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银鸽投资:核污处理 碘-131逞恶,催化生物陶登场

11-04-21 15:25 5472次浏览
zhaixd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

据金融界2011年4月21日讯

中国的核污染废水处理技术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4月14日的检测报告显示,将10克利用中国科学家自主研发的核污染废水处理新技术制作的新材料——催化生物陶颗粒,浸泡在含有12640贝克/升的放射性碘-131的核废水中20分钟,可以吸附固定高达99.97%的放射性物质碘-131。4月20日上午,河南省漯河市府在郑州发布了这一消息。

  在“核污染废水处理技术——催化生物陶项目落地新闻发布会”上,该研发团队的领军者、环境科学家董良杰介绍说,第四代催化生物陶技术是由环境科学、化学、生物学、物理等科学家组成的跨学科团队研制。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11年4月14日的检测报告显示,将10克利用这一新技术制作的新材料——催化生物陶颗粒,浸泡在含有12640贝克/升的放射性碘-131的核废水中20分钟,可以吸附固定高达99.97%的放射性物质碘-131。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测试人员和研究人员说,“这种材料对碘-131的吸附效率之高是令人震惊的。”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核分析技术重点实验室2011年4月13日的检测显示,利用这种新材料过滤放射性高达185万贝克/升的碘-125废水,仅用5分钟的水力停留时间,放射性碘-125去除率高达92%。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经福谦表示,这样高科技的项目由内陆中原和国内的科研团队大力协作完成,急国家之所急,并在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之际落户河南,在国家核安全利用及当前各国普遍关注的核泄漏及核污染废水的有效治理应用中大有作为,可喜可贺。

  河南银鸽集团董事长、河南天源环保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松贺表示,河南天源环保独家拥有该技术的全部专利与知识产权。该项技术经国家权威部门检测,数据权威,今后在核防护领域、医疗危废垃圾处理及核事故处理领域具有极为广阔的市场前景,天源股份愿意为邻邦福岛核泄漏事件提供支持,并积极推进全球核能源的安全利用,造福人类。
打开淘股吧APP
5
评论(38)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小明哥

11-04-21 22:11

0
今天难道是炒这个啊
清风轻舞

11-04-21 20:54

0
顶,就为偶也买了!
勤能补拙

11-04-21 20:31

0
ding
weisen97

11-04-21 20:23

0
2010 年 11 月 11  日,漯河银鸽生活纸产有限公司投资1680 万元对河南天源环保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增资。该次增资完成后,漯河银鸽生活纸产有限公司持有其 11.127%股份。
weisen97

11-04-21 20:22

0
河南造出核污染处理宝贝 对碘-131吸附率达99.97%
这个宝贝对核放射性物质碘-131的吸附率达到了99.97%,是目前世界上最顶尖的产品 

中科院院士经福谦说,河南的这个科技创新是对世界的巨大贡献,会大有作为 

今天起,很多人可以松一口气了。 

这些人,指的是世界各地对日本核污染担心多时的人们。 

昨天,一场媒体云集的新闻发布会在郑州举办。新闻发布会上宣告,对核污染,比如对核放射性物质碘-131,河南研发的产品的吸附率达到了99.97%,为世界最高水平。这是一种什么产品?这意味着什么? 

河南商报记者王海圣文/图 

科技 

对碘-131有99.97%的吸附效果 

这场新闻发布会主题明确:核污水处理技术——催化生物陶项目落地发布会。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士、核物理学家经福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核化学专家王和义博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智勇博士等在发布席就座。 

发布会共分为4项议程:1.张智勇代表其所在研究所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宣读了上述两家核权威机构出具的检测证书;2.经福谦院士发表感想;3.河南催化生物陶项目负责人董良杰介绍相关情况;4.主办方漯河市府常务副市长曹存正介绍项目情况。 

张智勇所念的这份检测证书相当简短,但其披露的内容振奋人心。 

据介绍,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于2011年4月14日进行的检测报告显示,利用这种新材料过滤放射性高达185万贝克/升的碘-125废水,仅用5分钟的水力停留时间,放射性碘-125去除率高达92%。 

而将10克催化生物陶颗粒,浸泡在含有12640贝克/升的放射性碘-131的核废水中20分钟,可吸附固定高达99.97%的放射性物质碘-131。“我想就此说两点:这是经过权威鉴定的;这是会大有作为的。”经福谦院士说。 

