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长线关注:002371七星电子

11-04-17 22:12 2635次浏览
小黄阿姨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所处行业的发展趋势及公司面临的市场竞争格局
1、行业发展趋势
公司主营业务可归为集成电路装备和军工电子元器件两大行业。
(1)集成电路装备业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性行业,前景广阔。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集成电路应用市场,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业加速向中国转移,集成电路设备市场规模逐步扩大。同时集成电路工艺技术和设备在包括光伏、TFT-LCD、LED 等新兴行业的应用,使得集成电路设备的应用领域和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
以光伏产业为例,从其核心生产工艺技术原理上讲,是半导体集成电路技术的延伸。因此,也同样具备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的技术特征,即制造设备成为工艺技术的载体,同时,设备投资成为产业初始投资的主要组成部分。
近 10年来,世界光伏产业保持着年均40%以上的增长速度,光伏产业已经成为发展最快、潜力最大的新能源产业。权威机构预测,作为替代化石能源的新兴行业,未来光伏行业将有40年的高速发展期。
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高水平的规模化、专业化、国际化的光伏产业群。2010年中国光伏电池总量再创新高,超过 4.2GW。光伏产业的高速发展使设备投资需求巨大,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电池生产国,也是全球最大的光伏设备市场。
2010年10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提出将从财税金融等方面出台一揽子政策加快培育和发展包括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在内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要力争达到8%左右。
(2)国防投入稳步增加,军工行业持续景气。随着国家经济总量的增加和大国地位的提升,国防投入将保持增长势头。军队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这些都为公司高精密混合集成电路和电子元件类军工产品发展提供了更大市场。
2、公司面临的市场竞争格局
半导体集成电路设备行业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行业,产品的工艺和制造技术难度高,技术研发周期较长、投入大,属于垄断竞争性行业,少数设备制造商占有较高比例的市场份额。
在集成电路设备领域,美国、日本等国家的设备厂商仍然占据12寸以上高端设备市场的主导地位。8英寸以下尤其是在太阳能电池设备领域,我国设备厂商逐步成为市场的主角,特别是 2009 年世界金融危机导致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惨淡之际,我国设备行业抓住机遇,及时应对,在国家政策支持下,稳步发展,发挥晶硅设备产品性价比优势,占据了国内市场的主要份额。
公司所处军工电子元器件行业由于存在严格的产品研发、生产认证制度,也存在较高的进入壁垒。
(二)未来公司发展机遇和发展战略
1、发展机遇
(1)国家从政策方面大力鼓励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能源产业,公司也是受益于国家的鼓励政策,承担了12寸扩散炉、清洗机等国家重大专项,从技术研发方面为公司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集成电路设备在太阳能电池等新兴行业的应用,进一步拓宽了公司产品的市场空间。公司目前已是国内最大的晶硅太阳能电池设备制造商之一,技术水平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并且在战略上已将光伏设备作为公司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公司将紧抓光伏产业高速增长的机遇,有效利用区位优势和自身先进技术,大力发展光伏设备制造业,拓展公司业务,满足公司未来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3)军队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公司高精密混合集成电路和电子元件类军工产品市场不断扩大。
(4 )公司本年度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为公司未来发展提供了资本上的保障。
2、发展战略
公司主要从事基础电子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业务,主要产品为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设备和高精密电子元器件。
公司的战略定位是以集成电路制造工艺技术为核心,不断培育集成电路装备的竞争能力,向集成电路、太阳能电池、TFT-LCD 和新型电子元器件等领域作产品拓展,尤其是太阳能电池制造 (即光伏)等新兴行业将作为公司重点产品领域。
3、2011年度经营计划及经营目标
公司2011年度力争实现销售收入9.5亿元,净利润1.21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亿元(特别提示:上述指标为公司2011年度经营计划的内部管理控制指标,不代表公司盈利预测,能否实现取决于市场状况变化、经营团队的努力程度等多种因素,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请投资者特别注意)。具体经营计划如下:
(1)积极推进300mm 90/65nm 立式氧化炉/质量流量控制器、65nm超精细清洗设备研制项目的研发工作,同时以市场为导向,加大太阳能电池设备研发力度,扩大市场规模。
(2)加强营销队伍建设,针对太阳能电池等新兴领域加大营销力度,进一步完善售后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公司产品的美誉度。
(3)强化内部管理,控制成本支出。通过推行全面预算、供应链优化管理,控制成本支出。基于设备生产空间紧张的现状,通过现场管理和物流控制,优化设备产品生产车间的布局及使用效率,达到间接降低成本的目的。
(4 )进一步落实人才培育扩充计划,结合公司新项目、新产品研发,引进、培养人才,以适应公司不断发展的业务需要。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5)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提交