我反问他,你入市多久了?他说,已经3-4年了。我说,那你也不就这么在股市上待了3-4年啦?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