经福谦院士表示,日本核污染举世震惊,中国的核电站因此暂停,正进行安全评审,“河南能研发出来这样的产品,这是急国家之所急,这是为世界做贡献,我很敬佩”。 

评价 

“这是目前世界上最顶尖的产品” 

经福谦院士敬佩的另一点是:该产品对两种辐射物分别有着92%和99.97%的吸附率。 

而碘-131,是最常见的核辐射污染物,也是日本福岛核事故释放最多的放射物。 

研发了这种产品的是一个博士团队,其领军人物是催化生物陶技术、微鼻重金属过滤技术发明人,原美国夏威夷大学环境专家,河南天源环保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董良杰。 

昨天,董良杰接受河南商报记者采访时说,第一代生物陶技术是他于2002年开始研制,2004年研制成功的,2008年有了第二代产品。 

2010年,在董良杰带领下,第三代生物陶技术在中国研制成功,并申请了发明专利。 

说来有一点“撞大运”的成分。 

董良杰介绍说,在最初,第三代生物陶技术是用于空气净化的,“3月11日,我从韩国飞往美国,得知日本发生了大地震,意识到可能会发生核泄漏,随即,我们确定了有关核污染的研发方向,也就是在原有技术基础上进行调整和更新,并最终取得了成功”。 

据介绍,单是在测试上,他们就选择了天津、北京和郑州3个地点。 

产品既成,有无竞争力?在北京,该团队就99.97%的吸附率咨询上述两个科研机构的专家,专家们告诉他,“这是目前世界上最顶尖的产品,没有之一。” 

进展 

这样的产品河南已储存10吨 

资料显示,目前,类似产品已被日本方面使用。 

据昨天出版的《人民日报海外版》消息,4月19日,日本研究人员宣布,他们开发出了一种能有效捕捉溶解在水中的放射性碘、铯、锶等并使之沉淀的粉末。 

而这种粉末,和董良杰带领研发的这种催化生物陶技术相类。 

“据测算,1公斤催化生物陶,能够定向吸附和固定38立方米海水中的碘离子。”董良杰说。 

那么,河南的产品在日本使用了吗? 

昨天就此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河南天源环保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松鹤表示不方便透露。不过董良杰说,他们和日本学界有着密切的接触,近来接触更为频繁。“具体细节暂时不便公开。” 

据董良杰介绍,目前这样的产品,天源公司已生产了10吨样品,随时可以使用。 

而该公司投资亿元建设的一条生产线已具备规模生产能力,近期即将投产。 

“这种催化生物陶颗粒的使用是相当简单和方便的,可以通过飞机空中抛撒。”董良杰说。 

不只可以应用于核事故,董良杰说,该新材料的推出是一场业界的革命。比如在医院等场所,需要经常处理放射性废水,目前一般采用蒸发的方式,不但麻烦,放射性碘-131也容易挥发到空气中,“催化生物陶颗粒能保证方便、快捷和安全”。 

解惑 

在河南发布因为企业在河南 

“这么说吧,这个产品可以广泛应用于核事故应急、核废水处理、核设施防护、医疗放射性废水处理等多个方面。”董良杰说。 

这或许就是经福谦院士所说的“会大有作为”的原因。 

发布会期间,杨松鹤在发布席还讲了一个插曲——决定发布“催化生物陶项目”时,相当多的人建议他们选择在北京发布。理论上,鉴于外国传媒机构的云集,这样的发布能取得更大的轰动性。不过漯河方面最终决定在河南发布。 

“有3个理由:1.我们是河南的企业;2.专利申请在河南,产品诞生在河南;3.方便人们到企业参观。”杨松鹤说。 

就此,董良杰补充说,在这个问题上,北京的科研权威也发表了意见,他们的意思是:“没有必要跑到北京来,这就是你们河南的嘛!是你们好几个单位一起做成的嘛!这也是河南的骄傲,对不对?” 

