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丰原生化000930——纤维素乙醇

11-04-20 13:42 23037次浏览
yangauto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中石化中粮将于6月开始联合生产纤维素乙醇

2011年4月18日 11点49分 来源:网易财经

相关标签:中石化 中粮 纤维素乙醇


  据外电报道,中石化拟与中粮集团及诺维信公司(Novozymes)于今年6月开始在中国合产纤维素乙醇。

  诺维信中国区总裁Michael Fredskov Christiansen表示,会向中粮及中石化独家提供原料直至2013年,在于商业生产后,产能料可达到至少每年5万吨。

  三方于2009年即签署了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中粮与中石化将于2011年第三季度开始合资建设以玉米秸秆为原料的万吨规模纤维素乙醇示范工厂,诺维信将为该工厂提供酶制剂。

  过去10年中,生物燃料工业界的研究热点一直集中在如何开发出一种商业上可行的、由木质纤维素制备的纤维素乙醇。与传统汽油相比,纤维素乙醇能够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90%。作为发酵法生产纤维素乙醇的一种关键成分,酶制剂可被用来降解生物质中的纤维素,经过预处理和酶解糖化过程发酵生产出乙醇,再以一定的掺混比添加到汽油中成为乙醇汽油。

本贴作为纤维素乙醇和丰原生化的跟踪贴,不构成买卖建议,据此交易者,盈亏自负
打开淘股吧APP
8
评论(280)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yangauto

12-07-25 10:47

0
科莱恩纤维素乙醇装置投产
[2012-07-25] 来源于:中国化工信息网   
  科莱恩公司近日宣布,其位于德国巴伐利亚州施特劳宾(Straubing)年产1000吨纤维素乙醇中型装置投产。

  据称,这一总投资达2800万欧元的装置采用科莱恩的专有技术,可年处理约4500吨麦秸,生产约1000吨乙醇。

  相关研究表明,德国每年约2200万吨的秸秆可用于能源生产,可满足汽油需求的25%。
灵隐寺

12-03-10 11:06

0
楼主辛苦
yangauto

11-12-21 10:58

0
法国2020年实现纤维素乙醇产业化
作者:李月  文章来源:中国化工报  点击数:29  更新时间:2011-12-20
  中化新网讯 据法国《论坛报》近日报道,作为农林业大国的法国一直致力于生物燃料技术的研究与工业化,法国道达尔公司近日宣布,经过10年的研究,第二代生物燃料——纤维素乙醇技术已经进入工业实验阶段,将于2020年左右实现工业化生产。

 
  据了解,道达尔、IFP新能源等6家法国公司10年前投资1.12亿欧元,开始研究第二代生物燃料。这种生物燃料使用植物纤维,避免了与粮食种植业的竞争,通过生物量化学发热技术生产生物燃料。估计100吨生物原料将制成20吨燃料(汽车用生物柴油或生物轻质航空燃油)。
yangauto

11-11-15 14:14

0
6吨秸秆生产1吨乙醇
天冠构建燃料乙醇循环经济模型
发表时间:2011-08-10   来源:中国环境报第6版   作者:陈铁 李瑞[打印][关闭]  作为全国首批定点生产燃料乙醇的企业之一,河南省南阳市天冠集团不仅实现了6吨秸秆生产1吨乙醇,还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实行资源综合利用,构建了天冠燃料乙醇循环经济模型。

  吃6吨秸秆挤1吨乙醇
  达到秸秆乙醇、秸秆沼气、秸秆发电、秸秆还田的“四位一体”效果

  在天冠集团生物发酵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人正麻利地将一捆捆麦秸秆送入粉碎机中粉碎。经过酶解、发酵、蒸馏等工序,最终流出了金黄色的液体。“这就是纤维乙醇,再经过加工后就是车用燃料乙醇。”天冠集团董事长张晓阳介绍说。这是我国第一条纤维乙醇规模化生产线,目前,已经能用6吨秸秆生产出1吨乙醇。

  对照工艺流程图,张晓阳介绍说:“植物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3部分构成。纤维的基本成分是葡萄糖分子,把纤维的上百个分子链打碎,变成单个分子,葡萄糖就被释放出来。这些葡萄糖经过酵母作用,就能生成乙醇。乙醇再经过提纯,燃料乙醇就诞生了。麦秸秆、玉米秆、稻草等经过生产加工,都可以变成替代石油的燃料乙醇。”

