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孰料,在对破产资产进行公开拍卖过程中波澜再起。来自北京、深圳等地的多家实力雄厚的企业纷纷被劝退,在公开拍卖前一天,2家已缴1.5亿元保证金和履约金的企业突然退出,导致仅剩一家竞买人而“流拍”。不仅如此,蓝田方面破产管理人还在本该继续组织公开拍卖、有竞拍人愿出3亿元甚至更高价格竞买时,却匆匆召开第二次债权人会议表决,将本应变价处理的1.34亿元破产资产,调整为“9800万元变卖”的方案。
外界认为,导致“流拍”的真正原因,是蓝田方面为了回避公开竞拍,欲以低价贱卖给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温氏)。而且,蓝田公司曾经和现在的实际控制人瞿氏兄弟—瞿兆玉和瞿保田,也被指为幕后操纵者。
0
400027生态 “我估计在半个月内,就能确定由谁来重组江湖生态。”5月11日,江湖生态(原蓝田股份)实际操盘人瞿保田向时代周报明确表示。自2010年伊始,已退市9年、曾搅动中国证券市场的蓝田股份再度现身,其核心资产进入破产重组。
0
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代办股份转让总部总经理张云峰,要出任400008的董事了。要出事了
0
本周一400018一手封住涨停,400011十二手封住跌停,显示出了三板交易制度对操纵股价的极大帮助
0
即将于6月1日起施行的《关于证券公司证券自营业务投资范围及有关事项的规定》(下称《规定》)显示,“依法经证监会批准或者备案发行并在境内金融机构柜台交易的证券”首次进入券商自营投资品种清单。
这意味着,“6月份开始,券商自营可投资于新三板的非上市公司股权。”某券商自营人士解读。
“可能是为新三板扩容后将要推出的做市商制度铺路。”5月9日,包括西部、申万在内的数家券商代办股份转让部总经理均对本报记者表示。
这份上周末发布的《规定》,以制定自营投资品种清单的方式调整、扩大了券商自营业务的范围,对于清单范围外的金融产品,则允许券商设立子公司进行投资。
0
目前,很多“老三板”公司因不受关注、缺少政策支持,整体陷入停摆状态。经过对14家“老三板”公司进行调研,张资源认为,只要证监会出政策,“老三板”的历史遗留问题就可以解决,“老三板”公司也会通过资产重组或再上市获得重生。
0
“这是制度问题,有些历史遗留问题会在发展中得到解决。”曾彤表示,目前,解决个别“老三板”公司也是不行的,这是系统性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证监会正在制定场外市场的监管制度、转板制度和退市制度,一些历史遗留问题都将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和完善中得到解决。
0
政策7年成摆设
目前,“老三板”市场有43家退市公司、8家原两网公司(即STAQ和NET系统)。据导报记者了解,退市公司如何再上市,是否一定要达到《证券法》规定的上市条件,目前还没有明确规定。
证监会2004年2月5日发布的《关于做好股份有限公司终止上市后续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规定,“退市后重新符合上市条件并具有持续经营能力的,可以直接向证券交易所提出其向社会公众发行的股票再次上市交易的申请。证券交易所根据中国证监会的授权,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审核公司的再次上市申请。”
但是拟转板公司到底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比如总资产、持续盈利状况、财务报告等细节,现在还不是很清楚。目前,尚无一家“老三板”公司通过此指导意见实现再上市,上文提到的粤传媒是通过IPO上市,而非转板。
“老三板”公司不仅转板难,就连重组也是困难重重。指导意见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终止上市后,可以采取购买、出售资产、剥离债务或股份置换等方式进行资产重组,但应在当地政府的支持、指导、监督下依法进行。”
“这一规定无疑是给‘老三板’公司上了镣铐。”张资源说,已经7年了,“老三板”公司重组和再上市的相关配套细则还没有出台,想发展的“老三板”公司也一直缩手缩脚。
0
经济导报记者2日独家获悉,中国证监会信访办主任曾彤、上海证监局处长钱衡等6人近日约见了两位“老三板”资深投资者,一位是张资源(本报2月28日在B1版、3月30日在A1版曾予报道),另一位是来自上海的顾女士。
据张资源透露,证监会、证券业协会、上海证监局曾于去年2月27日约见了包括他在内的10位“老三板”投资者代表,一年之后的这次约谈,主要围绕“老三板”问题的解决程度展开。
“现在‘老三板’问题有两条出路,要么等,要么找条活路,就是重组或再上市。”曾彤对“老三板”投资者表示,但这需要地方政府的支持,单靠个人和个别公司的力量很难完成。前几年“壳”还行,现在到处是“壳”,已不再值钱。
0
我是给我自己看的,不要加油,不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