昨天,漯河市常务副市长曹存正在发布会上说,漯河市委、市府高度重视这一项目,将努力促使这一项目做大做强。 

“中国人有办法进行核污染的控制,这是我们想传递的信息。”董良杰说。 

人物名片 

董良杰催化生物陶技术、微鼻重金属过滤技术发明人,原美国夏威夷大学环境专家,河南天源环保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2006年3月,他的发明专利技术:微鼻(MicroNose)饮用水脱砷及重金属技术。该技术被认为是脱重金属技术的重大突破,获得夏威夷大学技术奖和商业发展奖第一名,并被美国工程院评为15个最佳脱砷技术之一。2006年5月,他主持设计和建设的Waialee废水处理和面源污染控制工程,被美国环保总署评为成功样板工程。
weisen97

11-04-21 20:21

0
人民网郑州4月20日专电 近日,在我国研制成功,可用于防治放射性物质碘-131及其他放射性碘同位素的扩散,及广泛应用于核事故应急、核废水处理、核设施防护、医疗放射性废水处理的新技术,已经在河南投资了一亿元并于近期正式投产,该技术可快速、高效吸附、过滤核污染废水,吸附率高达99.97%。

  4月20日上午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由漯河市府举办的核污水处理技术——催化生物陶项目落地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核分析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张志勇博士向媒体公布了这项技术的测试结果,根据中国原子能科学院2011年4月14日的检测报告显示,将10克催化生物陶颗粒浸泡在含有12640贝克/升的放射性碘-131的核废水中20分钟,可以吸附固定高达99.97%的放射性物质碘-131。

  据介绍,这项国内首创、国际领先的新技术,是由一个环境科学、化学、生物学、物理等科学家组成的跨学科团队研制。其核心成员主要有:董良杰,催化生物陶技术、微鼻重金属过滤技术发明人;周景,美国马里兰大学化学博士、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博士后;刘志勇,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博士。

  “这种新材料叫做催化生物陶,但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陶瓷,也不同于传统的吸附材料。”研发团队的领军者,知名环境科学家董良杰介绍说,利用这种新技术制作的颗粒,是一种具有定向选择性功能的高效吸附材料,可以快速、简便、高效地吸附固定放射性物质碘-131和碘-125等碘放射性离子。这一技术的核心部分是在材料上实现定向、选择性吸附和固定功能。

  项目总协调人、漯河市协副主席、河南天源环保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松贺博士介绍说,“目前该项技术已经在河南投资了一亿元人民币,整条自动化生产线已经建成并具备了规模生产力,将于近期正式投产。”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经福谦院士,漯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曹存正,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王和义博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核分析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张志勇博士等知名专家出席了此次会议,还有来自环境科学、化学、生物学、物理学等各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人民网、中新、中国质量报等知名媒体共八十余人,共同交流探讨这一倍受关注的焦点问题。(王雅雯)

  延伸阅读:

  第一代生物陶技术于2002年开始研制,2004年在美国夏威夷大学研制成功,并在美国投入工业水处理应用;第二代生物陶技术于2008年研制成功并获得中国专利;第三代生物陶技术用于空气净化,用于消除空气中的苯系物,由我国环境科学家董良杰在中国2010年发明,并于当年申请了发明专利。该技术的核心部分是在陶瓷材料上实现定向、选择性吸附和固定功能。3月11日日本核灾难发生以来,由董良杰领军的跨学科研发团队,在原有的技术积累基础上又进行了调整、更新和多方测试,终于在碘-131和碘-125等放射性碘同位素的定向吸附、固定上取得重大突破。
zhaixd

11-04-21 15:29

0
原始地址 newpaper.dahe.cn/dhcf/html/2011-04/21/content_496604.htm

银鸽投资持有河南天源环保公司11.13%的股份

7、长期股权投资
被投资单位 核算方法初始投资成本期初余额增减变动期末余额
在被投
资单位
持股比
例(%)
在被投资
单位表决
权比例
(%)
河南银鸽地产有
限公司
成本法2,000,000.00 -2,000,000.00
漯河市商业银行
股份有限公司
成本法14,000,000.00 18,126,645.88 26,000,000.00 44,126,645.88 19.5 19.5
河南永银化工实
业有限公司
权益法80,080,000.00 92,362,902.58 628,359.53 92,991,262.11 40 40
漯河银宏纸品有
限公司
成本法2,000,000.00 2,000,000.00 2,000,000.00 20 20
河南天源环保高
科股份有限公司
成本法16,800,000.00 16,800,000.00 16,800,000.00 11.13 11.13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