  在处理秸秆的过程中,天冠集团不仅生产出了乙醇,还利用产生的废气(二氧化碳)生产出了全降解塑料(3~6个月内能完全降解,不污染环境),废液经过处理可以循环利用,废渣可以生产沼气或发电,真正实现了吃干榨净,实现了秸秆乙醇、秸秆沼气、秸秆发电、秸秆还田“四位一体”的综合效益。

  张晓阳说:“以生物发酵生产乙醇,原本是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行业,但我们通过改革落后生产工艺技术和实现科学管理,大力进行资源、能源的综合利用,构建了‘天冠燃料乙醇循环经济模型’。通过这个模型,我们在生产过程中让各类产品在各自的循环之中环环相扣,各种废弃物的处理和回收利用均与产业链融合,汇成一个总循环,实现了循环经济倡导的‘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良性循环。”

  建成全国纤维乙醇示范厂
  形成完善的纤维乙醇工艺技术包

  天冠集团自建厂起就一直以酒精为主导产品,但进入上世纪90年代,在计划经济转轨变型时期,酒精行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2001年4月,天冠集团依托原生产线改造建成了20万吨燃料乙醇生产装置,同时全面推进了3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的建设,用粮食生产出了燃料乙醇。

  随着燃料乙醇作为替代能源需求量的大增和粮食价格的不断攀升,寻找理想的替代原料成了各国研究的焦点。纤维类物质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据专家测算,全世界秸秆或木质纤维类生物质能约相当于640亿吨石油。

  发现这一潜在资源利用价值的天冠集团随即与高校合作启动了纤维乙醇项目研究,经过多年攻关,先后完成了小试及中试工艺研究,并建成了年产300吨中试生产线保持连续运行,多项纤维乙醇关键技术相继取得突破性进展。

  2009年底,天冠集团建成了包含纤维素酶生产线的国内首条万吨级纤维乙醇示范厂,在完成纤维素酶自给自足的同时,成功实现了纤维乙醇全线安全稳定运行,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纤维乙醇工艺技术包,初步具备了规模化复制建设的技术条件和管理经验。

  在万吨级秸秆乙醇工厂生产线运行的同时,集团在秸秆的收集供应模式上也进行了不懈探索,基本按照河南省农作物种植特点,形成了秸秆的收集、粉碎、储存、运输的适宜供应链条,并制定了秸秆的企业质量标准。
yangauto

11-10-19 14:46

0
青岛能源所提出高温乙醇发酵新策略
2011年10月17日10:43  来源:中国科学院  欢迎发表评论0 字号:  纠错|收藏|订阅将本文转发至:转发到和讯微博|转发到新浪微博|转发到搜狐微博|转发到腾讯微博|转发到QQ空间|转发到人人网|转发到豆瓣网|转发到手机
嗜热厌氧菌碳源代谢的代谢与调控网络
  戊糖己糖共利用是影响纤维素乙醇等第二代生物燃料成本的关键因素之一。10月13日,PLoS Genetic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功能基因组团队通过戊糖己糖共利用高温发酵乙醇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嗜热厌氧菌功能基因组学揭示了戊糖、己糖共利用机制,并提出了高温乙醇发酵的新策略。

木质纤维素中除葡萄糖等己糖(六碳糖)外,还有大量的木糖等戊糖(五碳糖),目前大多数工业微生物只能或偏好于利用葡萄糖等己糖。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所徐健团队与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周集中团队合作,基于功能基因组与系统生物学手段重构了第一个嗜热厌氧菌碳源代谢的代谢与调控网络(如图)。该全基因组网络揭示了葡萄糖、木糖、果糖和纤维二糖的分解代谢基因分别位于不同的功能单元内,并且己糖和戊糖的转运系统都同受bglG调控,从而解释了Thermoanaerobacter等嗜热厌氧菌共利用己糖和戊糖的机制。

  研究还发现了葡萄糖与木糖功能单元之间相互配合与促进的特性:前者通过促进后者的转运和分解代谢来加速后者的利用,而后者通过维持辅酶和离子的代谢来延迟细胞裂解。基于该特性,博士生林璐、副研究员宋厚辉等发现并证实,通过调控戊糖和己糖的加入比例和时间能显著提高乙醇产量,从而提出了一种高温乙醇发酵的新策略。

  Thermoanaerobacter和Clostridia 等嗜热厌氧细菌因其高温厌氧、广谱性碳源及戊糖己糖共利用等特色,在纤维素生物燃料炼制中具重要应用前景。该研究是一个通过系统生物学思路与手段来直接指导与改进发酵工程的生动例证,为改造此类细菌的代谢与调控网络奠定了基础,并为酿酒酵母、大肠杆菌、热纤梭菌等通常不能共利用戊糖己糖的工业微生物的发酵与基因工程提供了新的策略和目标,也为设计与构建能够在高于55摄氏度高温等极端环境下运作的基因回路与功能模块提供了丰富的蓝图与思路。

  该研究得到了中科院、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支持。
yangauto

11-10-19 14:45

0
吉林燃料乙醇公司纤维素制乙醇项目将开工2011年10月18日 10:15
来源:隆众石化 
字号:T|T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点击图片查看详细数据 

10月14日,从吉林燃料乙醇公司获悉,这个公司纤维素制乙醇工业化项目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预计近期开工建设。届时,将为我国燃料乙醇非粮技术研发开辟新的途径。 

据公司发展规划部部长白殿国介绍,目前我国共有5家燃料乙醇企业,除广西木薯制乙醇外,其他4家均采用粮食为生产原料。随着保证粮食安全的呼声高涨,走非粮合成路线成为燃料乙醇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非粮原料中,纤维质原料被公认为最有发展前景,国内外都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科研经费探索这一领域。 

据了解,此前吉林燃料乙醇公司在甜高粱茎秆制乙醇方面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通过3年的试验研究,中试装置打通了工艺流程,生产出各项指标合格的产品。 

“但是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受原料储存、运输和固态发酵法的限制,装置规模受到局限,无法进行工业化试验;关键设备对大规模生产还存在一定的瓶颈;试验产出的产品成本高,无法达到经济运行等问题,还需要我们继续加大技术攻关力度。”白殿国说。 

国内外一些大的公司在中试生产技术取得成功的基础上,纷纷把目光投向建设万吨级的工业化装置上。加拿大Iogen公司和美国共同计划在2012年投资7亿美元建设13万吨/年的纤维素乙醇厂。杜邦DDCE公司计划在2013年投资8.5亿人民币建设7.5万吨/年的纤维素乙醇工业化装置。另外,壳牌、杜邦等大公司也在中国寻求合作伙伴来共同建设纤维素乙醇工厂,中国石化[6.96 0.14% 股吧 研报]拟与中粮集团及诺维信公司(NovozyMEs)于近期开始在中国合作生产纤维素乙醇,项目正在审批中。 

吉林燃料乙醇公司通过对加拿大Iogen公司、美国DDCE公司与芬兰科伯利公司三家的工艺路线和技术特点进行比较,最后决定引进芬兰科伯利公司的技术,建设玉米秸秆制乙醇工业化项目。 

这项技术通过将玉米秸秆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分开,每种成分分别进行深加工并得到各自的产品,其中纤维素利用酶解再发酵得到乙醇,半纤维素酸解得到乙酸和糠醛。 

白殿国说,吉林燃料乙醇公司在该项目建设上具有三大优势:一是原料优势。公司所处玉米生产的黄金地带,周边地区每年产茎秆360万吨。目前这部分资源被农民当做燃料或者饲料,还有一部分用于工业原料,这部分用量约占总量的75%,其余部分大约可生产12万吨/年燃料乙醇。纤维素原料具有相对充足、运输半径合理、采购渠道多等优势,完全可以实现工业化利用。二是技术优势。作为我国第一家燃料乙醇示范企业,公司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改良湿法工艺,在多年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乙醇酿造技术,尤其在甜高粱茎秆制乙醇研发中,锻炼了一大批专业技术和创新能力强的人才队伍。 

“在燃料乙醇非粮技术研发的道路上不会一帆风顺,我们希望通过共同努力和不断尝试,工业化试验早日成功,为我国发展替代能源、破解能源短缺问题做出贡献。”白殿国说。
yangauto

11-10-13 10:59

0
美国能源部助力生物质发电 资助纤维素乙醇商业化项目
北极星电力网新闻中心  2011-10-12 13:39:52  我要投稿
所属频道: 电力环保  关键词: 美国  生物质发电  北极星电力环保网讯:美国能源部9月30日宣布,以1.32亿美元贷款担保支持堪萨斯州阿文戈亚生物能源生物质公司商业化规模纤维素乙醇项目的开发。

该项目预计将利用酶水解技术,使约30万吨/年农业作物残余物,包括谷物秸秆转化为约2300万加仑乙醇。该项目将最大限度地利用农作物残余物生产乙醇,不与饲料用原料相竞争。该项目完成后有望每年取代超过1550万加仑汽油,减排超过13.9万吨二氧化碳,同时将未转化的生物质用来发电,为纤维素乙醇工厂供电。
yangauto

11-10-13 10:42

0
美国纤维素乙醇生产滞后于原确定的目标
2011-10-11 14:56:07  国际新能源网 网友评论  国际能源网讯:美国纤维素乙醇生产滞后于原确定的目标。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于2011年10月10日质询政府生物燃料产量目标执行情况显示,纤维素乙醇产量远远落后于常规谷物为原料的乙醇生产,并且不可能达到2022年美国可再生燃料标准(RFS)目标。

  RFS是美国可有效地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RFS的目的是鼓励发展生物燃料,降低对外国石油的依赖,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RFS提出,到2022年,美国必须在生产150亿加仑常规谷物基乙醇、10亿加仑生物柴油和4亿加仑先进生物燃料一起,也能生产160亿加仑纤维素生物燃料。传统的乙醇和生物柴油的生产已经超过了该指令要求,而尚无商业化纤维素生物燃料装置,并且技术仅处于验证规模。

  报告称,例如,2011年,纤维素生物燃料的产量可能达到660万加仑,远低于2011年的RFS目标2.5亿加仑。 

  美国普渡大学农业经济学院指出,谷物乙醇行业已有30年的发展历程,现已有200多座谷物乙醇工厂,生产超过140亿加仑乙醇。要达到纤维素生物燃料甚至更高的数字只有11年时间,美国需要以谷物基乙醇3倍的速率实施纤维素生物燃料建设。

  只有两个商业化规模的纤维素乙醇工厂目前处于规划阶段:堪萨斯州的阿文戈亚生物能源生物质集团(Abengoa Bioenergy Biomass)的装置,和Poet公司在爰荷华州的传统乙醇装置的扩能,.两者都刚刚破土动工。 

  此外,预计通过纤维素乙醇生产的温室气体减排和环境效益具有高度不确定性。
yangauto

11-09-05 14:34

0
英开发出高效分解纤维素制造生物燃料的方法  
2011年09月03日 14:24:45  来源: 新华网 【字号 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新华网伦敦9月2日电(记者黄堃)纤维素是木材、秸秆等的主要成分,用它们来制造生物燃料不会存在消耗粮食的问题,但如何分解纤维素一直是个难题。英国研究人员最新发现了一种能够高效分解纤维素的方法,有望在工业上大规模用纤维素制造生物燃料。

  英国约克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报告说,他们从真菌中发现了一种名为GH61的酶,它能够在铜元素的帮助下以较高的效率分解纤维素,使其降解为乙醇,然后用以制造生物燃料。

  参与研究的保罗·沃尔顿教授说,在寻找既环保又安全可靠的新能源的过程中,这项发现打开了一扇大门,大规模使用纤维素来制造乙醇等生物燃料有望因此成为现实。

  目前工业化生产燃料乙醇主要是以玉米等粮食为原料,因此受到一些批评。利用纤维素生产乙醇,就可将原料扩大到秸秆、木屑、草等等,降低粮食消耗。但目前不少纤维素分解方法的效率都不高,且成本较高。
yangauto

11-08-31 22:13

0
2011年8月31日,持有公司20.74%股份的股东中粮集团有限公司向公司董事会提交了《关于增补一名中粮生化董事的提案》(详见附件2),石勃先生因工作变动原因已向中粮生化董事会提交了辞呈并已生效,根据中粮生化现行的《公司章程》的规定,提议增补张军华先生为公司第五届董事会董事,并请公司董事会将本提案提交2011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

张军华先生简历 张军华先生,1962 年出生,高级工程师。曾任山东省寿光金玉米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山东寿光金玉米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粮油有限公司生产管理部副总经理。现任中粮生物化学(安徽)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